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八十二章杨国公府女眷(第1/2页)
许二狗与青旭二人没有说话。
毕竟这是皇帝的决定,他们要是站出来反对,恐怕是小命不保啊!
而且……从皇帝的态度上便能够看的出来,自家主公的封赏是绝对没有跑的。
只不过到底是什么样的封赐……恐怕还是需要再商议一下。
别的都不说,从今天往后,他们主公的大名,绝对要传扬天下,到时候投奔到主公麾下的能人异士绝对多不胜数!
“行了,你们几位都下去吧,待明日早朝时候觐见。”
姜望大手一挥,给了一个眼神身边的侍从太监。
很快。
许二狗等人便被带出了皇宫。
此时的许二狗脸色惨白,整个人的意识也要昏迷。
好在有太监的安排,传了太医为许二狗进行医治,否则……许二狗估摸着都活不到第二天早上。
——
于此同时。
敲击登闻鼓一事,整个京城都知道了这件事。
杨国公府。
老太君佘梅画手持锡杖,府内清一色的女眷,围坐大厅之内,脸上是少有的喜色。
“听说梨儿不日便要回京,咱们杨国公府总算要有一个能撑腰的了。”
大夫人徐月霞脸上满是笑意。
现在杨国公府的男人们都死光了,就连最后一个男丁,杨承……都因为冒犯了公主,被流放出去。
本来还想要从中斡旋一番,让杨承能够重新回京城,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等来了杨承遭遇山匪截杀,时至今日也没有新的消息传回来……大概率是曝尸荒野。
每每想到这,都会让整个杨国公府痛哭流涕。
毕竟……杨承是他们杨国公府唯一的希望了,那一身怪力若是从军定然能够带领杨国公府重新走向伟大。
“梨儿如今也二十三,娘亲……是不是也该为她招婿?”
二夫人张瑶月神情带着几分严肃。
如今就剩下小姑子一人还未有婚嫁,加上杨国公府的男丁们都死绝了,如果小姑子嫁出去的话,那么杨国公府将彻底绝后。
唯有依靠招婿,才能让杨国公府有一线希望。
虽然说这对于杨梨儿很不公平,可这就是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
其余五位夫人纷纷点头,表示对于招婿这个提议非常赞同。
他们杨国公府的荣光如今全系于杨梨儿的身上,她手上的杨家军便是别人不能侵犯她们杨国公府最大的底气。
佘太君眼中满是无奈,如若府内还有一个男儿,又怎么会牺牲自己小女儿的幸福呢?
念及于此,她忍不住叹息道:“承儿还没有消息么?”
眼神中带着浓烈的期盼。
府内女眷顿时都愣在原地,想要说话都不知要说些什么。
这么久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多半是命丧黄泉了。
当然……这也是府内绝不容许再提起来的禁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只要没见到尸骨,佘太君便相信杨承一定还活着。
“罢了罢了……你们也不过是些苦命的姑娘,是我们杨国公府拖累了你们,让你们年纪轻轻的,都成了寡妇。”
佘太君长长叹息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二章杨国公府女眷(第2/2页)
府内的女眷几乎都面露苦涩,眼中含着泪光,“娘……切莫如此说,我们的丈夫那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纵然牺牲了,我们也只会觉得骄傲。”
“唯一可惜的就是咱们杨国公府如今传承问题。”
“是啊!是啊!”
“希望小姑子能够明白我等的苦心,愿意招婿……”
“以梨儿的性子,我认为她或许更愿意招婿而并非嫁与他人相夫教子。”
“不错!梨儿的性格我们都一清二楚,她本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定是更愿意在战场上拼杀,而并非是这些深宫大院的儿女情长。”
“……”
一众夫人纷纷议论了起来。
佘太君也是止不住的点了点头,认为她们分析的不错。
不过自家小女儿究竟是什么样的想法,还是需要听从她自己的安排才对。
“对了……我今日听闻皇宫外有一名来自北境的将士们敲击登闻鼓,诸位姐妹们,你们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三夫人姜莎鱼说着今天的新鲜事。
“哦?北境的事儿?我可是听说过……这里头似乎有很多的猫腻,镇北将军不明不白的丢了凉州城,圣上可谓是龙颜大怒。”
“不错……我认为,定然是咱们朝廷中的奸细所为!”
“大周如今已是风雨缥缈,如今朝廷内的贪官污吏无数……也不知秦相是否能够整治。”
“欸……秦相与我夫君自幼便是好友,可我夫君身死以后,竟没有问询过一句,此人当真是绝情忘义啊!”
谈论到这里,府内夫人们纷纷义愤填膺起来。
佘太君清了清嗓子,蹙眉道:“行了行了,你们这些女眷莫要妄谈朝政,秦相是个怎么样的人,非是你我能够议论的……你们只需要知道,若非是秦相站台,只怕咱们杨国公府早已不复存在了!”
老太君的这番话振聋发聩。
一众女眷自然是不敢再开口,纷纷作罢。
——
翌日。
早朝。
四品以上的大臣群聚于此。
姜望坐于龙椅上俯瞰一切,所有人的表情都全部纳入眼底。
昨日。
将许二狗等人送走以后,秦猛又与姜望谈论了许多……民间有传言,北境凉州城一事,其中有知情将士死里逃生,回到了京城敲击登闻鼓,意图告发凉州城失陷一事。
虽是传言,但是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传播下,显然绝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了这一说辞。
故而。
姜望与秦猛打算利用这一次机会,诈出群臣当中有里通外敌的人。
“诸位……你们好大的胆子啊。”
姜望看了秦猛一眼后,都不需要任何准备,便直接开始演戏。
浑厚的帝王威压令殿下的一众大臣们心惊。
对于传言以及敲击登闻鼓一事,他们之中自然有人清楚,故而感到紧张,害怕陛下因此动了杀心,没准他们被人诬告,惨死在陛下的手上。
这种事古今往来并非没有存在。
所以又如何不让他们感到害怕?帝王一怒伏尸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