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11章张四维的野望
张四维终究还是沉住了气,没有失态。
但是他脸上神情变幻,目光闪烁,还是让杨金水心里一笑。
皇爷叫我传话,至于怎麽传话,只要目的达到了,皇爷是不会追究用什麽方式。
冯保有冯保的传话方式,我杨金水有自己的传话方式。
「杨公公,学生在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任任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唯恐有负皇恩。而今能有贤才接任,学生是如释重负。
杨公公,敢问是谁举荐王元美(王世贞)接任学生的职责?」
杨金水高深莫测地笑了笑,没有答话。
「杨公公,是学生孟浪了。」张四维讪讪一笑,「只是学生有些担心,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虽然是清闲衙门,但是却肩负着大明的教化重任,皇上对此期望甚高。
学生担心王凤洲难堪大任。」
杨金水身子往前一探,饶有兴趣地问:「凤磐公,这话如何说?」
张四维心里暗暗一喜,事情有转机。
「王元美才华,学生也是无比敬佩。
元美才学富赡丶气笼百代。
负博一世之才,下笔千言,波谲云诡。而又尚论古人,博综掌故,下逮书丶画丶词丶曲丶博丶弈之属,无所不通。
被世人奉为嘉靖七子之首,实至名归。
然才华卓着,并不意味着他就是拨烦之才。
八斗五车,并不能毛举庶务。
神颖天发,并不能理剧剸繁。
高华典丽,并不能案无留牍。
领袖诗坛,并不能调和阴阳。」
张四维侃侃而谈,说着说着,找到了清晰的思路。
「且王元美此人,自负才学,喜欢对国事时政评头论足。
这几年,他在《词林》等报刊上大发厥词,对万历新政含沙射影,尤其对内阁总理张相,冷嘲暗讽丶指桑骂槐。
精神文明建设委,曾经与太常寺丶江苏巡抚联文,两次勒令《词林》停刊数月,还点名批评了苏州戏曲研究院。
好好地投身大明的文艺建设,不要再肆意妄论政事。」
杨金水看着张四维,淡淡一笑:「允许朝野出现不同的声音,放开舆论,以新闻监督施政,这也是皇上钦定的国策,明发了各地。」
「杨公公,皇上定的国策自然正确英明,但前提是心怀大明社稷,公忠体国。
心正则言直。
可是王元美他心不正啊,杨公公。」
「哦,怎麽个心不正?」
「杨公公,此人惯用伎俩,就是站在道德上居高临下,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看着公正中允,实际是对,皇上曾经呵斥过某些名士,玩双标。
他做的必定是秉承正义,大公无私。
别人做差不多的事,只不过因为跟他不是一夥的,就是徇私舞弊,心藏不轨。
杨公公,学生还听说,江南暗地里流通一些不法小册子,内有攻讦侮蔑张相的内容。
说张相巡视滦州丶东北,河南丶山东,坐的是六十四人抬的轿子,里面不仅有书案丶马桶丶床铺,还有两位丫鬟随身伺候。
太荒谬了,无稽之谈!
而今大家都在坐火车,坐马车,谁还坐轿子?
偏偏有人睁着眼睛编写这样的瞎话。
据说这些小册子,就是王元美在幕后,指使他的徒子徒孙们暗地里编写私印。」
说到这里,张四维一脸的痛心疾首。
「张相为了大明,为了新政,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操劳十年,累成这个样子,叫人看着就心痛。
却有歹人肆意攻讦,妄加侮蔑。每每想到这里,学生就半夜坐起,黯然流泪,为张相悲痛啊!」
张四维眼角滑落几滴泪水。
他从袖袋里掏出手帕,轻轻擦拭着。
杨金水静静地看着张四维表演,等了一会又开口道:「凤磐公的话,感人肺腑。张相知道了,一定会引你为知己。
你刚才所言如果属实,那王凤洲确实不适应接任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任。」
说到这里,杨金水意味深长地说:「凤磐公,现在能阻止此事发生的,只有你。」
张四维眼角微微跳动,连忙拱手恭敬地说:「杨公公,还请不吝赐教?」
「凤磐公文华冠绝大明,与王凤洲并称为南北二凤。咱家粗鄙浅薄,怎麽敢说赐教。」
杨金水身子往前微微一探,问道:「凤磐公执掌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数年,对这个精神文明建设,可有什麽心得看法?」
张四维心头一动,知道戏肉来了。
「学生不才,略有心得,觉得精神文明建设,当分文化教育,以及思想宣教」
张四维开始把这几年的「任职心得」一一说了出来。
杨金水听得很认真,越听越觉得皇上英明,把张四维安排在这个位置上真的是太正确了。
张四维说出来的话,杨金水知道,都是他对皇爷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用意的揣测。
只是他的揣测,与皇上前不久在西苑紫光阁给自己说的「奥义真谛」,虽然说法不同,但是本质上有五六分相近。
这十分难得了。
别的不说,你叫王世贞也担任几年精神文明建设委主任,问他的揣测,他肯定说的牛头不对马嘴。
杨金水一脸的敬佩,「凤磐公,皇上用你,果真是用对了。咱家觉得,皇上应该继续让你掌纛精神文明建设委,而不是那个华而不实的王元美。」
张四维连忙谦虚,「杨公公谬赞了,学生才学浅薄,对皇上的圣意领悟得不到位。」
「不,不,凤磐这番话是咱家听过的,最接近皇上圣意的灼见。」
张四维敏锐地察觉到关键点,「杨公公听说过皇上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圣意御言?」
杨金水淡淡地说道:「咱家是皇上家奴,本职就是伺候皇上左右,有幸听到那麽几句。」
张四维压抑着心里的激动,颤声问:「杨公公,能否说与学生听一听?」
他马上补充道:「学生知道,私泄圣意,是大罪。
只是学生一心想为皇上效力,做好精神文明建设一事,为君上分忧。
每每看到皇上为国政庶事操心,学生忧心若焚。
主忧臣辱,学生愧为人臣啊」
说到这里,张四维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杨金水心里暗叹,张四维还真是位人物,心计手段,朝中众臣里堪比张居正。
虽然他没有张居正那麽有毅力和魄力,但他心思机敏,手段灵活,最关键是他不要脸啊!
杨金水顺水推舟,叹息一声说:「凤磐公如此赤子之心,咱家岂能做恶人。」
于是他把没多久前,听朱翊钧说的那些话,稍加修改转述一遍。
张四维激动得浑身颤抖,右手捋胡须时薅断了好几根。
等杨金水说完,他使劲地吞了吞口水,小心地问道:「杨公公,那学生接下来该怎麽办?」
杨金水笑着说:「当然是把你与皇上不谋而合的想法,写一份题本呈上去,只是这题本如何写.」
张四维连忙答:「杨公公放心,学生知道轻重。
所有的话,学生会好好润色一二。皇上学究天人丶贯通古今,学生的拙见能暗合皇上圣意五分,已经是十世求来的功德。
学生也会留几处关键要害处,请皇上指点迷津。」
杨金水哈哈大笑,随口说道:「凤磐公如此高才,又如此明事理,皇上新定的第五名资政大学士之位,咱家觉得,非你莫属啊!」
一道焦雷在张四维头上炸开,他脸上的肌肉不停地抽搐,想笑却笑不出来。
声音乾涩,变得非常嘶哑,又莫名其妙地拔高变尖。
「杨公公,此话,有愧,担当不起。」
杨金水看着张四维的失态,心里暗叹。
皇上手段高明啊。
他继续说:「凤磐公,不能光说不做啊。」
张四维顺势起身,拱手作揖,「还请杨公公教学生。」
杨金水虚扶一下,「凤磐公客气了。
凤磐公执掌要职,把大明精神文明建设主持得有声有色,自然知道以小见大,积微致着的妙处。
最近咱家听说过,安徽黄梅戏在京师盛行。
皇上也赞誉过黄梅戏,接地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艺术。
凤磐公,何不以此入手,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开启建设大明精神文明的新阶段!」
张四维深作一揖,「杨公公对学生,恩如再生父母。」
站在府门口看着杨金水的马车离去,转出街口,满脸笑容的张四维转头对身边的心腹管事张翩轻声道:「明天一早去南城打听打听,进京的黄梅戏班在这段时间,有什麽事发生。」
「是老爷,小的明早就去南城。」
回到书房,张四维铺开纸张,拿起毫笔,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写了四千多字。
斟酌了一下,张四维写上题本的标题:《厘正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目标疏》。
他长舒一口气,决定搁下,明早睡一觉起来,头脑清醒了再审阅修改,然后誊写一遍,呈递去司礼监。
巡抚以及朝议大夫丶资政学士和大学士的题本,可以呈递司礼监,直达御前。
转头看一眼座钟,已经凌晨一点多钟。
张四维疲惫地靠在座椅背上,双手拇指轻柔着太阳穴。
其实他和杨金水聊过不到四五分钟,就知道对方是奉密旨来传话。
只不过传话方式比较特殊。
张四维也知道杨金水知道自己已经清楚他的真实用意。
两人配合着演了一出戏。
张四维身心疲乏,但精神还很亢奋,丝毫没有睡意。
他微眯着眼睛,左手食指和中指并成剑指,轻轻地敲着桌面,嘴里清唱起来。
「夜深月冷霜露凝,鸿雁不堪霜里听。」
黄梅戏,张四维也听过几折。
而且他记忆超群,戏台上唱过一遍,他能记住大半戏文。
「心驰神往向帝京,怕听风啸鹤哀鸣。」
张四维唱着唱着,泪水在满是皱纹的脸上静静流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