首页
第413章: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413章: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干什么都不会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看到陆远按动了车钥匙,黄嘉宇的双脚像是灌了铅似的,定在原地一动不动。
    那可是100多万的路虎揽胜啊!
    “你,你怎么可能买的起揽胜!这车100万多呢!”
    看着眼前的车,黄嘉宇五味杂陈。...
    夜色渐深,校园里的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像被点燃的星火,沿着林荫道蔓延至远方。姜书亦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笔记本摊开在桌面上,笔尖悬停在纸页上方,迟迟没有落下。他望着窗外飘落的树叶出神,耳边是翻书声、键盘敲击声,还有远处情侣低声细语的笑语。可他的心却还停留在白天那场风波的余波里。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江晚意发来的消息:“纪委刚刚通知我,尤勇月提交了一份申诉材料,要求重新审查调查程序的公正性,理由是你作为证人‘与陈远关系密切’,可能存在偏袒。”
    姜书亦眉头一皱,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击:“我和陈远确实认识,但证据是客观存在的。视频、录音、家长证言,哪一条能靠关系伪造?”
    “问题是,他们不需要推翻证据。”江晚意回得很快,“他们只需要制造怀疑。一旦舆论开始质疑调查的中立性,事情就会再次陷入僵局。”
    姜书亦沉默了。他知道,这不只是对真相的挑战,更是对规则本身的侵蚀。只要有人足够有权势,就可以不断拖延、搅浑水,直到公众失去耐心,让事实淹没在噪音之中。
    他合上笔记本,起身离开图书馆。秋风比前几日更冷了些,吹得他衣角猎猎作响。走到宿舍楼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灯下,抱着手臂,神情凝重。
    “陈远?”姜书亦愣了一下。
    “我刚从学生会办公室出来。”陈远转过身,“听说尤勇月那边又在动作了?”
    “嗯。”姜书亦点头,“想质疑调查程序,说我是‘利益相关方’,不能作关键证人。”
    陈远冷笑一声:“所以他们的逻辑就是??你说真话,是因为你站队;我说实情,是因为我有私心。可黄嘉宇辱骂全体本科生,反倒成了‘情绪激动’?真是荒唐。”
    “但他们有资本玩这种游戏。”姜书亦低声道,“尤勇月背后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明年要申报重大专项经费。学校高层不可能完全不顾影响。”
    “那就让他们继续颠倒黑白?”陈远盯着他,“你怕了吗?”
    姜书亦抬头看他,眼神清澈而坚定:“不怕。我只是在想,怎么让真相彻底立住脚。”
    两人并肩走进宿舍楼,楼梯间灯光昏黄。到了二楼拐角,陈远忽然停下脚步:“你知道吗?其实那天你不该出面的。”
    “为什么?”
    “因为你才大一。”陈远声音低沉,“你还没建立起自己的资源和人脉,也没有足够的保护伞。而我不同,我已经在学生会三年了,哪怕受点委屈,也能扛过去。可你不一样,你才刚刚开始。”
    姜书亦笑了:“所以你是想让我闭嘴?”
    “我不是这个意思。”陈远摇头,“我是说……你不该为别人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可如果每个人都等别人站出来,那谁来守护底线?”姜书亦看着他,“学长,你说你能在学生会待三年,是因为你一直坚持原则。可原则不是靠一个人撑三年,而是靠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现在轮到我了。”
    陈远怔住,良久才轻声道:“你比我当年看得透。”
    第二天清晨,姜书亦没去上课,而是提前来到行政楼外等待。七点四十分,校纪委办公室的门开了,张薇老师拎着公文包走进来,看见他时微微一怔:“小姜?你怎么在这儿?”
    “张老师,我想提交一份补充材料。”姜书亦递上一个密封的档案袋,“这是我整理的现场所有证据的时间线梳理,包括视频原始文件哈希值、云端备份记录、六位家长的书面证词原件,以及当天咨询处值班老师的通话记录。我还请信息学院的王教授做了技术鉴定,确认视频未经剪辑。”
    张薇接过袋子,神色复杂:“你这是……把整个证据链都闭环了?”
    “是。”姜书亦认真道,“他们可以质疑我的立场,但不能否认证据的真实性。只要程序严谨,任何复查都不可能推翻结论。”
    张薇深深看了他一眼:“你知道尤教授已经向校长办公室施压,要求成立‘独立复核小组’了吗?成员全是外校专家,据说下周就要进场。”
    “那就更好。”姜书亦嘴角微扬,“让第三方来查,反而更能证明我们的清白。我不怕查,就怕他们不敢查。”
    张薇忍不住笑了:“你这孩子……真是让人省心又操心。”
    上午十点,临时调查组召开紧急会议。尤勇月果然到场,身旁还站着两名陌生男子,据说是省教育厅指派的“独立观察员”。他一进门便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拍在桌上:“我们对原调查过程提出三点质疑:第一,证人姜书亦与当事人陈远存在私人交情;第二,视频证据未经过司法级鉴定;第三,调查组成员中有江晚意老师,其丈夫李文茂曾参与前期处理,涉嫌利益冲突。”
    主持人皱眉:“尤教授,这些质疑我们会在复核中逐一回应。但请您注意,目前并无证据表明调查存在程序违规。”
    “有没有违规,不是你们说了算!”尤勇月声音陡然提高,“一个大一新生,凭什么成为决定博士生命运的关键证人?他懂法律吗?懂舆情管理吗?还是说,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学生自治’?”
    会议室气氛瞬间紧绷。
    就在此时,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所有人回头,只见江晚意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位身穿藏青色西装的老者。
    “抱歉打扰。”江晚意平静开口,“这位是省司法鉴定中心电子数据部的周正明主任,我邀请他作为第三方技术顾问列席本次会议,对视频证据进行现场验证。”
    全场哗然。
    尤勇月脸色骤变:“你……你擅自带外部人员进来?这不合规矩!”
    “恰恰相反。”周正明走上前,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根据《电子证据合法性认定标准》,任何涉及公共事务的视听资料,均可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验证。我已获得校纪委正式授权。”
    他插入U盘,调出原始视频文件,开始逐帧分析元数据。“文件创建时间为事发当日14点23分17秒,与监控系统时间一致;GPS定位显示拍摄地点为招生咨询处东侧入口;音频频谱分析未发现拼接痕迹;MD5校验值与云端备份完全匹配。”他抬头看向尤勇月,“请问,您还有什么疑问?”
    会议室一片寂静。
    尤勇月嘴唇颤抖,最终低声道:“……我没有。”
    会议结束后,姜书亦被叫到张薇办公室。她递给他一杯热茶,语气难得柔和:“你知道刚才那一幕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他们再也无法用‘证据可疑’当借口了。”
    “不止。”张薇叹气,“这意味着你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动作证的学生,而是这场风波的核心推动者。你用专业的方式捍卫了真相,也让学校意识到??年轻人不是不懂规则,而是比某些成年人更尊重规则。”
    姜书亦低头抿了一口茶,温热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傍晚,他回到宿舍,发现门口贴着一张便签纸:
    【姜书亦同学:
    今天下午我在咨询处看到了你提供的视频片段。谢谢你没有删掉我说话的那一段。
    我会按照要求写道歉信。
    ??黄嘉宇】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终于撕下便签,折好放进抽屉最深处。
    三天后,复核小组正式出具报告:原调查结论事实清楚、程序合规、证据确凿,予以维持。黄嘉宇除原有处分外,还需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校园文明服务实践”,并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公开致歉。
    消息公布的当天晚上,校内论坛再次沸腾。一篇新帖登上热搜榜首:
    【致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一新生:
    我是那天在现场的一位家长。
    我儿子原本因为黄嘉宇的态度想放弃报考你们学校,是你上传的视频让我改变了主意。
    昨天,他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他说,他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
    谢谢你,守住了我对教育的最后一份信任。】
    评论区刷屏般涌出相似的声音:
    “原来真正的榜样不在讲台上,而在人群中。”
    “姜书亦这个名字,应该出现在年度优秀学生名单里。”
    “这个世界也许很难改变,但总有人不肯妥协。”
    而在这片喧嚣之外,姜书亦正坐在儿童医院的走廊长椅上,手里握着一瓶温牛奶。
    林小满蜷缩在病床上,脸颊瘦削,眼睛却亮得出奇。她捧着平板电脑,小手指滑动屏幕,嘴里嘟囔着:“哥哥赢了……坏博士被批评了……”
    “你怎么知道的?”姜书亦笑着问。
    “妈妈给我看新闻啦!”小女孩兴奋地坐起来,“大家都在夸你!老师还说你是‘正义的小卫士’!”
    姜书亦揉了揉她的头发,心头柔软得几乎要化开。
    “那你以后也要这样哦。”林小满一本正经地说,“看到不对的事,就要说出来。”
    “嗯。”他轻声应道,“就像你说的那样。”
    回家的路上,天空飘起了细雨。他撑起伞,走过熟悉的街道,路过那家常去买包子的小店,老板娘探头喊:“大学生!今天又去医院啦?”
    “是啊。”他笑着点头。
    “你这孩子,天天跑来跑去的,也不嫌累。”老板娘摇头,“不过……挺像你爸的。”
    姜书亦脚步一顿。
    “啊?”他转过身。
    “你爸以前也这样。”老板娘擦着手,“热心肠,见不得别人受委屈。谁家老人提不动菜,他顺手就帮;哪家孩子被人欺负,他第一个站出来。后来……唉。”
    她顿了顿,没再说下去。
    姜书亦站在雨中,久久未动。
    父亲在他十二岁那年因见义勇为受伤,瘫痪在床五年,最终在三十九岁那年离世。他曾怨过命运不公,也曾害怕重蹈覆辙。可此刻,他忽然明白??有些选择,早已刻进血脉里。
    一周后,学校举行年度“青春榜样”评选活动。出乎所有人意料,陈远主动提名姜书亦参选,并在推荐信中写道:
    “他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有背景的。但他是在所有人都沉默时,唯一按下播放键的人。在这个习惯于计算得失的时代,他教会我们:勇气,本就不需要理由。”
    投票结果揭晓那天,姜书亦正在医院陪林小满做康复训练。手机接连震动,打开一看,朋友圈已被刷屏:
    “恭喜姜书亦当选年度青春榜样!”
    “实至名归!”
    “这才是真正的00后力量!”
    他笑了笑,把手机塞回口袋,俯身帮小女孩调整脚踏车的角度:“加油,再踩一圈,我们就去吃冰淇淋。”
    林小满咬着牙,小腿微微发抖,却始终没有停下。
    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映照在两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那一刻,姜书亦突然觉得,所谓成长,并非变得更强硬或更聪明,而是当你面对不公时,仍能蹲下身,牵起另一个弱小的手,带着她一起往前走。
    几天后,一封匿名邮件发送到了学校官网信箱:
    【我是尤勇月团队的一名研二学生。
    我想说,黄嘉宇平时在实验室就经常贬低本科生,称我们“智商不足”“科研素养低下”。
    导师对此视若无睹,甚至默许这种风气。
    这次事件后,他私下对我们说:“做人不要太清高,要学会低头。”
    可我现在想问:如果连大学都容不下一句真话,那我们读这么多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个不想再沉默的人】
    这封信被转发至各大社交平台,引发新一轮讨论。最终,校方宣布将启动“研究生导师行为规范专项整治行动”,并将增设学生匿名反馈通道。
    而这一切的起点,只是一个大一新生在秋日黄昏里,走进团委办公室的那个决定。
    冬月初雪降临校园时,姜书亦站在教学楼顶,看着银装素裹的世界。陈远走上来,递给他一杯热咖啡。
    “后悔吗?”陈远问。
    “什么?”
    “卷进这些事。”
    姜书亦摇摇头,呼出一口白气:“不后悔。我只是做了我认为对的事。”
    “可你还得继续做下去。”陈远望着远方,“学生会换届快到了,我准备推荐你接任副主席。”
    姜书亦猛地转身:“你开玩笑吧?我才大一!而且……我还是个要照顾孩子的‘奶爸’。”
    “正因为你是奶爸,才更懂得责任。”陈远微笑,“权力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保护人的。就像你保护林小满,也像那天你保护了这所学校应有的尊严。”
    姜书亦沉默良久,终于轻声问:“如果我又遇到类似的事呢?”
    “那就再站出来一次。”陈远拍拍他的肩,“一次不够,就两次。只要还有人在等待那个‘播放键’,你就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雪花静静落下,覆盖了台阶、屋顶、树梢,也落在两个年轻人的肩头。
    远处钟楼响起悠扬的报时声,仿佛在为一段崭新的旅程敲响序章。
    他知道,未来的路不会平坦。会有误解、压力、甚至是报复。但他也知道,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有些人注定不会退场。
    就像春天总会到来,就像真相终将浮现。
    而他,愿意成为那个,在寒风中最先醒来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