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98章 执念!那就先独立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298章 执念!那就先独立水师!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老朱捋了捋胡须。
    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啊!
    皇室与勋贵一体,扶持勋贵才能确保朝堂上面不会文武失衡。
    先前因为淮西勋贵势大,所以老朱有意打击淮西勋贵,并且扶持文臣集团制衡,比如刘伯温的浙东派系,这些都是老朱暗中扶持的手笔。
    但是正如小胖墩所说,一旦科举走入正轨,那么文臣缙绅士就可以通过科举源源不断地培养继承人,反倒是武勋没有传承之路。
    曾经为制衡淮西勋贵而默许浙东文人崛起的布局,如今看来竟成了双刃剑。
    刘伯温那批浙东谋士,原是棋盘上牵制悍将的棋子,却借着科举制度的东风,衍生出盘根错节的门生故吏。
    六部九卿里,文臣递补如潮水不息,而武勋子弟却困在荫袭的窠臼里,空有爵位却难立战功。
    老朱想起某次早朝,御史台弹劾边将“贪腐专擅”的奏章雪片般飞来,而那些饱读诗书的言官,个个引经据典指责武将越权。
    朝堂天平早已悄然倾斜,文臣靠着三年一度的科举生生不息,武勋却因承平日久后继无人。
    要是继续这样打压武勋,若再不扭转局面,待徐达、汤和、冯胜这批老兄弟故去,大明的军权恐将彻底旁落。
    或许连朱高炽都没有想到,因为他突然间的进言,老朱陡然间改变了政治主张。
    “皇爷爷,皇爷爷,卫所制初创时,耕战合一、自给自足,确是强兵足食的妙策。”朱高炽试探性地开了口,“可军户世代承袭,若是经年累月下来,弊端渐显。那些世袭武官将卫所当作家业,侵占屯田成了自家私产,克扣的不仅是军饷,更是士卒的性命。”
    大明朝的卫所制度,这可是出了名的。
    老朱在天下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然后创立了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即是卫所军制。
    但问题在于,这卫所军户乃是世袭,武官世袭武官,军丁世袭军丁,致使一个个卫所俨然变成了这些武官将佐的自留地,各级卫所军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军屯土地,私役士兵,倒卖军械,克扣军饷……
    大明中后期的卫所简直就离谱,军屯良田被武官兼并,戍卒沦为佃户;军械库里锈迹斑斑的刀枪,早被倒卖给私商牟利;本该操练的军丁,却在军官宅邸做牛做马。
    卫所制度这株曾经的强军之树,到了中后期已被蛀虫啃噬得千疮百孔,表面看着仍是雄兵百万的根基,内里却摇摇欲坠。
    老朱听后眉头一皱,本想据理力争,可后面这话落入耳中,他却是沉默了。
    卫所世袭制度,这本是他的“得意之作”,号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可现在听朱高炽这么一说,饶是老朱心里面都泛起了嘀咕。
    卫所制初创时,军户屯田自给自足,战时为兵、闲时务农,堪称精妙绝伦的治国良策。
    可此刻朱高炽的话语,却如重锤敲击他的心头——世袭的军户是否真成了滋生**的温床?
    那些世代承袭的武官,是否早已将卫所当作自家私产肆意盘剥?
    老朱思绪突然划过先前各地呈上的奏报:某处卫所屯田半数被军官侵占,某处戍卒因克扣粮饷集体逃亡,某处军械库里竟找不出一副可用的盔甲……这些零星的记载曾被他当作疥癣之疾,如今串联起来,竟勾勒出触目惊心的图景。
    一想到这儿,帝王就握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曾经的得意之作,难道真如孙儿所言,正悄然腐蚀着大明的根基?
    “可眼下外敌未免,还不是擅改军制的时候。”老朱沉默半晌,忽然话锋一转。
    在朱元璋心里面,终究还是绕不开北元。
    草原深处那面残破的大元旗号一日不倒,大明北疆便永无宁日。
    如今辽东既定,恰是腾出手来的良机——他要倾举国之力,将北元残存的王庭连根拔起,让黄金家族的血脉彻底湮灭在草原深处,为子孙后代荡平北疆忧患,用铁血铸就大明万里长城永不褪色的威严。
    见此情形,朱高炽也明白老朱的心思,所以也懒得再劝了。
    事实上不只是老朱,还有徐达、冯胜、汤和、李文忠这些人,覆灭北元早已成了这批开国君臣的执念,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他们!
    自应天城头升起大明旗号那日起,北元残余势力就如附骨之疽,时刻刺痛着开国君臣的神经。
    覆灭北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目标,成了这群从尸山血海中走来的豪杰,要用生命践行的终极使命,任谁都无法动摇分毫。
    不过,你打你你的北元,我搞我的贸易,这样可以吧?
    “那卫所弊病咱们先不说,先说说水师改制吧!”
    朱高炽同样转移话题,提到了水师。
    “眼下朝廷对水师的重视远远不够!”朱高炽指着海图,指尖划过波涛汹涌的海岸线,“东海贸易一旦开展,往来商船如过江之鲫,到时候肯定会有人铤而走险选择走私,在暗礁间穿梭走私。”
    “此外朝廷欲经略辽东、开发黑龙江流域,没有庞大的水师船队,如何保障漕运安全、输送兵员粮草?”
    朱高炽加重语气,“水师既是海上长城,负责巡视海域打击走私船队,又要成为开疆拓土的利刃,守护海上商路,威慑东海诸国。”
    “如今却只作海防补充,船舰老旧、兵额不足,实乃本末倒置!”
    这一次老朱没有反驳,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自鄱阳湖之战击溃陈友谅起,巢湖水师便成了大明水师的根基,可立国后的十余年间,多次北伐的号角接连吹响,铁骑、粮草、火器如流水般砸向漠北。
    朝廷将全部心力都倾注在荡平北元上,水师的战船在港口蒙尘,水兵被抽调到北方边塞,曾经纵横长江的精锐,如今连船舷的藤牌都已朽烂。
    海禁政策如一道铁闸,死死锁住了出海航道,让这支本应乘风破浪的劲旅,沦为蜷缩在海岸线的看门人,空耗粮饷却难有作为。
    而朱高炽制定的海贸国策,想要成功推行下去,那水师就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否则满载丝绸瓷器的商船将沦为海盗嘴边的肥肉,新开辟的南洋航线不过是为外敌作嫁衣裳。
    从抵御海寇侵扰到护航远洋商队,从震慑心怀不轨的藩国到建立海外据点,没有坚船利炮的威慑,再精妙的贸易规划都只是一纸空谈。
    唯有打造一支能纵横四海的水师,才能将大明的龙旗插遍大洋彼岸,让白银顺着商道源源不断流入国库,将海禁下沉寂的海岸线,化作帝国崛起的黄金航道。
    这一次,老朱没有犹豫,直接拍板询问道:“你想怎么做?”
    “其一,将水师从五军都督府割裂出来,成立单独的水师都督府,一切兵员、辎重、钱粮等全部与陆军分开,二者互不统属!”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