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九章:风光无限(第1/2页)
第二天,仍旧下雨。
陈舟已经跟老张说好,适当缩减了当天的肉,素馅包子也没做。今天他打算卖完就闭店打烊。
至于小师妹,陈舟本来在群里告诉她雨下得大,生意肯定太多不了,今天不来也行。
但她也是真爱上班,赶第一班地铁来的。
林女士在群里看到消息,叫醒陈桃桃,还一块在地铁口接了她一趟。
相隔一个小区的距离,省得路上不好走。
小丫头今天比平常早起了会儿,也没见不乐意。
可能昨天林女士的教导起了作用。
也可能,她挺喜欢赵姐姐。
毕竟跟陈舟玩,除非老父亲故意让她,否则陈桃桃很难赢。只在赵姐姐这,她才能找到点棋逢对手的感觉。
不过也是因为林女士送小师妹过来,四个人的早餐全加上了“营养健康”的大拌菜。
陈桃桃跟赵仪琳努努嘴,两人心领神会。
纷纷伸手,抓向包子。
林女士还要送孩子上学、自己也得上班,稍微催促了两句:“你俩快吃饭!一会我就去上班了。”
“哦。”
“咔哧咔哧咔哧。”
大姑娘小姑娘都很乖。
...
雨天提供的雨衣,只在昨天发挥了一些作用。今天就没什么人拿了。
出门就下雨,人们都知道带伞。
业主群里,毫不吝惜对小店老板的表扬。顾客们确实能感受到这些小事上的温暖。
陈舟心里感到欣慰。
一件雨衣成本其实很低,几乎是举手之劳,就能给顾客们提高一点用餐体验。
不过,虽然昨天确实跟王队玩笑着让他把雨衣还回来,但那也仅限王猛。陈舟跟别的顾客朋友们没这样要求过
可是今天上午,还真有人把雨衣送回来了。
是昨天那位带孙子吃饭的阿姨。
她这次打伞过来,把小雨衣,叠得整整齐齐的。
“谢谢你们啊!”
“客气了,您拿着用就行。”
店里人不多,陈舟和这位阿姨也聊了起来。
阿姨少不了再夸几句包子。
陈舟笑了:
“大姨,我一看就知道,您也在包子店上过班。”
“是!”大姨欣喜道:
“你咋看出来的!我在那上了十年班呢!后来老板赚了钱就去败家,店也给折腾黄了。”
......那没错,就是您了。
随后,郑秀芳阿姨绘声绘色地讲述起:
饭店老板的发家史和败家史——
那位老板一开始也不是做餐饮的,因为国企下岗潮,不得不另谋生路。
于是就去摆摊卖灌汤包,慢慢又开了家夫妻店。
两口子逐渐把生意做大,从路边摊,到租门店,再到最后,经营了好几家大饭店,除了包子馆还有江湖菜,本地菜,火锅店。
当时,那可真是风光无限。
但诱惑也是无限。
老板有钱了,交了几个朋友,就去浦京之类的场所败家,把家产赔了个底儿掉。
落得个妻离子散的下场...
年纪大了,郑阿姨虽然没有亲身体验过这些风浪,但经历在那摆着呢。
所以说到老板最后妻离子散的时候,
就像说起自个儿家种的麦子收成不太好一样。
倒是陈舟听着一阵唏嘘。
他,太有代入感了。
这不跟自己一样么,就是把灌汤包换成鲜肉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九章:风光无限(第2/2页)
这时,小师妹好奇道:“以前就有浦京娱乐城了呀,我经常听说新浦京什么的。”
“我记不太清了,”郑阿姨很老实地回答了赵仪琳的问题,随后带点愤怒地说道:
“后来他们也开新店了?这些龟孙儿生意倒是挺好。”
陈舟听着俩人的对话,眉头都要拧出十八个褶了。
他对小师妹说道:
“你一个小姑娘家的,成天看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追剧呀,最近很火的xxx都快大结局了,感觉又要烂尾,美剧怎么总这样,开局封神,后面越拍越烂。我之前看的...”
小师妹又开始叽里咕噜起来。
陈舟听后已经放心了,但气氛烘托到这,他只能继续说下去:
“你别信上面那些娱乐城啊!”
“我一般都是跳过的,”小师妹骄傲起来,“而且,我又不是三岁两岁的孩子。”
经她一打岔。
陈舟也从刚才的故事中走出来。
他问向郑阿姨:
“大姨,汴梁是不是灌汤包特别出名?”
郑秀芳点点头,“对,我就是做灌汤包的,光是包包子,就干了七、八年呢。”
“做灌汤包有什么讲究吗?跟我们店这包子有啥不一样?”
知道原来那家店都黄了,陈舟也放心地询问起来。
郑阿姨谦虚道:
“没啥特别的,跟你做的包子差不多。也就是...死面儿,水馅儿。”
她本来以为,陈舟就是随口一问。
所以一开始的回答,也是随口一说。
但没想到对方还听得挺认真,连旁边的小姑娘,也是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
于是又主动给两人详细地讲了起来:“和面的时候...这个水馅是...包要记得...蒸的时候...”
做包子大姨把原先的做法,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倒是吃包子,有个口诀,大姨说得很清楚:
“轻轻提,慢慢移。”
“先开窗,后喝汤。”
“一扫光,满口香。”
除了做法,陈舟又学会一段顺口溜。
当然,以他现在的专业程度,不用手把手教了。尤其还是他最擅长最精通的包子品类。
听郑阿姨详细讲过一遍,陈舟就已经做到了心里有数。
郑阿姨其实觉得陈舟店里的包子味道就相当不错了。
“小伙子,你这包子,手艺就挺专业的。”
赵仪琳回道:“我师兄当时天天都在练!”
“你们一起拜师学的啊。”
俩人一说话就会把话题聊跑偏。
最后,陈舟向郑阿姨发出邀请:
“大姨,有没有兴趣在我店里帮个忙啥的?发挥发挥余热。”
这下轮到郑阿姨头疼了。
如果聊起前老板的事情,她可以云淡风轻。但老人家现在跟儿媳妇的关系,可是真难处理。
“唉呀,”郑阿姨叹了一口气。
“等孙子上学,我就得回老家了。”
“您要是想来,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帮你一起想想办法。”陈舟的话,也只能说到这里了。
郑阿姨觉得跟店里两个年轻人挺投缘。尤其是看老板也很顺眼。身体还挺硬朗。
但自己眼前的家庭情况是真不能支持她出来再上班。
只给陈舟撂下一句:
“你们当儿子,当丈夫的也不容易,夹在当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