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两千二百六十六章 镇国公生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两千二百六十六章 镇国公生死不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京师大医院。
    除了少许病房里还点着灯火,大部分房间已陷入黑暗。
    走廊上偶有值房的护士经过,手中拿着查房的记录单。
    刘二娘疲惫地走出产房,对焦急等待的家眷道了声恭喜,走出大楼,沉在夜色里看着静谧的星空,呼吸着难得没有燥热的气息,舒坦得让人更没了困意。
    咚??
    沉闷的鼓声一下子敲在刘二娘的心口,诧异地看向隔壁的急救室方向,凝眸道:“这是急救鼓?”
    站在刘二娘身旁的苏娘也是一脸震惊,刚想说话,便听到急促至急......
    翌日清晨,朱承志便已换上内侍服饰,悄然潜入皇宫。此番目标直指紫宸殿,而任务比之前更为艰巨??他必须在三日后皇帝召见诸皇子之前,将那份密奏替换,并设法留下确凿证据,让周文远无法狡辩。
    一路潜行,朱承志避开巡逻禁军与宫中耳目,顺利抵达紫宸殿后侧的偏门。因前夜赵无极现身,他心中警觉倍增,不敢贸然行动。他先在殿外观察片刻,确认无人守卫后,才从暗格处翻窗而入。
    殿内依旧寂静如死,案几上的奏章整齐摆放,仿佛昨夜的一切从未发生。朱承志缓步前行,目光扫过四周,最终锁定那座通往地下密室的书架。他知道,真正的危险或许就藏在那扇机关之后。
    他轻轻推开书架,果然,石阶依旧存在。他沿着阶梯缓缓下行,烛光微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纸张的气息。密室内,桌上的奏折已被重新收起,但朱承志记得它的位置。他迅速翻开卷宗,果然,在最深处找到了那份密奏。
    他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仿制奏折,小心翼翼地进行替换。同时,他在原奏折夹层中留了一张字条,内容为:“礼部尚书周文远,私通逆党,图谋废储,罪证确凿。”并附上一小块李玄旧部常用的玉牌碎片。
    做完这一切,他将原奏折小心封存,藏入怀中,准备带回东宫作为证据。然而,就在他转身欲离开密室之时,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朱承志猛然回头,只见一名身穿青衣的太监正站在门口,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你是谁?”朱承志低声喝道,手已按在剑柄之上。
    那名太监微微一笑,声音低沉:“朱公子,别来无恙?”
    朱承志瞳孔一缩,这声音……竟然是王德全!
    可王德全不是已经被秘密处决了吗?
    那名太监缓缓走入密室,关上门,轻声道:“你所杀之人,不过是替身罢了。真正的我,一直都在这里。”
    朱承志心中震惊不已。原来,他们早有防备,甚至不惜牺牲一个替身来掩盖真相!
    “你们到底想做什么?”朱承志冷声问道。
    王德全淡淡一笑:“很简单,我们要确保大明的未来掌握在真正合适的人手中。太子仁弱,难当大任。而我们……只是帮陛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朱承志冷笑:“你们所谓的‘正确’,不过是一己私利罢了。”
    王德全不怒反笑:“朱公子,你还年轻。等你明白了权力的本质,便会明白我们的苦心。”
    话音未落,他忽然身形一闪,袖中寒光乍现,竟是两柄短匕!
    朱承志早有防备,立刻拔剑迎敌。两人瞬间战作一团,剑影交错,杀机四伏。
    王德全武艺高强,招式诡异,每一击都带着致命意图。朱承志以快制巧,勉强抵挡住对方攻势,却难以抽身。
    战斗持续了数十回合,朱承志逐渐感到体力不支。王德全似乎察觉到这一点,攻势愈发凌厉,步步紧逼。
    眼看形势危急,朱承志忽然想起腰间还有一枚锦衣卫特制的烟雾弹。他佯装败退,诱使王德全靠近,随即猛然掷出烟雾弹。
    “砰!”
    浓烈烟雾瞬间弥漫整个密室,遮蔽视线。朱承志趁机翻身跃上石阶,冲出密室,飞身跃窗而出。
    王德全虽被烟雾阻隔,但他并未追出,而是静静站在原地,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朱承志……你终究逃不过这一劫。”
    ……
    朱承志一路狂奔,终于顺利返回东宫。书房内,朱景炎听完他的汇报,脸色愈发凝重。
    “王德全竟然未死……看来,这场棋局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朱景炎缓缓道。
    朱承志点头:“孩儿已将奏折替换,并留下证据。若三日后他们在紫宸殿进言,我们便可当场揭发他们的阴谋。”
    朱景炎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好。我们必须提前布置,安排人手监视周文远的一举一动。同时,也要提防王德全再次出手。”
    朱承志拱手应命:“孩儿这就去安排。”
    朱景炎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太子的命运,更关乎整个大明的未来。
    三日后,皇帝果然在紫宸殿召见诸皇子,商议国事。群臣齐聚,气氛凝重。
    周文远率先上前,恭敬呈上一份奏折,语气沉稳:“陛下,老臣有一份奏折,恳请陛下御览。”
    皇帝接过奏折,缓缓展开,眉头微皱:“这是何意?”
    奏折内容正是请求废除太子,另择贤王继位。皇帝神色骤变,目光扫向周文远,冷冷道:“周爱卿,你为何要在此时提出此事?”
    周文远神色不变:“陛下,太子年幼,性情柔弱,恐难撑大明基业。臣以为,陛下应慎重考虑储君之选。”
    皇帝面色阴沉,正欲开口,忽然一名宦官匆匆入殿,跪下禀报:“陛下,御史台刚刚收到一封匿名密信,揭露周文远私通逆党,图谋废储,罪证确凿。”
    皇帝闻言,龙颜大怒:“什么?!”
    那宦官继续道:“信中附有一枚玉牌碎片,以及一份原奏折副本,皆可作为证据。”
    皇帝当即下令彻查,很快便查明奏折确实被篡改,且周文远府中搜出大量与李玄旧部往来的密信。
    周文远百口莫辩,最终被革职查办,押入诏狱。而王德全也在这场风波中彻底暴露身份,被锦衣卫围剿,最终自尽身亡。
    至此,这场阴谋彻底瓦解,太子的地位得以稳固。而朱承志的名字,也在朝堂上下传颂开来。
    然而,朱承志却并未因此松懈。他知道,这场棋局尚未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窗外,风起云涌,命运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而他,终将成为那个执棋之人。
    三日后,皇帝果然在紫宸殿召见诸皇子,商议国事。群臣齐聚,气氛凝重。
    周文远率先上前,恭敬呈上一份奏折,语气沉稳:“陛下,老臣有一份奏折,恳请陛下御览。”
    皇帝接过奏折,缓缓展开,眉头微皱:“这是何意?”
    奏折内容正是请求废除太子,另择贤王继位。皇帝神色骤变,目光扫向周文远,冷冷道:“周爱卿,你为何要在此时提出此事?”
    周文远神色不变:“陛下,太子年幼,性情柔弱,恐难撑大明基业。臣以为,陛下应慎重考虑储君之选。”
    皇帝面色阴沉,正欲开口,忽然一名宦官匆匆入殿,跪下禀报:“陛下,御史台刚刚收到一封匿名密信,揭露周文远私通逆党,图谋废储,罪证确凿。”
    皇帝闻言,龙颜大怒:“什么?!”
    那宦官继续道:“信中附有一枚玉牌碎片,以及一份原奏折副本,皆可作为证据。”
    皇帝当即下令彻查,很快便查明奏折确实被篡改,且周文远府中搜出大量与李玄旧部往来的密信。
    周文远百口莫辩,最终被革职查办,押入诏狱。而王德全也在这场风波中彻底暴露身份,被锦衣卫围剿,最终自尽身亡。
    至此,这场阴谋彻底瓦解,太子的地位得以稳固。而朱承志的名字,也在朝堂上下传颂开来。
    然而,朱承志却并未因此松懈。他知道,这场棋局尚未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窗外,风起云涌,命运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而他,终将成为那个执棋之人。
    乾清宫内,夜色深沉,烛火摇曳。
    皇帝独坐于案前,手中握着那份被替换后的奏折,神情复杂。他缓缓抬起头,望向殿外的夜空,低声道:“朕……真的老了吗?连身边最信任的大臣,也会背叛朕吗?”
    一名老太监悄然走入殿内,躬身道:“陛下,此事尚有疑点。周文远素来忠直,若非受人胁迫,断然不会做出此等事。”
    皇帝沉默良久,缓缓点头:“你说得对。但如今证据确凿,朕也不得不处置。只是……朕总觉得,这背后另有隐情。”
    老太监微微一怔,随即低声道:“陛下英明。”
    皇帝叹了口气,放下奏折,抬眼看向老太监:“你去查一查,到底是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朕……不想再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老太监拱手应命:“老奴遵旨。”
    待他退下后,皇帝独自坐在灯下,望着案上的龙纹香炉,眼神逐渐变得深邃。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一枚玉印,低声喃喃:“朱景炎……你到底是忠臣,还是野心家?”
    与此同时,在东宫书房内,朱景炎与朱承志父子二人相对而坐,神色凝重。
    “父亲,周文远虽已伏法,但皇帝似乎仍未完全相信我们。”朱承志低声说道,“他今日召见诸皇子,表面上是为了商议国事,实则是在试探太子的态度。”
    朱景炎缓缓点头:“不错。陛下疑心极重,即便铲除了周文远,恐怕也不会轻易放下戒备。”
    朱承志皱眉:“难道,陛下对我们仍有猜忌?”
    朱景炎叹息一声:“不仅对我们,他对整个朝堂都充满怀疑。这些年,朝中权臣更迭频繁,陛下早已习惯了防备每一个人。”
    朱承志沉默片刻,忽然抬头道:“孩儿愿再入皇宫,设法探听陛下心意,以防有人再度煽动圣意,动摇太子之位。”
    朱景炎深深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你已经多次涉险,这一次,或许比以往更加危险。”
    朱承志坚定地点头:“孩儿明白。但若不掌握陛下真正的心思,我们始终处于被动。孩儿愿意冒这个险。”
    朱景炎沉吟许久,终于点头:“好。我会安排暗卫协助你。记住,务必小心行事,切不可轻举妄动。”
    朱承志拱手应命:“孩儿谨记。”
    翌日清晨,朱承志再次换上内侍服饰,悄然潜入皇宫。这一次,他的目标是乾清宫深处的御书房??那是皇帝每日批阅奏章、接见近臣之地,也是皇帝心中最为隐秘的所在。
    朱承志一路潜行,避开巡逻禁军与耳目,顺利抵达御书房后侧的小门。他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钥匙,轻轻插入锁孔,缓缓转动。
    “咔哒”一声,门锁应声而开。
    他迅速闪身而入,关上门,借着晨曦透过窗棂的微光,迅速扫视四周。
    御书房内陈设古朴,书架林立,案几之上堆满了未整理的奏章。朱承志缓步前行,目光落在最中央的御案之上。
    那里,摆放着一本厚厚的册子??《起居注》。
    他心中一震。《起居注》乃是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机密典籍,寻常人不得翻阅。若能从中窥探皇帝的真实想法,便可提前预判局势变化。
    他小心翼翼地翻开册子,逐页浏览。果然,在最近几页中,他发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记载:
    **“某日,帝问及太子学业,朱景炎答曰:‘殿下聪慧过人,然尚需历练。’帝默然良久,遂问:‘汝以为,太子可成大事否?’朱景炎答曰:‘殿下仁厚,若辅以良臣,或可守成。’帝笑而不语。”**
    朱承志心头一跳。这段记载,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透露出皇帝对太子能力的质疑,以及对朱景炎态度的试探。
    他继续翻阅,终于在最后一页,看到了一段极为关键的内容:
    **“帝言:‘朕观天下之势,唯强者方可掌权。太子性柔,恐难服众。’左右皆不敢言。”**
    朱承志瞳孔微缩。原来,皇帝心中早已对太子有所不满,只是碍于情面与朝局稳定,未曾明言。
    他深知,若不能尽快改变皇帝的看法,即便铲除了周文远,太子的地位仍岌岌可危。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朱承志立刻收起《起居注》,将它藏入怀中,迅速退回阴影之中。
    门被推开,一名身穿蟒袍的男子缓步走入书房,正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司礼监掌印太监张永。
    张永环顾四周,目光锐利,似在寻找什么。片刻后,他低声自语:“奇怪,陛下昨日明明说要把那份奏折放在这里……”
    朱承志屏住呼吸,一动不动。
    张永迟疑片刻,终究没有发现异常,便转身离去。
    待脚步声渐远,朱承志才缓缓起身,心中已是惊涛骇浪。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将这份《起居注》带回东宫,让朱景炎研判对策。
    他悄然退出御书房,沿着原路返回,顺利离开皇宫。
    回到东宫后,他立即将《起居注》交予朱景炎,并将所见所闻详细禀报。
    朱景炎听完后,脸色愈发凝重。他缓缓合上册子,沉声道:“看来,陛下对太子的不满远超我们的预料。若不及时应对,恐怕会生变故。”
    朱承志点头:“孩儿以为,我们必须设法让陛下看到太子的潜力,让他相信太子足以继承大统。”
    朱景炎沉思片刻,缓缓道:“办法不是没有。但需要一个契机。”
    朱承志目光坚定:“孩儿愿为此谋划。”
    朱景炎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这一战,我们不仅要守住太子的地位,更要为未来铺路。”
    窗外,晨曦初现,新的一天已然开始。而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下,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