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16章影响
罗恩买的不止有直升机,还有私人飞机。
去年订购的那架湾流终于交付了,如今正停在新德里的英迪拉机场,随时等候差遣。
选来选去,他还是选了机型相对成熟的湾流。
庞巴迪和达索其实也不错,但如果私人定制的话,交期要一年半。
湾流就快的多了,生产线稳定,满打满算十三个月。
适航证和测试全部搞定,机组维护人员同样都是老外。
这种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他对三哥实在没信心。
就连军方部长都能摔,还有什麽不可能的。
要知道军方可是专业开飞机的,说不定比民航飞的还久。
但在印度这片神奇的大地上,再严谨的逻辑都会变得漏洞百出。
这里就是BUG黑洞,什麽情况都会发生。
直升机和私人飞机,罗恩情愿相信老外的操守。
当然啦,养这批人也不便宜,每年少说上百万的美金。
两架飞机总计花了他四千多万美元,在印度绝对是极其稀有的存在。
这不,当罗恩在英迪拉机场登机时,一大堆官员跑来和他合影。
身后那架漂亮的湾流是绝佳的背景,硕大的「SUR」标志赫然在目。
真皮座椅丶杜比娱乐仓丶厨房丶独立盥洗室丶霍尼韦尔航电系统丶自动驾驶.
啧啧,飞机内部豪华的不得了。
从新德里到孟买,总航程1200公里左右,私人飞机不到两小时就可以抵达。
这架湾流加满油能飞七千多公里,跑几个来回都绰绰有馀。
太方便了,比以前的客机不知道快了多少。关键是随叫随到,不需要买票。
六月和罗恩一起飞回孟买的还有伊莎和小拉维,大半年过去,小家伙已经长得虎头虎脑。
要问伊莎到孟买住哪里,当然是马拉巴尔山的别墅啊。
咳,卡维娅和阿加隆现在已经搬到了班德拉区。
罗恩在那边也有海景房,不输马拉巴尔山的那套。
她在那里还有朋友照顾,玛丽和莲娜可是把她当闺蜜看的。
她们相互认识的时间比罗恩还早,一直相处的不错,尽管卡维娅知道她们和罗恩的关系不那麽纯洁。
只是有伊莎这个劲敌在,曾经的闺蜜很自然就统一了战线。
说来宝莱坞这边的几个女人,现在都没打算要孩子。她们正值事业巅峰期,对大荧幕颇有些留恋。
罗恩无所谓,有他照顾,各种资源不缺,大不了自己组局。
先让她们过过瘾,估计两三年后就会求着他,搞大肚子。
女明星只是一时风光,背后没有男人挺着,要不了几年就会糊掉。
尤其印度风气保守,都认为女明星一旦结婚,就不应该再出来接戏。
所以生孩子对大多数女明星而言,基本相当于告别演艺事业了。
回到孟买,这里还沉浸在核试验成功的喜悦中。
到处都是庆祝游行的队伍,就像过侯丽节一样。
「老板,这次我们真的站起来了!」阿希什也十分兴奋。
「公司放假了?」
「是,各行各业都把这当假期,没人会在这时候找茬。」
罗恩点点头,心里感叹,果然这种事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提气的事。
想当初,东大也.
嗯,还是来看看孟买吧。巴拉特赢学,这次真的大赢特赢。
几次核试验,仿佛是让印度人挺起胸膛向世界宣布:好好看看吧,我们也行,他妈的!
而与此同时,印度国内经济严重下挫,孟买遭遇了金融危机。
主要是股票市场,亚洲的风暴终究在这里登陆肆虐。
孟买作为国际大都市,金融市场发达,比之德里更甚。
这原本是个愿意相信蒸蒸日上丶年年有馀的城市,每一年都能比去年更富有丶更具购买力。
今年买烤面包机,明年买彩电,后年添一台冰箱,再下一年添洗衣机丶客厅里进口的水晶吊灯,最终能攒够钱买一辆小汽车。
除非发了横财能够买房,不然,有车族已经处于孟买社会的金字塔顶端,再往上则是有房有车的富豪,他们担心的是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上行通道,只能向外走,乾脆赌一把,去美国丶澳大利亚丶杜拜。
开玛鲁蒂铃木的人若想开奔驰,穿牛仔裤的人若想换阿玛尼西装,必须出国。
然而这次大烟花,却让外来投机商三三两两离开了孟买。
他们担心这里的局势,主要是北边的巴巴羊也在放烟花,就很吓人。
宗教这种事最容易上头,尤其是牧民,他们有过前车之鉴。
谁知道北边头脑一发热,会不会直接开大。
这两个月几乎所有的国际专家,都把目光放在了印度次大陆。
有些人直言,下一次核战争的爆发地,就是这里。
双方只要对局势有任何的误判,那就有重新开号的风险。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外界的压力,新德里很快就声明不会首先使用核,即只有对手先动用核,印度才会还击。
这一招也是学东大的,不得不说老祖宗的政治智慧,真的冠绝古今。
只不过与之相反,巴巴羊曾宣称,它将采取「先发制人」策略。
综合国力上,巴巴羊是弱于印度的。所以它必须强调其核威慑力,且保持主动。
巴巴羊的战略家认为,应该在新德里的决策者中制造疑虑,要他们认为发动常规军事行动有可能轻易地触及巴巴羊的「核红线」,这样他们就不敢乱来了。
说白了,就是你碰我,我就发疯。
方法虽然无赖,但未尝不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身在孟买的国际商人,因为担心局势,纷纷跑路。
罗恩也明显感觉到这两个月气氛明显不对,孟买这座聚宝盆,竟然有点「人气」凋零。
如孟买或纽约这样的城市,不过是这个星球上最近的产物,原住民本来就少,遍地是蠢蠢欲动的野心家。
来到孟买的人是因为孟买有利可图,当利益不再,他们不会委曲求全,对再次离开根本满不在乎。
一旦习惯了永远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很难再真正安定下来。
因此孟买人向往搬去西方,不仅因为那里的财富,也因为可以再次迁徙令他们振奋。
每年夏天,大批定居海外的印侨回到故乡。即便不回,他们也会寄来照片:
某某的儿子站在崭新的五十二寸电视机前;女儿坐在鋥亮的面包车引擎盖上;太太在开放式厨房忙碌,一手按在多功能微波炉上;全家在后院的泳池边谈笑,背景里的简易别墅清晰可见。
这些照片在孟买亲友的心中投下了定时炸弹。他们手握照片,环顾自己在孟买两居室的家,忽然觉得新买的沙发和苏尔二合一音响,那些上一刻还让他们如此自豪的新摆设,已经显得廉价和破旧。
他们曾经还能自我安慰:至少我的孩子学到的是正儿八经的印度价值观。
但当堂兄表姐的孩子从国外回来,他们发觉自家孩子和侄女外甥之间,其实无甚差别。
孩子们都穿足球衫,都看美国歌手的音乐光碟,满嘴青少年才懂的流行用语。
通常,从国外回来的孩子对去寺庙充满兴趣。他们在国外顶尖的课堂学到满满的关于印度教的知识,迫不及待要加以检验。
而当地的孩子则一心想着带表哥去夜店蹦迪,彼此的兴趣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
好在这些只是富人的烦恼,普通人如果能用上苏尔全家桶,那就是成功代表了。
拉珠和妮娅都生了,全是女儿,这让罗恩大为惊奇。
连续两个儿子后,又连续两个女儿,这是在排列组合吗?
只在心里嘀咕了两句,他就抛之脑后。都是自己的孩子,该怎麽疼就怎麽疼。
罗恩抽时间陪了她们几天,又时不时的去安抚卡维娅和伊莎。
啧,女人多了也麻烦,尤其是有了孩子后。
他还是喜欢提上裤子不认人,潇洒!
当然现在说这些都晚啦,顶多以后注意,只走肾不走心。
罗恩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事业上,苏尔电器是后面一段时间的重点。
前面不停的搞大项目,一直在撒钱,要看见收益却要几年后。
苏尔电器却需要时时盯着,因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我们的手机准备推出了?」他又回到了苏尔大厦的办公室。
「生产线已经就位,月底就可以开始备货,下个月预热上市。」
「备货多少?」
「一万台。」阿希什比划道。
这个数字不少了,毕竟全印度有手机的人才几十万。
「不够,再翻五倍。」
「老板,是不是太多了,成本就要好几亿卢比。」阿希什小心翼翼的提醒。
「没事,这次优势在我们。」
「怎麽说?」阿希什感兴趣的问。
「你知道电信部在全印度有多少个网点吗?」罗恩反问了一句。
「这至少数万个。」
「瞧,每个网点一部手机都不够分。不考虑农村地区,城市勉勉强强。」
「老板,你是说」阿希什瞪大眼睛。
「没错,」罗恩笑了,「马上苏尔手机就会成为电信部的合约机,会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哇!」阿希什激动了。
合约机啊,这是印度国内目前最强的销售渠道。
排除掉罗恩自己的印度移动,其他人买手机,当然只能选国有的运营网点。
印度移动刚刚发展,电信部依旧是庞然大物。
有这条渠道加成,五万部手机真不算什麽。
重点是搭上这艘大船,苏尔手机的品牌印象会快速在民间形成。
毕竟算是半官方背书嘛,自带光环。
阿希什打了个哆嗦,这后面会带来多大的收益,他简直不敢想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