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77章 耶律延禧:赵俣为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77章 耶律延禧:赵俣为刀俎,我为鱼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77章耶律延禧:赵俣为刀俎,我为鱼肉
    秋高气爽,冷月如钩。
    张俊不仅说动了范纯粹,还说动了高永年和郭成。
    宋军经过一番周密的布置过后,郭成让提出这一战略的张俊亲自去执行放火这至关重要的一环。
    张俊没有推脱,他亲率一百名身手矫捷的敢死队,从卢沟河的一段隐秘河道潜过对岸。
    虽说辽军也在沿岸布置了巡岸的人马,但卢沟河防线实在太长了,辽军不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胆大心细的张俊,带着一百名敢死队过了河以后,他们就沿着卢沟河一直寻找没费多大的劲,就让张俊他们找到了一段无人布防的河道。
    张俊派斥候探过路,确认这里真没有危险了之后,才率领这一百敢死队摸黑潜向了那片东西连绵数十里丶辽军主力隐藏在其中枕戈以待的树林。
    辽军之所以将主力布置在树林中,主要是因,这片林木茂密,枝叶交错,形成了天然的掩蔽。白日里,阳光难以穿透其密集的树冠,而夜色下,其中更是暗影重重,利于隐藏行踪与发动突袭。加之林间地势起伏,便于骑兵与步兵灵活调度,既可迅速集结,亦能分散潜伏,无疑是进可攻丶退可守。
    关键,辽军这麽扎营,能让宋军摸不准辽军到底有多少人马,不敢冒然过河与其交战。
    就像赵宋王朝知道时间不利于自己这边一样,辽国也知道时间在他们那边,尤其是在他们放弃了西夏之后。
    也正是因为如此,辽军现在难免会故弄玄虚,想要不战而拖住宋军的脚步,为其援军的到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再有,辽军似乎特别喜欢将兵马布置在树林中。
    历史上,兰沟甸之战时,耶律大石就将辽军布置在兰沟甸两旁的松林中,结果打了宋将杨可世一个措手不及,成功导致辽国和北宋同归于尽,让金国捡了个大便宜。
    只是,辽军的前线总指挥,应该没有读过三国历史,不知道火烧连营的事,否则,打死他,他也不会这麽布防。
    说来也神奇,张俊他们来得路上还是西南风,可等张俊他们一到这片树林前,这西南风顿时就转为了东北风。
    见此,也不知张俊是有感而发,还是深谱拍马屁之道,亦或是他只是想鼓舞士气,他抬头望向那片幽深莫测的树林,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朗声道:
    「我等致此,南风转北风,何也?时也!命也!运也!」
    「陛下必为大一统之君!!!」
    「昔日武侯借东风,大败曹军于赤壁,今日我等虽无诸葛之智,却也得北风相助,定可为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锦上添花!」
    张俊当即就布置用猛火油柜放火的任务。
    这猛火油柜是一种喷火器具,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能连续喷火的火焰喷射器。
    早在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发现并使用了石油。
    这石油在不同时期有「石漆」丶「石脂水」丶「猛火油」等称呼。
    南北朝以后,石油被用于战争中的火攻。
    宋初,火药用于军事后,军队也装备了构造更完善的喷火器「猛火油柜」。
    这猛火油柜是以熟铜为柜,下有四脚,上有四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
    每次注油约三斤。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
    使用时,先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使火楼体内形成高温区,同时预热喷油通道。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油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从喷口喷出烈焰。
    猛火油柜其实是守城战和水战中的利器。在守城战时,当敌军攻城,可于踏空板放猛火油,烧伤敌军;水战时可烧浮桥和战舰,
    猛火油柜喷出的火焰能让中者皆糜烂,水不能灭,杀伤力较大。
    为了便于携带,张俊他们带的猛火油柜都是用铜葫芦代替油柜的小型喷火器,只能喷三次。
    但这也足够了。
    黑的杨树林中,辽军绵延百里的营帐在月光下宛如一条蛰伏的白色巨。
    连绵的营帐间,辽军士卒往来穿梭,旌旗随风招展,浑然不知危机正悄然逼近。
    这片白杨树林的树木很高,林地很开阔,连绵数十里。
    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地上落叶成堆。
    数万辽军人马就分布在这样的树林中,
    一些睡不着觉的辽军将土,在用他们各自的语言讨论着河对面的宋军到底什麽时候打过来丶辽国的未来会怎麽样丶他们会不会战死?
    也就在这时,随着张俊一声令下,敢死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
    张俊猛地将烧红的烙锥戳进火楼,刹那间火星进溅。随着唧筒被奋力压下,浓稠的猛火油化作赤红火舌,划破夜的寂静,向着那片幽深的杨树林喷射而去。
    其他敢死队员无不如此。
    一条条愤怒的火龙,顺着堆积的落叶疯狂窜向四周,将整片树林瞬间点燃。
    原本分散的火点迅速连成一片,高耸的白杨树干被火舌舔着,油脂遇火啪炸开,
    燃烧的枝极将大火迅速传递到下棵白杨树上。
    火光瞬间照亮了半边天际,将辽军的营帐映照得如同白昼。
    很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啪」的燃烧声中,辽军营帐瞬间被火海吞噬。
    睡梦中的辽军被热浪与浓烟惊醒,顿时乱作一团。烈焰挣狞,无情地吞噬着一切。营帐丶粮草丶兵器在火海中扭曲变形。辽军将士惊恐的呼喊声丶战马的嘶鸣声与火焰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熊熊烈火映红了附近的天地,滚滚浓烟直冲天际,整片营地仿佛陷入了人间炼狱。
    卢沟河对岸率领十几万整装待发的宋军的郭成,放下千里镜,大笑:「天助我大宋,
    此战必胜!」
    郭成笑声豪迈,声震四野,他手中的长剑直指对岸那片被火光映红的夜空:
    「传令三军,即刻渡河,斩尽杀绝,收复失地,扬我国威!」
     随着郭成一声令下,宋军如潮水般涌向河岸,战鼓雷动,马蹄声震天,号角齐鸣。
    用以充当浮桥的船只早已准备妥当,辅军和民夫跳入河中,快速以桥为基,搭建出一座座浮桥。
    宋军快速过河,杀向对岸。
    此时,对岸哪还有辽军,见己方的主力被烧死了七七八八,所有辽军,不管是不是在林中扎营的,顿时陷入慌乱之中。
    这些辽军将士向卢沟河对岸一望,但见宋军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吓得他们无不仓卒奔溃。
    原本守卫吊桥的辽军将土,见宋军杀过来,夺桥,他们有的逃,有的想要执行烧桥的任务,想借卢沟河阻挡宋军。
    可是,数千名从南岸逃过来的辽军,此时正拥挤在卢沟桥上,他们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
    在一片哀豪声中,在滚滚浓烟和冲天的火光中,他们纷纷跳入水中,被手持长枪的宋军将士,一一戳死。
    负责守卫卢沟河北岸的辽军见此,纷纷弃岸而逃,望风而遁。
    很快,整个卢沟河北岸,辽国再也没有一名守兵,被耶律延禧君臣寄予厚望的卢沟河防线,就这样不攻自破了.
    燕京城离卢沟河太近了,都不用派斥候去调查,甚至都不用使用千里镜,只要登高一看,就能看见那冲天的火光。
    耶律延禧这个逃跑大师,反应非常迅速,他找来耶律和鲁斡,说:「他人不知我知,
    宋主不可当也,朕与宋太叔一块北幸,以图收复。」
    耶律和鲁斡很看不惯耶律延禧的胆小懦弱,他道:「今战场形势未明,许是我辽军大败宋军,恁地时,陛下北归,何以君天下?」
    很快,就有不少大臣跑来找耶律延禧和耶律和鲁斡议事,他们依旧说什麽的都有。
    有人主张赶紧出城避敌。
    有人主张尽快派兵去增援前线。
    还有人主张立即将所有军队都撤进燕京城,坚壁清野,准备固守待援。
    三方谁都说服不了谁,一直争吵到了大亮。
    这时,从前线返回的斥埃向耶律延禧君臣报告说,宋军已经渡过卢沟河,宋军的马军,正朝京师方向奔袭而来。
    不少辽国的达官贵胃丶土绅望族丶豪门大户,闻听宋军将至,纷纷携带家眷和财物,
    各自骑马离开了燕京城,北上避难去了。
    耶律延禧也想跑。
    可耶律和鲁斡等人不让耶律延禧跑。
    耶律和鲁斡对耶律延禧说:「南京乃我大辽之南睡屏障丶财富之源。有此,则疆域扩,农牧兴,国力盛,且据地势之险,可御敌于外,为我大辽之根本重地也。万不可舍去!况有城壁坚固,若坚心守之,天地宗庙必降祜护。若人主一出,都城人乱,南京必不可保。况南京失,西京必失,平州亦难保也,若无此三地,南朝断我大辽经贸,我大辽何以继存—」
    也不是没有人支持耶律延禧逃跑,萧奉先就在私底下对耶律延禧说:「天子不乘危,
    且上兵伐谋。今陛下北幸,召集藩翰大臣,数道并进,乘我军锐气,出兵以图收复,此乃万全之计矣。即便南京失,西京及平州又失,不过将汉家地土还给南朝,我北朝之人乃长生天之子,天生属于草原。陛下万乘至尊,切不可与敌将角胜负,守孤城于无救之地。」
    萧奉先的话算是说到了耶律延禧的心坎里了,耶律延禧让萧奉先去集合军队,等候他的到来,他们一块离开燕京城。
    可是,情况忽然又发生了变化。
    北府宰相萧常哥丶兵马大元帅耶律和鲁韩突然来找耶律延禧商讨对策。
    这回,萧奉先也不躲在后面了,而是挺身而出坚持请耶律延禧出城,他建议让萧常哥或者耶律和鲁斡担任南京留守,守卫燕京城。
    萧常哥也认为耶律延禧不可以出城,他说:「唐明皇得知潼关失守,立即幸蜀,宗庙朝廷于是碎于敌军之手,多年后仅能恢复。范祖禹认为其过失在于,不能坚守以待勤王之师。今陛下初即大位,中外欣戴,四方之兵,不日云集,宋人必不能久留。若舍南京而去,如龙脱于渊,车驾朝发而都城夕乱,虽臣等留守,将何补于事!南地必被宋人所夺,
    祖宗基业毁于一旦,愿陛下审思之。」
    萧常哥这番话,让耶律延禧有些羞愧,可他还是坚持道:「卿等不要再固执了,朕将亲往中京起兵,以复南京,决不可留此!」
    耶律淳泣拜,俯伏上前,以死请求。
    不少辽国的皇室和宗室也都来请求耶律延禧留下抵抗宋军。
    不多时,萧夺里懒丶萧贵哥丶萧瑟瑟丶萧师古也都或领着孩子或抱着孩子来劝耶律延禧以江山社稷为重。
    面对这样的情况,耶律延禧就是再怂丶再无耻,也只能对萧常哥丶耶律和鲁韩等人说:「卿等留朕治兵御戎,朕专以委卿等,不宜少有疏虞。」
    萧常哥丶耶律和鲁斡等人受命,前去布置有关防务。
    谁想,不多时,在萧奉先的劝说下,耶律延禧又变卦了,准备偷偷溜出燕京城,
    萧瑟瑟及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萧常哥和耶律和鲁斡。
    耶律和鲁斡这回也不跟耶律延禧客气了,他直截了当地说:「陛下若亲征,四军都愿死战;若巡幸,恐将发生萧墙之变。」
    耶律延禧万万没想到,耶律和鲁斡甚至都已经开始「逼宫」了。
    见此,耶律延禧只能下定决心,亲自率领燕京城的军民据城而守,等待援军的到来。
    萧常哥则立即去对准备扈从耶律延禧出城的萧奉先等人说:「陛下主意已定,敢有异议者斩!」
    接着,萧常哥和耶律和鲁斡走出大殿,向集合在殿外整装待发的禁卫们传旨宣示:「陛下决定不出城,要与众官兵固守南京城。」
    禁卫们听后皆俯伏跪拜,高呼万岁,其声震天动地。
    也就在这时,有人来向萧常哥和耶律和鲁斡禀报:「宋军来了,已到城下!!!」
    殿中的耶律延禧,也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他很颓然地一屁股坐到了龙椅上,心如死灰地想:「完了,赵候为刀姐,我为鱼肉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