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3章 紫金山道观拜师尊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3章 紫金山道观拜师尊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武英殿那场堪称“政变”的闹剧,如同一颗投入湖心的巨石,掀起的涟漪,正以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席卷整个大明。
    应天府的街头巷尾,说书先生的惊堂木一拍,说的不再是隋唐演义,而是新鲜出炉的“武英殿三小儿定国策”。
    “话说那韩国公府的小公子李祺,年方七岁,身高八尺……”
    “去你娘的八尺!七岁孩子哪有那么高!”
    底下有茶客笑骂。
    说书先生脸不红心不跳,抚着山羊胡继续道:“艺术,懂不懂?
    这是艺术加工!
    且说那李公子,面对龙威浩荡的天子,毫无惧色,振臂一呼——”
    他猛地站起身,学着戏文里的腔调,吼得是青筋暴起,唾沫横飞。
    “我大明,当有顶天立地之风骨!
    何为风骨?
    风骨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好!”
    满堂茶客,无论商贾走卒,还是落魄书生,都齐声叫好,拍得桌子“砰砰”作响,热血直冲脑门。
    “风骨就是——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
    “说得好!他娘的,这才叫人话!
    前宋那帮软骨头,就该听听!”
    一个关中大汉激动得将一碗酒全泼在了地上。
    “风骨就是——文死谏,武死战!”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疆土!”
    当最后一句口号吼出来时,整个茶馆都沸腾了,无数人站起身,振臂高呼,那股压抑了百年的汉家豪情,被这几句简单粗暴的话,彻底点燃!
    ……
    这股风,很快就吹出了应天府,吹向四方,也吹进了刀光剑影、枕戈待旦的军营。
    山西前线,徐达大军驻地。
    夜已深,营火噼啪作响,驱散着北地的寒气。
    一群刚换下岗的军士围坐在篝火旁,烤着冻硬的干粮,低声咒骂着该死的鬼天气和对面像野狼一样难缠的北元残兵。
    一个负责押运粮草的后勤兵,刚从京师回来,风尘仆仆,脸上却带着异样的兴奋。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沾着油渍的纸片,那是他从应天茶馆里听来的“武英殿三小儿定国策”的片段,死记硬背抄下来的。
    “喂,哥几个,听说了吗?京师里出大事了!”
    后勤兵神秘兮兮地凑近火堆。
    “能有啥大事?皇帝老儿又生了个皇子?”
    一个满脸横肉的老兵油子嗤笑一声,咬了口硬邦邦的馍,“还是哪个不开眼的文官又被砍了脑袋?”
    “不是不是!”
    后勤兵急急摆手,“是几个小娃娃!在武英殿,当着皇帝和满朝文武的面,放了大炮仗!”
    “嘁!几个毛都没长齐的娃娃,放个屁都能当炮仗听,有啥稀罕?”
    另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汉子不屑地吐了口唾沫。
    后勤兵急了:“是真的!其中一个还是韩国公家的小公子,才七岁!
    说书先生讲他身高八尺……”话音未落,就被一片哄笑打断。
    “哈哈哈!七岁八尺?你他娘的是喝了马尿回来的吧?”
    “老张,你这耳朵被驴踢了?还是被北元娘们迷昏头了?”
    “编!接着编!老子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时候,你小子还在玩泥巴呢!”
    后勤兵老张脸涨得通红,梗着脖子吼:“爱信不信!重点不是这个!是那几个娃娃说的话!”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模仿着说书先生的腔调,借着火光,磕磕绊绊地念着纸片上的字:
    “那李公子说……我大明,当有顶天立地之风骨!”
    “风骨?啥玩意儿?能当饭吃还是能挡刀?”老兵油子依旧不屑。
    老张不理他,提高了音量,继续念:
    “何为风骨?风骨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哄笑声戛然而止。
    篝火噼啪跳动,映照着周围一张张粗糙、疲惫、沾满尘土的脸。
    刚才还喧嚣嘲弄的空气,仿佛瞬间被冻住了。
    “天子……守国门?”
    一个年轻的士兵喃喃道,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跳动的火焰,仿佛第一次理解这几个字的重量。
    他想起老家被元人铁蹄踏破的惨状,想起那些高高在上只顾逃命的达官贵人。
    “君王……死社稷?”
    角落里,一个断了条腿、靠在辎重上的老兵王麻子,浑浊的眼睛猛地瞪圆了。
    他爹就是死在抵抗元人的乡勇队伍里,临死前还念叨着“官家跑了”。
    这句话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心上最痛的地方。
    老张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寂静震了一下,他深吸一口气,胸中那股在茶馆里被点燃的热血再次翻涌,他用尽全身力气吼出下一句:
    “风骨就是——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
    “风骨就是——文死谏!武死战!“
    “轰——!”
    仿佛压抑到极致的火药桶被瞬间点燃!
    “好!!!”
    “他娘的!这才像话!!”
    “老子砍了一辈子鞑子,等的就是这句话!”
    “不纳贡!老子流血流汗,不是给狗鞑子送钱的!”
    刚才还在嘲笑的老兵油子猛地站起来,一脚踢翻了旁边的水桶,激动得唾沫横飞:
    “放他娘的狗屁!前宋那帮软蛋,骨头都喂狗了!
    听听!听听人娃娃说的!这才叫人话!”
    王麻子拄着拐杖,挣扎着想站起来,嘶哑着喉咙喊:
    “对!死战!死战到底!文官死谏,武人死战!天经地义!老子这条腿,值了!”
    老张只觉得浑身血液都在燃烧,他举起那张破纸,用尽肺活量,吼出了最后一句,也是点燃整个营地的惊雷: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疆土!”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疆土——!!!”
    整个营地仿佛都被这口号惊醒了。
    篝火旁,营帐里,巡逻的士兵,瞭望塔上的哨兵……无数个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撼、积压百年的屈辱和骤然爆发的狂喜,汇聚成山呼海啸般的怒吼,直冲云霄!
    吼声惊起了夜宿的飞鸟,也惊动了帅帐中的徐达。
    这位开国第一名将看着案头那份同样来自京师的密报,听着帐外那如同火山爆发般的呐喊,久久不语。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最初的震惊已经化为一种沉甸甸的、几乎要破眶而出的激赏和力量。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文死谏,武死战……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疆土……”
    他低声复述着,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心上。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穿透帅帐的布帘,投向外面那片被士兵们吼声震动的、苍茫的北国夜空。
    仿佛看到了尸山血海,更看到了大明龙旗插上每一座山巅的未来!
    “砰!”
    徐达猛地一拍帅案,震得笔架乱跳,他对着帐外,用从未有过的、裹挟着铁血与豪情的巨吼咆哮道:
    “传令下去!三日后,全军誓师,目标——山西残敌!犁庭扫穴,一个不留!”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压过了帐外的喧嚣,清晰地传遍营地:
    “告诉弟兄们!咱们不是在打仗!
    咱们是在为子孙后代,打出一个朗朗乾坤!
    打出一个永不纳贡、日月所照皆为疆土的大明!”
    “吼——!!!”
    帅帐外的回应,是更加狂暴、更加坚定、更加无畏的怒吼!
    这声音,将随着信使的快马,传遍每一处大明军营!
    ……
    而此刻,这股风暴的始作俑者,正百无聊赖地坐在前往紫金山的马车里,接受着两个未来“大人物”的精神摧残。
    “祺哥祺哥!铁臀功的心法到底是什么?
    是不是要先对着太阳晒屁股,吸收太阳真火?”
    五岁的朱棣,顶着两个黑眼圈,显然是兴奋得一夜没睡,正抱着李祺的胳膊使劲摇晃。
    李祺眼皮子直抽抽,忍无可忍地把他的脑袋推开:
    “第一层心法,是把你的嘴闭上!
    再吵,我就把你昨天尿床的事告诉临安妹妹。”
    朱棣瞬间如遭雷击,小脸涨得通红,立刻缩到角落里,捂着嘴,只用一双委屈巴巴的大眼睛控诉着李祺的暴行。
    另一边,八岁的太子朱标,则完全是另一个画风。
    他正襟危坐,手里捧着一本李祺随手涂鸦的“小册子”,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霸王之体养成纲要(初版)”。
    朱标看得是如痴如醉,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祺弟,这上面说的‘想要肌肉长得快,蛋白碳水不能坏’,是何意?
    蛋白是鸡蛋,那碳水又是什么?
    是烧的炭吗?”
    李祺一个头两个大,感觉自己不是去修仙的,是去开幼儿园的。
    “标哥,碳水,就是米饭、面条!
    就是让你多吃饭!懂了吗?”
    “原来如此!”
    朱标恍然大悟,随即又指着另一行字,一脸严肃地请教,
    “那这句‘思想配不上身体,等于开着坦克追兔子,纯属浪费’,又是何解?
    坦克是何物?”
    李祺扶额长叹。
    造孽啊!
    跟这俩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上过的封建余孽,讲科学和哲学,简直是对牛弹琴!
    就在这鸡飞狗跳的氛围中,马车缓缓停下。
    紫金山,到了。
    山道清幽,古木参天,空气中弥漫着松脂与香火混合的独特气味,让人心神为之一清。
    一座宏伟的道观,依山而建,山门上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朝天宫。
    这里,便是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的清修之所。
    一个仙风道骨,身穿八卦道袍的老者,早已带着一众小道士在门口等候。
    他面容清癯,须发皆白,眼神却如深潭般幽静,仿佛世间万物,都不能在他心中掀起一丝波澜。
    此人,正是张宇初。
    “贫道张宇初,恭迎太子殿下,燕王殿下,李公子。”
    他稽首行礼,声音平和,自带一股出尘之意。
    朱标和李祺连忙回礼。
    朱棣则好奇地瞪着大眼睛,在张宇初身上来回打量,最后目光落在他那飘逸的白色长须上,忍不住小声对李祺嘀咕:
    “祺哥,这老神仙的胡子,比咱家后院的拂尘还长。”
    李祺差点笑出声,赶紧在他后背上拧了一把,疼得朱棣龇牙咧嘴,不敢再造次。
    拜师仪式,在三清殿内举行。
    庄严肃穆,香烟缭绕。
    李祺、朱标、朱棣三人,按照礼制,恭恭敬敬地向张宇初奉上拜师茶。
    张宇初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情淡然。
    他接过朱标递来的茶,轻抿一口,点了点头。
    又接过李祺的茶,目光在李祺那双灵动得有些过分的眼睛上停留了一瞬,也点了点头。
    当轮到朱棣时,这小魔王总算没再出幺蛾子,只是端茶的时候,手抖得厉害,差点把茶水洒出来。
    仪式总算有惊无险地完成了。
    张宇初看着面前这三个新鲜出炉的弟子,心中一片祥和。
    太子仁厚,是可塑之才;
    李家公子聪慧,也是良材美玉;
    燕王殿下嘛……活泼了些,但赤子之心,亦是难得。
    看来,陛下是将一份安稳的教导差事,交给了自己。
    以后的日子,想必就是看看书,念念经,指点一下孩子们强身健体的吐纳之术,清静无为,倒也自在。
    他抚着长须,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然而,就在他以为自己即将迎来岁月静好的退休生活时,那个最小的弟子朱棣,终于还是没憋住。
    只见他仰着小脸,用一种无比真诚且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望着张宇初,奶声奶气地问道:
    “师父!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练铁臀功啊?”
    “噗——”
    旁边一个端着香盘的小道士,没忍住,直接笑了出来。
    三清殿内庄严肃穆的气氛,瞬间崩塌。
    张宇初脸上那丝欣慰的笑容,僵住了。
    他缓缓转过头,看着一脸天真无邪的朱棣,又看了看旁边那个拼命憋笑,
    肩膀一抖一抖的李祺,再看看那位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太子殿下。
    “铁……铁臀功?”
    张宇初活了半辈子,读遍道藏三千,从未听说过如此……接地气的功法。
    他那颗古井无波的道心,第一次,出现了一丝裂痕。
    他有一种非常不祥的预感。
    而这股预感,在当天晚上,变成了现实。
    夜深人静,张宇初正在自己的静室里打坐,试图修复自己今天被震裂的道心。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鬼祟声。
    “大哥,祺哥,你们说这老神仙到底行不行啊?
    今天问他铁臀功,他半天都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是燕王朱棣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充满了怀疑。
    “四弟莫要胡说,师父乃是得道高人。”
    朱标的声音带着几分责备,但底气明显不足。
    紧接着,是那个最让他心惊肉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怀好意的笑。
    “行不行,试试不就知道了?”
    “咱们今晚就给他来个‘听墙根’,要是发现他只会打坐念经,明天,咱们就帮他活动活动筋骨,看看他到底藏了多少真本事!”
    静室内,张宇初的眼皮子,狠狠地跳了一下。
    他猛地睁开双眼,那双本该是深潭般幽静的眸子里,此刻,燃起了一丝名为“卧槽”的火焰。
    他缓缓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完了。
    贫道这清静无为的紫金山,怕是要……变天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