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百四十七章鸡飞狗跳(第1/2页)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过去了四五天。
这四五天里,村里可以说的上是鸡飞狗跳。
几个记者,号称:刨根问底节目组的,直接把柴忠孝和王慧蓉的底细,给刨的一点不剩。
他们不仅发了报道,并且持续跟进……
诸如:柴忠孝小时候,当过逃兵……并且以前柴忠孝的身份不是很好,他和王慧蓉结婚,现在还没有结婚证,属于无证结婚……柴忠孝当年为了给二儿子柴有福娶老婆的时候,曾经贷款了一些钱,当时的贷款不太多,只有六七百块钱,但是他没还,后来柴忠孝就成了黑户,现在利滚利十几年了,这笔贷款加上违约金已经到了四万三……柴忠孝当时为了给老宅翻新房子,把村里村部的房子的檩子给偷了,整整偷了村里二十几根檩子……柴忠孝现在住的这套房子的石头,是偷了三家村旁边龙凤山复性寺的石头,连窗户框,都是偷庙里的……柴忠孝和王慧蓉这些年拖欠了村里差不多一万三千二百多斤粮食……王慧蓉穿的皮鞋,好像是偷了邻居家的皮鞋,而且她还穿不进去……柴忠孝家里有两根绳子,是偷的原来建设铁路的工程队的绳子……柴忠孝仿佛和儿媳妇车连云有不太正当的关系……
……
一条条报道出来。
村里都炸开锅了。
柴米这两天无事可做,去乡里把那个用电证明给交了。再就是和柴有庆一起浇地了。这两天已经浇了四亩地了。
今天起来的有点晚,因为昨晚熬夜浇地了,起来之后,柴米洗漱了一下,准备去叫大姨一起去赶集。
当然了,主要是想搭个顺风车,坐刘三车去,顺带多买点东西。
结果,人还没走呢,宋秋水就闲嘞嘞的来了。
宋秋水一来,就开始笑的前仰后合的。
连戴着的墨镜,都让她笑的甩丢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不行了,搁家没给我笑死了。你爷爷口味真特么重,连车胖胖都敢那啥……”
“别乱说,这事没抓住,就不算。”柴米笑着说道:“真不知道这个记者是特么和谁打听的,这种捕风捉影的事,他也敢报道。”
“指定真的呀,不是真的,为啥车连云不反驳?”
“小豆包明后天才出来呢,她咋反驳?”
“柴有德呢?”
“柴有德住院呢?”
“呵呵,那你奶奶王慧蓉不也没反驳?”宋秋水撇着嘴说道。
确实,小豆包和柴忠孝不正常关系这件事,王慧蓉确实没有反驳。
当然了,柴忠孝和王慧蓉这两天没出来,所以大家并不清楚他俩啥意思。
不过村里很多人,都很确信,这柴忠孝和小豆包,确实关系有点问题。
“反正不是我抓着的,我可不敢乱说。这种丑事,家丑不可外扬,我现在不姓柴了,我姓米……明天请叫我米柴。”柴米一副无辜的表情。
“你说……”宋秋水来了兴致,她小声的问道:“那柴有德出院了,会啥反应?”
“那我哪知道?”柴米想了想:“我三叔还没好呢,住院呢。不过我打算一半天去看看我三叔,顺带借给他点钱,给他买点好吃的,让他快速康复。你看,我这个大侄女,好不好?我都不计前嫌……”
“你特么是不嫌事大!!!”宋秋水一副我太特么了解你了的表情:“就你那点算盘,我在家都听着打的当当响了。你们柴家老宅,过两天一定会有一场终极大战的。”
“没准打不起来。”
“拉倒吧,不死人就不错了。”
两个人其实都对这件事,持看热闹的想法。
相对来说,前几个消息并不太炸裂,但是最后一个,着实有点炸裂了。
当然了,这都是报社记者干的,和柴米无关。
如果问根源,那就是孙玉广搞的……
不过,孙玉广也没得好。
由于孙玉广去闹事,他也进去蹲笆篱子了。
好在村里决定了,明后天安排人,把柴春芳给埋了。
再不埋了,指不定出啥乱子呢。
至于孙玉广那两个闺女打了柴有德的事,现在也不了了之了。一是柴有德伤的并不是特别重,只是骨折了两个地方,不是特别重的伤。二是经过认定,两个闺女确实是在丧母之痛的时候,失手为之,且孙圣丽言之凿凿,就是她打的。
而且旁边也没有有人作证,导致最后只能认定是孙圣丽打的。
而孙圣丽才八九岁,仅仅比柴秀大那么一两岁的样子,正读小学三年级呢,根本没办法继续查……
最终,孙圣丽受到了去特殊学校学习半个月的处罚。
至于赔钱的话,就无从提起了。毕竟,八九岁的孩子,赔不起也是正常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柴有德基本上要自费了。
当然了,这件事并没有这么快的结束。那群记者还挖呢,没准还能挖出来点东西来。
“别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乡里说:柴忠孝家里拖欠村里的粮食问题,得解决一下,要不然村里其他人会觉得不公平,会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还有柴忠孝两口子种几个闺女的地的问题,也要解决一下。”宋秋水是知道一些内幕消息的,所以分析道:“这回,他俩完犊子了。柴米,你下手真狠。那群拿照相机的把事一报道出去,县里就要查柴忠孝和王慧蓉了,问题他俩错误还特别多。我是感觉,他俩这次是过不了这个坎了……”
柴米倒是对这件事很坦然,只是笑着说道:“我看这回柴有德,应该把老头老太太撵出去喽。没人要他俩,谁要一堆饥荒的柴忠孝呀。到时候,老头老太太没地方住的时候,我就去问问他俩:你俩不是说,养儿防老吗?咋让我三叔给撵出来了……”
宋秋水眼含秋水,伸出大拇指:“损到姥姥家了。”
“行了,赶集去。好久没赶集了,顺带去看看,那边人流量咋样,以后要是开个小饭馆,成不成。”
柴米说着,就带着宋秋水准备去大姨家。
结果,苏婉说自己也想去赶集。
柴米问她赶集干啥,她就说想出去溜达溜达……
农村没什么太多热闹的地方,特别是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赶集就成了人们最大的一个看见新鲜事物,放松、消遣的一个活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百四十七章鸡飞狗跳(第2/2页)
苏婉没生老三之前,也几乎是每个集都去。这边俗称赶大集,一般当地为五天一个集市。
集市虽小,但是什么东西都有卖的。
小到锅碗瓢盆,大到牛马羊猪,都有卖的。
听起来,就很乱套。
实际,也很乱套……
特别是牛羊,真的可以赶集的时候买回来的。
柴米家的这头老青牛,当年也是在集上买的,在当年就花了四百多块钱呢。买完直接赶回家,人和牛走了半天。
家里虽然也有菜,自己种了很多,但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类的,还是要赶集买的。虽说像供销社,小卖部平时也卖这些,但是贵。
集市的东西,比较便宜。
苏婉确实想去赶集。
“妈,你抱着孩子去,多累的慌?搁家呆着多好。”柴米劝说道。
“好吧……我就琢磨给老三买两件小衣裳。这自打老三出生,就穿着一件新的,剩下的都是秀儿穿剩下的……”
苏婉这么一说,柴米也便没什么办法,同意母亲也去赶集了。
一家几口都去,就剩下一个在屋里可怜巴巴的柴秀……
“那啥吧,秀儿,你也跟着去吧。要不你也不看家。”
“好哟。”
娘几个和宋秋水就一起去赶集了。
至于柴有庆……
还是浇地比较适合柴有庆。
不过既然苏婉要抱着孩子去赶集,几个人怎么去,也就成了难题了。
本来柴米是想去大姨家,坐着刘三的小货车去的,虽说那货车已经是十二手的了,但是起码能遮风挡雨的,还不错。
但是现在考虑到人有点多,那就没啥办法了。
走着的话,五六里的路,柴米自己没啥问题,但是苏婉抱着孩子就够呛了,很难坚持住。
骑行车也不敢带着她,这路也不太好,颠颠嗒嗒的也不行。
“拖拉机还搁你家呢没?”柴米问宋秋水。
宋秋水一摊手:“大志都出来了,我就把拖拉机还回去了。我倒想留下,但是毕竟那个不是村里的,是他自己的,人家还有用呢。”
“还回去更好,省的你老爹还去自己买柴油加油了。”柴米说着:“秋水,你去问问大志赶集去不?咱们坐他拖拉机去。”
“指定去呀,就是不知道走没走呢。赶集这天,他那店指定开门的,就指望着集上这天坑人呢。”宋秋水似乎对刘志敬干的买卖比较熟悉:“他那个修理铺,平常也没啥人,就集上有点人,多数还是修自行车的。再不就有人修点什么三轮子啥的。他那个买卖好,一般好几天不怎么开张,一开张就整票大的。修个车,比特么卖个车,赚的还多。”
柴米点点头。
修车本来就赚钱,几块钱的零件,卖你几十,那叫人情世故。卖个一两百,那叫心不太黑。卖个好几百,落井下石,你都没办法。
百八十里的,就这么一家修理铺。
大志主打一个:你们特么的爱修不修,不修就去县城,扛着车去……
这时候,大部分人就只能干吃哑巴亏了。
物以稀为贵,修理铺也是如此。
不过最近大志出事,修理铺已经关门十多天了,这次赶集,自然还是要开的,要不然别人该以为他不做了呢。
于是,宋秋水就去看看刘志敬有没有已经走了。
毕竟这种活,也不需要两个人,所以柴米也就在家等着了。
过了片刻,拖拉机突突突的声音传来,宋秋水坐在拖拉机上,兴高采烈的回来了。
拖拉机还是老样子,那床棉被还在车上呢,幸好最近没下雨,要不然可就惨了。
柴米扶着母亲苏婉上了车,又把柴秀抱着上车,最后自己才上车。
“大志,你爸你妈都在家呢呀……”路上,苏婉和刘志敬聊起来了家常。
柴米靠在车厢,也不知道说什么,不过心里确实很开心。
前世种种的委屈,此刻马上就要看见黎明的曙光了,这次柴忠孝和王慧蓉算是彻底废了,以柴米对柴有德和车连云的了解,柴忠孝两口子必定会被赶出家门。
当然了,柴米也等着柴忠孝被他俩赶出家门呢。
那样,一定也会带来一连串其他的事情。
借刀杀人这个计策,柴米屡用不爽。
只不过,一直有点遗憾的是,柴有福最近很消停连病秧子柴敏,都消停的不得了。
就很怪异。
拖拉机很快路过柴米家房下的地,柴米在车上朝着正在浇地的柴有庆喊着:别总呆在地里,一会儿回家看看,家里没人了,你得看看家。
柴有庆只是应了一声,便又忙着浇地去了。
这两天,柴有庆都已经浇了七八亩地了,速度是挺快,就是有点糊弄人,只能解决庄稼几天干旱的问题。
问题,柴有庆还和柴米犟嘴,说这个那个的,讲一堆道理。
柴米也懒得搭理他,就觉得应该再买两个水泵,扔井里边,这样呢,快一些。而且可以试试看,村里有没有其他人家,也浇地的,卖个井,没准能小赚点钱,还能帮着其他人家的庄稼不绝收,可谓是一举两得。
“秋水,你家地浇不?”
宋秋水家里地不多,就一口人分到了地,其余都是山,那块地也在村子附近。
“这你得问我爹,我是不管。反正也就一亩多地,爱咋咋地了。绝收的也不是我自己。大不了大家伙一起喝西北风。”
宋秋水反正对浇地不太感冒。
“我家浇地……”刘志敬一边开车一边说道:“我家地多,你那个井,如果不用了,我想用一下。到时候多少钱,我给你。”
刘志敬不仅想浇地,还想多浇点地,最近手头紧的要命。那边修理铺不开张,自己家又被车连云给讹了一万多,简直是雪上加霜。本来小康富裕的家庭,现在都有饥荒了。
刘志敬背地没少埋怨刘长贵:你这个村长干的相当好,把家里都干出来饥荒了,就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