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86章确定战略方向(第1/2页)
“嗯,没错,吴总。”
听到吴世道的话,张磊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赞同的说道:“你考虑的是对的,想要将公司做大做强,成为行业内的领导者,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同时也要找到公司真正准确的定位,将长处发挥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够站稳脚跟。”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就像是企鹅,之所以它能够在网络社交这么多年,一直都屹立不倒,就是他们很清晰自己的定位,不断深耕社交领域,在确立了社交领域的优势后,才去向外拓展其他领域。”
在他看来,吴世道现在已经具备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潜力了。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创始人的想法,才是决定并且左右这家公司能够做大做强的关键。
如果创始人在公司战略上,总是摇摆不定,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那么这家公司肯定不会活下来。
企业有时候跟人一样,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和能力。
“目前拼团的三大业务板块,水果、餐饮和住宿。”
吴世道笑了笑,话锋一转,认真的说道:“水果这一块,很难推广到全国,不过将来或许也可以试试,但至少在优先级别上,它是要低于餐饮和住宿业务的。”
“没错。”
张磊点头,接过他的话说道:“住宿业务目前的优先等级,也要低于餐饮,但如果我们能够将特色餐饮这一块做成功的话,下一步就可以复制推广到住宿业务上,比如将来可以做‘拼团认证品质推荐酒店’。”
“呵呵,张总你跟我想的一样。”
吴世道赞同的说道:“所以我们从明年开始,就将公司的全部资源,优先投入到拼团的全国推广宣传,以及打造拼团特色餐厅这一块上,最主要的是,要将‘拼团认证’真正做到所有用户的认可。”
他想到了豫省的胖东来。
这个超市在后来,简直是在国内火出圈。
虽然有些自营商品,价格相对同类较为贵一些,但依然以它的服务和商品品质,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所以在吴世道的计划中,明年开始要做的拼团特色餐厅,全部都要围绕着“品质认证”这一块来做。
未来如果能够让所有用户,看见拼团认证这四个字,就可以放心大胆无脑冲的时候,就算是真正将这个品牌做成功了。
在广播电台投放的招聘广告,效果还算是比较明显的。
其实目前电台最大的群体,都集中在了车主这一块,尤其是出租车司机。
这样一来,许多乘客也就不可避免的,被动听到电台播放的拼团外卖招聘广告。
再加上吴世道又在外卖配送员的“装备”上,加上了拼团设计的保温箱,强制要求每个外卖配送员必须在电动车上装有保温箱。
保温箱上除了拼团外卖的LOGO之外,就是一行十分醒目的加入拼团,月入过万的招聘广告电话。
在2011年时,月入过万绝对是许多人的梦想。
在各种模式的广告狂轰乱炸之下,外卖配送员的人数越来越多。
不过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金市这边的外卖配送员,就从一开始的百余人,飞速增长到了八千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6章确定战略方向(第2/2页)
随着外卖配送员的增加,拼团后台对于那些申请开通外卖业务的商家,审批速度也越来越快。
这也是吴世道要求的。
毕竟,一旦全面放开外卖商家的数量,而外卖配送员数量跟不上的话,那么就会导致外卖业务的体验感极差,那样就会得不偿失了。
随着外卖配送员人数的飞速增加,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接连不断的开始出现。
董建伟每天忙的脚后跟打屁股,一门心思扑在外卖业务上,忙碌的程度,让吴世道这种“黑心甩手掌柜”都有些内疚了。
不过。
内疚归内疚。
吴世道还是没时间同情理会董建伟的。
因为他的时间也很紧张,就连之前定下的,这个学期争取不逃课的计划,也没办法执行了。
新的劳务公司注册成立后,赵丽所领导的财务部,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劳务公司这边。
因为外卖配送员的人数不断飞速上升,需要处理的各种琐事也是日益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人手立刻又显得不够了。
于是在张磊的建议下,静世科技公司在12月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招聘。
跟半年前不同。
那时的静世科技公司,招聘人员还比较困难,甚至在南森大学想要一个招聘位置时,还得吴世道去找王教授那边疏通关系才行。
但随着这半年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各种广告狂轰乱炸之下,再加上拼团业务已经布满了江省,在潜移默化之下,拼团的名声,已经逐渐深入到许多江省人的心里了。
认为拼团是个规模极大,具有极强发展潜力的大公司。
所以招聘的消息放出去后,张磊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面试上。
作为公司掌舵人的吴世道,自然没时间,也不会把精力放在招聘面试上,但是看见张磊每天忙碌的样子,还是将他的助理董永派过去,给张磊帮忙。
不过这也让吴世道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经理助理的职位,需要再增加几个了。
也要适当的给张磊、董建伟他们减轻一下负担了。
跟张磊商量了一下后,决定将经理助理职位的提拔,优先放在公司内部现有员工这边。
毕竟,助理这个职位,需要对公司业务情况和人员情况,都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才方便快速开展工作。
这个风声一传出来,公司里许多人都纷纷踊跃报名。
然而让吴世道没有想到的是,有个人竟然给他打来了电话。
不是别人。
正是前段时间,董建伟跟他提起的柳莹。
“……吴总,我是柳莹,您还有印象吗?”
接到柳莹的电话,听到还算有些耳熟的声音时,吴世道怔了一下后,才有些复杂感慨的问道:“当然有印象了,怎么了?”
“我听说公司在招人,想问一下,我还能回去吗?”
电话那边的柳莹,鼓足勇气,忐忑不安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