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5章新闻发布会骂声一片
2009年9月1日上午10时,北京饭店金色大厅内,镁光灯闪烁不停。
彭磊携六大影视集团负责人共同亮相,长条桌上摆放着七份合同副本,在晨光中泛着耀眼的金光。
央视主持人撒贝林站在台前,声音沉稳有力:「现在我宣布,中国电影史上最大规模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额达3.2亿美元。」
话音刚落,现场几十名记者同时倒吸凉气,快门声此起彼伏。
《好莱坞报导者》驻华记者詹姆斯立即掏出卫星电话,用英语急促地汇报:「中国七大影企联手,规模超预期..」
彭磊身着简约的藏青色衬衫,在六位影视大佬的见证下第一个提笔签字。
「这不仅是资本的联合。」
中影集团韩三平接过话筒时,特意调整了下老花镜,「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
他举起合同展示扉页上的「国家航天局技术总顾问」字样。
「《地心引力》将开创中国硬科幻电影新纪元。」
签约台后方,两块巨型LED屏实时轮播着项目资料:《地心引I力》的概念图中,中国空间站沐浴在晨昏线光芒下;《山海经·龙》的烛龙形象则吞吐着云雾。
当画面切换到航天员训练基地实景时,日本共同社记者立即举起相机连拍。
仪式进行到合影环节,七位负责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双手交叠在前的站姿。
彭磊站在正中,左侧是国企代表中影丶上影,右侧则是民营巨头。
这个微妙的站位安排,被第二天《电影周刊》解读为「中国电影新格局的象徵。」
《中国电影报》资深记者王伟第一个举手提问,他的声音在金色大厅内清晰回荡。
「彭导,1.2亿美金的投资意味着需要至少4亿美金票房才能回本,这是否过于冒险?」
彭磊微微前倾身体接过话筒,手腕上的百达翡丽在聚光灯下闪过一道冷光:「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对比。」
他示意助手调出幻灯片,「《2012》投资2.5亿美金,目前全球票房已突破21亿美金。」
数字在大屏幕上跳动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叹声。
「更重要的是,」彭磊调整了下领口的麦克风,「我们已与派拉蒙影业签订保底发行协议,确保2000家北美影院的首周排片。」
他特意补充,「其中包括382个IMAX3D厅,这个数字超过了《变形金刚2》的规模。」
话音刚落,《南方都市报》娱乐版主任李婷立即举手:「有可靠消息称,刘艺菲已经秘密接受了两个月的航天适应性训练?」
彭磊的手指在讲台上轻轻敲击了两下:「我们坚持公开选角原则。」
他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不过航天局专家确实建议,优先考虑有武术和舞蹈基础的演员,这对完成失重状态下的动作戏很有帮助。」
这时,大屏幕突然切换成航天员训练中心的实景视频,同时滚动播出试镜通知。
当「需通过前庭功能测试」丶「能承受3G超重」丶「无幽闭恐惧症」等特殊要求出现时,记者席爆发出一阵骚动。
几位外媒记者立即开始用手机拍摄屏幕内容。
《新京报》文化记者张强直接站起来发问:「这些严苛条件是否是为某位特定演员量身定制的?」
他的问题引得其他记者纷纷点头。
上影集团总裁任中伦从容地接过话筒:「我们欢迎所有符合条件的演员参与竞争。」
他故意停顿三秒,等现场完全安静下来,「包括...正在备战全运会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候选人。」
这个出人意料的回答立即引发新一轮的讨论声浪。
台下,《好莱坞报导者》的记者迅速在笔记本上写下。
「彭磊导演新片《地心引力》选角标准直逼NASA,或将开创演员训练新范式...」
当话题转向《山海经·龙》时,《财经》杂志首席记者周明推了推眼镜,抛出一个尖锐问题。
「彭导,七千万美金总投资几乎是国产动画近十年票房总和,这个商业逻辑是什麽?」
彭磊从容地拿起话筒,嘴角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周记者的帐算得很精准。」
他示意助手启动投影仪,「但动画电影票房只是产业链的一环。」
大屏幕上随即显示出三组数据图表:「首先,我们与环球影业签订了5000万美元的衍生品预售协议。」
彭磊用雷射笔圈出关键数字,「其次,国内已与方特丶长隆等六家主题乐园达成场景授权合作助手适时将一份份资料分发给在场记者。
光线传媒王长田接过资料后突然插话:「这份手办预定数据...日本市场就占了35%?」
「没错。」彭磊点头确认,「仅'烛龙形象的珍藏版手办,海外预售就突破50万套。」
他翻开资料最后一页,「这还是在我们尚未公映的情况下。」
彭磊笑而不答,只是轻轻敲了敲话筒:「所以周记者,我们不是在做一个电影项目,而是在打造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生态。」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这,就是归墟影业的商业逻辑。」
BBC驻京记者马克操着生硬的中文举手提问:「彭导,印度卫星碎片的设定...会不会引发外交争议?」
他的发音把「争议」说成了「争义」,引起现场一阵轻笑。
彭磊与身旁的韩三平交换了一个眼神,韩三平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彭磊这才转向提问的记者:「感谢这个敏感的问题。」
他示意助手调出资料,「所有太空灾难场景都严格基于公开的太空监测数据。」
大屏幕上出现一张NASA发布的轨道碰撞预警图,彭磊用雷射笔圈出其中一个红点。
「事实上,就在去年7月,国际空间站不得不进行紧急变轨,躲避的正是这颗..:」
他故意停顿,「俄罗斯的'宇宙-2421号退役卫星。」
中影韩三平适时补充:「我们的航天专家团队在剧本阶段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他从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这是外交部新闻司出具的技术谘询意见。」
这时《好莱坞报导者》的资深记者艾玛·斯通挤到前排:「彭先生,七家巨头联合投资,这相当于中国版的六大制片厂联盟』。」
她晃了晃录音笔,「您不担心反垄断调查吗?」
彭磊不慌不忙地整理着袖口,这个动作让他赢得了三秒思考时间:「艾玛,1995年好莱坞用《未来水世界》的惨败教会我们一个道理..」
他环视全场,「在全球化浪潮下,要麽联手出海,要麽各自沉船。」
上影集团任中伦突然插话:「我们更愿意称之为'中国电影国家队』。」
他笑着看向其他几位老总,「就像航天工程一样,集中力量办大事。」
光线王长田接过话题:「其实好莱坞六大也有联合投资的历史。」
他看向艾玛,「《珍珠港》不就是迪士尼和派拉蒙合作的吗?」
华谊王中军突然语出惊人:「说到垄断,我倒想问问..:」
他指向艾玛,「为什麽迪士尼能收购难为?」
这个反击引得现场中国记者一阵掌声。
彭磊抬起双手示意安静:「各位,今天的重点是创作。」
他切换PPT,展示出《地心引力》的概念图,「我们更关心如何把中国航天人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发布会结束后,彭磊被记者团团围住。
艾玛·斯通最后追问:「彭先生,您不担心好莱坞的抵制吗?」
彭磊停下脚步,意味深长地说:「当《功夫熊猫》用中国元素赚走6亿美金时,我们学会了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
记者会结束不到两小时,新浪娱乐头条已经挂出《3.2亿美金!中国电影开启「航母时代」》
的爆款标题。
网易新闻紧随其后发布专题《七问归墟影业:是豪赌还是变革?》,评论区瞬间涌入上万条留言。
「卧槽!这投资够拍100部《非常勿扰》了!」
这条来自网友「电影爱好者小张」的评论三小时内获得2.3万评论。
而豆瓣电影小组里,资深影评人「暗夜骑士」发起了激烈讨论。
「《2012》全球21亿美金,《飞屋》7亿美金,彭磊确实有资本玩大的。
网友「胶片人生」回复道。
「但那是好莱坞工业体系!」
网友「文艺青年老李「立即反驳,「国内连个像样的特效公司都没有,钱都送给老外了吧?」
此时,香港某影视公司会议室里,几位业内大佬正围着电脑看新闻。
「你们注意到没?」
皇英娱乐杨受指着《好莱坞报导者》的英文报导,「派拉蒙只签了保底,没参与投资,说明什麽?」
「明摆着不看好呗!」
寰亚电影林总冷笑道,「老外精着呢,拿个发行权稳赚不赔,风险全让中国人担。」
中传大学教授周黎明在微博发表长文:《3.2亿美金背后的产业雄心》。
文中写道:「当我们在讨论值不值时,彭磊想的是能不能』一一能不能建立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体系?」
该文迅速被官媒转载。
央视《对话》栏目连夜邀请专家研讨。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激动地说:「这是中国电影从模仿到原创的关键一跃!航天局支持丶影院渠道丶制作公司,这是真正的资源整合。」
某知名影视主「电影侦探」发布深度解析视频,画面定格在合同细节。
「注意看!『女娲系统专利归中方所有,这才是战略级布局!」
评论在下面就要刷屏:「格局打开了!」
与此同时,某财经大V「冷眼观娱」发表万字长文《警惕电影大跃进》,文中列举了《无极》
《赤壁》等大制作失败案例。
「没有成熟的工业基础,巨额投资只会养肥海外特效公司。」
在南方周末评论区,点赞最高的留言写道:「有这钱不如建希望小学!中国还有那麽多贫困山区..」
这条评论获得1.8万支持。
某知名论坛上,网友算了一笔帐:「1.2亿美金≈8亿人民币≈400所希望小学≈10万贫困生全年餐费。」
跟帖中有人反驳:「按这个逻辑,世博会也别办了?」
《好莱坞报导者》最新文章称:「中国正在复制我们的制片厂模式,但他们的政府背景令人生畏。」
文章特别提到航天局的参与,暗示这可能涉及技术转移。
东京某动画公司紧急召开董事会,会议记录显示:「必须加快与上海三石数字的合作谈判。」
韩国CJ娱乐代表在社交媒体发文:「中国同行证明了亚洲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配图是《山海经》概念图,但三小时后该帖神秘消失。
在朝阳区某影院门口,刚看完《飞屋环游记》的观众被记者拦住。
「7亿美金?」大学生小王瞪大眼睛,「够我活十辈子了!不过...」
他晃了晃电影票,「要是能拍出中国人的《太空漫游》,我肯定十刷!」
带着孩子来看电影的刘女士则担忧:「现在电影票越来越贵,这种大片岂不是要上百块?」
而在中关村某科技公司,工程师们正在热议:「你们说女娲系统用的会不会是国产GPU?」
「要是真能突破渲染技术,我立马跳槽!」
这场始于电影投资的讨论,已经演变为关于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全民思辨。
正如《人民日报》深夜发表的评论所言:「3.2亿美金买的不是票房,而是中国电影走向深蓝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