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472又一个念头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1472又一个念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善贷,你可算是到了。”
    南京城外,当代魏国公徐邦瑞带着南京留守官员出城来到码头迎接魏广德。
    当他下船后,徐邦瑞就一马当先迎了上去喊道。
    “兄长这些年可安好,家里也好吗。”
    魏广德也急忙快步过去,来到近前相互施礼。
    “好,在这南京城里,自然好了。
    之前知道你下江南,我还想虽张佳胤一起过去寻你,可担着南京守备职责脱不开身。”
    两人关系自然亲近,一个是大舅哥,一个是妹夫,这些年徐邦瑞在南京应该有魏广德这个妹夫在京城执宰内阁,城里文官见到他面都要客客气气的。
    “对了,之前不是说去了杭州再看看松江府,就要回去吗?怎么忽然改道这里来了。”
    徐江兰和南京时常有书信联系,所以魏广德行踪对魏国公府来说不是秘密。
    本来就没计划来南京,只是没想到前些天忽然来了消息,魏广德要来南京城。
    当时消息传来,南京城上下还一阵鸡飞狗跳,担心是发生了什么触怒朝廷的事儿。
    赶紧一番自查,结果却是没发现出了纰漏。
    之后,魏国公府传出消息,魏阁老不是来南京兴师问罪,是有其他事儿,顺道过来看看,这才平静下来。
    不过,南京城里那些喜欢斗鸡走狗,招摇过市的各家子弟这两天都被圈禁在府里,就怕这段时间闹出动静来,传到魏广德耳朵里。
    没有京城的人,有事儿在城里就解决了。
    可若是京城的知道了,就算不上报,回去茶余饭后谈起也是麻烦。
    明朝京官到南京下船的码头,主要选择在龙江关码头下船。
    明代时南京水运发达,秦淮河与长江交汇处设有多个码头,但龙江码头最为宽大。
    龙江关码头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夫子庙旁,是明代重要的水上枢纽,此处曾是郑和船队停靠的重要码头,也是官员南下时的主要登陆点。
    毕竟这里紧邻南京城,下船进城非常方便,沿途文风鼎盛,商贸繁华,可以很快领略到南京城特有的气象。
    魏广德下船的码头就是龙江关码头,旁边不远就是大明龙江船厂。
    好吧,当年郑和船队的宝船就是在这里建造的。
    虽然已经过去上百年,但今日魏广德远眺远眺龙江船厂,船厂内工人穿梭舟船之间,一片繁忙的景色。
    徐邦瑞刚刚介绍完这次随他出城迎接的南京官员,就注意到魏广德视线不是瞟向远处,当即问道:“善贷此来是为了船厂?
    现在那里工期很紧,许多船只订单都忙不完。
    如果善贷有船要造,只管和我说,那船厂提举和我国公府有旧,当可插一插队。”
    “DANA.....“
    魏广德只是一阵轻笑道:‘这次过来,确实船厂是一定要去的。
    对了,龙江船厂里那艘仿夷人帆船是否已经建造完成,试航如何,兄长是否知晓?”
    “夷人帆船,哦,我知道,那船年初造好,不过出来几次,船员们都使不好帆,又费老大劲拉回船坞了。
    其实以我看,我大明的风帆就很好,没必要学夷人的那套。”
    徐邦瑞马上接话,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船厂的人说的,还是你自己琢磨的?”
    魏广德小声询问道。
    “自己琢磨的。
    那船造出来以后,我也上去看过,除了下层货仓宽大点,没看出和咱们的船有什么区别,也就是那帆看着远绵绵的,没有硬木为骨,我还真担心风大把帆吹破了。”
    徐邦瑞开口说道。
    “兄长,我这次转到来南京,之前信上就说了,主要是看看船厂和负责火器制造的军器局,看看他们的火器制造。”
    魏广德开口说道。
    “也不急在今日,今儿晚上我给你接风洗尘,明天我陪你去船厂,后面军械局我都陪着你去看看。”
    徐邦瑞开口说道。
    “那,我们先进城?”
    魏广德笑道。
    “好,进城,你这也是故地重游了,有快二十年没来南京了吧......”
    拉着魏广德,徐邦瑞边走边说道。
    隆庆年魏广德回江西,倒是路过南京,但没进城直接就离开了。
    而之前最后一次进南京城,还是嘉靖末年,刚好赶上振武营兵变那会儿,他还参与平乱来着。
    晚上的接风宴,南京城里从守备太监王景到六部侍郎,满城勋贵全部到齐,阁老到南京,历史上真不多见。
    酒席上觥筹交错,把酒言欢,不管熟不熟悉,这时候都是说着奉承话,一个劲赞扬着皇帝英明,内阁公允,把国朝大小事儿处理的妥当。
    好吧,虽然在此前,或许这里许多人背地里把内阁一杆阁臣骂的狗血领头。
    毕竟,内阁这些年的动作,实实在在伤害了不少人的利益。
    不过能混到这里来的,都是逢场作戏的高手,自然不会漏出怯态,于是就是宾主尽欢散场。
    第二日,日上三竿魏广德才起来。
    收拾利索后,徐邦瑞也得到消息过来了,说起今日行程。
    “要不休息两日,京里反正也没催。
    落座后,徐邦瑞就开口说道。
    魏广德住在魏国公府旁边的别院里,这是早年就送给徐江兰的嫁妆之一,供魏家人来南京有个落轿之地。
    “兄长,有些事儿,我还是要尽快处理了才能安心。
    如果今日合适,我们就先去龙江船厂看看。”
    魏广德开口道。
    “你啊,这么拼命做什么,这舟马劳顿可不好受。”
    徐邦瑞只是摇摇头,也不再拒绝,安排人备好车轿,就和魏广德去了船厂。
    龙江造船厂是明代洪武初年在都城应天西北隅设立的官办造船机构,由工部分司直接管理。
    该厂下设提举司统筹造船事务,并设立六大专业作坊和看料铺舍等工作间,工匠主要来自浙江、江西等沿江沿海地区的四百余户匠籍。
    其造船能力涵盖战船与运船两大类别,所造战船类型包括四百料战座船、二百料战船等六个等级,其中“料”为明代船舶载重单位,每料约合100斤。
    别觉得四百料和二百料船小,才不过二十吨级,这不过是前些年的生产计划。
    说穿了,大明停止下西洋行动以后,船厂就没有了大船的建造计划,也就是早点巡江船和漕船,自然不可能继续往大了造船。
    前些年最大的,也就是沿海卫所要的巡海船。
    至于那些走私商人建造的大型福船,那都是在浙江船厂建造。
    当然,龙江船厂不造大船,不代表他们就不能造,只是没有计划,造出来都不知道该给谁。
    所以,在抗倭战争中后期,大明浙江、龙江船厂都开始重新建造大型海船用于海上抗倭战争,手艺自然都捡回来了。
    不管怎么说,该厂在永乐年间曾建造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成为中国古代造船业鼎盛时期的代表性船厂,那些资料可都在船厂保存着。
    如果有木料,有朝廷的命令,龙江船厂稍微费点心思,计算宝船也能造出来。
    马队到了船厂大门,早得到消息的龙江船厂提举亲自迎接出来。
    魏广德倒是对船厂很感兴趣,和那提举说了些话,重点询问了船厂现在的建造能力。
    “大型船坞六个,都是造宝船那时候留下来的,其他的船台十三个,现在都已经排满了建造的船只。
    之前全部是给水师造船,去年部里下文书,让出八个船台建造民用运船,现在厂里有五艘双层战船正在建造.....”
    这船厂提举对厂里事儿如数家珍,非常熟悉的向魏广德介绍。
    之后,在船厂提举带领下,魏广德他们先看了船厂下辖的六个专司,其实就是作坊。
    篷厂,负责船帆制作,细木厂专攻精密木结构制作,油漆负责船舶涂装与防腐处理,铁作间就是金属构件锻造。
    此外还有索作间负责缆绳制造,而缆作间则专门是锚链生产。
    这些东西,全都是造船用到的,帮工指挥厅建造船体,然后从六个专司提取物料装上船,一条船才算齐活,可以交付。
    此外,当然还有看料铺舍,负责材料的仓储,造船木料都精贵,是南京守备府派来的一个百户负责看管。
    魏广德看了眼船台,正在建造的八条民船两条应该是漕船,这个他熟悉。
    前些年几次南下北上,运河上没少见到这样的船只。
    另外六条,都是大型福船,显然都是海商订购的。
    至于正在建造的五条炮船,大概率是东海水师的订单,南海水师战船已经不少了,短时间内不大会继续大量采购。
    还有那六个沿着江面一字排开,长宽几百米的巨大泥坑,按照船厂提举介绍,当年的宝船就是在这里建造下水。
    “船造好,拔掉那边的泥,宝船就顺着木轨滑入江水中.....”
    船厂提举应该仔细看过宝船建造概要,知道是怎么这样大船的。
    “现在能造吗?”
    魏广德问道。
    “需要费些劲,工匠都是现成的,主要是木料难得,至于船台简单,清理下,重新铺上木轨就可以了。”
    提举回答道。
    显然,现在大明遇到材料困难,宝船不是不能造,只是木料不好凑齐。
    “东番岛那边的木料也不行?”
    魏广德随口问道。
    “长短差了点,勉强能造中型宝船。”
    提举答道。
    转到货仓,魏广德看到几十门南京军械局铸造的大炮,这些都是准备装到船台上那些战船上的。
    大炮这东西,都是工部虞衡司军械局铸造,内廷兵仗局主要是火铳和弓弩,还管理火药局制造火药。
    “去看看仿造的夷船吧。”
    魏广德来此目的主要就是看夷船,已经把船厂看了个遍,剩下就是码头上那条夷船了。
    很快,他们就登上夷船,甚至下到船舱仔细看了一阵才上来。
    “夷人造船和我们不同,他们对龙骨和骨架要求高,是船只主体,不像我们是框格受力。
    不过夷船最大优势就先刚才我们下去看到的宽大的货仓,那里可以放下许多大炮。
    听说夷人建造的大型战船都是三四层火炮甲板,应该是底层放重炮,上面放轻炮,以保持船体稳定。
    我们仿造的是两层甲板的船,夷人好像叫他们盖伦船,就说是现在夷人国度里最好的船。
    不过听说他们国家的战船,还是另一种类似,叫什么克拉克的帆船.....”
    魏广德对欧洲船型不了解,船厂提举介绍,他就仔细倾听。
    等人说完话,魏广德才问道:“之前我让水师搜罗曾经上过夷船的水手,现在船厂有吗?怎么听说你们试航出去都不会操帆。”
    “人来了些,但他们也不懂怎么操帆,都是听从夷人命令进行,现在还在摸索,比我们硬帆操作复杂很多。”
    提举倒是很直接回答了魏广德的问题,不是没人,而是真不懂,他们在夷船上都是按照命令漕做,现在船上没有夷人指挥,他们就不明白该做什么。
    “不要怕做错,大胆尝试。”
    涉及到专业,魏广德不好多说,“对了,如果按照夷船建造,风帆换成水手熟悉的硬帆,能够切换吗?”
    想起昨天徐邦瑞的话,魏广德顺嘴就问出来。
    “应该可以,但应该要改动地方。
    之前听老工匠说过什么受力不同,要调整什么的.....”
    提举稍微想想就回答道。
    造船,大明的匠人都熟,所以拿到图纸建造,虽然是第一次,但他们还是能看出许多门道,很容易就发现东西方两种帆船存在的差别。
    “尽快清出一个船台,建造一艘夷船,按照使用大明硬帆方式操控。”
    魏广德听俞大猷说过,欧洲帆船操作很复杂,不像大明风帆简单,让人能很快上手。
    不过欧洲风帆确实灵活,能适应各种季风,也就是效率更高。
    在船只不变的情况下,面对不同风向,欧洲船速度和转弯等方面更胜一筹。
    俞大猷虽然也不会操弄夷船,但没见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看着夷船操帆也能想明白很多。
    只不过针对大明硬帆进行改造,那就难了,需要大量测试。
    “这个事儿我会和工部打招呼,你们尽快开造。”
    知道东西方风帆差别,魏广德就意识到就算大明水师战船全部换成夷船,到时候怕是水手都招不齐,需要一个过渡期。
    甚至,是不是可以开设个海军军校,专门培养水手和研究帆船。
    一个念头出现在魏广德脑海里。
    毕竟,航海属于技术活儿,有一定专业性。
    军校,可以先在南海水师里创建,操作性也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