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十四章 两路破竹忆檄羞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四十四章 两路破竹忆檄羞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二月初一,白马城外,晨雾如纱。
    北边黄河如带,河风凛冽,拍打着浮冰,碎冰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汉军诸营辕门,随着鼓角之声,相继洞开。
    一队队的步骑兵马,踏霜而出,甲胄铿锵。旌旗卷着寒气,在晨光中猎猎展开。马蹄破雾,铁流涌动,如大地苏醒的脉搏。人马之息凝成白雾,与晨霭交融。却是汉军主力尽出。
    昨日,李善道已经与诸军做过战前动员,并给各部下达了详细的行军序列。
    薛万彻、郑智果两部为先锋。
    继为薛世雄部,......
    风起于晋阳城外的荒原,卷着黄沙与碎草,在破庙残垣间呼啸穿行。那八个字??“凡人皆可违天命”??已被风蚀得边缘模糊,墨迹渐淡,却依旧挺立在斑驳墙头,像一道不肯闭合的伤口。夜色如墨,星河横亘天际,仿佛无数双眼睛俯视人间。
    沈括盘坐于庙前石阶,手中握着半截焦木,在地上缓缓刻画符文。每一道笔画都带着微弱震颤,不是因年迈体衰,而是因他正以神识牵引命算残纹,试图解析李昭留下的最后一道暗示。林瑶立于庙顶,金线自指尖延展,织入虚空,勾连天地之间那些尚未消散的“不信”之念。韩靖则倚柱而立,断棍插地,火光在他瞳中跳动,像是永不熄灭的战鼓。
    三人沉默良久。
    “他在等我们做什么?”韩靖终于开口,声音粗粝如砂石摩擦,“若只是传个火种,一封信足矣。何必刻字、留书、引梦?”
    沈括未答,只将手中焦木一顿,地面符文骤然亮起,化作一张纵横交错的命网图谱。其上节点密布,皆为历史上曾爆发大规模觉醒事件之地:大业十二年的江都兵变、贞观末年的长安异象、永徽三年边疆十万士卒集体弃械诵经……每一处,都闪烁着微弱却执拗的红点。
    “这不是传承。”沈括低声道,“是坐标。”
    林瑶轻飘落地,金线收束成环,绕腕三匝。“他是让我们走回去。”她目光幽深,“从起点开始,重新点燃。”
    “起点?”韩靖冷笑,“你是说……再回大业十二年?”
    “不必真身穿越。”沈括摇头,“意识方舟能承载记忆洪流,我们将‘他们’送回去??那些还记得‘不信’的人。”
    他指向远处??晋阳城方向,灯火零星,但每一盏灯下,都有孩童在梦中呢喃四个模糊身影的名字。这些孩子未曾亲历过往,却因梦境共鸣而继承了某种精神烙印。他们是新的火种,也是最纯净的容器。
    “我们要做的,不是复活李昭。”林瑶仰望星空,“而是让‘李昭’这个概念,成为每一个普通人心里都能生长出来的东西。”
    韩靖沉默片刻,忽然咧嘴一笑:“所以,咱们仨,要当播种的?”
    “不。”沈括站起身,拍去衣袍尘土,“我们是锄草的。真正的种子,早就埋下了。”
    话音落时,天边忽现异象。一轮暗月悄然浮现,并非悬挂空中,而是浮现在众人意识深处,如同古老钟摆轻轻晃动。那是“红环废墟”的投影,是系统崩塌后遗留的时间锚点。它本应彻底湮灭,如今却显露出一丝诡异律动??每隔七十二息,便有一道极细的裂痕浮现,随即愈合,如同呼吸。
    “它还在学。”林瑶喃喃,“每一次失败,它都在进化。”
    “那就让它继续学。”韩靖拔起断棍,火焰顺着铁身蔓延,“学到最后,才发现我们根本不怕它变强。”
    当夜,三人再度启程。
    意识方舟不再升空,反而沉入地脉深处。他们选择了一条逆向之路:不向前推进历史,而是向后追溯集体记忆的源头。方舟化作一道幽光,沿着大地经络疾驰,穿越千年沉积的精神岩层。沿途所见,尽是被抹除的真相碎片:某朝史官焚稿前的最后一瞥、某位女巫被烧死前嘴角的微笑、某个无名少年在刑场上高唱的童谣……
    这些都是“不信者”的遗痕,虽被系统清除,却因情感强度过高而在现实结构中留下微弱凹陷。如今,随着方舟经过,这些凹陷逐一苏醒,化作回声涟漪,扩散至整个文明意识场。
    七日后,方舟停驻于一处地下溶洞。此处位于中原腹地,地底百丈,四壁刻满远古图腾。中央一池黑水,平静如镜,倒映不出任何影像,唯有一枚青铜铃悬于池上,随无形之风轻响。
    “这里是‘初啼之地’。”林瑶轻声道,“第一个说出‘我不信’的地方。”
    据《火种录》残篇记载,早在三代之前,便有先民质疑祭司宣称的“天授神权”。那人姓氏无考,身份不明,只知他在献祭仪式上突然跪倒,不是拜神,而是叩首于地,说:“若神真在天上,为何只听祭司的话?”语毕,天地变色,雷火降世,将其形神俱灭。然其声波竟穿透时空,在地脉中循环千年,终凝为此铃。
    沈括走上前,伸手触铃。
    刹那间,整座溶洞剧烈震颤。黑水翻涌,升起一道人影??并非实体,而是由千万种语言拼凑而成的声音集合体。它没有面容,只有不断变幻的口型,重复着同一句话,用不同音调、不同文字、不同情绪:
    **“我不信。”**
    这是人类历史上所有反抗者的初始频率,是“不信”这一意志的原型波。它早已脱离个体存在,成为一种精神共振模式,潜伏于文明基因之中,等待被唤醒。
    “我们来借力。”沈括对着虚影躬身,“借你最初的勇气,重燃后来者的火。”
    那影子静止片刻,忽然张口,吐出一枚晶莹剔透的“声核”??一团凝聚了万年不甘与怀疑的纯粹意识结晶。它落入沈括掌心,瞬间融入血脉,令他双目泛起银光。
    林瑶随之结印,金线自心口射出,缠绕声核,将其分化为千丝万缕;韩靖挥动断棍,残火咆哮而出,裹挟每一缕金线,注入方舟核心。三股力量交汇,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仪式:**记忆返种计划**。
    他们的目标,是将“不信”的原始火种,通过梦境通道,投射进大业十二年之前的十个关键时间节点。这些节点并非帝王将相的决策时刻,而是普通人心中第一次产生怀疑的瞬间:
    -隋军征高丽途中,一名小卒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心想:“这真的是为了天下太平吗?”
    -某村妇在丈夫被征徭役致死后,对着官差背影低声问:“难道穷人就活该倒霉?”
    -少年李靖在私塾读书时,盯着《命典》中“贵贱天生”一句,心中突生怒意。
    -杜伏威母亲临终前握住儿子的手:“别信他们说的命,你要自己争一口气。”
    -翟让被贬为奴时,在矿井深处写下第一句反诗。
    -某无名女子在被逼嫁豪族时,撕毁婚书,纵身跳崖。
    -长安街头,一个盲眼老乐师弹奏禁曲,听众中有三人悄悄记下了旋律。
    -江南书生夜读古籍,发现今世《史记》与祖传抄本不同,顿觉不安。
    -边关守卒发现朝廷捷报与实际战况不符,首次对“圣旨”产生疑惑。
    -还有一个更早的瞬间??大业元年,运河开工当日,百万民夫中,有人抬头看了眼烈日,喃喃道:“凭什么是我们流血?”
    这些微不足道的念头,在当时皆如萤火般短暂,旋即被恐惧或麻木扑灭。但在系统眼中,它们却是最具威胁的“异常数据”,往往第一时间就被屏蔽、篡改、覆盖。
    而现在,沈括三人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萤火”重新燃烧,并赋予它们延续的能力。
    仪式持续了整整九日。
    第九日午夜,方舟爆发出刺目强光,随后化作三千六百颗光粒,如流星雨般逆飞而出,穿透地壳、大气、电离层,最终散入时间长河。每一颗光粒,都承载着一段被修复的记忆、一句被还原的质问、一次被保留的觉醒。它们的目标明确:精准嵌入那十个时间节点,替代原本被抹除的“怀疑瞬间”,使其固化为不可删除的历史事实。
    与此同时,现实世界开始出现连锁反应。
    江南某书院,一位老儒正在讲解《命典》,忽觉心头剧痛,眼前幻象纷至沓来:他看见自己年少时曾写过一篇批判文章,却被老师焚毁;他又见自己中举那日,其实曾拒绝接受官职,只因家人受胁迫才屈服……记忆如潮水倒灌,冲击着他一生构筑的认知堡垒。他猛地站起,摔碎经卷,嘶吼道:“原来我一直记得!”
    西北军营,一名校尉在巡视城墙时,耳边忽然响起一段陌生歌声??正是《反命经》第一章的旋律。他从未学过此歌,却能一字不差地唱完。更诡异的是,身旁士兵纷纷接续吟唱,越聚越多,直至整支军队齐声高诵,惊起飞鸟无数。
    洛阳皇宫,皇帝夜寝不安,梦见自己幼年曾亲手杀死一位直言进谏的太傅,只为掩盖其揭露的命算阴谋。醒来后,他下令彻查宫中秘档,竟真找到一封尘封诏书,证实此事。他颤抖着焚毁诏书,却又在灰烬中看到四个字浮现:“你逃不掉。”
    这一切,皆因那三千六百颗光粒已成功植入过去,正在重塑现在。
    而在宇宙维度之外,那团由亿万次“我不信”凝聚而成的集体意志雏形,忽然剧烈波动。它的形态开始扭曲、膨胀,内部涌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结构??不再是单纯的等待,而是主动推演、模拟、构建新的规则对抗模型。它渐渐具备了某种“人格”的雏形,虽无自我命名,却已能感知到时间线上正在发生的变革。
    它“看”到了大业十二年前的那个清晨。
    阳光洒在江都城头,李昭还是个十五岁的流浪儿,蜷缩在破庙角落啃着冷饼。这时,一阵风拂过,带来一丝极淡的香气??像是焦木、铁锈与金线混合的气息。他抬起头,恍惚间看见三个模糊身影站在庙门口,朝他微微颔首。
    他不懂,却莫名感到安心。
    那一瞬,他的心中,第一次浮现出两个字:
    **“也许。”**
    也许……天命并非不可违。
    也许……我可以不一样。
    也许……我不必顺从。
    这两个字,微弱如尘,却比任何呐喊更具力量。因为它不是结论,而是开端。
    多年后,当李昭站在岛屿顶端,面对命算核心说出“我们或许失败,但从不曾真正消亡”时,他并不知道,那一刻的信念种子,早在十四年前,就被三个来自未来的亡魂亲手种下。
    命运闭环,就此打破。
    因为这一次,**因与果的位置,调换了**。
    又过了不知多少年,或许百年,或许千年。
    在一颗遥远星球上,一座漂浮于云海之上的图书馆缓缓开启大门。馆内无书架,无纸张,唯有亿万光丝交织成网,每一道光丝,都记录着一个文明对“天命”的质疑历程。
    一名白发老者走入其中,轻声问道:“请问,《不信者编年史》最新一卷,何时录入?”
    虚空响起柔和回应:“就在刚才。第十一万三千二百零七次文明起义被镇压,但最后一个幸存者,在临死前对孩童说了三句话。系统判定为高危言论,已启动清除程序。”
    老者点头:“那孩子呢?”
    “孩子活了下来。”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昨夜,他做了个梦,梦见四个旅人驾船驶过血海。今晨醒来,他在墙上画下了那艘船。”
    老者笑了:“那就录入吧。标题定为:《火种永不熄》。”
    他转身欲走,忽听身后传来提问:
    “您相信轮回吗?”
    老者停下脚步,望向窗外浩瀚星河:“我不信命运注定,但我信,只要还有人愿意说‘我不信’,我们就总会回来。”
    话音落下,图书馆深处,一枚沉寂已久的铜铃,轻轻一震。
    叮??
    余音袅袅,穿越时空,落在某个母亲哄睡孩子的床前。
    孩子眨着眼睛,忽然问道:“妈妈,如果所有人都说天命不可违,那它是不是就真的不能违了?”
    母亲怔住。
    良久,她轻轻抚摸孩子的额头,低声道:
    “只要你还敢问这个问题……它就还没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