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4章 齐纨鲁缟,辽以释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04章 齐纨鲁缟,辽以释废(二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05章齐纨鲁缟,辽以释废(二合一)
    都亭驿为大周接待外邦使臣之要地。
    专司各国使团的起居饮食丶礼仪往来,并且此处临近朝廷中枢,使臣出入皆在禁军的眼皮子底下。
    辽国的使臣通常优先安置于此,西夏使臣次之,在都亭驿西侧。
    至于和使臣谈判一事,则由翰林学士海宁,礼部尚书韩章等朝中重臣负责。
    夜色如墨,文华殿内,依旧灯火通明。
    赵祯端坐于御案前,赭黄色常服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赵晗以及韩章张辅等几位老臣皆在此处。
    众人一致认为,横山地区乃周夏边境要冲之地,务必要藉此机会在横山以南,如绥州丶银州等地增筑堡砦,削弱西夏的进攻能力。
    至于每年的岁赐,那更是想都别想。
    这些年西夏拿着我朝的银子养兵买马,转过头稍有不顺心意之处来便犯我边境,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他们当真能答应吗?」
    「老臣今日与他们接触时,瞧那使臣的眼神,貌似很不服气的样子。」
    薛溥捋了捋胡须,只觉明日怕是要耗费一番口舌了。
    若是一个不慎谈崩了,动起手来,那可就有的热闹了。
    张辅冷哼一声,赫然起身道:「军中的将士们刚打了胜仗,得了封赏,士气正盛!」
    「若他们不服气,那就再打!」
    「把榷场关了,青白盐禁了,看他们能撑到几时!」
    韩章听到此话,老脸顿时一皱,连连摇头。
    「青盐之禁,利在国而害在民,固边而激敌,以目前情形来看,得不偿失。」
    青白盐是西夏的特产,色泽青白,质地纯净,价廉味甘,深得大周百姓的喜爱。
    甚至已经成为西北边境民间贸易的硬通货,亦是西夏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一旦严禁青白盐入境,西夏便会立刻陷入困境。
    白米丶布匹丶茶叶等必需品价格飞涨,百姓生计艰难,民间怨声载道,甚至引发动荡。
    但若把西夏逼得太急,他们绝不会坐以待毙,必定会以武力相逼,甚至举国之力。
    毕竟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了。
    赵祯看着张辅激动的样子,温和的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爱卿且先安坐,莫要太过激动。」
    「朕知卿报国心切,若有合适的出战时机,朕必第一个想到卿。」
    张辅闻言,虽仍心有不甘,却也只得拱手道:「臣遵旨。」
    赵晗站在一侧,沉默良久后,目光在众臣脸上缓缓扫过,幽幽开口道:「西夏若还想要茶绢与银钱,咱们大可换个方式!」
    此话一出,众人满脸疑惑的看着他,御座上的赵祯亦是如此。
    「不知诸位可还记得管仲是如何兵不血刃使鲁国屈服?」
    韩章回想一番后,连连点头。
    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比邻而居。
    鲁国以优质丝绸闻名,身为宰相的管仲洞悉经济之道。
    建议齐桓公和大臣们带头穿鲁国的丝绸,并且让齐国的贵族们高价购买丝绸。
    鲁国商贾见有利可图,归国后大肆宣扬,并且引导鲁国全民弃粮种桑,专注丝绸生产,逐渐荒废农业。
    一年后,齐国突然禁运粮食并停止购买丝绸,鲁国因粮食短缺不得不屈服于齐。
    「晗儿你打算如何?」赵祯搓了搓手,迫不及待的问道。
    赵晗微微一笑,「西夏羊马成群,动以万计,盛产羊毛,但羊绒却很少。」
    张辅拧着眉头,满脸疑惑道:「数年前老臣驻守西北边境时,曾听牧民提起过。」
    「羊毛多取自绵羊身上,而羊绒则出自山羊,山羊肉质虽好,但产绒却极是难得。」
    「他们大都食其肉奶,至于皮毛,不过是制成些粗毡毛毯。」
    「偶尔能得些细软绒毛,也都当作稀罕物收着,待到商队来时换些盐铁。」
    赵晗负手而立,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中原自古以农桑立国,丝绸才是我华夏正统,彰显身份的物件。
    因此羊毛制品在大周并不盛行,而且对于南方富商们来说,羊毛闷热厚重丶粗糙刺肤,又易生虫蛀。
    即便是北地的勋贵官员,冬季也多以丝绵为里,外罩长袍,讲究的是轻暖舒适。
    眼下市面上羊毛制品,最多也就是些毛毡铺地,或者军中用来制作帐篷。
    但羊绒不同。
    轻薄丶保暖丶舒适丶价格昂贵,最最重要的是稀少。
    这不正合了那些勋贵和富商的心意?他们要的便是旁人求而不得的稀罕物。
    「诸位可知,绵羊食草,仅用嘴唇截断草叶,留得根基在,春风吹又生。」
    「山羊啃食时紧贴地面,利齿能将牧草连根拔起,所过之处,如同蝗灾过境,三载难复。」
    「我朝便可效仿齐国,引领勋贵富商们使用羊绒!」
    「让西夏百姓们认为,羊绒对大周来说是稀罕物,价比黄金,可换取无数粮食,他们必会争相饲养山羊。」
    韩章盯着赵晗,沉吟片刻后,他倒吸一口凉气,惊叹道:「殿下!此乃……绝户之计啊!」
    江南的商人们各个都是富得流油,勋贵们亦是腰缠万贯,家中银钱堆积如山。
    买些羊绒,对大周来说无伤根本,既能让富商勋贵们为国出力,还可趁机充实内帑。
    待到西夏草场荒芜,粮食锐减,民生凋敝,再趁机把青白盐给禁了,安抚住我朝的西北百姓。
    届时必定不费多少兵力便可大破西夏!
    「牧民们逐利而行,就算西夏的朝臣们看出此阳谋,兴庆府颁下禁令。」
    「那些个边关守将,怕是第一个暗中放行的,甚至主动与我朝交易。」赵晗说罢,抬眸看向御座上的赵祯。
    站在一侧的海宁看赵晗的眼神不禁变了变,这位太子殿下,当真是……深谙人心,谋略狠辣!
    赵祯目光沉静,沉思良久后。
    他站起身,握拳道:「不愧是朕的麒麟儿!此计甚妙!」
    「只是想让百姓们接受此物,只怕还得费一番心思。」
    赵晗知道他在担心什麽,士大夫们一直极力强调华夷之辨。
    羊绒作为草原物产,只怕会被批判为蛮夷奢靡之物。
    他恭谨行礼道:「禀父皇,这倒也不难。」
    「请名士文人们作诗赋夸赞一番,再让宫里的娘娘们,皆穿着此物制成的衣衫。」
    「不出半年,羊绒必定会成为汴京乃至江南地区最时兴的物件!」
    这位最崇尚节俭的官家眯起眼睛,笑了笑道:「便按你说的做!」
    「但愿朕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我朝大军收复失地!」
    韩章等人也纷纷抱拳,满眼欣赏的看向赵晗,「太子殿下英明!」
    待踏着月色回到家中,赵晗独坐书房。
    只觉这个法子对付西夏足以,对于辽国来说只是隔靴搔痒。
    燕云十六州沃野千里,自石敬瑭割让以来,已然成为辽国最坚实的粮仓。
    辽圣宗耶律隆绪又在辽东平原广开屯田,眼下辽国粮秣之丰,远非西夏可比。
    就在这时,他脑中陡然闪过辽以释废四个字!
    辽兴宗耶律宗真尤其崇尚佛教,四处兴建佛寺,眼下耶律洪基登基后亦是如此。
    他若记的不错,辽国到了后期,僧人地位尤为崇高,佛寺遍布各地。
    甚至不惜花费重金举办各种佛事活动,铸造金铜佛像。
    僧人又不需承担赋税徭役和兵役,因此百姓们纷纷选择出家当和尚。
    若能从此时开始推波助澜,遣僧人北上弘法,怂恿他们大修庙宇,广度僧尼,将佛寺塑造成衣食无忧的极乐净土。
    再将什麽炼丹求仙,清谈之风,一切糟粕尽数传往。
    不见刀兵,使其在纸醉金迷中慢慢腐朽。
    待收复西夏,休养生息一段时日,便可腾出手来对付辽国。
    这会儿辽国的那位第一才女萧观音,应该已经被册封为皇后了吧……
    就在赵晗暗暗决定等过些时日,便将此计上奏告知赵祯时。
    只见淑兰捧着红木托盘,款款而来,盈盈一拜后,轻声道:「妾身见书房的烛火还燃着,想来殿下必定在为国事烦忧。」
    说罢,她迈步上前,将瓷碗轻放在案几上,袖间暗香浮动。
    「这汤里用了茯苓和远志最是安神养心。」
    赵晗接过汤匙,抬眸看了淑兰一眼,见她面色红润,眉眼间还带着几分喜悦。
    于是乎,收起思绪,微微笑道:「淑儿可这是遇着什麽喜事了?为何这般高兴?」
    「殿下真是慧眼如炬,妾身今日收到了母亲送来的家书。」
    「爹爹和四妹妹已经在来京的路上了,约摸下月初便可抵达。」
    赵晗闻言,眉梢微挑。
    算算时日,盛维这会儿进京,多半是来盛家当散财童子了。
    淑兰莞尔一笑后,又开口道:「这趟四妹妹还会在京中多待上些时日,母亲还说将来打算在京中给她物色一门亲事。」
    对于品兰的婚事,盛维和李氏原本相中了妹妹盛纭家中的嫡子,也就是品兰的表哥。
    在宥阳也算是门当户对,知根知底。
    可如今情势大不相同。
    在他们看来,淑兰若能争气早日诞下子嗣,待赵晗登基称帝,位列妃位便是指日可待。
    等到那时,盛家长房和二房都是皇亲国戚,身份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荣妃娘娘的嫡亲妹妹能在京城风光万分,将来品兰为何不能?
    至少也能在在京城寻到门好亲事,何况淑兰的出身比起荣妃还要体面一些。
    赵晗看她一眼,见淑兰的唇角漾起一抹温婉的弧度,温声道:「这样也好,到时候有了合适的人家,孤可亲自为他们做主。」
    「妾身先替品兰谢过殿下的恩典。」
    ——
    抵达京城安顿好后,盛维并未急着去盛府散财。
    第一件事情是带着尤为丰厚的礼单来拜见赵晗,当然一道前来的还有品兰。
    正堂内,赵晗端坐主位,华兰坐在他的右侧,淑兰则坐在下首处的椅子上。
    父女二人恭谨行完大礼后,品兰怯怯站在盛维的身侧,瞧着尤为拘谨,与往日大不相同。
    华兰忍不住掩唇笑道:「品兰妹妹这是怎麽了?往日那股扑蝶斗草的活泼劲儿哪去了?」
    品兰低着头,小心翼翼开口:「现在不一样了。」
    「赵家哥哥贵为太子,华兰姐姐可是太子妃。」
    「来之前母亲特意嘱咐了又嘱咐,我若还像从前那般没规矩,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华兰示意她上前,笑着握住她的手。
    「傻丫头,这是在家里,又不是外头,伯母也真是的,哪里就这麽严重了。」
    盛维摇摇头,无奈一笑。
    「这丫头野惯了,若不吓唬吓唬她,她都不知规矩二字怎麽写。」
    赵晗放下茶盏,适时开口道:「品兰姑娘生性活泼,规矩可以慢慢学,一味压抑着她反倒得不偿失。」
    「殿下说的是,只愿这丫头在议亲前能稍微懂事些。」盛维毕恭毕敬应道。
    与盛维简单寒暄一番后,华兰便找了个藉口与赵晗从此处离开。
    她的用意很简单,盛维与淑兰父女二人多日不得相见,总归有些体己话要说说。
    盛维看着眼前温婉可人,举手投足间比起往日还多了几分自信与从容不迫的长女。
    不禁觉得鼻头一酸,心中感慨良多。
    他遣人暗中盯着孙志高多日,这厮表面上一副发愤图强的模样,整日里在茶楼酒肆高谈阔论,说什麽定要秋闱高中,一雪前耻,引得不少无知之徒连连喝彩。
    实际上回到家中,四书五经碰都不曾碰一下。
    果不其然,今年秋闱又是名落孙山。
    至于他母亲,没有盛家的帮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又回到给人浆洗缝补的日子。
    这会儿倒也不常常生病了。
    「爹爹,你为何这般看着女儿?」淑兰嘴角微微上扬,纤纤玉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盛维回过神来,轻声道:「看着你如今这番模样,为父是高兴啊!」
    「若不是你祖母年事已高,经不住舟车劳顿,我定要带她一道来京城瞧瞧你。」
    品兰上前挽起淑兰的手,「二姐姐,太子殿下待你可好?」
    淑兰眼波流转,抿了抿唇,满脸羞涩点头。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