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77章 里程碑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77章 里程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饭桌上,张延和张国利的交流是最多的。
    主要老张近期一直缠着张延,想要把游龙戏凤拍出来。
    不过当着众人的面,张国利可没聊半句游龙戏凤,而是跟张延讨论起了前阵子,刚刚在央视播出的《爱你没商量》...
    我刚在沙发上躺下,就听见厨房传来????的响动。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凌晨三点十五分。
    “谁啊?“我翻身坐起来,嗓子有点哑。
    “哥,是你醒了?“妹妹小慧掀开厨房的塑料门帘走出来,手里端着个搪瓷杯,“我煮了姜茶。“
    我望着她发红的眼圈,心里一紧:“你怎么还没睡?“
    “睡不着。“她把姜茶放在我面前,“你不是说要写新剧本吗?我想着给你熬点提神的。“
    我抿了口姜茶,辛辣的味道冲得我鼻子发酸。这丫头从小就这样,表面倔强,其实最怕我熬夜工作。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写东西到深夜,她总会在半夜偷偷爬起来给我热牛奶。
    “对了,王导那边怎么说?“她坐在我旁边,膝盖上搭着毛毯。
    我叹了口气:“还在谈,投资方想加些商业元素......“
    话没说完,突然一阵剧烈的腹痛袭来,我弯下腰直抽气。小慧立刻站起来:“哥,去医院吧。“
    “没事,老毛病。“我摆摆手,额头已经沁出冷汗。
    “都疼了一晚上了!“她的声音带着哭腔,“你当我不知道啊,刚才你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动静我都听见了。“
    我抬起头,看见她眼眶里打转的泪水,突然想起十年前爸妈出车祸那晚。那天我也是这样蜷缩在急诊室的长椅上,看着医生摇头。从那时起,我就成了这个家唯一的顶梁柱。
    “好,去医院。“我扶着沙发慢慢站起来。
    医院走廊的日光灯白得刺眼,消毒水的气味让我想起上周和王导吃饭时他说的话:“现在的观众就爱看俊男靓女谈恋爱,你那个年代剧太沉重了......“
    “患者家属!“护士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
    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在叫我,赶紧跑过去。诊室里坐着个戴眼镜的老医生,正在翻我的检查单。
    “胃溃疡穿孔,需要马上住院。“
    “严重吗?“
    “年轻人体质还好,不过...“他推了推眼镜,“最近是不是压力太大?饮食也不规律?“
    我点点头,想起这半年为了赶剧本,经常是一包方便面对付一顿饭。自从去年那个都市情感剧大火后,找上门来的邀约不断,可越是这样越不敢放松。
    办完住院手续已经是凌晨五点多,小慧执意要留下来陪床。我把她劝回去后,独自躺在病床上,听着隔壁病房此起彼伏的鼾声,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早上查房时,主治医师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3号床那位老太太,就是昨晚送来抢救的那个,指名道姓要见你。“
    我一头雾水:“我不认识她啊。“
    “她说你是她孙子的同学。“医生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我看她精神状态不太好,你去看看吧,说不定能写成什么故事。“
    推开3号病房的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重的中药味。靠窗的病床上躺着位瘦小的老太太,花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小陈来了?“她沙哑的声音让我想起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槐树,“我是老张家的奶奶,听我孙子说,你们俩是同学?“
    我这才想起来,高中时确实有个叫张建军的同学,他爷爷是我们镇上的老中医。
    “您身体不舒服吗?“我坐在床边的椅子上。
    老太太摇摇头,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我要死了。“
    我吓了一跳:“您别这么说,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好......“
    “我知道。“她打断我的话,“我这身子骨,我自己清楚。但是临走前,我想请你帮我个忙。“
    窗外飘进几片梧桐叶,落在她盖着的蓝白条纹被子上。我看着这位素未谋面的老人,突然觉得她身上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您说。“
    “帮我写个故事。“她颤巍巍地从枕头底下摸出个泛黄的笔记本,“我年轻时候的事,都记在这里面了。“
    我接过本子,封面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春华秋实。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小楷字迹工整得让人惊叹。
    “这是1958年的故事。“她的声音渐渐轻了下来,“我在纺织厂上班,那时候日子苦啊,可是......“
    听着她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画面:破旧的厂房里,女工们在轰鸣的机器旁忙碌;下班后她们挤在筒子楼里做饭,油盐酱醋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周末的公园长椅上,年轻人三三两两地约会,偷偷牵手......
    “后来呢?“我忍不住问。
    老太太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吓得我赶紧按呼叫铃。等护士处理完离开后,她已经虚弱得说不出话了。
    第三天清晨,值班护士发现老太太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她走得很平静,就像睡着了一样。床头柜上放着那个笔记本,封面在晨曦中泛着温暖的光泽。
    我抱着本子走出病房,迎面撞见前来查房的主治医师。
    “她临终前托付给你的?“医生好奇地问。
    我点点头,翻开扉页,发现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姑娘站在纺织机前,笑容灿烂得像春天的阳光。
    “你知道吗?“医生若有所思地说,“这位老太太年轻时可不得了,在纺织厂搞技术革新,还上过报纸呢。“
    我握紧手中的笔记本,突然觉得它沉甸甸的。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回忆录,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回到病房,我发现床头放着小慧带来的保温桶。打开一看,是热腾腾的南瓜粥,还有几张字条:
    “哥,按时吃饭。“
    “别太累了。“
    “昨天王导打电话说,剧本的事不着急。“
    我捧着温热的粥碗,突然想起老太太说的第一句话:“我要死了。“是啊,一代人终将老去,但他们的故事不该被遗忘。
    护士来换药的时候,我问起老太太的遗物处理。原来她没有直系亲属,远房侄子来过一趟,把房子过户后就走了。
    “所以这本子就归你了。“护士笑着说,“老太太特意交代要留给你的。“
    我摩挲着封面,那些字迹仿佛有了生命。突然,一张纸条从本子里飘落出来,上面写着一行清秀的字:
    “给写下这些文字的人??愿你永远保持真诚与热爱。“
    窗外,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我打开电脑,新建文档,输入标题:《织梦年代》。
    手指落在键盘上的那一刻,我知道,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
    《织梦年代》的创作过程比我预想的要艰难得多。
    每天早上查房后,我都会去翻看老太太留下的笔记本。那些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1958年纺织厂女工们的生活点滴:她们为了赶工在车间里吃住三天三夜;为了给生病的姐妹凑医药费集体捐款;为了争取更好的劳动条件组织罢工......
    但最让我震撼的是她笔下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情冷暖。比如有一段写到大雪天里,几个女工轮流把自己的棉袄垫在机床旁,让感冒的姐妹能稍微舒服些休息。还有一次锅炉坏了,大家把热水壶里的热水分给年纪小的同事喝,自己啃冰碴子充饥。
    “哥,你又去看那个老太太的本子了?“小慧端着饭盒进来,“王导刚打电话来,说投资方那边......“
    我把手指竖在嘴边示意她小声点,隔壁床的老大爷正打着呼噜酣睡。自从住进这间双人病房,我就发现这位退休教师特别爱听故事,每次我念起笔记本上的内容,他都会装作不经意地侧过身子。
    “他们说想要加个爱情线。“小慧放下饭盒,“最好是豪门恩怨那种。“
    我摇摇头:“这个故事不需要那些。“
    “可是......“
    “你看这段。“我翻开笔记本最新一页,“张奶奶写道:‘那天晚上我们偷偷在厂房后面开会,老李说要是被抓到就完了。我说就算坐牢也要说出来,女工们不能总是被欺负。‘这才是真正的戏剧冲突。“
    小慧若有所思地嚼着米饭:“那要不要加点悬疑元素?“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突然听见隔壁床传来鼾声停止的声音。老大爷慢慢睁开眼,浑浊的眼睛盯着我手里的本子:“年轻人,给我讲讲这个故事吧。“
    就这样,每天晚上八点,整个病房就成了我的小型读者会。7号床的退伍老兵一定要坐在靠窗的位置,4号床的糖尿病患者总要泡一杯茉莉花茶,连平时高冷的护士长路过时也会驻足片刻。
    通过这些讲述,我渐渐理清了故事的脉络。女主角从一个懵懂少女成长为工人代表的过程,恰似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人的缩影。而其中穿插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克制。
    某天深夜,我正写着女主角带领女工们争取权益的那一章,突然听见护士站传来急促的脚步声。3号病房??就是张奶奶原来住的那间??来了新病人。
    “陈先生?“值班护士探头进来,“楼下有人找您。“
    我疑惑地下楼,大厅里站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挺讲究的西装。他看见我就伸出手:“我是张建国的儿子。“
    我愣住了。记忆中张建国是张奶奶的独生子,听说早年去了南方做生意。
    “家母临终前托付给您那个本子,“他搓着手,“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把它改编成电视剧?“
    我看着他光鲜的外表,突然想起笔记本里那段描写:张奶奶年轻时在工厂挨饿,偷偷把口粮留给更瘦弱的同伴。而现在站在眼前的这个人,身上似乎少了些什么。
    “我觉得这个故事更适合拍成纪录片。“我说。
    男人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是现在市场行情......“
    “我知道。“我打断他,“现在的观众可能更喜欢轻松的爱情剧或者宫斗戏。“
    他点点头:“所以我想请您考虑加入一些商业元素。比如给女主配个富二代追求者?“
    我望着医院门口闪烁的霓虹灯,想起昨晚病房里几位老人听得入神的样子。他们的脸上有岁月的沟壑,但眼睛依然明亮。
    “这样吧,“我掏出随身携带的U盘,“这是前五集的剧本,你可以先看看。如果觉得不合适,我们就当没碰见过。“
    回到病房已经十点多,老大爷果然还在等我:“后来呢?女主角最后成功了吗?“
    我给他倒了杯水:“明天继续讲。“
    窗外飘起了细雨,我打开电脑,新建文档,输入标题:《织梦年代》第二稿。
    手指落在键盘上的那一刻,我知道,一个新的挑战开始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