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 68章 企图心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 68章 企图心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十一月初,长安下起了小雪。
    如意挺着胸膛把头高高抬起,满脸倨傲的站在余令身侧。
    在今天的这个大日子里,如意努力的展示着自己非同一般的身份。
    他是新晋秀才公,咸宁县秀才公,府试案首余令的书童。
    小肥的个子没有如意高。
    为了让自己看着也很高大,他努力的踮着脚争取让别人记住自己的脸。
    今后去长安,看谁敢不让自己赊账。
    自己上次给闷闷买糖被伙计给骂了。
    不是没钱,而是出门太急了,忘了带钱,想着说点好话赊一下,明日就送来。
    那店铺伙计竟然斜着眼看自己。
    话还说得贼难听。
    说什么见过太多来骗糖吃的,头一次见脸皮这么厚的,说什么修缮大慈恩寺他家少爷说的算。
    这活都能说了算的人,会没钱?
    娘的,他掌柜的今日来了,得让他看清楚自己的脸。
    小肥努力的踮着脚,生怕那家掌柜看不清这张脸。
    如今的自己是书童,是秀才公身边的贴心人。
    等明日自己到了长安,再见到自己,请记得管自己叫肥公子。
    若再管不住伙计的嘴,自己就替他管了。
    余令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府试案首。
    余令很清楚自己的水平,论书法自己不如茹让,论对八股文的了解自己更是拍马难及。
    问题是自己竟然是案首。
    茹让他才是甲等第三。
    余令把疑惑藏在心里,今日是放榜的大喜之日,场面虽不如乡试中举人。
    但该有的场面一样不少。
    自己得答谢前来贺喜的人。
    望着眼前陌生的人,望着陌生的官吏,望着那些陌生的“同窗”,余令不敢想若是乡试成了举人……
    那该是何等的风光。
    “明城公,如何,还是老朱我有眼光吧,这孩子的字是我起的,字守心,大道归于隐,良德源于心的守心!”
    朱县令很开心。
    他也没有料到余令竟然这么厉害,这么小就成了秀才,不说绝无仅有,那也是少见。
    最难得的是这个孩子的字是自己起的,今后无论余令爬的多高,他和余令之间的情义是不会改变的。
    若余令再考上举人,成了正式的官员。
    那秦王这一脉里那些不成器的后人,也不至于没有一个靠山。
    朱县令他只想那些朱家晚辈能过的好一点,有饭吃就行,不被人欺辱就行。
    别的他不奢求了。
    他带着满意的笑,带着余令开始认人。
    他喊一个,余令就上去见礼一个,然后用手中的茶壶给人倒茶。
    高知府姗姗来迟,人来了,还是带着礼来的。
    “知府老爷,怜秀才公余令读书用功,苦学不辍,家境贫寒,念其求学之心甚诚,特赐学银一百两!”
    随着高家仆役话音落下,众人发出了惊叹声。
    所有人开始去拜见高知府。
    高知府的到来让余令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误会这个人了。
    听朱县令说,自己能成为案首他也在后面为自己说了好话的。
    知府不是小官。
    自己也只是仗着年龄小玩一下道德绑架恶心他,若是朱县令敢这么玩,他的县令一职早就被撤了。
    可如今这是……
    一个人如果突然对你好,一定不是他愿意对你好,而是对你好能给他带来什么,他才愿意对你好。
    可高知府图自己什么啊?
    用茹让的一句话来说,他只要稍微露出一点点的不满,自然会有人让自己在这次府试名落孙山。
    这样才是最合情理的。
    他神不知鬼不觉的一句话就能让自己名落孙山。
    可他却为自己说好话,他这么做到底是在图什么呢?
    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图的。
    家里的煤虽然卖的好,但这东西卖来的钱是万岁爷的。
    谁敢图这玩意那真是没脑子,知府这是图什么?
    余令想不明白。
    “守心啊,你这次的文章的确很好,抄手抄录了,原卷封匣了,你在咸宁县做的一切,我也如实上报了!”
    “抄手抄录是给巡抚看,是给各位学子看,原卷封匣,这是朝廷规定,你若是连中三元,这些陛下可能会看呢!”
    余令赶紧躬身:“感谢知府大人!”
    高知府拍了拍余令的肩膀,笑道:
    “自大明开国以来,我朝是南方状元多于北方,状元多,底下的俊秀之才更多,好好读书,为咱们长安争一口气!”
    “学生一定谨遵教诲!”
    高知府笑了笑,语重心长道:
    “再有几年我就老了,也该告老还乡了,听我的,趁着我在,这些年好好读书!”
    高知府的这句话说的很直白。
    在场的人听了无不把羡慕的眼光投向了余令。
    先前那么折腾余令果然是考验,知府没说假话,他果真很看重余令。
    一场简简单单的贺喜,高知府成了主角,都在吹捧高知府有识人之能,心胸开阔,当为典范。
    高知府在人群里谦虚的摆着手,不断的否认。
    余令不在乎谁才是主角。
    余令其实不是很喜欢这种全是场面话的交际,虚情假意太多。
    余令的直觉告诉自己事情没那么简单。
    可问题是,一切都在告诉自己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余令使劲的揉了揉脑袋,在朱县令的带领下,继续给贺喜的人去倒茶。
    感谢他们的到来,感谢他们的祝福。
    晌午过罢,贺喜的人才彻底的离去。
    这些人一走,贺喜的百姓才赶来,黄渠村的百姓,原先军屯的叔伯婶婶。
    和余家亲近的人都带着用心准备的礼物前来贺喜。
    余令这才成了主角,老爹代替了朱县令的位置,拉着余令一边接受着礼物,一边感谢送礼的乡亲。
    等送别了贺喜的百姓,还有几十户没走。
    老爹大手一挥,吩咐家里人开始做臊子面,在这初冬的日子,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是最好不过。
    第一锅面熟了,自然男人先吃。
    墙根下,台阶上,还有院子里的大水缸边上......
    一个个的汉子端着碗蹲在那里,端着碗,拿着蒜,吃的酣畅淋漓。
    吴秀忠他爹望了一眼众人,深吸了一口气:
    “余老爷,令哥成秀才了,这两年跟着你拉煤我也看清了你的为人,今日乡亲们让我起个头,想说几句话!”
    “孩子他三哥,你这话说的就见外了,说。
    对了,以后再喊我什么老爷你就别来我家了,我怕折寿。”
    汉子深吸了一口气,围着转了一圈,吸了一口热汤,低声道:
    “令哥是秀才公了,我们想把家里的薄田投献到令哥名下,来占你家便宜的!”
    余员外闻言顿了一下,皱着眉头道:
    “就不怕余令今后不成器,就不怕昧了良心把田不给你们了,就不怕日后我余家翻脸不认人?”
    吴秀忠老爹低着头喃喃道:
    “老三你是不知道,今年虽说靠着浇灌粮食比去年多一些。
    可今年的赋税过后一合计,家里余下还不到三百斤带壳的粮食!”
    “我家就三个人,我,秀忠,还有孩他娘,这算人少的,若不是你心善拉着我一起卖煤赚些工钱,今年喝稀得都难!”
    老爹闻言叹了口气,想说些什么,可什么都说不出来。
    其实按照洪武爷定下的田亩税来看赋税并不高。
    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把地投献到大户底下逃避税收以后……
    这些没法子投献土地的就倒了大霉。
    以前一百户的赋税是一百户承担,如今是二十户要承担以前一百户的赋税,甚至更少。
    这担子就重了。
    税收又是官员的考核标准……
    边关的将士需要军饷,官员需要俸禄,如此一来,他们的手段就显得不是那么的和善。
    再加上这些年年景一年比一年差……
    这活着越来越难了。
    余员外见所有人都望着自己,他把目光看向了坐在台阶上的余令,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低声道:
    “来福,你咋说!”
    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余令知道自己也走到士绅兼并土地的这一步了。
    余令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力量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而且这种兼并土地的法子其实只是一种。
    同时这一种也是最温柔,最和善的。
    除此之外还有以势压人,趁人之危,强取豪夺,这些才是最狠的。
    余令不是圣人,从内心而言,余令需要这些人。
    需要这些人跟自家绑在一起,有了这些跟自己绑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家才算是立住了脚跟。
    剩下的就是开枝散叶。
    虽然余令很想让更多的人去过好日子,但余令觉得自己得先吃饱。
    自己吃饱了才有力气去做。
    “吴伯伯,你们是长辈,我没啥可说的,只要你们不怕我贪了你们的土地,小子没有什么好说的!”
    众人闻言顿时松了口气。
    “令哥连大户给的修水渠的钱都平分了下去,那钱加起来都比我的命值钱,这些令哥都不要,这几亩地算个屁。”
    余令知道这是在恭维自己,笑了笑道:
    “既然诸位信我余家,吃完这碗饭,咱们一起去里屋,咱们一起做见证,一起写章程按手印吧!”
    余令的话音落下,吃面的呼噜声紧随其后地响起。
    远处竖着耳朵一直在偷听的妇人也松了口气,手里的动作麻利了起来。
    明年起,家里终于可以多留些粮食了。
    “当家的汉子进屋,孩子都出去玩,咱们拟章程!”
    孩子都被撵了出去,妇人开始吃饭,端着碗齐齐的坐在大门外。
    余家的大门没关,这时候谁要是想从大门进来绝对不可能。
    从余令答应众人的那一刻起。
    在这群妇人的心里余家就是主家了,自己也和余家荣辱与共了。
    她们容不得任何人来破坏里面男人们商量的大事。
    土地是百姓的存活根。
    眼下各家当家的把自己活命的根和余家绑在了一起。
    只要余令不瞎搞,两者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关系都牢靠。
    在里屋内……
    余令把众人说的意见汇集在一起。
    依靠余家不用交税,但每年地里的粮食各家会拿出一成来给余家。
    这是老爹做的决定。
    不说长安,就拿王老员外来说他家定的是三成。
    也就是说地里产一千斤粮食,里面有三百斤是他的。
    老爹不敢要太多。
    他觉得要太多子孙会折寿,一成他就觉得很好了,这一成就等于是不劳而获。
    老爹已经很满足了。
    大家也觉得很满足。
    这一成虽然是白白给人,但落在自己手里的却多了,和繁重的赋税相比这一成真的不算什么。
    自家可以留得更多了。
    章程拟完,众人一一按手印,按完手印之后余员外和余令被人按在椅子上。
    众人开始磕头,认主家,在祖宗的见证下,这代表着祖宗的见证。
    这也是希望余家遵守承诺。
    该有的流程走完,众人之间的隔阂突然消失,彼此之间仿佛突然有了关联,彼此之间突然亲近了许多。
    此时的余家终于有了人,钱,势。
    虽然人只有一点,钱也不多,势也局限在这个方圆几十里。
    但一个家发达就必须有这些。
    说的难听点,今后如果要造反也得靠这个,乞讨的花子还成群结队呢!
    望着众人眼里的关爱,余令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
    “明日大家再来,我把土豆该怎么种给大家教一下,等自己地里的种子够了,多的大家可以拿去卖钱……”
    众人闻言,眼睛里突然多了一抹别样的光泽。
    这抹光叫做企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