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28章:第一台便携式全息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28章:第一台便携式全息投影仪的诞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8章:第一台便携式全息投影仪的诞生(第1/2页)
    何宇的瞳孔骤然收缩,这可是真正自主研发的全息技术,还是便携式的。
    而不是系统兑换的不可复制的全方位全息教室。
    方振国教授那几个字,砸进他的耳中,掀起的不是波澜,而是海啸。
    全息时代。
    这四个字背后,是通信、娱乐、教育、医疗、军事……是整个文明形态的彻底重塑。
    他几乎是瞬间就看到了那幅宏大的未来图景,看到了龙河大学站在时代浪潮之巅的唯一可能。
    一秒钟的耽搁都是对历史的犯罪。
    “方教授。”
    何宇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学校所有项目,即刻起,全部暂停。”
    “所有资源,向您的‘全息影像’项目倾斜,无上限。”
    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繁琐的会议。
    几通电话,几条指令,以校长办公室为中心,一道道命令如最精准的电波,瞬间辐射至龙河大学的每一个角落。
    整个庞大的学术机器,以一种违背常规的恐怖效率,开始为了一个目标而运转。
    物理学院的光学实验室,顷刻间成为了风暴的中心。
    原本安静的走廊被急促的脚步声踏碎,一箱箱顶级的仪器设备被直接从仓库运送进来,甚至拆开了其他实验室尚未启用的封装。
    计算机学院几位在国内编程竞赛中斩获桂冠、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技术天才,在接到通知后,二话不说,带着自己的个人工作站,直接住进了光学实验室旁边的休息室。
    键盘的敲击声,从此再未停歇。
    材料学院。负责“烛龙”玻璃结构分析的专家团队,立刻入驻,他们要为激光的入射角度、能量承受阈值,提供最精确的数据支撑。
    甚至,连艺术学院的视觉设计系都被拉了进来。
    几位对光影、色彩、构图有着偏执追求的年轻设计师,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确保最终呈现的全息影像,拥有无可挑剔的艺术美感。
    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息攻坚团队”,在何宇的强力干预下,以一种近乎蛮横的方式,迅速集结。
    时间被压缩到了极限。
    72小时。
    不眠不休。
    实验室里弥漫着浓郁的***和能量饮料的味道,混合着仪器散热口排出的淡淡臭氧气息。无人说话,只有低沉的讨论声、仪器的蜂鸣声、键盘的脆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高强度运转的交响乐。
    终于,在第三天的深夜,一切准备就绪。
    物理实验室的核心区域,所有灯光都被调至最暗。几十名团队成员,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到一脸青涩的大一新生,此刻都围拢过来,将中央那个简易的实验台围得水泄不通。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空气粘稠得仿佛凝固。
    实验台上,那台所谓的【便携式全息投影仪】原理样机,显得有些粗陋。
    一块直接合成,并未经过切割,巴掌大小的“烛龙”玻璃,被一个朴实无华的金属支架牢牢固定,每一个角度都经过了千百次的校准。
    它的后方,连接着一台经过极限改造的小型激光发射器,无数根数据线和能源线从发射器延伸出去,连接到一旁庞大的控制台和服务器阵列。
    这就是他们三天三夜奋战的全部心血。
    方振国教授站在控制台前。
    他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眼窝深陷,布满了血丝,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燃烧着一种名为“梦想成真”的火焰。
    他伸出手,手指在即将触碰到启动按钮时,微微颤抖。
    他回头,扫视了一圈自己的学生和同事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同样的紧张、疲惫,以及那压抑不住的、疯狂的期待。
    “准备好了吗?”
    他的声音嘶哑,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无人回答,但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目光死死地锁定在实验台中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8章:第一台便携式全息投影仪的诞生(第2/2页)
    “启动!”
    方振国低吼一声,狠狠按下了那个红色的按钮。
    嗡——
    一声轻微的电流声响起。
    那台经过改造的激光发射器,亮起了一道微弱的红光。
    一道比发丝还要纤细的激光束,无声无息地射出,精准地命中在那块“烛龙”玻璃的中心。
    奇迹,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发生了。
    光线没有穿透,没有反射,没有消散。
    那块透明的玻璃,仿佛在瞬间拥有了生命。它将那道光束彻底吞噬,内部似乎有无数个看不见的微观结构被瞬间激活。
    下一秒,在实验台前方的半空中,那片虚无的区域,空气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扰动。
    一个光点。
    一个柔和的蓝色光点,凭空出现。
    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成千上万个……
    无数的光点不再是杂乱无章的粒子,它们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以一种超越人类想象极限的复杂算法,在空中飞速地交织、衍射、干涉、凝聚。
    光,正在被编织成物质。
    最终,所有的光点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实验室的正中央,一个直径约半米的、稳定、清晰、散发着梦幻般蓝色光晕的三维地球模型,彻底成型。
    它就那样凭空悬浮在那里,缓缓地自转。
    这一刻,整个实验室死寂无声,连心跳都仿佛停止了。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大脑一片空白。
    太真实了。
    模型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令人发指。大陆板块的轮廓,山脉的褶皱,海洋表面那粼粼的波纹,甚至大气层中那些缓缓流动的稀薄云层……
    随着它的旋转,众人能清晰地看到白昼与黑夜的分割线。在夜幕笼罩的那一面,还能看到一片片城市群亮起的、璀璨如钻石星尘的灯火。
    它不是影像。
    它就是一个真实存在于那里的、触手可及的微缩星球。
    “成功了……”
    不知是谁,用梦呓般的声音,喃喃自语。
    这句呢喃,像是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实验室。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山崩海啸般的狂喜!
    “我们成功了!”
    “啊啊啊啊!成功了!”
    震耳欲聋的欢呼和掌声,几乎要掀翻实验室的屋顶。
    年轻的学生们激动地拥抱、嘶吼,将手中的记录本扔向天空。几位年长的教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任由滚烫的泪水从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
    他们见证的,不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他们亲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人群的边缘,一名负责数据记录的大一新生,身体因极度的兴奋而剧烈颤抖。
    他叫张磊,是团队里年纪最小的成员。
    巨大的狂喜冲垮了他脑中那根名为“保密协议”的弦。
    他只是觉得,如此伟大的瞬间,必须被记录下来。
    他颤抖着手,从口袋里摸出自己的个人终端,借着人群的掩护,飞快地、偷偷地对准了那个悬浮在空中的蓝色地球。
    他录下了一段只有十几秒的、有些晃动的短视频。
    然后,几乎是下意识地,他用加密的方式,将这段视频发到了自己仅有几个死党的小社交圈里。
    他还配上了一段文字。
    “见证历史!未来已来!”
    发送成功。
    他收起终端,心脏狂跳,一半是激动,一半是做贼心虚的紧张。
    他只是想向自己最好的朋友们,炫耀这份无与伦比的荣光。
    他完全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这个微不足道的举动,这颗被他随手扔进网络海洋的小石子,即将掀起一场何等恐怖的滔天巨浪。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