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71章 双脉冲,由空向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171章 双脉冲,由空向陆?(2k,先保全勤)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防工委来说,不但高振东在提及中距弹射程末端那句话没有被他忽略,就连高振东在打高机动靶时的神态动作,也同样看在他眼里,这一看就是有活儿啊。
    吃过午饭,大家又坐到了一起,不过这次的人就没那么多了,属于是小范围的讨论会,不决定什么,只是大家坐下来聊一聊,展望展望。
    但是对于部队的同志和防工委这边来说,某种程度上他们把这个会看得比一般的论证会要重。
    “振东同志,关于那个末端高机动的问题......”不论是谁,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件事情。
    高振东知道他们第一个问的肯定就是这个东西,早有准备。
    “这个理论上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就不太简单了。”其实高振东也很奇怪,这玩意按说也没多难啊,至少花旗佬不应该是那个表现,毕竟从整个技术环境上来说,二次点火实在不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吹个牛逼出来结果自
    己很久都做不到。
    想到这里,高振东忍不住笑了起来。
    同志们看着高振东,有点莫名其妙,怎么突然笑得这么开心?
    也许是想到了好办法吧,只能这么解释了。
    不管同志们怎么想,高振东开始说自己的想法了。
    “其实这件事情并不难解决,如果中距拦射弹到末端没有能量,不能机动,那我们只要在末端给导弹加一个动力就好了。”
    听了高振东的说法,防工委和空装局他们倒是没想出来什么,但是导研院却是马上就想好了,只是想错了。
    “啊,我明白了,高总工,我们加一个侧助推就好。”
    高振东闻言,先点头再摇头:“嗯,你们这个想法,从原理上没问题,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实际应用上的问题?侧助推的空气动力学构型和抛掉之后完全是两码事,你们要在空空导弹这么小的空间里,装下两套飞控?”
    甚至都不只是这个麻烦,还有尺寸导致的无法挂载问题。
    听见高振东的话,导研院的同志才从激动里冷静下来,这个构型理论上没问题,但是要真说应用的话,好像是差点意思。
    “那后助推呢?”侧推不行,那就后面加助推呗。
    “后助推的话,你们还是要准备两套导弹飞控,其实都差不多,还有一个问题是,后助推的话,你们需要有一整套二级火箭的代价要付出,在空空导弹上这一点点区别,就是天壤之别了。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导弹会很
    长,对飞机的气动有很大的影响。”
    导弹后面加个助推器,听起来好像不是太长,其实对空气动力学的影响很大,如果以战-7为例的话,那就是导弹快和平尾齐平了。
    就算抛开空气动力学不说,两套导弹飞控其实不是太大问题,但是两套导弹飞控的存储空间就比较抠脑袋了,不论是磁带还是磁盘,都不能满足要求,还得要么磁芯,要么半导体。
    这两个存储器都非常贵,而且还要考虑弹上空间。所以当高振东刚说出来,同志们就明白了,这个事情好像得不偿失。
    “高总工,那要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想不通就不想了,这儿不是有人嘛。
    “我的建议是,在一个火箭发动机壳体内解决问题。”
    一个发动机之内解决问题?同志们听懂了,但是没想通。
    “我们没有太明白呢,高总工。”导研院的同志道。
    “其实就是在不改变空空导弹气动外形的情况下,要能有末端能量。比如,我们的火箭发动机,可以分成两次点火,第一次点火先把导弹打出去,获得速度,到了末端之后,再次点火,获得末端动能。”高振东站起来,边说边
    画图。
    其实也只是一个示意图,但是同志们都看懂了。
    “这个………………好像不太难?”这是导研院的同志们第一感觉。这很正常,毕竟二踢脚这东西,我们已经玩了多少年了。
    高振东点点头:“嗯,这个原理很简单,但是细节可能不是那么容易解决,如果要做的话,先做着,有问题我们再解决。但是要想解决末端高机动的问题,我们就只有这么做,其他办法,代价都比这个要大。在火箭发动机工
    作的过程中,有两次陡升陡降,按照波形来看的话,形成了两个脉冲,所以我起名为双脉冲发动机。具体的,如果没有办法的话,后面可以找我。”
    在高振东一年前抽到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教材里,有双脉冲,所以他能直接说这句话。细节可能不好说,但是至少基本构型没问题。
    空军的同志对技术细节是不管的,一边看一边点头,反正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达到了效果就好。
    导研院的同志是一边听一边记,这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别说听过了,就是想都没想过,毕竟那是20世纪到21世纪之交才有的概念。
    只是提出概念的,反而没有搞出来,对吧,花旗佬。
    导研院的同志只知道一点,那就是高总工说了,如果没有想法,后面可以找他。
    高振东看同志们在努力的记录,等了一下,看大概差不多了,才开始提起下一个想法。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导弹后续怎么改进?”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真正实践的话,没有那么容易。
    “改进的话,我们想的就是增大射程,提高机动,提升命中率......”
    导研院同志说的改进方向还是在空空导弹的概念上改,但是高振东不止要这么多。
    “嗯......你们说的这个也对,但是有没有想过另外一种可能,由空向陆?”
    由空向陆?那是什么意思?托汉语的福,能听懂,但是有没想含糊。
    “低总工,陆下是是没中程导弹了嘛?”包括空装局也是有想含糊。
    低振东摇摇头:“陆下的中程导弹30公外,和近程导弹之间的距离太小了,缺多一个中间过渡的。
    “但是空空导弹45公外的射程,陆地中程还低啊。”空军的同志说道,但是我们忘记了一个条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