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白云苍狗,天清浩淼,下方群山连绵起伏,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一条条清亮溪流自山间蜿蜒流出,逐渐汇入山谷深处,最终形成一顷碧湖。
湖水清澈,泛着粼粼波光,湖底水草丛生,不时有鱼儿出没其中。
临近中午,一群白鹿出现在了湖边,静静的低头饮水。
就在这时,湖泊上空凭空浮现一座古老而恢宏的宫殿,向下方湖面投下大片阴影。
宫殿出现的如此突然,顿时吓得这群白鹿纷纷化作一道道白光,转眼间消失在数里外的茂盛松林深处。
轰隆一声。
古老宫殿的大门缓缓开启,随后从门后走出一位身穿八卦紫金道袍,头戴长生冠的长须老道士。
而在老道士身后,跟着走出十个相貌和气息极度相似,好似十胞胎的黄袍道人。
紧接着,殿内陆续走出一群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年轻修士。
赵升便在混在人群里面,即不争先也不落后,就连相貌体态也不及走到最前面的外门十子。
所谓外门十子,正是这一届外门弟子选拔大会的前十强,每个人都堪称天资绝世,人中龙凤。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届选拔出的两百位“外门弟子”当中,竟然一水的元婴修士,连一个金丹大圆满也没有。
要知道这些“外门弟子”,全都年不过百。
即便放到任何一处恒沙世界,他们每一位都堪称千年不遇的修道奇才。
然而到了太宗这里,这些“修道奇才”只能充当外门弟子,连进入内门的资格都没有。
长须老道走出殿外,脚下立刻生出大片庆云。
十个黄袍道人默不作声的分开,各自踏上一朵青云,落在老道士身后。
看到众修走出列子殿,长须老道忽然一挥宽大袍袖,骤然向众修头顶洒下大片清辉。
清辉一闪没入众修体内,顿时消失不见。
嗯?!
赵升只觉一股雄浑法力灌入四肢百骸,继而化作无数法则之力,顿时将全身经脉,气海丹田和紫府魂海统统封印起来。
刹那间,他直接被打落凡尘,成了一个法力全消的“凡人”。
其余“外门弟子”也不例外,修为俱都被封,最后只剩下肉身之力。
众修先是一阵惊慌失措,但又很快恢复镇定,纷纷神情肃穆的望向立于云端的长须老道。
长须老道却是太清宗一代返虚长老,道号全钩子,实力深不可测,乃是本届大会的主持者。
全钧子望着一众新弟子,高声唱喏道“无量天尊!吾宗太祖师曾云: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古修道需上体天心,下悟本真。”
“尔等来自凡尘世,道心两性难免不全。故需在下方炼心谷修身养性一段时日。
吾宗有两大根本经文,一曰《黄庭内景经》,二曰《太清洞真经》。
尔等入驻炼心谷后,需日日诵经作课,体悟天地自然。何时从经文中悟出自我修行之道,何时走出炼心谷,一并录入本宗弟子道籍。”
长须老道士说完后,神情变得淡漠,用深邃的眼神扫过一众新晋外门弟子。
这时,本届大会魁首周子虚站了出来,神色平静而从容的问道:“敢问祖师,弟子从小熟读黄庭洞真两经,自认已然悟出修行之道,可否不入炼心谷,直接登录道籍。
不等全钧子开口,周子虚忽然一稽到底,恭敬的说道:弟子愿意接受祖师考验!”
“
话音刚落,又有十几人突然越众而出:
“弟子莫龙,也愿意接受祖师考验!”
“弟子凤三笑,在此请求祖师考问道心......”
“弟子邹青鸾......”
其他外门弟子见此情形,俱都蠢蠢欲动,很快又有一批人走了出来,请求祖师考验。
《黄庭内景经》和《太清洞真经》在东域流传最广,但凡东域修士哪一个不是诵念于心,倒背如流。
因此,全钧子提的这点要求,在他们看来十分容易,不就是“悟道炼心”嘛,难在哪里呢?
片刻后,站在原地不动的仅剩寥寥二十几人,其他人皆自信满满的希望接受祖师考验。
眼见无人再出头,全钧子这才淡淡说道:“十戒,带他们去炼心路。”
话音刚落,十位黄袍道人齐齐稽首,唱喏道:“谨遵师叔祖法旨!”
说完,其中一人望向众弟子,冷喝道:“尔等速速登上青云,不得有误!”
周子虚,凤三笑,莫龙等人见状,当即选了最近的一朵青云,快步走了上去。
少顷,十朵青云飘向向天边,转眼间消失在群山深处。
这时,全钧子将视线落到剩下的二十几人身上,忽地一甩袍袖,霎时间凭空生出一股狂风,将众人一起扫落云端。
砰,砰,砰....
俄而,一堆人从天而降,重重砸入湖面,瞬间溅起大片水花,惊得湖底游鱼四下逃窜。
猝不及防之下,众人顿时成了一堆落汤鸡。
哗啦一声,赵升从湖中一跃而起,而后踏着层层水波,转眼来到了湖边。
踏上湖畔一处草丛后,赵升浑身一震,衣袍猛的高高鼓起,大片水汽进射而出,洒落周围一地。
转眼间,他的衣袍重新变得清爽干燥。
此时,赵升抬头望天,却见天空一清如洗,哪里见得到全钧子和列子殿的踪影。
他收回视线,环顾四周,只见周围青山绿水,林木清幽,风景秀丽却不见一丝人烟。
这处山谷虽名炼心谷,却是一座罕有人踏足的偏僻之地。
太清宗行事风格别出一致,居然随便把人丢到荒郊野外,然后就不管不顾了。
它还美名其曰:“道法自然,炼心悟道”
“立威就立威,搞这些鬼名堂有用!”赵升一边暗暗腹诽着,一边走向远处山林。
在他身后,其他“落汤鸡”正各展神通,先后抵达湖边,并狼狈得忙着弄干衣袍。
他们的神念和一身法力俱都被封,已经打不开随身须弥戒,日后不得不像凡人一样在这座“炼心谷”生活。
大半个时辰后,赵升穿越松林,来到了一处断崖下方。
断崖约有二十多丈高,西侧有一处小型瀑布,瀑布宽近两丈,水流湍急,在长年累月的不断冲刷下,下方形成了一处直径三四丈大的水潭。
潭水沿着下方豁口,源源不断的流出,一条清亮小溪蜿蜒流入松林,岸边长满郁郁葱葱的花草。
断崖东侧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全部清理干净后,能清理出一片空地。
赵升对这里的环境颇为满意,于是决定在此地开辟一处洞府。
说干就干!
他很快走到乱石堆中,一脚一脚踢到石头上面。
每一脚飞出,便有一块石头应声飞起,遥遥落入远处的松林里面。
仅仅片刻,断崖东侧就清理出一片空地,赵升走到崖面前,伸手按在冷硬的岩石上面。
随着掌心暗力一吐,手掌周围的岩石纷纷裂开,继而落到他脚下,堆了足足半人高。
然后,赵升双掌连续拍下,大片岩石簌簌掉落,崖面很快凹陷下去,一处洞穴飞快成形。
时间一点点流逝,等到夕阳西下,暮色降临之时,这处洞府已经开辟成功,内部不光客厅,静室,炼丹房,炼器室,杂物室一应俱全,连桌椅茶几也就地取材,一一凿刻出来。
就在赵升进临时洞府的时候,先前去往炼心路的一众新弟子个个垂头丧气的回到炼心谷。
不过,周子虚,凤三笑,莫龙等七人却始终没有出现,看来他们已经顺利走过炼心路,真正进了太清宗的山门。
炼心谷面积不大,方圆不足百里。
等到一百多号人陆续遣返山谷后,众人这才惊觉谷内的“好地方”都被人提前占了。
别看这群人刚刚遭受了重大打击,但放在外界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他们哪能忍受挑捡别人剩下不要的烂地方。
于是,他们再次发挥修仙界的优良传统,纷纷找上早来的那批人,要求众人让出地方。
包括赵升在内的二十几位哪里肯让,于是难免一场大战。
众人法力神念被封,因此不得不用拳脚分出胜负。
一夜过去,不少居所重新换了一位主人。
赵升在连续打败五位同门后,再也没人敢窥视他的洞府。
炼心谷的第一天过去了,原本意气风发的新晋弟子们,大半脸上挂了彩,同样也没了之前的傲气。
他们原本以为进了太清宗,日后就会道途无量,却没想到直接被丢进了荒无人烟的炼山谷,自生自灭。
想象与现实落差如此之大,不禁让不少天之骄子十分失落。
赵升虽知太清宗高层的用意,却不会故意点破。
相比尽快“崭露头角”,他更低调再低调,绝不想引起太清宗高层的注意。
从昨日进入太清洞天的一刹那,他已然隐隐预感某种极大凶险。
它来自这片天地,也来自天地之外,仿佛有一双无所不在的眼眸时刻注视着洞天内的每一个生灵。
一旦他有任何异常,必会迎来一场灭顶之灾。
太清洞天本是一座真仙道场,大道法则早已完善,别说泯灭一位返虚半仙,就算渡劫大尊进了这里,恐怕也逃不出去。
赵升只想找到先天神州的下落,可不想正面对上这样一个古老而恐怖的仙宗道派。
清晨,薄雾弥漫山林,赵升走出洞府,来到水潭边上。
瀑布飞落而下,溅起的水汽打在上,湿润清凉,令赵升心神为之一。
他轻轻跃起,落到潭边的一块大石头上。
石头高丈余,上半部已被削平,恰好成了一处打坐冥想的好地方。
赵升盘膝跌坐,望着从断崖后方升起的一轮红日,缓缓吐出一道气柱,接着念诵起了经文:
“......至道不烦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
其音如流水,又如山林雾气,无相无间,千变万化。
随着诵经声传遍周围,一只毛发蓬松,体长三尺的红毛松鼠忽然从树枝上一跃而下,转眼间来到石头下方,趴地聆听起来。
不多时,一头通体洁白的白鹿从林中跑出来,也来到石头山房,卧在青草地上静静聆听。
在此之后,苍鹰,青狼,山蟒等等动物先后抵达水潭边,俱都围在石头周围,静静聆听道音。
太清洞天实乃太清灵界最为罕见的一处洞天福地,无数年来,一代代在洞天内的繁衍生息的生灵,生来就拥有一丝灵性。
今日,赵升初次诵念《黄庭内景经》,立刻将周围的生灵吸引过来。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这群生灵多听几回经文,早晚都会启灵开智,成为一头头通人性的灵兽。
就当赵升诵经作课的时候,炼心谷各处先后响起一阵阵诵经声。
经音高低语速不尽相同,但都多多少少带着某种韵律。
山谷里的生灵,终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机缘,一些灵性颇高的动物很快被周围的诵经声吸引,纷纷前往那处聆听经文。
太阳渐渐升高,炼心谷内陆续多了一处又一处百兽聚集的神异场景。
从那天开始,化为“凡人”的赵升开始每日诵经作课,也开始砍柴做饭,登高望远的悠闲生活。
相比其他急于求成的外门弟子,赵升丝毫不急,每日按部就班的诵经作课,闲事游山玩水,不忘与人交际。
半年下来,他倒是结交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样在这半年里,有一人突然体悟天心,从两部经文中幸运悟出一门修行之法,最终成功踏过炼心路,顺利离开了炼心谷。
看到有人成功出谷,众修士气大振,没过多久先后有数十人尝试闯过炼心路。
只可惜仅有三人成功出谷,绝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赵升一直默默观察,从始至终都没有尝试之意。
因为他非常清楚,太宗不可能放任一群外门弟子不管,不然有人在暗中监控着所有人的情况。
尽管他明面上“身世清白”,但只要用心总能查出他的马脚。
太清宗内高手如云,势力深不可测,一旦它认真起来,几乎没有人能躲过它的追查。
七八年转瞬即逝,炼心谷内如今冷清了许多,仅剩下八十四个外门弟子无法悟出道,始终走不过炼心路。
这一年,赵升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夏秋交接之时第三次尝试炼心路。
这一次,他熬过无数考验,最终解开封印,“艰难”得渡过了入门考验。
一天之后,赵升踏上接引青云,在众人羡慕的注视下飘然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