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86章 封狼居胥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386章 封狼居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86章封狼居胥
    杨可胜和五十名精锐换上草原人常穿的左社服饰,一副牧民打扮,他们每人都拿着几颗轰天雷,又每人都带两把锋利的匕首,或者乾脆腰插弯刀,围坐在树下,等候天亮。
    山风渐暖时,林叶间的暗影悄然退去,远处的山轮廓仍浸在朦胧的晨雾里。天光从枝极的缝隙漫进来,将东方天际染成浅金,细碎的光斑落在乡间小路上。薄雾似轻纱,在松针与竹梢间流转,时而缠上藤蔓,时而掠过草叶,在晨光里漾开一圈圈淡白的涟漪。
    大路上,牧民的身影开始出现。
    杨可胜看向杨可世,杨可世手一挥,示意杨可胜他们行动。
    见此,杨可胜立即带着五十名精锐悄悄从松林中走了出去。他们有的牵着牛羊,有的牵着牧马丶骆驼,上面挂着皮毛,有的挎着竹篮,里面装着奶制品,他们前后散开,相互装作不相识,沿看大路一直往西走去。
    五十精锐分成十组,每组中都有草原游牧民族的宋军将土。
    不多时,五十精锐就汇入到进城的人流中。
    可敦城的东隅,迎春门如一头蛰伏的巨兽,静卧在黎明前的墨色里。城门外,等候入城的牧民已排出半里长队,驼铃与低语在凛冽的晨风里交织,呵出的白气刚腾起便被吹散。
    黎明时分,城头传来榔子响,沉重的城门轴在油脂润滑下仍发出「哎呀」的闷哼,吊桥铁链「哗啦」垂落,守城的辽兵裹紧皮袍,手持弯刀丶长枪,开始对入城的牧民逐个盘查。
    杨可胜立在人群中,身形如青松般挺拔,比周遭牧民高出近一个头。他头戴毡帽,压得极低,目光却透过帽檐缝隙,将城门口的动静尽收眼底。
    五名辽兵中的三名呈「品」字排布,两名检查行人行囊,三名手持弓箭站在瓮城入口,城楼看台之上,更有十馀名辽兵来回步,手中弯刀长枪在晨光熹微中泛着冷光。
    杨可胜缓缓转头,与身后宋军精锐交换眼神,几人默契地点头,指尖悄悄按在藏于衣襟下的匕首柄上丶或是伸进皮毛中去拿刀枪丶轰天雷。
    「速行!」守城士兵端了端一个牧民的屁股,不耐烦地夺过竹筐翻看。
    此时,第一组宋军精锐已悄然进入瓮城。
    这方形瓮城虽规模不大,却如同一口陷阱,墙高丈余,墙面光滑无借力之处,唯有前后两道城门可通行。
    杨可胜看着后续队员加快脚步,依次踏入瓮城,心逐渐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第二名队员的竹篮即将被士兵翻开之际,萧休哥与萧里哥撞到了一起,萧里哥手上的竹篮摔在地上,青稞散了一地,萧里哥指着萧休哥破口大骂:「杀才!敢相厄,欲陷我于兵锋邪!」
    萧休哥也「怒不可遏」,一把揪住萧里哥的衣领:「你行不稳,反咎我,何也?!」
    两人瞬间扭打在一起,拳打脚踢,互相撕扯着对方的衣裳,完全看不出来他们是亲兄弟。
    五六个守城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混乱吸引,纷纷围了过来,手中弯刀出鞘丶长枪也指着两人,厉声呵斥。
    看台之上的辽兵也探出头,好奇地往下张望。
    杨可胜见时机已到,猛地抬起右臂,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早已蓄势待发的宋军精锐瞬间动了!
    两个宋军精锐,如猎豹般扑向因为过来维护秩序而把背露出来的辽兵。
    辽兵还未反应过来,两把匕首已同时割断了他们的脖子,鲜血瞬间进射而出,溅在旁边的青稞上,红白交织,触目惊心。
    其馀士兵见状,刚要呼喊,便被早已锁定他们的宋军精锐捂住口鼻,快速击杀。
    变故突生,瓮城中的牧民瞬间陷入恐慌。尖叫声丶哭喊声丶惊呼声此起彼伏,人们如同没头的苍蝇,四处奔逃。有人拼命往城外挤,有人则朝着城内冲,拥挤中,老人被推倒,孩子的哭声被淹没在混乱里,踩踏事件接连发生,原本整齐的队伍化为一片狼藉,散落的行囊丶掉落的毡帽遍地都是。
    面对乱局,杨可胜很冷静,他指挥宋军精锐兵分两路沿着城门两边的台阶,疾步朝城门楼冲去。
    城楼上的辽兵早已听到下方的动静,看到人群混乱,正骂骂咧咧地往下跑,准备查看情况。他们刚到楼梯口,便与冲上来的宋军精锐撞了个正着。
    宋军精锐毫不犹豫地扔出了轰天雷。
    这些处于偏远地区的辽兵,根本不认识这种大杀器,他们将这种「奇怪的武器」当成带木柄的铁疙瘩,以砸为伤害,至于它们为什麽会冒烟,这他们就没时间细想了。
    还有一个辽兵眼疾手快捡起来了一颗轰天雷,想要扔回来砸宋军。
    那辽兵刚住轰天雷的木柄,尚未借力扬起手臂,掌心便传来灼烫的刺痛。引线燃至末端,火星在晨雾中进出刺眼的红光,紧接着,沉闷的炸响如惊雷般在瓮城上空炸开。
    碎石与断木混看滚烫的气浪朝四周喷涌,近旁两名辽兵瞬间被掀飞,申胃碎片如暗器般嵌入城墙。未及反应的辽兵被气浪裹挟着撞向雉叶,脑浆与鲜血顺着城砖缝隙豌蜓而下,在晨光里拖出暗红的轨迹。
    另几颗轰天雷接连在城楼炸开,浓烟如墨团般翻涌,将整个门楼笼罩。被震晕的辽兵刚挣扎着起身,便被宋军精锐的弯刀划破脖颈,温热的血珠溅在弥漫的硝烟中,瞬间被蒸腾成细小的血雾。
    残存的辽兵吓得魂飞魄散,转身想往城楼深处逃窜,却被疾冲而来的宋军精锐堵住去路。锋利的长枪精准刺入后心,尸体顺着台阶滚落,与先前倒下的同伴堆叠在一起,阻断了后续辽兵的退路。
    不过瞬息,城楼便被宋军掌控,杨可胜踏着满地狼藉走上城楼,抬手抹去溅在脸颊的血点,目光锐利地望向城内,示意手下迅速放下吊桥,迎接城外的大军。
    吊桥铁链在绞盘转动下发出「哎呀」闷响,铁索上凝结的晨霜掉落,随着最后一节木桥重重砸在护城河对岸,烟尘与冰碴一同飞溅。
    与此同时,杨可胜赶紧跑到城楼看台上,从怀中小心取出两枚信号弹点燃。
    只听两声,两道火光腾空而起,接着,听到「轰轰」两声,两枚火焰弹在空中炸响,随后几道灰白色烟线从空中缓缓垂落。
     见此,杨可世等人哪还能不知道,杨可胜他们得手了?
    早列阵以待的宋军轻骑兵,立即出发,杨可世一马当先。
    先前破城的精锐已列阵城门两侧,刀刃上的血珠顺着锋刃滴落,在青石板上积成细小的血洼。
    为首的杨可世挥旗示意,重甲骑兵随即催动战马,马蹄踏过城门时,溅起的血沫与尘土粘在马腹甲片上,黑色的鬃毛被风掀起,与身后扬起的大宋旌旗连成一片。
    六千宋军很快便在可敦城的东门前集合完毕,准备入城。
    这时,张宪向杨可世建议:「不可尽数进城。」
    杨可世不解:「为何?」
    张宪回答说:「必有辽军至此,留下部分人马,一则可阻击敌军,二则万一我等夺城不利,退出时也可有个接应。」
    杨可世觉得张宪说的对,便问:「你等谁愿留下?」
    高世宣丶杨可弼丶杨可胜都不哎声。很明显,他们都不愿意留下。进城攻击是主角,留在城外阻击是配角。谁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做主角而去做一个配角?
    其他五千人马全都是杨家军,只有自已带来的一千人马是岳家军,张宪微微一笑,说道:「主意是末将出的,自然是末将留下。」
    张宪部装备了新型李琳,战斗力最强,留下来阻击辽国的援军,确实比较合适。
    而且,西军向来内部抱团,排外。
    所以,张宪愿意留下来最好不过了。
    临分别前,张宪嘱咐杨可世:「一切以成大事为先,不可妇人之仁。」
    杨可世眼中寒光一闪,道:「张将军放心,某家必不误国事!」
    言毕,杨可世就率领宋军杀入城中。
    杨可世率军入城,长枪直指街巷深处。巷口辽兵刚举起长盾,便被身后宋军以神臂弓攒射,箭矢穿透木盾缝隙,将数人钉在土墙之上。
    宋军骑兵随后发起冲锋。
    不多时,胆敢抵抗的辽人的染红了半条街巷。
    街角处,十馀名辽兵依托民房顽抗,箭矢从窗间射出,擦伤一名宋军骑兵的手臂。
    杨可弼怒喝一声,翻身下马,提刀冲至房门前,一脚端开木门,刀光闪过,门后两名辽兵当场毙命。
    后续宋军鱼贯而入,屋内很快传来兵刃碰撞与惨叫。
    片刻后,宋军提看辽兵首级走出,将其悬挂在屋檐下,以震镊残馀敌兵。
    城中心的辽军衙署外,数百辽兵列阵死守,张弓搭箭指向宋军。
    杨可世挥手示意,数十名携带虎蹲炮的炮兵上前,虎蹲炮被大宋炮兵迅速架在青石路面,炮身底部的铁爪深深扣进砖缝,炮口斜指巷口列阵的辽兵。药线被火星点燃,「滋滋」声中,辽兵前排长盾手刚将盾牌死死抵在地面,炮口便喷吐出橘红色火舌。
    铅弹裹挟着碎石与硝烟,如暴雨般砸向辽军阵前。前排长盾瞬间被洞穿,木盾碎片混着铅弹嵌入后排士兵躯体,阵型如被巨锤砸中般出现缺口。未等辽兵重整队列,第二轮齐射接钟而至,炮声震得街巷两侧民房屋瓦掉落。
    几名辽兵试图举刀冲锋,刚冲出两步,便被飞溅的铅弹击中,身体如断线纸鸢般摔回阵中。残馀辽兵见盾牌与长枪在炮火前毫无抵抗之力,阵型彻底溃散,纷纷转身向衙署内逃窜。
    宋军轻骑兵立即追上去掩杀。
    不到一个时辰,可敦城内抵抗渐弱。
    杨可世站在衙署门前,望着手下将投降的辽兵集中看管,又命人封锁粮仓与军械库。
    此时,城外传来隐约的厮杀声,他知道那是张宪部正在阻击辽军援军,随即下令加固城门,派高世宣和杨可弼率领三千人马出城助战。
    高世宣和杨可弼出城后,就见,旷野上尘烟弥漫,数千契丹游骑如黑云压境般奔袭而来,马蹄踏碎晨霜,弯刀在阳光下闪看冷冽寒光。张宪部一千岳家军已列成三排横阵,新型李琳枪口斜指前方,枪托稳稳抵在肩窝。前排士兵扣动扳机,「砰」的整齐枪响震彻旷野,铅弹如密集雨幕射向敌骑。冲在最前的数十名契丹骑士应声落马,战马受惊扬起前蹄,将后续骑手掀翻在地,阵型瞬间乱作一团。
    未等契丹人重整,第二排新型李琳再度齐鸣。铅弹穿透骑兵皮甲,在躯体上炸开血花,奔袭的马蹄声渐缓,旷野上满是战马的嘶鸣与士兵的哀嚎。少数突破火力网的契丹骑士,刚举起弯刀,便被第三排士兵用枪托砸落马下,随即被刺刀戳死。
    辽将见正面冲击无果,下令分兵两翼包抄。
    张宪早有防备,命左右两翼各两百人转向,形成扇形防御阵。
    两翼燧发枪交替射击,铅弹在旷野上织成密集火网,包抄的契丹游骑纷纷倒地,尸体与战马堆叠成两道屏障,阻断了后续冲击。
    见此,高世宣和杨可弼果断率兵加入战团。
    双方激战了半个多时辰,辽军渐渐不支。
    这时,远处烟尘滚滚,正是岳飞亲率五千人马前来增援。
    见此,辽军哪还能不知道,他们大势已去,纷纷撤军。
    岳飞亲自率大军追杀了辽军几十里,将他们过土拉河,才收兵。
    这时,后上来的童贯,已经派宋军去接管了可敦城周围的一众马场,得好马十几万。
    童贯并不满足,让俘虏带着宋军去更远处的马场,争取将可敦城这里的好马一网打尽。
    三天后,陆续有消息传回来,出去找马场的宋军,又找到了几个马场,再得好马六七万。
    不过,坏消息也有,不少辽国溃军,以及当地的小部落,趁火打劫,也弄走了不少马匹。
    按说,有这样的战果,其实就已经很好了。
    可童贯并不满足,他让人在可敦城上立满大宋的旗帜,并以大宋朝廷的名义向周围的小部落派人,宣读赵侯的圣旨,要求这些小部落前来归附,不然杀无赦,另外,童贯还准备干一件大事一一封狼居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