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就当大军到达峪口城外,并扎营的时候,冯大勇所部派来增援李恒的援军也到了。
这些天,几乎都有援军赶来,以之前打胡骑的主力为主,以冯大勇所部为辅。
而这一次,跟随援军而来的,还有被贾平安裹胁的大夏礼部尚书宋轶文。
正是有了这个人,冯大勇在晋州西线收复各城的过程顺利了许多。
现在整个晋州都已经归为贾平安所有,宋软文就没有了用处,跟着援军一起来到了大营处,随即就面见了贾平安。
一见面,宋轶文便高呼不可两字,......
辽郡之战后,田星洲率残部退守百里之外的青州,而秦军则乘胜追击,将辽郡周边防线全面巩固。辽郡一役,秦军以少胜多,大破大夏军主力,使得北地诸国无不震动。秦王嬴政在咸阳大宴群臣,亲自下诏嘉奖李恒,并赐“镇北将军”之号,命其统领北疆诸郡,镇守边陲。
辽郡城内,百姓欢庆胜利,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李恒并未因战功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谨慎。他深知,辽郡虽胜,但大夏国力未损,田星洲虽败,却未必甘心。更何况,秦国内部亦非铁板一块,朝堂之上,对北疆战事亦有不同声音。
这一日,李恒正在府中与副将议事,一名亲兵匆匆入内,禀报:“将军,咸阳来使已至城外,携王命而来。”
李恒闻言,眉头微皱,随即起身道:“备马,随我去城门迎接。”
一行人策马出府,直奔城门。城门外,一名身着紫袍的中年官员已等候多时,见李恒到来,拱手道:“李将军,陛下命卑职带来密诏,请将军接旨。”
李恒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朗声道:“臣李恒,恭迎圣旨。”
那官员展开诏书,朗声道:“奉天承运,秦王诏曰:辽郡之战,李恒忠勇可嘉,功勋卓著,特赐‘镇北将军’之号,统领北疆诸郡,节制边军,镇守北疆。望其恪尽职守,不负朕望。钦此。”
李恒叩首道:“臣李恒,领旨谢恩。”
诏书宣读完毕,那官员将密诏递上,低声道:“将军,陛下另有密令,命您亲自拆阅。”
李恒接过密诏,拱手道:“请大人随我入城歇息。”
两人并骑入城,直入将军府。待亲兵退下后,李恒才缓缓展开密诏,只见其上写道:
“李恒,辽郡之战,虽胜,然朕忧其后。大夏虽败,然其国力未损,田星洲虽退,然其心未死。朕恐其借机反扑,故命你务必严守辽郡,不可轻敌。另,朕已命赵将军率三万精兵北上,归你节制。若大夏再犯,务必一举歼灭,不可使其再窥我北疆。朕望你忠心不二,不负朕托。”
李恒读罢,神色凝重。他深知,秦王此举,既是信任,亦是试探。赵将军乃朝中老将,素与李恒不睦,此次北上,名义上归其节制,实则恐怕另有安排。
翌日,李恒召集众将,将密诏之事告知众人。副将王烈皱眉道:“将军,赵将军与你素有嫌隙,此次北上,恐怕不会听从调遣。不如先发制人,将其军权夺去。”
李恒摇头道:“不可。赵将军虽与我有隙,但其资历深厚,军中亦有威望。若贸然夺权,恐生变故。不如暂且按兵不动,待其到来,再作打算。”
众将闻言,皆点头称是。
数日后,赵将军率三万精兵抵达辽郡。李恒亲自出城迎接,两人寒暄一番,便一同入城。赵将军虽表面恭敬,但言语间却多有试探,李恒亦不动声色,应对自如。
几日后,李恒召集众将议事,赵将军亦在列。李恒道:“诸位,大夏虽败,但其主力仍在,田星洲必不会善罢甘休。我军虽胜,但亦不可轻敌。如今赵将军率三万精兵前来,我军实力大增,若大夏再犯,我军便可一举歼灭。”
赵将军闻言,微微一笑,道:“将军所言极是。然卑职以为,我军虽强,但不宜久守辽郡。不如主动出击,趁其未稳,攻其不备。”
李恒眉头微皱,道:“赵将军之意,是欲出兵青州?”
赵将军点头道:“正是。田星洲虽败,但其主力尚在,若待其恢复元气,再犯辽郡,我军恐难应对。不如先下手为强,趁其立足未稳,一举攻破青州,彻底断其北上之路。”
李恒沉吟片刻,道:“赵将军所言,亦有道理。然辽郡乃我军根本,若主力尽出,恐防大夏趁虚而入。不如暂留两万守军,以防万一。”
赵将军闻言,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道:“将军顾虑周全,卑职佩服。”
议事结束,赵将军回到营中,心中却已生疑。他原以为李恒会急于出兵,趁胜追击,未曾想其竟如此谨慎。他心中隐隐觉得,李恒似乎另有打算。
夜深人静,赵将军帐中,一名亲信低声问道:“将军,李恒如此谨慎,恐怕不会轻易出兵。我们该如何应对?”
赵将军沉思片刻,缓缓道:“此人果然不简单。若他不出兵,我们也只能按兵不动。但若他执意不出兵,恐怕朝中也会对他生疑。我倒要看看,他如何应对。”
与此同时,李恒亦在府中与副将王烈密议。
“将军,赵将军意图明显,他欲借机掌控军权,若其得逞,我军恐生变故。”王烈道。
李恒点头,道:“我亦察觉。然如今之计,唯有以不变应万变。若我贸然出兵,恐中其圈套。不如静观其变,待其露出破绽,再行应对。”
王烈沉吟片刻,道:“将军所言极是。然若大夏再犯,我军该如何应对?”
李恒目光一沉,道:“若大夏再犯,我军便以守为攻,待其疲惫之时,再行反击。赵将军若敢妄动,我便可借机夺其兵权。”
王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道:“属下明白了。”
辽郡城内,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而辽郡城外,大夏军亦在悄然集结,田星洲虽败,却并未放弃,他已暗中联络北地诸国,意图联合出兵,再次攻取辽郡。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李恒,已然察觉到风雨欲来。
辽郡城外,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恒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雪原,神色凝重。自辽郡之战后,秦军虽胜,但局势并未因此而稳定。大夏虽退守青州,但田星洲并未死心,反而在暗中联络北地诸国,意图联合出兵,再度南下。而秦国内部,朝堂之上,亦对李恒的战守之策多有争议。赵将军虽名义上归其节制,实则处处掣肘,暗中与咸阳联络频繁,似有别样心思。
“将军,赵将军昨日又遣人前往咸阳,恐怕另有图谋。”副将王烈低声禀报。
李恒微微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远方的雪幕之中,缓缓道:“他若真有异心,迟早会露出破绽。我军如今需稳守辽郡,不可轻举妄动。”
王烈皱眉道:“可若大夏再犯,我军若只守不攻,恐难应对。”
李恒沉吟片刻,道:“辽郡城防已固,我军士气高昂,若敌来攻,尚可一战。但若主动出击,恐赵将军趁机生乱,反为不美。”
王烈闻言,虽有不甘,却也知李恒所言非虚,只得作罢。
数日后,辽郡城外风雪渐止,天地间一片寂静。然而,就在这一片宁静之中,辽郡斥候急报:“将军,北面发现敌军踪迹,约五千人马,正向辽郡疾驰而来!”
李恒闻讯,神色不变,立刻下令:“传令各营,整军备战。另,速请赵将军前来议事。”
不多时,赵将军便率亲兵入城,见李恒神色凝重,笑道:“李将军,可是大夏来犯?”
李恒点头:“正是。敌军约五千,已至北三十里,恐为前锋。若其后续大军压境,辽郡恐难独守。”
赵将军沉吟片刻,道:“将军之意,是欲迎战?”
李恒道:“敌军既已来犯,避无可避。若能于城外迎敌,或可挫其锐气,使其不敢轻进。”
赵将军微微一笑,道:“将军所言极是。卑职愿率五千精兵出城迎敌,以挫敌锋。”
李恒目光一凝,赵将军此举,看似英勇,实则恐怕另有算计。若其率军出战,一旦失利,便可归咎于李恒指挥不力,若胜,则可趁机立功,削弱李恒威望。
“赵将军之意,本将甚是赞同。”李恒淡淡道,“然敌军虽仅五千,但其后续恐有大军压境。若赵将军出战,辽郡守军恐兵力不足,还需谨慎。”
赵将军笑道:“将军多虑了。辽郡守军尚有两万,足以守城。卑职此战,若胜,可解辽郡之围;若败,亦可为将军争取时间,调兵遣将。”
李恒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好,赵将军可率五千精兵出战,但务必谨慎,不可恋战。”
赵将军抱拳应命,转身离去。
翌日清晨,赵将军率五千精兵出城,迎敌于北三十里之外。李恒则率主力留守辽郡,以防敌军主力突袭。
战鼓声起,辽郡城外,赵将军率军列阵,迎敌而上。敌军乃大夏前锋,虽仅五千,却皆是精锐,战意高昂。两军交锋,杀声震天,血流成河。
战至午时,赵将军虽奋力作战,但敌军战力强悍,秦军渐显不支。赵将军见势不妙,欲下令撤军,却已被敌军包围,无法脱身。
就在此时,辽郡城头,李恒已察觉战况不利,立刻下令:“全军出击,救援赵将军!”
辽郡城门大开,李恒亲率八千精骑出城,直扑战场。敌军见秦军主力杀至,士气受挫,阵型大乱。李恒率军冲入敌阵,如猛虎下山,直取敌军主将。
敌军主将见李恒亲自杀来,不敢恋战,下令撤军。秦军趁势追击,敌军溃败,四散奔逃。
赵将军被救回城,脸色苍白,满身血污。李恒亲自为其包扎,低声道:“赵将军,此战虽败,但亦可看出敌军战力。若其主力压境,辽郡恐难独守。”
赵将军苦笑:“将军所言极是。卑职轻敌冒进,险些误了大事。”
李恒淡淡道:“无妨,此战虽败,但敌军亦受重创。若其主力未至,我军尚可一战。”
战后,李恒召集众将,分析敌军动向。据斥候回报,敌军主力尚未抵达,但已从青州出发,预计三日内便可抵达辽郡。
“三日。”李恒沉声道,“我军需在三日内做好战备,以迎敌军主力。”
王烈道:“将军,若敌军主力压境,我军恐难以守城。不如主动出击,趁其未稳,攻其不备。”
李恒摇头:“敌军主力未至,我军若主动出击,恐赵将军再生异心。不如以守为攻,待敌军疲惫之时,再行反击。”
赵将军闻言,神色微变,但未多言。
三日后,辽郡城外,大雪再起,天地间一片肃杀。敌军主力三万大军,终于抵达辽郡城下。
田星洲亲自率军压境,立于阵前,遥望辽郡城头,咬牙道:“李恒,此战,我必取你首级!”
辽郡城楼上,李恒目光冷峻,缓缓下令:“弓箭手准备,火油箭上弦,滚木?石备齐,待敌军靠近,一齐发难!”
战鼓声起,辽郡之战,再起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