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79章赵俣的赏赏赏
萧常哥丶耶律和鲁斡等人之所以让萧勃迭和左企弓将《渲渊之盟》和《庆历和议》拿给赵侯,是因为他们想用宋真宗与宋仁宗跟辽国签署的和约来斥责赵侯败盟,想用这两个和约来逼赵侯撤兵,最不济也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谴责一下赵侯。
可萧常哥丶耶律和鲁斡等人却忘了《渲渊之盟》和《庆历和议》到底是在什麽形势下签署的。
先说《渊之盟》。
辽国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民族特性就是具有较强的扩张性和侵略性。
辽国又以畜牧业为主,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而赵宋王朝的经济繁荣,农业丶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辽国通过南侵,可以掠夺赵宋王朝的财富丶物资和人口,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补充生活必需品的不足。
还有,当时,辽圣宗年幼,由萧太后摄政。萧太后为了巩固自己和辽圣宗的统治地位,需要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来提高威望,凝聚人心。南侵赵宋王朝若能取得胜利,将有助于稳定辽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加强其母子的统治。
另一方面,当时赵宋王朝在赵光义北伐失败后,采取守势,给辽国造成赵宋王朝军事软弱的印象。同时,辽国认为赵宋王朝内部政治斗争复杂,国力有所削弱,有机可乘。此外,辽国也想趁宋真宗刚刚即位不久,政权尚未完全稳固之时,发动南侵以获取更大利益。
再加上,辽国在之前与赵宋王朝长期的战争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对付宋军的战术。辽国的骑兵机动性强,擅长长途奔袭和野外作战,而当时赵宋王朝的军事部署和防御体系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使得辽国认为此时南侵有可能取得较大的军事成果。
辽国于是选择南侵。
事实上,在那之前,辽军就凭藉其强大的骑兵优势,屡屡派兵南下打草谷,来赵宋王朝抢钱丶抢粮丶掳掠人口。
等到萧太后丶辽圣宗母子率领辽军大举南下了之后,势如破竹,连克数州,直逼漕州,威胁赵宋王朝的都城东京汴梁城。
试想一下。
要不是宰相寇准等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宋真宗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抗击辽军,
后来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最终决定前往漕州督战,而尽管赵宋王朝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凭藉坚固的城池和顽强的抵抗,使辽军在进攻中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以及对于辽国来说,虽然此次南侵进展顺利,但战线过长,后方补给困难,且深入宋境,担心宋军切断其退路,形成包围。辽国就把赵宋王朝给灭国了,而不只是签署了《漕渊之盟》。
再者,说穿了,这《擅渊之盟》就是赵宋王朝每年给辽朝绢十万匹丶银十万两的保护费,用以保证赵宋王朝的平安,对于赵宋王朝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屈辱。
至于《庆历和议》,就更屈辱了。
这《庆历和议》其实是,赵宋王朝与西夏达成和议,主要内容有李元昊取消帝号,向赵宋王朝称臣,赵宋王朝册封李元昊为夏国王;赵宋王朝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五万三千匹丶
银七万二千两丶茶三万斤等。
可辽国趁火打劫,趁宋夏交战之机,以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输岁市,硬逼着赵宋五朝每年增加绢十万匹,银十万两。
想当初,赵宋王朝军事不振,不得不签署这城下之盟,也不得不接受辽国的勒索。
如今,形势逆转,宋军把辽国的五京之一辽南京给包围上了,还把辽国的皇帝给困在其中,随时都有可能攻破辽南京,生擒活捉耶律延禧。
这时候提醒赵侯,他们辽国之前都干过什麽好事,这不是愚蠢至极,什麽是愚蠢至极?
关键,赵候要回岁币,有理有据。
之前你军事强,你收我保护费,行。
现在我军事比你强,先不说我收你保护费的事,你把我交给你的保护费还给我,咱们再谈议和的事,没问题吧?
这个道理,肯定没错。
可问题是,辽国这些年收赵宋王朝的岁币也太多了。
《渊之盟》签订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5年),截止到去年洪武元年(1101)年为正,赵宋王朝都一直在给辽国岁币。
若粗略计算,在这近一百年间,赵宋王朝给辽国的岁币总数如下:
1005年至宋仁宗时期增加岁币前,每年绢20万匹丶银10万两,这一阶段约持续40年(宋仁宗在位时间为1022-1063年,以1045年增加岁币计算),则绢的数量为20万匹×40=800万匹,银的数量为10万两×40=400万两。
增加岁币后到洪武元年,约56年,每年绢30万匹丶银20万两,绢的数量为30万匹×56=1680万匹,银的数量为20万两×56=1120万两。
综上,赵宋王朝给辽国的绢总数约为800万匹+1680万匹=2480万匹,银总数约为400万两+1120万两=1520万两。
而这还只是本金。
算上利息的话,绢最少也得3000万匹,银2000万两。
这麽大一笔财富,不论对任何王朝来说,都绝对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更为关键的是,这还只是和谈的先决条件,后面还有战争赔款什麽的。
这加一起,只怕就是天文数字了。
萧勃选和左企弓志芯不安地回去以后,苏辙欲言又止,
可话到嘴边了之后,苏辙看了看周围扬眉吐气的人,都在那诉说:
「这岁市尽是我大宋百姓膏血,却被胡虏巧取豪夺近百年!今我大军兵临城下,正是洗刷屈辱之时!」
「此前,胡虏欺我大宋无人,方敢行这强盗之举,今我大宋中兴,合该讨回他胡虏欠我大宋的岁币!」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今我大军连败胡虏,又围住他陪都,困住辽主,
他勒索我大宋百年之债,也该还了!」
「岂止还债,许他胡虏做初一,就许我宋人做十五,今他战败,就该给我大宋战争赔款,还要给我大宋岁币,对了,还有和亲,此皆胡虏惯用勒索手段,也教他尝尝这屈辱的滋味!」
「燕云十六州自古便是我汉人疆土,被他胡虏强占二百年,今我大军压境,正该一并收复!」
见此,深知士气可鼓不可泄的苏辙,将他想说的有可能会影响士气的话,又给咽了回去,准备回头单独面见赵侯时,再跟赵候说,让辽国一次性还回来这麽多岁币,有些强人所难,不如先让辽国还回一半,甚至是三成,剩下的慢慢要,省得将辽人逼得狗急跳墙。
苏辙有顾虑,张纯可没有顾虑。
等赵侯回到后堂,张纯立即迎过来,说:「官家有些操之过急了。」
赵侯问:「此话怎讲?」
张纯说:「辽军虽然屡屡战败,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今他内有坚城固守,外有数之不尽勤王之师,若官家徐徐而图之,必如温水濡蛙,久而蛙毙。」
听张纯这麽一说,赵侯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要狠了,这有可能激发辽人的斗志,让他们负隅顽抗。
赵侯想到了靖康之耻时,金人对赵桓君臣的勒索,那才是教科书一般的压榨手段。
张纯跟赵侯简直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她对赵侯说:「官家可先给辽人一些希望,以免他等困兽犹斗——」
果然!
张纯给赵侯出的主意,就是金人勒索赵桓君臣的翻版。
一旁的李琳听言,说道:「何须如此麻烦,只要打下燕京城,城中一切皆归官家所有张纯一翻白眼,说道:「用我之法,何止可得燕京财物,辽上京丶辽中京丶辽东京,
辽西京财物,皆可教辽人乖乖送来。」
接着,张纯不无兴奋地说:「若此事可成,我大宋可得三年财政收入———
王安石变法时期,赵宋王朝的货币税收达到峰值,户部岁入钱约为6000万贯。
废除新法后,中央财政收入降至4800馀万贯。
若将实物税按宋代物价折算为铜钱,户部总收入可增至约7500万贯。若进一步计入户部右曹管理的青苗钱丶免役钱等非户部直接统计的收入,总岁入可能接近1亿贯。如治平二年,总财政收入为1.16亿贯石匹两,其中货币收入占比超过50%,约6000万贯。
不算实物税,赵宋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都有5000万贯。
三年就是1亿5000万贯。
靖康之耻时,金人勒索的钱财,也不过就是金一千万锭丶银两千万锭,折合成铜钱大约也就是1亿两千万贯。
再加上帛一千万匹丶少女一千五百名。
也达不到张纯所说的三年财政收入。
更何况,辽国这样的穷国怎麽可能跟赵宋王朝这样的富国相比?
不过话又说回来,哪怕搞回来一年的财政收入,赵侯收复西夏花的钱,都赚回来了。
跟张纯和李琳商量过后,赵侯决定给辽国上点强度,让胆小懦弱的耶律延禧根本就不敢生出反抗之心。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跟之前赵侯从来都没有直接插手军事不同的是,当晚,赵侯就亲自来到了前线。
李琳也想来的,可鉴于李琳已经怀孕七个多月了,行动实在不方便,所以,不论她怎麽求,赵侯都没同意。
没办法,李琳只能继续用千里镜观看战场上的情况。
见赵侯亲自来了,自今夜值班的宰执苏辙和此战总指挥郭成以下的所有宋臣丶宋将都前来拜见赵侯。
赵侯让有任务的人去忙自己的就可以,他有苏辙和郭成陪着就行。
让苏辙和郭成心都提起来了的是,赵候竟然要去前线看看。
苏辙和郭成屡劝无果之后,赵侯一行便来到了正在交战的前线,赵侯亲自看着宋军将士攻打燕京城。
就见:
燕京城上的辽军箭矢如蝗,带着尖锐的破空声朝着宋军将士倾泻而下。
宋军将土则借着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前仆后继地向着城下运动。
与此同时,宋军以巨弩车丶床弩丶虎蹲炮丶投石机丶神臂弓等向城墙上射击,掩护攻城的宋军将土从之前宋军将士和民夫在护城河上铺出来的壕桥冲向城墙。
很快,就有一支宋军冲到了一段城墙下边,他们借着辐车和大盾的掩护,快速将炸药包布置在城墙下。
然而,不等这支宋军布置好炸药包,大量的滚木雷石就从墙上砸了下来。
滚木雷石带着雷霆万钧之势,瞬间将辐车砸碎,也将那片宋军覆盖。
惨叫声丶呼喊声湮灭在飞扬的尘土与木屑之中。
当尘埃落定,只见血肉模糊的身影散落一地,生还者寥寥无几,他们的盔甲上沾满了泥土与血迹。
老实说,赵侯有些后悔过来了。
对于一个从来没上过战场的人来说,这个画面过于血腥了,它如同一幅残酷而真实的画卷,猛然间展开在赵侯的眼前,将战争的惨烈与无情暴露无遗。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
在这一刻变得如此脆弱,仿佛秋风中的落叶,随时可能被狂风卷走,消逝得无影无踪。
就在这时,一个还没死透的宋军小卒,捡起地上的火把,点燃了那堆还没有布置好的炸药包。
那炸药包被点燃的瞬间,仿佛一颗愤怒的火种,在寂静的夜空中骤然绽放,带着毁灭性的力量冲向城墙。火光冲天而起,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城墙的一角在巨大的爆炸力下轰然崩塌,碎石与烟尘如潮水般向四周扩散,瞬间吞噬了那片区域的一切。
可惜,燕京城墙太坚固了,这样一次攻击,还不足以炸毁这段城墙。
不过没关系,照这麽炸,最多十回八回的,肯定能炸毁这段城墙。
赵侯被这个小卒的英勇所感动,指着他们那里,下旨道:「今日战死之人,皆升三级抚恤,那位临死前点燃炸药包的敢勇升七级抚恤。
接下来,赵侯就开始了赏赏赏模式,那真是,张嘴就赏一一英勇战死赏,英勇冲锋赏,英勇杀敌赏,取得战果赏,登上城墙更赏!!!
古代攻城战中,去攻城的士卒,本来就是很难活着回来的。
为什麽没有人跑?
原因一是不敢跑,二是不想跑。
攻城的死亡率,比自杀还要高,刀剑是贴着头皮削,箭雨是满天飞的,好不容易爬到云梯之上,还有滚落的巨石和热油等着你呢。
除非是疯了,正常人谁敢冒这个险。
其实,贪生怕死是人的本性。
朝廷为了防止土兵临阵脱逃,一般都会在战场上设置督战队。
冲锋陷阵的时候,敢有逃跑者杀,敢有停顿或者放慢脚步者杀。
那同样都是死,逃兵不仅自已死的羞辱,还会让子孙喜提社死套餐,祖孙三代的简历上都会写其先祖临阵脱逃。
如此一来,为什麽不大大方方的战死?
不仅名声好,还能拿上丰厚的抚恤金。
关键他也不想跑。
因为这是穷苦人翻身的唯一机会。
这个时代功劳最大的四大军功有:先登,陷阵,斩将,夺旗。
第一个冲上城楼的人,将获得四大军功之首的先登。
就这麽说吧,谁要打仗先登上城墙,就等于买彩票中了头奖,一线城市落户,国企编制三连升,可以说是马上就变成了财主,翻身农奴把歌唱。
甚至一些重大的战役,还有可能加官进爵,代代世袭。
就比如围困项羽的那一次,就个叫杨喜的小卒,抢到了项羽的一条大腿,那就是一步登天,成就了贯穿汉隋唐的超级世家弘农杨氏,还出了隋文帝丶隋炀帝两位皇帝。
历史上的和坤为什麽年纪轻轻就能到皇帝身边去工作,主要是他的长辈有先登之功,
才成就了满清超级大富豪,中国的巨贪和坤。
所以啊,搏一搏,单车变摩托,避一避,子孙都蒙羞。
这是一波生死局,也是一波生财局。
而今天,赵侯这位皇帝亲自到场,更是摆出来了,谁表现得好,加倍升赏。
对于怎麽都得拼一下的宋军将士来说,这就是飞黄腾达的天赐良机。
于是,宋军将士爆发出来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不仅燕京城墙让他们炸出来了一个个深坑,还有几次,有宋军将土都杀上了城墙。
燕京城岌岌可危,说不准哪段城墙,在下一秒就被宋军给彻底炸开,或者哪段城墙被宋军给彻底夺下,紧接着宋军杀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