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896章 火车上的试探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896章 火车上的试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96章火车上的试探
    车厢里的气氛有些凝重,车轮咣当声格外响亮,静默了一会,车厢里响起了哈哈的笑声,气氛为之一松。
    石星仰首笑了两声,接着徐贞明的话说:「有了电报后,全国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迅速。以前皇上的诏书,资政局的廷寄,从京师传到西安,六百里加急也要十几天。
    现在好了,嘀嘀哒,京师发,几乎同时西安就收到了。如此天工神物,也只有皇上才想得出来。」
    徐贞明点点头,神情还是那麽凝重。
    「万历元年正旦,皇极门登基大典,我当时跪在最后面几排。」
    听到这里,众人不由想起万历元年正旦,皇上正式登基时,天降神迹,轰动海内,万民无不敬服皇上是天命之人。
    在座的众人,包括徐贞明在内,有不少当时就在皇极门现场,或者北京城里,亲眼目睹了神迹。
    现在各种匪夷所思的「神物」,在皇上的指点下一一出现,更加验证了这一点。
    或许再过数十一百年,科学昌明,论及万历元年正旦神迹时,应该会说一句,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吃完中饭,石星开口说:「千鹤,明受,虎臣,你们留一下,我和徐督有事想与你们商议。」
    说完,他看了陕西巡抚长史袁咸安一眼。
    袁咸安起身道:「李兄,你我旧交,数年未见,正要与你好好说说话,一起回你的房间聊聊可好?」
    陕甘总督长史李治彬连忙起身,「好,袁兄,去我房间好好聊一聊。
    袁咸安丶李治彬,外加四川总督长史周秉洲,当年可是上街摆碗乞讨丶左顺门拉横幅讨薪,把户部尚书高拱闹得灰头灰脑的朝阳门五义丶皇史宬三杰。
    多少年的交情。
    两人环视一圈车厢里其他随员,顺口说道:「诸位也各回房间休息。」
    两位是长史,自然是徐贞明丶石星两人随员的头,他们一开口,包括徐贞明令史熊维膏,石星令史李三才所有随员,纷纷起身应道。
    「袁长史/李长史,我们回房间休息。」
    很快,餐车只剩下徐贞明丶石星和沈万象丶王用汲丶王逢猛五人,显得有些空旷。
    徐贞明看了石星一眼,知道他的心思。
    沈万象做过潘应龙令史,在潘应龙出任吏部尚书后,被派去出使海外三国。
    历经五年,期间行程艰辛,充满风险,活着回来就是绝佳的历练。
    国朝第一位出使海外藩国的使节,跟此前去安南丶朝鲜丶日本宣诏的天使截然不同的使命,按照皇上的说法,是大明第一批真正的外交官。
    功绩铭刻青史,跟吴关海丶朱璟法率领的大明第一支环球航行船队,以及赵士祯率领的第一个环球科考队一样,流芳千古。
    回京必定会得到重用,十有八九会外派到地方,出任参议或布政使,从此一路青云,扶摇直上。
    不过石星应该看中的是他与潘应龙的关系。
    徐贞明目光又在王用汲身上闪动了两下。
    这位是福建晋江人士,早早入了国子监,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了新学开山宗师李贽的关门弟子,此前又被推荐到王一鹗麾下历练,与鱼鹰总督的关系非同一般。
    在王用汲旁边,王逢猛一身原野灰的军装,红边圆檐帽被小心地放在手边的桌子上。
    这位更不得了,是海瑞海公为数不多的关门弟子。
    海公虽然不结党,但他坐上资政大学士丶御史中丞的位子后,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新党稳健派的领袖。
    位置和势力是相辅相成的。
    石星把三人留下,就是想通过他们的嘴,把某些要紧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身后的几位大佬。
    徐贞明属于那种只知道闷头做事,不懂得权谋争斗的大臣,要不是幸运地遇到朱翊钧做皇帝,换做任何一位皇帝,连布政使都升不上去,早就被言官清流们喷得回家吃老米饭去了。
    谁叫你只知道做实事!只要做实事,肯定能找到瑕疵和错误。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这些瑕疵和错误,正是只务虚不务实的清流言官们的拿手好戏!
    徐贞明虽然内心厌恶权谋争斗,但他并不反对石星这麽去做,连一点厌恶都没有。
    因为他知道,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
    比如在西北苦旱之地兴修水利丶植树造林,他必须去做。但是争权夺利,保护大家的利益,石星必须去做。
    自从石星改任陕西巡抚,按照皇上的讲话,就是跟自己搭班子,只不过自己是这个班子的带头人,班长。
    自然而然,两人就成了一个整体,利益悄悄绑定在了一起,就像此前自己跟徐渭一样。
    那时的文长公从曹公手里接过西北领导班子班长的担子,自己跟他搭班子。文长公在上面遮风挡雨,大家在下面拼命做事。
    现在轮到自己遮风挡雨,有些事自己做不来,必须由石星去做,自己帮他撑住场面就是。
    石星开口说:「千鹤丶明受,你们出使海外五年,朝堂多有变化。别的不说,宪议院诸位老臣前辈,前后仙逝。
    万历六年三月,梅林公(胡宗宪)仙逝;十月,思斋公(霍冀)仙逝;万历七年二月,东村公(曹邦辅)仙逝;万历八年九月,北山公(卢镗)仙逝;万历九年冬月,大洲公(赵贞吉)仙逝.
    群星凋零,真是叫人扼腕痛惜。
    生老病死,荣枯有数。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啊」
    沈万象心里有数,石抚台这是在点自己。
    老臣前辈离世,仿佛时代浪潮旧的一波退去,那麽补上来的就是新的一波。
    徐督和石抚台坐火车进京,徐督要参加资政局全体会议,石抚台要参加朝议局全体会议。
    这两个重要的会议,定的是未来五到十年大明朝局大势。
    各方势力暗中行动,都想为己方谋取最好的利益。
    徐贞明和石星也想在这次风云激荡中,积极进取。
    谁不想进步?
    沈万象身为潘应龙的令史,知道许多朝政内情,也清楚新党大致分稳健派和奋进派,但两派下面还有多个小团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只不过在总的政治理念和大的利益诉求上,能够团结在稳健派或奋进派这个框架里。
    徐贞明和石星就属于稳健派西北团体。而且这个团体有些特殊。
    首先他们的当家人,前任陕甘总督丶现任三边总督徐渭,思想激进丶行事狠辣,看上去似乎属于奋进派。
    但实际上那只是他个人性格使然,本质上还是属于稳健派。
    此外西北团体在目前大明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建设为纲的政治主流中,非常吃亏。
    西北数省条件艰苦,花费比东南数倍的精力财力,得到的政绩却极不显眼。那些功在千秋的政绩,在许多人眼里只能算是对西北的「缝缝补补」。
    每年都需要户部从东部地区,进行大量的转移支付,财政扶植,被户部和东部地区暗里讥笑为财政无底洞和财政丐帮。
    算经济帐,他们非常吃亏,根本拼不过东部地区能把招商引资丶经济建设玩出花来的能臣干吏们。
    但是皇上心里会算政治帐。
    皇上在各级会议上多次提出,选拔官吏不仅要算经济帐,还要算政治帐,历史帐。
    怎麽算政治帐和历史帐?
    这个观点是万历五年之后皇上提出来的。
    沈万象和王用汲在西安等待时,没有到处闲逛,而是找到陕西巡抚长史袁咸安,借阅了这五年来朝廷颁布的大量诏书丶政令丶部令,还有各报纸发表的皇上的大量讲话。
    他们像拧乾的海绵一样,迅速吸收着这五年间沉淀的政治局势。
    沈万象和王用汲学习到,根据皇上的诏书和御言,吏部丶户部对全国各区域做了划分。
    西北西南和东北丶艮洲巽洲和南海丶昆崚象雄和青海,被定为边区。
    下面地方以县为单位,分山丶土丶边丶穷地区。
    国朝洪武年间,就根据缴纳田赋的多寡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把天下州县划分为「繁简」两种。
    万历新政的山丶土丶边丶贫地区,沿用这个思路,只不过分得更细,而且更注重于贫困边远县。
    山,指的是东丶中丶西部各省省境交界的地区,这里多半是山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典型的有山西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区,山东江苏交界的沂蒙山区,湖南江西交界的武功-万洋山区,江西和广东交界的赣南山区,江西和福建交界的武夷山区,江西丶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的皖南山区,陕西丶湖北丶河南三省交界的汉丹山区。
    土,指的是改土归流的原土司地区。
    (按照朱翊钧担任资深公务员时的说法,叫少数民族地区,几乎囊括了西南和西北几省大部分县。)
    而边和贫指的是地处边境地区,以及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县。两者是可以互相迭加的,也可以与山区县和土司县迭加。
    比如贵州丶四川和湖南交界的酉阳丶松桃丶保靖和凤凰县,属于山区丶土司加贫困县。
    又比如云南陇川县,目前属于山区丶边境加贫困县。
    不过边境县变化很快,比如云南陇川县,再过几年可能只是山区县加贫困县。因为蒲甘大部分地区可能被并入大明疆域。
    到山丶土丶边县任职,支边,到贫困县任职,叫扶贫。
    户部规定,山丶土丶边丶贫县的官吏,岗位津贴要比其它地区高。
    吏部规定,支边和扶贫履历的官员,优先选拔,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沈万象和王用汲在每年吏部举办的县级官员培训学习班名单里,看到山丶土丶边丶贫县的知县和左右县丞,要比其它县比例高。
    大致是六比四。
    潘应龙迁任吏部尚书时,沈万象继续担任过他的令史才转到鸿胪寺,出使海外。
    当时潘应龙就拟定了新的《官吏铨政条例》,对大学毕业主动去偏远地区任职,待满三到五年的,优先擢升。
    根据在西安借阅的公文,沈万象发现吏部修订的《大明官吏铨政和考成条例》里,对官吏考成采取综合评分制,履历里有支边和扶贫经历,加分很高的。
    这就是算政治帐。
    算历史帐,就是徐贞明徐督在西北做的政绩,目前看不到什麽显着的政绩,但全是利在千秋的功绩。
    这就是历史帐!
    皇上对徐督的政绩是赞不绝口,从皇上多次表扬徐督的御文和御言里,沈万象和王用汲还学到了一个新理念。
    「运用科学理念看待经济建设,因地制宜,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在造成的局面是,新党奋进派会搞经济的能臣干吏们,在东部地区大展手脚,振兴工商,发展实业,把经济建设搞得蒸蒸日上,进而加官晋爵。
    稳健派搞经济不行,就可以去中西支边扶贫,脚踏实地做实事,搞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经济建设,一样可以平步青云。
    只是现在这两位稳健派的中坚大佬,自己叫来,有什麽话要交代?
    沈万象暗自揣测着。
    石星寒嘘了几句,终于开始转到主题:「千鹤丶明受丶虎臣,此次进京」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