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5章未来重点
书房。
杨学斌坐在书桌前,打开了系统面板:
姓名:杨学斌。
天赋:天道酬勤。
基础科学:
生物:LV8(26800//30000)
信息学:LV8(25800/30000)
数学:LV7(26940//30000)
物理学:LV8(27990//30000)
化学:LV7(26900//30000)
应用科学:
生命科学:LV8(25900//30000)
信息科学:LV7(24360/25000)
能源科学:LV7(24750/25000)
材料科学:LV7(24980/25000)
运载科学:LV7(23500/25000)
技能:
钢笔字:LV5(12000/15000)
钓鱼:LV3(4200/5000)
乒兵:LV1(89/100)
系统任务:1(略),2(略),3(略),4(略)。
得益于从审判日号上获得的三体文明的技术资料,杨学斌将基础科学全部提升到了LV8,但应用科学仅有生命科学。
说到底,应用科学重在应用,需要动手才能提升。
不过同样因为有三体文明援助的技术资料,他接下来很快就能提升到LV8。
杨学斌很满意现在的成就。
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应用科学,随便哪样拿出来,放眼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就更别说尽归于他一个人了,人类第一人当之无愧。
片刻后,他收起系统面板。
「面壁者计划虽然提交到了行星防御理事会讨论,但涉及到的利益太大,想要通过且施行,没有两三个月恐怕下不来。」
「寿命药剂已经完成,下面的科研人员也锻炼了出来。接下来进化药剂等基因药剂只要提供技术路线,完全可以由他们去独立完成。」
「因此这段时间,我要好好想想接下来的面壁者计划。」
杨学斌暗暗沉思。
原着中,为了应对三体文明,人类疯狂发展重工业,特别是航天产业,于是大肆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环境急速恶化,粮食减产,动乱频发,被称为大低谷时期。
大低谷时期让全球人口从危机28年的83亿降到了危机80年的35亿,约45亿的人在大低谷时期死亡。
按道理来说,这件事情杨学斌必然要重点关注,
不过与原剧情线不同,东大的人工淀粉丶糖丶酒精丶燃油,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都早已经成熟,再加上由可控核聚变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粮食危机不可能再发生。
同时这一年植物实验室也喜报频传,利用基因技术改造的新型稻种玉皇一号,不仅产量达到了恐怖的三千公斤,而且味道好,还富有各种微量元素。
除了水稻外,玉米丶土豆丶小麦等农作物,都实现了产量的翻番。
另外动物实验室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培育出奶量翻倍的奶牛,只需要半个月就能出栏的鸡种等等。
可以说,人类文明再也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了。
至于矿产资源。
如今太空电梯已经建成,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开采太空资源,直接在太空建立太空工厂群,这无形中会减少对地球矿场资源的依赖。
只要不过度开采,环境就不会恶化。
至于地缘冲突。
这也是没办法避免的事情。
反正死的也不是东大人,杨学斌倒也没有太在意。
第一舰队抵达地球,还要在四百年后。
因此接下来的发展重点不是大肆建造星际舰队,而是小快步的实现技术不断选代,在三体文明到来前的五十年再建造战舰也不迟。
那哪些技术是重点呢?
首先是能源。
目前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还是以H3为燃料。
但宇宙中,氢气才是资源最丰富的核聚变燃料,像太阳系中木星丶土星丶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气态星球,其中以氢气为主。
就拿木星来说,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是太阳系内所有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其中氢气就占了86%,由此可见太阳系内氢气资源的丰富。
如果以氢气为燃料,走到哪里都能补偿燃料。
但氢气并非杨学斌的最终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烧石头」。
简单来说,就是方物皆可核聚变。
就像《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就是烧石头的,否则地球上哪来那麽多氢气氮气给发动机燃烧。
可以烧石头的重核聚变只是第一阶段的目标。
杨学斌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反物质发电机组和反物质发动机。
因为反物质是比核聚变燃烧更高效的能源,
先说核聚变,核聚变的原理是较轻的原子融合,形成较重的原子,同时损失一部分的质量,而损失的这部分质量会通过能量的方式释放出来。
以太阳中心的核聚变举例,由四个氢-1原子核聚变结合成一个氮-4原子核的过程中,损失的质量约为0.028698u。
损失的质量占反应前总质量的百分比约为0.711%。
而反物质与正物质接触,会损失所有的质量,化为能量释放出来。
比如说两个氢-1原子,与两个反氢原子结合,它们会彻底湮灭,损失的质量是百分之百,全部化为能量。
也就是说,反物质的质能转化效率是核聚变的140倍左右。
140倍能量转化效率,这是何等的恐怖,也因此反物质将是未来星际最理想的物质能源之一,
可以进行远距离的航行。
像三体文明的第一舰队,就是以反物质为能源。
以目前人类的基础科学研究,制造反物质发动机或发电机并不是什麽难事。
只是反物质能源效率虽高,但成本也高。
不像氢气,到处都是。
其次是通讯。
宇宙浩瀚,动辄以光年计算,传统的电磁波通讯肯定不行。
以目前的基础科学底蕴,最有可能实现的便是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纠缠效应,即便相隔数百上千光年也能实现即时通讯。
通讯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战争上。
星际时代的战争,范围动辄几十上百万里,如果还是利用电磁波来通讯,先不说干扰问题,单是通讯延迟就足以要命。
像原着中,一颗水滴通过信号压制,就让地球的电磁波传不出太阳系。
如果拥有量子通信,水滴又如何能够压制。
再次是计算机。
科学技术越是发展,对算力的要求就越高。
以人类目前的基础理论底蕴,可以实现量子计算机丶光子计算机丶生物计算机,甚至维度计算机也并非没有希望。
而算力越强,人工智慧的能力也会越强。
最后是材料。
材料是工业的基础,如果材料不过关,再牛逼的科技也没法落地。
像水滴,就是利用强相互作用的材料,实现了对恒星级战舰的碾压,一战就毁掉了人类文明的三大舰队。
能源丶计算计丶材料都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如果这三种都解决了,再加上无延迟的量子通信,科技自然可以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制造出来的战舰也绝对远非原着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