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539章 书院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539章 书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九月初二,嘉湖书院招新。
    宋英提前与马大夫告了假,今儿便没去医馆,从湖边背书回来,她便在天井里整理医案。
    没过多久,南星进来道:“宋英姐姐,李奶奶他们来了。”
    前两日,罗雁行回村去询问眉月南星愿不愿意来城里替她们看铺子,本以为周家会犹豫一阵,不想钱氏听了,当场答应下来。
    还表示希望两个孙女一起来城里做事,罗雁行考虑到两个店隔得远,有时传话也需要人手,便同意了。
    只是工钱没有开得特别高,店里管吃住,600文一月,毕竟她们俩现在主要做的是罗雁行一个人都能做的活,以后若是事多了,工钱自然也要涨。
    周家喜不自胜,600文的工钱,在城里也不算低,况且还跟着宋英她们一起吃住,瞧这俩现在养得白白嫩嫩的,就知道她们的伙食差不了。
    “这么早?”宋英有些惊讶,望了眼天色,这会儿应该才巳时初,以往这个时候,奶奶们进城赶集都还没出发呢。
    宋元参加嘉湖书院招新,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今儿不止李氏,杨氏与宋二叔也一起来了。
    另外,梅花婶也带着儿子赵子良来了。
    赵子良今年本来也想去参加县试,可临考前几日生了场大病,便只得作罢。
    听说嘉湖书院要在寒门学子里多招人,今儿便也打算去试一试。
    一看见宋英,李氏就问:“这会儿开始了吗?”
    “这考试不是像县试、府试那样,出一样的题目,让所有学子作答,书院招新看的是学子的资质、品性,题目也是先生们随口出的。”宋英一边说着,一边拎起茶壶,给他们倒了茶。
    “先喝杯茶歇歇。”
    杨氏一下担心,“这样一来,岂不是先生喜欢谁就选谁,那我们元娃……”
    她话说得委婉,其实就是担心先生们徇私。
    “放心,这次书院有意多招些寒门学子,”宋英解释一句,又给宋元鼓劲儿,“不要紧张,书院里的先生们与王先生也没什么区别,你就当是王先生在考校你的学问。”
    宋元舔了舔嘴唇,“面对王先生,我也很紧张呀。”
    宋英:“……”
    “反正你就当是一场寻常考校,尽力作答就是。”
    杨氏担心一直说着这事,宋元就一直紧张,干脆岔开话题,“怎么没看见雁行?”
    “她去看铺子了。”
    杨氏神情一下很复杂,又开一家铺子呢,还是名贵的蜀锦铺子,还是专做富贵人家的生意。
    当日听罗雁行说后,她就很心动,也想到城里来做事,可她还没来得及张口,钱氏就一口应承下来。
    她眸光闪了闪,关心道:“新铺子开起来,事一定很多吧?还需要雇人吗?”
    宋英一眼看出她的心动,也不与她虚为委蛇,直接道:“怎么,二婶也想来城里做活?
    按说呢,宋天在衙门里当差,大小算个官,你们就是在城里买房,搬来城里住也没什么,只是一定要安排好家里的事情,田地可不能荒废,否则,可是要吃牢饭、吃板子的。”
    杨氏跃跃欲试的心一下就凉了个彻底,家里男人要去捉黄鳝,只在农忙季搭把手,李氏又年迈,家里地里的活主要都是她来做。
    见杨氏歇了心思,宋英又给她递了个台阶:“蜀锦工艺复杂,一个月能织出来的数量也有限,又主要是卖给官家太太们,这开始几个月,怕是还没摆上货架,就都被各位太太们定走了,也没什么可忙的。”
    杨氏讪讪下了台阶:“这样啊,这些精贵玩意儿我们也不懂。”
    歇了一阵,宋英便带着他们去嘉湖书院,一路上,难免被路边店家询问几句。
    宋英道明今儿不去医馆,要带家中小弟去嘉湖书院考试,又介绍李氏等人,街坊们便免不了将李氏等人好一通夸。
    直说她会养孩子,以后就等着享清福云云,给李氏夸得心花怒放,人生第一次在城里挺直脊背,风光了一把。
    “诶,这不是小宋大夫么,你这是陪家里亲戚过来?”一到嘉湖书院,门房就认出了宋英,含笑打招呼,目光从他们一行人身上扫过,最后落在穿着学子衫的宋元与赵子良身上。
    宋英同样笑吟吟的,指了指宋元,“这是我小堂弟,在我们乡里的社学念了几年书。”
    又指了指赵子良,“这是我们同村的兄长,他们先前已经来书院报过名了。”
    “令弟一瞧就是个会读书的,”门房张口就夸,又起身在前面领路,“我带你们去,趁手的文章可有带在身上?”
    宋元点头,“带了。”
    这是袁清早就提醒过的,举业一途,以后也少不得要向人请教,通常都是要带上自己近日最得意的文章。
    既然打定主意走举业,书院的这次考校便只是个开始。
    宋元带的是一篇策问,早早就写了好的,又请袁清润色过,赵子良亦是如此。
    门房带着他们进了门,到了一座叫文昌阁的小楼前,将他们交给一名斋夫便离开了。
    此时门前已有不少人在等候,但都是安安静静的,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李氏等人被架势所慑,也不敢轻易言语,连呼吸都不由自主放缓了些。
    这可是书院,神圣着呢!
    不多时,小楼右厢房的门开了,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走了出来,抽抽噎噎的,一双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
    宋元与赵子良瞬间想起王先生抽背课业时的情形,不由朝男孩的手望去,考校不过不会也要被打手心吧?
    当然,他们什么也没看到。
    一穿着绸衫的中年男子快步迎了过去,急急问道:“怎么样?”
    男孩抽噎着,没有回答。
    在男孩之后,出来的一位四十多岁,着圆领襕衫的中年男子捏须道:“令郎根底还算扎实,但还需要打磨一番,回去好好读书,明年再来。”
    男童哭得更伤心了,却没忘礼数,朝着男子行礼道:“多谢先生指点。”
    宋英观这人的打扮,便知就是书院的讲郎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