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因而,辽人恨金人不假,但更恨赵宋见死不救,对他们落井下石。”
“赵桓等人以为金人灭了辽,辽人就会痛恨金人,愿意帮他们对付金人,纯属自以为是。”
赵宋这帮人自以为是的地方多了去了,也不仅仅是在这,像自以为金人不会南下,自以为金人不会第二次南下。
也不知道这帮人脑袋咋长的,自以为会怎样就会怎样?
“赵桓等人用腊丸封了一封密信,让萧仲恭送给耶律余睹,但萧仲恭没将腊丸交给耶律余睹,而是在回金国后,交给了完颜宗望。”
“且不说耶律余睹是否愿意反金,即便其愿意反金,十有八九也不会选择与赵宋合作。”
赵宋在辽人那已经信用破产,位于辽人信任链最底层,耶律余睹在后来谋划过反金,但计划泄露后,耶律余睹没选择逃向赵宋,而是逃往西夏,鞑靼。
就赵宋朝廷那信誉,狗听了都摇头!
“事不仅没成,反而再次将把柄落到了金人手里。于是靖康元年八月,金人以此为由出兵攻宋!”
当然,赵桓等人有没有搞出这事,都不会影响金人攻宋,但赵桓等人主动整烂活给了金人由头,还是不一样。
“这次攻宋,金人大军势如破竹,太原也是在此次攻宋时被破。”
从金人第一次攻宋时坚持到金人第二次攻宋,太原军民已对得起赵宋。
蒙恬笑道:“这次那赵佶没逃?”
李念道:“没逃!这倒不是他不畏惧金人了,而是在知晓第一次汴京之围的情况后,大书法家认为不用逃。”
“金人虽厉害,但终究只是群蛮夷,其等围城不过是讨些财货和土地,只要予以满足,金人自会退兵。这是他们在第一次金人围城后得出的经验!”
“不仅是大书法家这么认为,赵桓及求和派那些宋臣也是这般认为,他们觉得金人不是为了灭宋,而是为了向他们勒索财货。”
“而财货土地,咱大宋多的是啊,随便抠出一点‘便够满足金人。”
这还是辽和西夏让赵宋养成了路径依赖,且金人在第一次围城时,还真让赵宋赔款割地解了围,让赵宋君臣误以为金人和以往的辽人和西夏人一样。
金人也就是来讨些钱财,最多再要些土地,和辽人、西夏人没有区别。
这可能还让赵宋君臣对金人生出了优越感:觉得金人也不过如此,给“点”财物便打发了,蛮夷终究还是蛮夷。
“赵宋朝廷觉得第一次成功让金人退兵,他们第二次也能做到,照第一次那般向金人求和嘛。’
“其次则是金人第一次围攻汴京时并未能破城,让赵宋朝廷对于守住汴京有了信心。金人最多也就围城,只要好好守城,金人打不进来!”
“这一点倒是没错,如果不是赵宋朝廷自己胡搞,金人的确只能围城,而不能破城。可赵宋那帮人显然没将他们的愚蠢程度考虑进去。”
“再者是大书法家已出逃过一次,还因此大失威望,人心,大书法家不敢再轻易逃跑,赵桓等人也不想看到他又一次逃跑。”
“当然,大书法家要真想逃,依旧能逃,可因为这些原因,大书法家没有在得知金兵又南下后立刻逃跑,而等他想逃时,汴京城已被金人围住。”
在金人重兵围城后,大书法家肯定后悔过自己为何没有先逃出去,就算逃出去被人指责,丧失民心、威望,也好过被金人围在城里。
蒙恬又问道:“那赵桓在此时可曾后悔逐走李纲?”
李念道:“当然后悔,在金兵南下之时,赵桓又想起了主战的李纲,下诏任命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
“可惜赵桓的诏书晚了,李纲不在汴京附近,没法奉昭为他抵御金人。等李纲接到诏书时,汴京城已被金人攻破。”
听到李纲没有接到赵桓的诏书,明明是一件对赵宋悲伤的事情,始皇等人却有一种莫名的快意,感觉一直憋在胸口的那股闷气舒缓了不少。
没接到诏书好,让汴京城中那帮不当人的狗东西被金人狠狠收拾一顿。
只是可怜了汴京城中的赵宋百姓,要因为这帮狗东西被金人残害。
“以汴京的防御,金军只能围而不能破,金军能破城,还是赵宋那些人主动‘相助”。金军应该记赵桓等人之“功‘!”
王翦好奇道:“他们立了何‘功‘?”
李念道:“金兵围城,赵桓等人自然要寻解围退金之策,但陛下和诸位可知其等想出了何等办法?”
听到李念问他们后,始皇等人都思考起来,以赵宋那帮人之前的作为,肯定想不出来啥正确的办法,必定是些歪门邪道的路数。
且还正是这帮人想出的路数让金人破了城!
冯劫第一个回答:“该不会是其等为彰显求和诚意,允许金人派出一队人马进驻城内了吧?”
这是赵宋朝廷能够干出来的,金人这队人马在进到城内后,与城外的金军里应外合,让汴京城破。
但李念摇了摇头,这个回答不对!
始皇等人又重新思考,他们仔细琢磨了李念的问题,及李念所言。
导致汴京城破的罪魁祸首必定在赵宋一方,这人或者说这些人还是赵宋一方亲自选出来的。
汴京城虽是被金人攻破,但实亡于赵宋自己手中。
那赵宋一方究竟想出来什么抵御金人的方法,反而让金人破城了?
那群不知兵的赵宋文官取代武将,干预了汴京城的防守?
赵宋以文武,以文干武不是啥新鲜事,那群赵宋文官也一直这么做,应该不是这答案。
始皇忽然想起李念提到过的:赵宋那帮人相当迷信鬼神之事,宋真宗赵恒是,那赵信也是,皇帝都如此,大臣们又能好到哪去?
该不会赵宋那帮狗东西找了一堆神婆巫汉去守城吧?
始皇越想越觉得这可能性极高,尤其是汴京城被金人围困,赵宋朝廷人心惶惶之时,越是这种危急绝望之时,人更容易失去理智,去将鬼神之事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但这也太离谱了,始皇想骂人:那汴京城本来还能守住,可这帮狗东西不相信宋军和汴京城的百姓,却将守城的希望寄托在一群巫汉神婆身上!
让一群巫汉神婆上阵杀敌,然后这帮神棍没能用仙法神术杀退金兵,反而被金兵趁机杀入了城内。
在王翦、王绾等人还未回答时,始皇道:“莫非赵桓等人找了一群巫祝?”
王翦等人一听始皇之言,立刻也反应过来,这答案很有可能。
几人的目光落到李念身上,只听李念道:“正如陛下所想。赵桓等人在面对金人围城时,想到的击退金人办法是找来三个人,由其等领军与金人交战。
“这三名妖人为‘郭京、杨适、刘无忌,三人以郭京为首!”
“郭京,本是赵宋禁军中一名不起眼的低级军官,如果没有金兵围城,其一生大概将默默无闻,直至死去。
“可当时金兵围城得紧,而宋军与金人交战,又屡战屡败。虽汴京城暂时还未被攻破,但赵桓等人焦躁无比。赵宋朝廷皆在寻击败金人,守住汴京之法!”
“赵桓为太子时的太子事孙自然也在此列,这位孙傅还是赵桓任命的守城御前大臣之一,更有职责找出守城退金之法。”
“而孙傅从哪里找办法呢?他没找人商议,也没去汴京城的防守要处走访探察,他在从书里找!”
“然后,他便在偶然间读到了一句诗,‘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
听到此处,始皇等人心里都涌现出大秦此时的国粹,原来是这么选出来的那三个妖人,还能再离谱一点?
就因为偶然看到的一句诗,便将守卫国都的重责交给三个妖人?
这赵宋彻底没救了,赶紧的,毁灭吧,已经烂到根了。
“孙傅看到这句诗后,脑中一道灵光闪过,觉得这肯定是上天给他的谕示,是让他寻找到这三个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宋之将倾。”
“这是上天的安排,上天最大,必须遵循!”
“孙博会有这种想法,也和赵宋一直以来迷信鬼神的氛围有关,尤其赵宋朝廷还有意放任某些鬼神之事流传,如宋太祖曾在华山遇仙。”
冯去疾道:“其等想以这些事来证明赵宋得国合法合理,同时也是想以此安抚天下民心。只是不知其等要是知晓赵桓等人以三个妖人领兵对阵金人,会作何想?”
李念笑道:“所以,李某才一直说封建迷信要不得,以之愚民,最终也将为之所愚。这孙傅还是儒家士大夫,孔孟弟子,我记得孔孟不怎么信鬼神,不知这孙傅为何这般迷信?”
“因为那句诗,孙傅开始满汴京寻找名叫‘郭京’、‘杨适”、‘刘无忌’的人。”
蒙恬道:“汴京那般多人,找到有此三名者并非不可能。”
李念点头:“且‘杨‘、‘‘皆为大姓,只有郭姓要少些。在孙傅的努力寻找下,还真给他找到了在禁军中担任低级军官的郭京。”
“而郭京此人也有些本事,其会一种被称为‘六甲法”的道教法术,只需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便可组建‘六甲神兵,神兵一成,金人算个啥?郭京还会施展‘缩地法”,活捉金人主帅!”
“李某所言郭京有些本事,非是在说郭京真会‘六甲法”、“缩地法’这些法术,而是他能骗得孙傅,赵桓等人深信他会这些法术,很有本事。”
赵桓等人虽然愚蠢,但不是智障,不会郭京说啥就信啥,必定让郭京几人实际演示过,可郭京几人能骗过去,这也是本事。
“找到郭京后,孙傅对郭京深信不疑,认为郭京是拯救大宋的唯一希望,以后世的话说,‘郭神仙找到了,咱们大宋有救了!”
“于是,孙傅在赵恒面前极力举荐郭京,并反驳所有质疑郭京的人,而孙傅是赵桓当太子时的老师,深得赵恒信任。在孙傅极力举荐下,郭京三人被赵桓委以重任。
蒙恬道:“这孙傅真乃祸国之辈!”
李念道:“孙傅虽愚蠢迷信,但其对赵宋的确忠心,不像某些宋臣,既愚蠢又不忠心。在汴京城破后,其拒不投降,并愿跟随徽钦二帝被俘,最终死于金国。”
王贲摇头评价道:“虽忠心,可这忠心又有何用?”
要不是这厮整出的大活,汴京城还未必会被破,赵佶、赵桓未必会被金人抓回去当羊,讲忠心有啥用?
冯劫道:“其在那时,也只能忠心,其已犯下大错,史书必会记其丑闻,其表现得忠心,还能稍微挽回颜面。”
“在孙傅的影响下,赵桓等人也对郭京三人寄予厚望,视三人为赵宋救星,赐三人金帛数万,并让其等随意选人组建“六甲神兵。”
“郭京三人真组建了“六甲神兵”,他们这‘六甲神兵”不论武力,不计高矮,也不管是否壮实有力,而看生辰八字,只要生辰八字符合,哪怕是泼皮无赖也能成为‘六甲神兵一员。”
真在宋军中挑选七千七百七十七人,还未必会大败于金人,让金人破城,而郭京三人选了一群乌合之众,还是没经训练的乌合之众。
拉着这帮人去打金人,这不是给金人送菜?
“郭京三人心里很清楚他们招募的这批‘六甲神兵’都是些什么货色,绝对不可能击败金人,因而在初时,郭京几人一直找借口推脱出战。”
蒙恬笑道:“可他们推脱太多次,会引起赵桓等人怀疑,一旦被赵桓等人发觉受了蒙骗,郭京几人必被杀!”
“所以,这几人为求活命,必要设法逃跑!”
一点通,点点通,蒙恬已经想到了后续发展,笑道:“原来如此!郭京几人最好的逃跑时机便是在与金人交战时,他会要求大开汴京城门,然后率军与金人相战。
“甚至,他会以‘六甲神兵’作法,常人不可在侧为由,不允许其他宋军与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