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46章 京城暗流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46章 京城暗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守备府衙门,魏雄早已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官袍,领着一众属官,恭敬的立於门前。
    当那辆华贵的马车碾着青石板路,缓慢停稳。
    一名面白无须,身穿宦官服饰的太监,先行下车,恭敬的掀开车帘。
    紧接着,一只皂靴落地,一个身着紫袍的中年男子走了下来。
    他年约四十,面容儒雅,正是此番奉旨南下的钦差,礼部侍郎,王安。
    “下官晋州守备魏雄,叩见钦差大人!”
    魏雄一个箭步上前,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
    “魏将军不必多礼。”
    王安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伸手虚扶了一下。
    那声音不轻不重,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亲切。
    “本官此来,是奉陛下之命,宣读圣恩,慰问晋州军民。魏将军使真佛显圣,荡平妖邪,此乃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功德啊。陛下在京中,可是日夜称赞。”
    一番话,说得魏雄心花怒放,脸上那点面对京官的拘谨,也散了个乾净。
    “不敢当,不敢当!”
    魏雄连忙摆手,姿态谦卑,话里却不着痕迹的把功劳引向另一人。
    “皆是兰若寺法海大师佛法无边,下官不过是摇旗呐喊,沾了些佛光罢了!”
    王安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他一路行来,早已将这晋州城内的风声,听了个七七八八。
    这位魏将军如何借着真佛降魔的东风,把两座根深蒂固的大寺收拾得服服帖帖,又如何把自己塑造成了真佛在人间的代言人,他心里门清。
    是个有野心,也有手段的枭雄。
    “魏将军谦虚了。”
    王安笑着,目光扫过魏雄身後那些神情各异的属官,话锋一转。
    “此地人多,降魔之事,关乎国运,非同小可。本官想听将军亲口说说,那日荡妖的详细经过,不知将军可否行个方便?”
    魏雄心头一跳,立刻会意,连忙侧过身子,做出引路的姿态。
    “当然!当然!”
    “大人,里面请!下官已备好香茶,定将那日之事,一五一十,详禀大人!”
    守备府,密室之内。
    屏退了所有下人,王安端着茶杯,静静的听着魏雄,将那日荡妖的经过,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遍。
    从厉鬼索命,到法师斗法,再到遮天蔽日的树妖真身,金刚法相,神雷天降,乃至地府拘魂。
    王安脸上的神情,随着魏雄的讲述,不断变换。
    从最初的平静,到凝重,再到最後的,深深的震撼。
    他虽是文官,却也出身世家,见多识广。
    他很清楚,魏雄口中的景象,早已超出了凡俗武道的范畴。
    那是真正的,神魔之力。
    “……事情的经过,大抵便是如此。”
    魏雄说得口乾舌燥,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王安这才将手中的茶盏缓缓放下,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
    “如此说来,法海大师,当真是慈悲与威严并存的在世真佛。”
    魏雄重重点头。
    “大人,末将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法海大师,绝对是真佛降世!若非大师,我这晋州城,早已化作人间炼狱!”
    王安笑了笑,又换了个话头。
    “本官听闻,那日,除了法海大师,还有南楚来的道士出手相助?还引动了神雷?”
    魏雄的神情僵了一瞬,随即点头。
    “确有此事。那群道士自称奉了真武祖师的法旨前来降妖。不过在末将看来,若非法海大师的金刚法身镇住了那树妖,他们那点微末道行,怕是给那妖物塞牙缝都不够!”
    魏雄神色一肃,重重点头。
    “哦?”
    王安的眼底,又闪过那缕难以捕捉的精光。
    “如此说来,还是我佛门的神通,更胜一筹。”
    他站起身,整了整衣袍。
    “叨扰将军许久。本官既奉皇命而来,自当亲往兰若寺,拜会法海大师,代陛下,献上一份心意。”
    魏雄连忙起身。
    “末将这就为大人备下仪仗!”
    王安摆了摆手。
    “不必。心诚则灵,何须俗礼?本官,自去便可。”
    他走出守备府,坐上马车,脸上的和煦笑容,一寸寸敛去。
    眼神,深邃如渊。
    南楚的道士,北燕的真佛,还有那神秘的地府……
    这天下,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兰若寺。
    当王安率领着钦差仪仗,抬着一箱箱由红绸覆盖的赏赐,来到这座位古寺门前时。
    饶是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依旧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微微一愣。
    没有想象中的金碧辉煌,没有雕梁画栋。
    眼前的兰若寺,古朴,甚至可以说有些清贫。
    寺庙的院墙,是青砖砌成,有些地方,甚至还露着修补过的痕迹。
    唯一能彰显其不凡的,或许只有那缭绕不绝的香火,以及来来往往,将香火钱投㣉兰若善堂功德箱后,便自行离去的百姓。
    这与他想象中,那神迹降临之地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慧明和尚的引领下,王安在禅房内,终於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真佛。
    没有想象中的宝相庄严,佛光普照。
    眼前的僧人,一身再普通不过的灰色僧袍,面容沉静,气息内敛。
    若非身在此地,任谁也无法将他,与那日显化金刚法相丶荡平妖魔的盖世神僧联系在一起。
    这种落差,让王安的心直往下沉。
    他抬手,示意身後捧着金银珠宝丶绫罗绸缎的禁军停步,独自一人上前,对着法海,深深一揖。
    “晚辈王安,奉大燕皇帝陛下之命,特来拜见大师。”
    法海缓缓睁开双眼,那目光平静无波,彷佛早已看穿了王安此行的所有目的。
    “阿弥陀佛。施主有心了。”
    王安直起身,侧身一指身後那琳琅满目的赏赐。
    “陛下听闻大师在晋州降妖除魔,护佑一方,龙颜大悦。特赐下黄金万两,锦缎千匹,聊表敬意,还望大师笑纳。”
    法海的目光,扫过那些足以让任何一座寺庙都为之疯狂的财宝,眼神没有丝毫波动。
    “佛在心中,何须外物。”
    他淡淡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的传㣉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陛下心意,贫僧心领。只是这些身外之物,於贫僧无用。若陛下真有慈悲之心,不若将此物,尽数投㣉那善堂之中,用於救济城中贫苦,修桥铺路,兴办学堂。”
    “如此,方是无量功德。”
    此言一出,王安身後的禁军,一片哗然。
    王安的心,却是咯噔一下。
    他准备了无数种说辞,来应对法海的推脱或是接受。
    却唯独没有想到,对方竟会如此乾脆利落的,将这泼天的富贵,弃如敝履。
    第一次的物质拉拢,以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方式,彻底失败。
    他非但没有感到挫败,心中对法海的评价,反而更高了一层。
    这,才像是真正的方外高人。
    三日後。
    王安再次登门。
    这一次,他没有带任何仪仗,只身着一袭便服,来到了法海的禅房。
    “大师佛法精深,本官,心中有一惑,还望大师不吝赐教。”
    王安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
    法海只是抬了抬眼皮,示意他继续。
    “我北燕,以佛立国,然,时至今日,佛门之风,早已不复往日纯净。”
    王安的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痛心疾首。
    “放眼天下,寺院广占良田,堪比王侯。僧侣身着绫罗,食则珍馐,早已将佛祖的清规戒律,抛诸脑後。他们不事生产,不纳税赋,却享万民供奉,已成国之蛀虫。”
    “长此以往,佛门,将不再是度化众生的净土,而是藏污纳垢的魔窟。”
    他顿了顿,目光紧紧的锁定着法海。
    “陛下他,常为此事,夜不能寐。他有心效仿古之圣君,扫佛门尘垢,重塑我佛金身。却又恐德行有亏,此举,会引得上天震怒,降下罪责。”
    “故而,陛下命本官,特来请教大师。”
    登录用户跨设备永久保存书架的数据,建议大家登录使用
    “不知,此事,在真佛眼中,是对,是错?”
    这番话,问得极有水平。
    既点明了北燕佛门的腐朽,又将皇帝塑造成了一个忧国忧民,想要拨乱反正,却又敬畏神佛的明君形象。
    最後,将这个烫手的山芋,直接抛到了法海的面前。
    禅房之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法海古井无波的脸上,终於泛起了一丝波澜。
    他缓缓闭上了双眼,彷佛在入定,又彷佛在聆听着什麽。
    远在数千里之外,玄穹道宫内的李延,通过法海的转播,嘴角不由得勾起一丝冷笑。
    来了。
    狐狸尾巴,终於露出来了。
    皇帝想借真佛的刀,来清洗佛门,收拢权柄与财富。
    而他,又何尝不想借皇帝的刀,将那些早已腐朽,各自为政的旧佛门势力连根拔起,好让他这“新佛门”的旗帜,插遍整个北燕?
    这简直是双赢。
    不,对他来说,是三赢。
    他不但能独占整个北燕的信仰,还能让道丶佛两门,在两个国家,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与竞争。
    但他不能答应。
    至少,不能答应得这麽明显。
    神,是不能被凡人揣度的。
    神,更不能成为凡人手中的刀。
    他要让北燕皇帝,自己去猜,自己去做。
    他要始终保持着自己那超然物外,不可揣度的神仙人设。
    於是,禅房之内。
    法海听完王安那番话,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模样。
    他缓缓闭上双眼,口中,轻轻吐出八个字。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王安神情一震,正欲追问。
    法海又吐出了八个字。
    “世间万法,皆有定数。”
    说完,便再次垂下眼帘,捻动佛珠,入定了一般,再无半点声音。
    王安愣住了。
    就这?
    这就完了?
    他准备了满肚子的说辞,准备了无数种应对的方案。
    可对方,却只回了他两句玄之又玄,彷佛什麽都说了,又彷佛什麽都没说的话。
    因果循环?
    是说那些寺庙作恶多端,必有报应?所以陛下此举是顺应天道?
    还是说,陛下若强行干预,亦会种下恶因,自食其果?
    皆有定数?
    是说佛门自有其兴衰规律,不容外力干涉?
    还是说,这一切,早已注定,皇帝顺天应人,便是定数?
    王安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嗡的一声。
    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从这两句话中,得到任何确切的答案。
    这两句话,就像是一团云,一团雾,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解读,但永远,也抓不住它的核心。
    他看着眼前那如同老僧入定般的法海,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股无力之感。
    他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可以被拉拢,可以被揣度的凡人。
    而是一个真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超然存在。
    与这种存在博弈,任何的计谋,任何的算计,都显得无比的可笑与幼稚。
    第二次的交锋,他依旧没有探得任何虚实。
    或者说,他探到的,是比任何确切答案,都更加让他感到敬畏的,一片深不可测的,名为天意的汪洋。
    王安缓缓站起身,对着法海,再次行了一个大礼。
    这一次,他的礼,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来得更加真诚,更加敬畏。
    “晚辈,多谢大师指点。”
    他转身,默默的,退出了禅房。
    他知道,自己该回京了。
    他会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的,奏报给陛下。
    至於陛下,会从那两句禅语中,悟出什麽样的天意。
    那,就不是他一个做臣子的,所能左右的了。
    而这盘棋,也该由那位天子,亲自来下了。
    南楚京师,东宫。
    夜雨如丝,带着一股沁入骨髓的寒意,将这座巍峨的宫城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汽之中。
    太子赵哲,穿着一袭常服,独自坐在书房内,指间捻着一枚冰冷的黑玉棋子,对着空无一人的棋盘,凝神沉思。
    一名小太监,悄无声息的从门外滑入,躬身跪倒在地,双手,呈上了一份用蜜蜡封存的细小竹筒。
    “殿下,宫里的加急密报。”
    赵哲的目光,没有离开棋盘,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
    那枚黑玉棋子,在他的指间,缓缓摩挲。
    直到那小太监,因紧张而呼吸变得有些粗重时,他才不紧不慢的,伸出手,将那竹筒接了过来。
    指尖轻轻一捻,蜜蜡应声而碎。
    他抽出里面的纸卷,缓缓展开。
    纸上,只有寥寥数行字。
    【圣上密旨。皇叔赵无极,率皇家供奉殿以及三百龙骧卫,即刻启程,前往云梦泽。目的,不详。只知,是奉了上神法旨。】
    赵哲的瞳孔,猛然一缩。
    皇叔赵无极!
    赵氏皇族硕果仅存的,一位真正的先天境高手。
    传闻他早年为情所伤,心灰意冷,在皇室宗祠内闭关三十载,不问世事。
    更不用说,供奉殿里面的大内高手,皆是成名已久的真气武者,面对先天都有一战之力。
    还有那三百龙骧卫,皆是皇室耗费了无数资源,从数十万大军中遴选出的精锐,每一个,都拥有内劲大成的修为。
    这股力量,足以横扫南楚境内任何一个顶尖的江湖门派。
    皇家供奉殿,龙骧卫。
    这几乎是父皇能动用的,最顶尖的武力,是拱卫皇城,震慑宵小的最後底牌。
    如今,这张底牌,被父皇亲手打了出去。
    他缓缓抬起手。
    那张写着绝密情报的特殊纸卷,在他的指尖,无火自燃,转瞬间,便化作了一缕飞灰。
    他终於,落下了手中的那枚黑玉棋子。
    啪。
    清脆的落子声,在这寂静的雨夜,显得格外清晰。
    彷佛一个信号。
    一个,等待了太久的信号。
    “父皇啊父皇,你将赵氏最锋利的剑,指向了那虚无缥缈的妖魔。却将自己最脆弱的咽喉,暴露在了儿臣的面前。”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天命。”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穿透了重重雨幕,望向了那座灯火通明,却又显得无比空虚的,皇宫深处。
    “来人。”
    一名身穿黑衣的幕僚,自屏风後走出,躬身行礼。
    “殿下。”
    “去告诉三弟。”
    赵哲负手而立,望着窗外的雨帘,淡淡开口。
    “就说,本宫今夜,偶感风寒,想请他过来,一同喝杯热茶,驱驱寒气。”
    幕僚的心,猛的一跳。
    他跟在太子身边多年,自然听得出这句暗语背後的意思。
    风寒?
    这分明是,风暴将起,寒光照铁衣。
    “臣,遵命。”
    幕僚没有多问一个字,重重叩首,身影融入了外面的夜色之中。
    登录用户的「站内信」功能已经优化,我们可以及时收到并回复您的讯息,请到用户中心-「站内信」页面查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