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四章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四章 孙坚身死,联盟破裂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三十四章孙坚身死,联盟破裂(第1/2页)
    看着孙坚离去的背影,袁绍眼中杀机一闪而逝。
    他知道,孙坚现在手里有玉玺,绝不会再留在洛阳这个是非之地了。
    果然,次日孙坚便以“江东不稳,需速回弹压”为由,向袁绍辞行。
    袁绍虽然心知肚明,但孙坚走得光明正大,又有毒誓在前,一时间也找不到强留的借口,只能阴着脸准其离去。
    孙坚当即点齐本部江东子弟兵,休整一日后,毫不留恋地拔营起寨,向着荆州方向疾驰而去,意图借道返回江东。
    刘珩立于自己营帐前,望着孙坚大军远去的烟尘,身旁的贾诩低声道:“主公,经过玉玺风波一事,孙文台前日指天立誓,今日便率兵离去……这联盟,怕是要彻底散了。”
    刘珩冷笑一声:“此为祸乱之始也,孙文台此行,恐怕凶多吉少。”
    孙坚的归途,注定是一条血路。
    他急于返回根基江东,又带着烫手的玉玺,一路疾行,戒备虽严,却终究漏算了一处——荆州刘表,这位坐镇襄阳的汉室宗亲、荆州牧,早已接到了来自洛阳的密信。
    信中,袁绍虽未明言玉玺,却极言孙坚在洛阳跋扈不臣,私匿重宝,且对朝廷心怀怨望,恐其携兵自重,祸乱地方,请刘表务必“斟酌行事,以安社稷”。
    刘表本就因为孙坚曾斩杀刘表部将之事对孙坚有旧怨。现在又得到袁绍暗示,更兼荆州士族对孙坚这种外来武夫素无好感。
    于是,在孙坚大军行至荆州地界,岘山附近时,刘表麾下大将黄祖早已率精兵埋伏于险要之处!
    当孙坚前军进入狭窄山道,两侧密林中骤然响起凄厉的梆子声!
    “放箭!”
    黄祖一声令下!
    刹那间,箭矢如飞蝗般从两侧山头倾泻而下!密如骤雨,覆盖了整个山道!江东军猝不及防,顿时人仰马翻,惨叫声不绝于耳!
    “有埋伏!保护主公!”
    程普、黄盖等将目眦欲裂,挥舞兵器拼命格挡箭矢,护住孙坚。
    孙坚又惊又怒,拔剑怒吼:“刘景升!汝安敢如此!”
    他试图组织反击,然而地形太过不利,敌军居高临下,箭矢连绵不绝。
    就在这混乱之际,一支冷箭,刁钻无比,穿透了亲卫的遮挡,精准地射中了孙坚的胸膛!
    “呃!”
    孙坚身体猛地一震,难以置信地低头看向胸前的箭簇,一股剧痛和冰冷的无力感瞬间席卷全身,随后又有数支箭簇先后射入他的身体,他身躯晃了晃,手中古锭刀“当啷”一声坠地。
    “主公!”
    程普、黄盖等将发出撕心裂肺的悲吼,不顾一切地扑上来。
    孙坚眼前发黑,他望着江东的方向,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恨,最终轰然倒地,一代江东猛虎,终究还是殒命于无名山道乱箭之下!
    那藏匿于亲兵怀中的传国玉玺,也随着主将的阵亡和军队的溃败,下落不明。
    孙坚被杀的消息传回洛阳联军大营后,一众诸侯再次炸开锅!
    中军大帐内,气氛比孙坚离开时更加凝重和诡异。
    袁绍拍案而起,满脸“悲愤”:“刘景升竟敢擅杀朝廷命官,袭杀讨董功臣!此乃大逆不道!盟主有令,即刻起兵,讨伐刘表,为孙文台报仇雪恨!”
    他冠冕堂皇,将矛头直指刘表,仿佛完全忘了自己之前的猜忌和那封密信。
    然而,响应者寥寥。
    袁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面色阴沉,眼中闪烁着对玉玺下落的渴望和对袁绍野心的警惕:“盟主此言差矣!孙文台之死,虽令人痛心,然其不听劝阻,擅自率军离营,途经他州,难免引起误会!况且那孙文台前日起誓,如今身死,岂不是正应了他藏匿玉玺?”
    孔融也起身道:“公路将军所言在理,当务之急,仍是追击国贼董卓,营救天子!岂可因私怨而废公义,转而攻伐同为汉臣的刘景升?此乃亲者痛,仇者快之举!”
    其他诸侯如刘岱、王匡等人,也纷纷附和袁术孔融二人。他们早已厌倦了战争,更惧怕袁绍借机吞并他们。
    孙坚已死,那不知真假的玉玺无踪,再打刘表?谁愿意把自己的兵马消耗在这种内斗上?更何况,董卓还在西边呢!
    “文举所言有理!董贼未灭,岂可同室操戈?”
    “孙太守擅自离营,亦有不当之处……”
    “当务之急是西进潼关!”
    帐内吵吵嚷嚷,几乎所有的诸侯都反对此时攻打刘表,坚持要继续西进讨伐董卓。
    袁绍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己这个盟主的权威在孙坚死后、玉玺诱惑下,竟如此不堪一击!他看向一直沉默的曹操和刘珩。
    曹操站起身,声音沉痛而冷静:“玉玺之事尚不知真假,文台兄忠勇为国,不幸罹难,操亦悲痛万分!然董卓焚毁帝都,劫持天子,罪恶滔天!此乃国仇!刘荆州与文台兄之隙,乃私怨也!岂可因私怨而置国仇于不顾?操以为当集中全力速破潼关,诛杀董贼而迎奉天子!待社稷安定,再议刘荆州之事不迟!”
    他旗帜鲜明地支持西进,将大义牢牢抓在手中。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刘珩身上。这位掌控潼关、新收张济贾诩、实力深不可测的汉室宗亲,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刘珩缓缓起身,目光扫过争吵的诸侯,最后落在袁绍那张因愤怒和失落的脸上:“孟德公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董卓,国贼也!弑君鸩后,焚毁宗庙,劫掠百姓,罪恶罄竹难书!此仇不共戴天!孙文台将军之仇,固然要报,然此乃私仇,岂能与国贼相提并论?且刘荆州之事,是非曲直,自有朝廷公断。当此之时,我联军兵马十数万顿兵于洛阳,坐视董卓于潼关之下苟延残喘,却为私怨而欲南向用兵,岂非令天下人耻笑,令董贼拍手称快?”
    他顿了顿:“珩奉诏督三辅诸军事,潼关守将徐晃、梁衍等皆听吾号令!珩以为,当令全军即刻整备,三日之后,拔营西进,直抵潼关!与关内守军前后夹击,诛杀董卓!”
    刘珩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袁绍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气得浑身发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刘珩此刻展现出的强势和实力,让他这个盟主相形见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三十四章孙坚身死,联盟破裂(第2/2页)
    曹操眼中精光爆射,率先抱拳:“操愿率部与阳武侯共击董卓!”
    袁绍的脸色铁青,他身为盟主,他的权威在孙坚事件中已遭重创,此刻又被刘珩当众以如此强势的姿态碾压,这让他几乎要失去理智。
    他倒不是真的要去攻打刘表,他在意的是一个态度,如今自己身为盟主,号召力竟不如一个刘珩?
    “好!好一个阳武侯!”
    袁绍猛地站起身,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好一个奉诏督司隶军事!好一个潼关守军皆听号令!看来,这讨董大业,有阳武侯一人足矣!本盟主倒成了多余之人!”
    他环视帐内那些或低头、或闪避、或明显支持刘珩的诸侯。
    “既然阳武侯已决意西进,号令三军,本盟主留在此地,徒惹人嫌!”
    袁绍的声音陡然拔高:“本初无能,愧对诸公信任!即日起辞去盟主之位!我渤海兵马,即日拔营归去!讨伐董贼,营救天子之重任,就托付给阳武侯与诸位忠义之士了!”
    说罢,他猛地一挥袍袖,看也不看众人,带着亲信谋士许攸、逢纪等人,头也不回地大步走出了中军帐!
    袁绍的突然发难和宣布退兵,如同在帐内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盟主!”
    “本初兄!”
    几声惊呼响起,但袁绍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
    袁术看着兄长愤然离去的背影,先是一愣,随后立刻跳了起来,脸上堆起假惺惺的惋惜:“唉!兄长这是何苦!大敌当前,岂可意气用事!罢了罢了,既然兄长执意归渤海,公路亦需返回南阳,整饬兵马筹措粮草,以备不时之需!诸位,公路也先行告退了!”
    他对着众人草草一拱手,也带着纪灵等部将匆匆离去,生怕走慢了被刘珩抓了壮丁去潼关拼命。
    袁绍、袁术这两大巨头先后退场,如同抽走了联盟的顶梁柱。
    孔融、王匡等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退缩之意。
    孙坚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玉玺风波未平,如今袁氏兄弟又撂挑子走人,再跟着刘珩去潼关硬撼董卓?风险太大,收益不明!
    “咳,”
    刘岱率先干咳一声,起身对刘珩和曹操拱了拱手,“阳武侯,孟德公,董贼势蹙,而今被阻于潼关,覆灭只在旦夕。然兖州地接青徐,黄巾余孽时有复起,境内不稳,岱身为州牧,责无旁贷,需即刻回师弹压。讨董大业,就仰仗诸位了!”
    理由冠冕堂皇,脚底抹油的速度却比谁都快。
    孔融、王匡等人也纷纷效仿,或以州郡不稳,或以粮草不继为由,向刘珩和曹操告辞。
    转眼间,偌大的中军帐内,原本济济一堂的诸侯,走得只剩下寥寥数人。
    刘珩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波澜不惊。
    联盟的分裂早在他预料之中,袁氏兄弟的离去更是清除了掣肘。他需要的,不是一群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
    留下的,是眼神坚定、始终支持西进的曹操;面色冷峻的公孙瓒;带着关羽、张飞,神情坚毅的刘备!
    “好!”
    刘珩的声音打破了帐内的沉寂,他看着眼前这几位,脸上露出了真挚而郑重的神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孟德兄,伯圭兄,玄德兄!国难当头,奸佞未除,天子蒙尘!唯有诸位不忘讨贼初心,甘愿与珩共赴险地!此情此义,刘珩铭记于心!”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洛阳与潼关之间的路线上:“董卓焚毁洛阳,驱民西行,其行天怒人怨!其部裹挟百姓,士气低落,然困兽犹斗!前有潼关天险阻隔,后有我等追兵,彼必作垂死挣扎!我军虽精,然兵力已大不如前。此行,必是艰险重重,恶战连连!”
    刘珩的目光扫过曹操、公孙瓒、刘备,带着询问,也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珩欲整合张济所部西凉降卒,与三位合兵一处,轻装简从,星夜兼程,直扑潼关!趁董卓军心涣散、立足未稳之际,与徐晃、梁衍里应外合,给予其致命一击!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曹操眼中战意燃烧,抚掌道:“伯玉此言,正合操意!兵贵神速,当以雷霆之势摧垮敌胆!操愿率本部兵马为先锋!”
    公孙瓒冷哼一声,带着边军特有的剽悍:“董贼胡作非为,荼毒中原,瓒麾下白马义从早就想会会他的西凉铁骑了!阳武侯,某听你调遣!”
    刘备更是慨然道:“备虽兵微将寡,然讨贼之心日月可鉴!愿随伯玉、孟德兄、伯圭兄,共诛国贼,虽万死而不辞!云长、翼德,亦当效死力!”
    “好!”
    刘珩精神大振,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有三位鼎力相助,何愁董贼不灭!孟德兄率部为先锋,伯圭兄为左翼,玄德兄督运粮草,我率张济部在右,全军即刻整备,待明日天明便拔营启程!”
    ……
    初平元年,四月,潼关,这座扼守关中咽喉的雄关,巍峨的关墙沉默地矗立着,如同大地裸露的嶙峋脊骨。
    关前,是开阔的平坦谷地,此刻却已被一片黑潮覆盖——那是董卓麾下的西凉大军。
    董卓庞大的身躯矗立在他那辆戎车上,目光死死钉在潼关那紧闭的关门上,更钉在关门之上那面在晨风中猎猎狂舞的“徐”字旗上。
    “徐晃!”
    董卓从紧咬的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区区一介匹夫,安敢阻我归途!”
    一旁的李傕垂首不语,他作为前锋,却在潼关下被徐晃连败两阵,一直到董卓后军抵达,潼关都未破,被董卓痛骂一顿的他此时面对董卓的暴怒,丝毫不敢触霉头。
    董卓猛地转头,目光扫过身边簇拥的将佐,最终落在头戴束发金冠的雄壮身影上:“奉先我儿!”
    吕布闻声,策动胯下的赤兔马,上前一步。
    “义父。”吕布的声音清朗。
    董卓手指狠狠指向关墙:“去!给我砸开这扇门!把那徐晃的人头,给我提来!”
    暴怒之下,唾沫星子喷溅。
    “诺!”
    吕布应声如雷,却并未率兵攻城,而是猛地一夹马腹,赤兔马长嘶一声,泼剌剌从西凉军阵前掠过,直扑关下。
    “徐晃!可敢出关,与某家一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