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82章 赵俣的老谋与深算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82章 赵俣的老谋与深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82章赵俣的老谋与深算
    这次御驾亲征北上牵制辽国,不让辽国干涉赵宋王朝收复西夏,进展得比赵侯想像得顺利太多了。
    从出兵到现在,二十天都没到,宋军就要攻破燕京城了。
    这换谁,都会被眼前的胜利蒙蔽双眼。
    赵侯也不例外。
    好在,赵侯知道这段历史,清楚谁才是自己真正的心腹大患。
    这个人,可能是历史上通过一系列举措,使西夏在政治丶经济丶文化丶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发展,推动西夏走向中兴的李乾顺;可能是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且影响深远,
    拥有非凡的勇气与谋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高超的政治智慧,一手建立金国,蛇吞象灭掉辽国的完颜阿骨打;也可能是历史上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统一了蒙古各部,结束了草原上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的铁木真。绝对不会是荒唐昏庸至极丶用人极差丶可以说毫无可取之处的耶律延禧。
    在还没有发育好的这段时间,赵更希望自己的邻居丶自己的敌人是耶律延禧,而不是李乾顺丶完颜阿骨打丶铁木真,或者别的草原上的豪杰。
    赵侯始终都没忘,赵宋王朝内部现在还有一大堆问题,赵宋王朝之所以能吊打西夏和辽国,用的是透支大法,靠得是压榨国内的民众,这肯定长不了,如果不快点结束这一切,国内的宋江丶方腊之辈,绝对会揭竿而起,损坏自己的统治根基。
    到那时,赵宋王朝就会失控,赵侯因此会顾不上北方草原上的群雄逐鹿,那样一来,
    他们之间势必会决出来一个完颜阿骨打丶一个铁木真,或者一个别的赵侯完全不了解的统一草原的王者,然后南下跟率领问题重重的赵宋王朝的自己一决雌雄。
    还有,要是赵侯消灭了耶律延禧这个蠢货,辽国一时半会可不会灭亡,万一辽国换上了一个「耶律大石」那样英明的皇帝呢?
    到那时,辽国肯定会因为赵侯干掉了耶律延禧,抢走了对辽国至关重要的燕云十六州,而跟赵宋王朝不死不休的死磕。
    一旦宋辽两国消耗过大,就会让金国渔翁得利,搞不好,就会回到靖康之耻的历史轨迹。
    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切,赵侯无视了曾布等人激进的目光,看向韩忠彦,对他说:「韩爱卿,你去跟辽使谈,若辽主识时务,谈好了,就教前线将士先停止攻城,若辽主不识时务,今晚便攻破燕京城。」
    虽然赵侯说了,谈不好,才攻破燕京城,但像曾布他们这些聪明人,哪还能听不明白,赵侯这是想止步于此,不想攻破燕京城,更不想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而是继续保持着战略定力,还是要以先收复西夏为主,最多也就是多跟辽国索要一些战争赔款什麽的。
    对此,曾布等激进派失望不已。
    而韩忠彦丶苏辙等保守派的心则是放了下来。
    韩忠彦丶苏辙等人大声道:「陛下圣明!!!」
    将其他人打发走了之后,赵侯只将韩忠彦和赵良嗣留下来,对他们面授机宜:「可教辽主出城议和——.先要马匹,再要兵器——」
    赵侯的意思是,现在耶律延禧君臣已经插翅难飞,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隐患。城内还有大量马匹和武器,随时可以组织作战。而且如果耶律延禧君臣狗急跳墙,完全可以仗着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杀出燕京城。另外,城外也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勤王兵马,前来救援燕京城。
    赵侯要消除这些隐患,使耶律延禧君臣毫无反抗之力,乖乖被自已放血。
    听过赵侯的交代,韩忠彦和赵良嗣震惊赵侯的老谋与深算。
    这一刻,韩忠彦和赵良嗣才看明白,不论是曾布等激进派,还是他们这些保守派,全都比赵差远了,赵侯才是真正的高手。
    至于耶律延禧,就更不可能是赵侯的对手了。在军事丶政治与外交的多重较量中,赵侯始终在吊打耶律延禧。
    韩忠彦和赵良嗣无比庆幸,他们的皇帝是赵侯,而不是耶律延禧,不然现在遭罪的可就是他们了。
    交代好韩忠彦和赵良嗣,赵候将林撼叫来,对他这次的出使,给予了肯定,又给予了嘉奖,然后就让他跟韩忠彦和赵良嗣一块去跟萧奉先等辽使谈判就在赵侯跟自己的一众大臣定策时,萧奉先等人焦急地等待着,尤其是他们看见太阳越来越往西落了之后。
    此时的萧奉先等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的眼神在焦急与不安中频繁交错。
    宋军的族旗猎猎作响,那每一面旗帜都仿佛在宣告着辽国的末日即将来临。
    四周宋军的巡逻队伍如织,铁甲铿锵,步伐整齐,每一步都踏在萧奉先等人的心上,
    让他们的心绪更加难以平复。
    关键,燕京城的局势,如同一枚悬于千钧之上的重锤,随时可能落下,砸碎他们心中最后一丝希望。
    不多时,吕颐浩奉命来安置萧瑟瑟和那三百名各族的美少女。
    萧瑟瑟没想到,赵候见都不见她一面,问都不问她一句,就图图吞枣一般将她和耶律延禧君臣送给赵候的三百个玩物一块收入自己的后宫。
    这让萧瑟瑟的心里五味杂陈,既有被轻视的屈辱,又有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她曾是大辽皇帝的三妃之一,身份尊贵,如今却如同普通玩物一般被赵侯随意处置,这种落差让她儿乎室息。
    吕颐浩面无表情地宣读着赵侯的旨意,眼中没有丝毫同情。他示意手下人将萧瑟瑟和那些少女带走,仿佛她们只是无关紧要的人物。
    萧瑟瑟紧咬看下唇,努力不让自己的眼泪落下。她知道,此刻的软弱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堪。
    萧瑟瑟也没有大吵大闹,一来,她不是这样的人;二来,现在耶律延禧君臣和整座燕京城中的人都是赵侯砧板上的鱼肉,其中也包括她的儿子丶她的亲人,她哪敢放肆撒野,
    惹怒赵侯,让赵侯杀光这些人?
    最终,萧瑟瑟只能跟那三百名各族美少女一块,乖乖地进入赵侯的后宫。
     让萧瑟瑟难过的是,面对这样的情况,萧奉先等辽国的人,看都没看她们这些女人一眼。
    很显然,萧奉先等人也将萧瑟瑟和这三百名各族美少女当成了无关紧要的礼物,不值得他们正视和怜悯。
    萧瑟瑟忍不住去想,『正是因为我大辽皆是尔等无能又无情之辈,才落得今日这山河破碎的凄惨境地,我等今后身如浮萍,也皆拜你等昏君奸臣所赐!」
    萧瑟瑟心中悲愤交加,却也明白,此刻的埋怨无济于事,她只能默默承受这份由国破家亡带来的无尽屈辱。
    萧瑟瑟和三百名各族美少女跟着吕颐浩走了之后,萧奉先等辽使又等了一会,才终于在日落西山之前等到了韩忠彦丶赵良嗣和林撼。
    韩忠彦三人将萧奉先丶萧勃迭丶刘彦宗带去了一顶帐篷中。
    在这里,赵良嗣首先给萧奉先三人介绍了一下韩忠彦。
    得知韩忠彦是赵宋王朝排名前三的宰执,萧奉先也不顾他的身份其实跟韩忠彦差不多,而主动给韩忠彦施了一礼,接着恭维道:
    「令尊为相十载丶辅佐三朝,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虎父无犬子,料韩相公必是大宋栋梁,能定鼎乾坤,为你我两朝和平共处重塑根基,还望韩相公能念及苍生,促成此事.」」
    萧奉先话音未落,韩忠彦突然抬手打断,指尖叩击案几发出沉闷声响:「客套话萧枢密使不要再说了,你我皆知,若我们无法达成共识,只待天黑,我大军必会继续攻城,凭地时,燕京城必破无疑,今时已不多,有甚麽重要之事,萧枢密使还请言,莫要自误。」
    韩忠彦此言一出,刘彦宗就意识到了,韩忠彦肯定是一个极为难缠的谈判对手,不然,他也不能一上来,就用形势压萧奉先。
    不过,与此同时,韩忠彦也释放出来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他们有机会通过谈判保全燕京城。
    刘彦宗是大兴宛平人。其远祖怦,为唐朝卢龙节度使。石敬塘向辽国割让幽云十六州,刘氏六代做辽国的官,相继任宰相。刘彦宗父亲刘霄如今官至中京留守。刘彦宗摧进土乙科。其人非常有能力。
    历史上的刘彦宗,在辽国时,就因才学受到重用,在辽天祚帝逃亡丶耶律捏里自立等复杂局势中任职。归降金朝后,他为金朝出谋划策,协助完颜宗翰攻打北宋时多有画策,
    还写下十种进攻策略,对金朝制定军事战略和政治决策有重要影响,帮助金朝成功制造靖康之耻,灭亡北宋。
    《金史》评价刘彦宗在军旅之暇,治官政,庇民事,务农积谷,内供京师,外给转饷,在治理地方政务丶发展经济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和贡献,为金朝稳固统治提供了支持。
    历史上的刘彦宗历仕辽金两朝,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并发挥重要作用,最后甚至以汉儿的身份混进了金国的衍庆功臣之中,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和应变能力,懂得审时度势,为自己的前途和家族命运考虑。
    总体而言,刘彦宗在辽金交替的历史时期,凭藉自身的才能为金朝的崛起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政治丶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为,绝对是一个难缠的角色。
    接收到了韩忠彦释放出来的信号之后,刘彦宗立马给萧奉先使了个眼色,想要告诉萧奉先,稳住,千万别被韩忠彦给嘘住。
    不想,萧奉先看都没看刘彦宗一眼,他忙说:「来之前,我家陛下已有明言,只要停战,一切好商量。」
    见萧奉先一上来就把底给交了,刘彦宗心中就是一沉。他知道,韩忠彦等人一定会狮子大张口。
    果然!
    听见萧奉先这麽说,韩忠彦立马就说:「既然萧枢密使快人快语,那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朝的条件始终未变,你朝若想议和,只须做到两件事即可,其一,将我朝给贵朝的岁币连本带利还回来;其二,请贵朝皇帝出城,与我朝皇帝当面商量和约。若你朝答应此二事,便可罢兵。」
    听见韩忠彦提的条件,刘彦宗心道,「坏了,宋人此乃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若陛下出城被其所扣,不仅燕京财物要被其搜刮,只怕另外四京财物也将难保。,
    刘彦宗赶紧冲萧奉先摇头,提醒萧奉先绝不能答应这样的条件。
    萧奉先虽然没有刘彦宗想得深远,但他知道耶律延禧胆小懦弱,绝对不敢在这种情况下见赵侯的。
    所以,萧奉先连忙表示:「岁币自当奉还,只是教我朝皇帝陛下出城议和一事,还请通融。」
    韩忠彦听言,淡淡地说:「请贵朝皇帝出城,乃为与我朝皇帝陛下商议大事,若推,何以表示贵朝诚意?」
    虽然韩忠彦的理由很充分,可萧奉先就是不答应让耶律延禧出城来见赵侯。
    见此,韩忠彦说:「贵朝只说愿意还岁币,而一日最多不过还一二百万金银绢帛,数千万金银绢帛少说要还月余,恁地时,贵朝援军已至,贵朝再反悔,里应外合,我朝岂不中了你朝缓兵之计?」
    事实上,耶律延禧君臣真是这麽打算的。
    而且,韩忠彦说得保守了,现在是刚开始,耶律延禧君臣着急表现,燕京城中的达官贵胃丶土绅望族丶豪门大户担心宋军洗城,才能这麽痛快地往外运金银绢帛,等他们手上的金银绢帛越来越少,危机又解除了,他们怎麽可能这麽快往外运金银绢帛,甚至可以说,燕京城中有没有这几千万金银绢帛都尚未可知。
    再加上,到时候天也冷了,优势没准就到了更适应严寒天气的辽军一方。
    所以,别说一个月了,只怕两三个月,这金银绢帛,他们都交不齐。
    这也是耶律延禧君臣这麽痛快就答应还岁币的原因之一。
    不想,耶律延禧君臣的小把戏,被韩忠彦一眼就看出来了。
    萧奉先想狡辩,可韩忠彦就那麽淡淡地看着他,又看了看马上就要落山的太阳。
    见此,萧奉先一咬牙,说道:「只要不教我朝皇帝陛下出城,旁的事,我朝皆可应下萧奉先此言一出,刘彦宗就暗道,『中计也!』
    这时,一直等着萧奉先这话的韩忠彦,图穷匕见:「既如此,贵朝再给我朝二十万匹马罢——」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