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看君马去疾如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百一十六章 看君马去疾如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按道理来说,此番易帜的元城守将是有大功的。
    功劳除了保住了元城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保住了那些军资与辅兵。
    纥石烈志宁自然没有伟大的国际主义情怀,想要将这些打包送给汉军。
    事实上,他有一套完整的计划,一旦开始突围,就用大火将辅兵与军资,乃至于整个元城全都付之一炬,让刘淮只能收获一把灰烬。
    但今日汉军攻城太仓促了,别说纥石烈志宁事先不知道,就连汉军众将也是突然接到的攻城军令。
    也因此,之前的盘算全都不算数了,城中乱成一团,负责放火的兵马也不可避免的被混乱所迟滞。
    就这么短短不到半个时辰的空当,闻人子期登城说降了大名府本地豪强,使得他们反戈一击,迅速平定了元城之乱。
    这些功劳无论如何都算是重大立功表现。
    但是闻人子期自从进入府衙之后,就被沉闷的氛围所感染,心中却是越来越紧张。
    早就听闻汉军要清理豪强,而只要是豪强,就从没有干净的,想要抓小尾巴多的是,都统郎君不会是想要趁机将这些豪强出身的降将,以冥顽不灵负隅顽抗为罪名,当场全都处置了吧?
    闻人子期虽然可以置身事外,却毕竟是在城头临阵做出了政治承诺,如果刘淮直接将降将杀了,那以后他还怎么做人?
    也因此,这名河北本地泼皮心中下定决心,若事情真的无可挽回,他就算豁出去此番功劳,也要出言搭救一二的。
    “末将参见都统郎君!”
    八名河北本地降将在闻人子期的带领下,向着刘淮躬身行礼。
    刘淮扯开嘴角,想要露出笑容,却因为心中有事,脸上僵硬,以至于笑容都有些发冷,偷偷抬眼看着这一幕的几名降将心中愈加发凉,手不自觉地往腰间摸去。
    不过府衙之中亲卫甲士俱全,而他们手中连根筷子都没有,只能心下一横,等待处置。
    谁料刘淮并没有翻脸作色,只是缓缓说道:“诸位都是有大功之人,照理说有功当赏,只不过如今是战时,暂且记下功劳,战后作统一赏罚如何?”
    几名降将还能说什么?只能慌忙点头不停。
    刘继续说道:“你们几人也不要担心会有人贪功劳。我军自从北伐以来,实行的就是这个规矩,从来没有不妥当,我刘大郎南征北战,这一两分名声还是能当三两银钱的。”
    听到这里,有机灵降将迅速出声:“末将自然不是担心没有赏赐,却是担心没有立功之机,无法再为大郎君命。”
    刘淮笑着摇头:“你叫什么?”
    那名降将说道:“末将马彦章,乃是相州人,家中行五,因此军中尽唤作马老五。”
    刘淮:“哦,马五哥,你刚刚说的可是真的?可真的是想要为我继续建功立业?”
    马彦章等降将闻言,非但没有提起小心,反而纷纷松了一口气。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不怕官家给的饭难吃,因为他们都相信自己本事,这饭就算一时难以入口,终究还是会随着各自成长而可口的。
    他们怕的就是官家不给饭吃。
    如今既然能得用,比什么都好。
    “不敢为大郎君兄长。”马彦章立即拍着胸脯说道:“俺们都是只知道厮杀的武人,既然大郎君有令,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俺们也必将从!”
    “好!”刘维也抚掌说道:“既如此,我就下军令了。”
    “你们八人各挑选亲信精骑五十人,为我亲军,明日随我一起行动。将其余兵马交于闻人大郎,接受我军整编。”
    马彦章等人手下各有一两千的兵马,听闻此言本能的想要讨价还价,然而见到不只是刘,其余大将也都扭头冷冷看着自己,这些初来乍到的降将终究不敢说什么,立即大声应诺。
    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丢兵权就丢了吧,怎么都得经过这一遭。
    都统郎君叫自己马五哥是人家有礼貌,真当人家没有刀子吗?
    而且作为降将,初来乍到就能当主帅亲兵贴身考察,起点已经很高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刘淮见这些降将没有意见,直接挥手说道:“姚二郎,带着这几名正将去补充军资与旗帜,给你两个时辰,必须完成。”
    明显知道军情的亲兵首领姚不平立即起身,大踏步的引着八人离去了。
    闻人子期也想要跟出去,却听谁说道:“闻人大郎莫走,你乃是五鹿军统制,必须得参加军议。”
    闻人子期立即醒悟,慌忙行礼谢罪,又坐回到了位子上。
    众将还以为是梁肃要继续主持会议,却见到刘淮竟然亲自起身,打开了挂在身后的一张巨大舆图。
    刘淮严肃说道:“我知道今日突然攻城,而且在此时就召开军议,诸位心中一定有所犹疑,其实是我今日早晨得知了一个重大军情,不得不立即开战,以保证时间上的从容。
    此言一出,府衙中众人尽皆严肃,乃至于有些慌张起来。
    能被如今的刘淮称作重大军情的变故,事情肯定小不了。
    “东金已经成功研制了炸药。
    此话一出,府衙之中,尽皆哗然。
    炸药实在是可以改变战争的东西,因为在这个重型武器顶天了就是抛石机的时代,城墙防御的攻击烈度不算太高。
    炸药直接将攻城烈度上升了一个等级,才是最可怕的。
    理论上,军队只要在敌军城下建立攻城营地,就足以找出防御空隙来炸塌城墙了。
    由此产生的战略态势变化无比巨大。
    纥石烈志宁出城野战是这个原因。
    如今的魏胜困守蕲县,更是这个原因。
    更别说以此发展出来的火炮,根本就是划时代的武器,之前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军阵与战术,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几年内全都被这朴实无华的铁管状兵器被扫进故纸堆。
    现在金国竟然也已经将火药研制成功,这特么怎么成?
    而更是有聪明人迅速反应过来。
    金国既然已经研制出了炸药,总该在大战中用到某处吧?
    而既然纥石烈志宁没用在博州,也没用在大名府,那东金的炸药去处就很明了了,必然被石烈良弼带到了中原战场。
    否则还能去何处呢?在燕京府库里存着生患?或者拉到蒙兀草原上炸牛粪?怎么可能?
    而既然炸药到了中原,那么魏胜作驻扎的宿州、徐州一线……………
    想到这里,飞虎军统制管崇彦脸色惨白起来。
    当日因为一招之差,没有将纥石烈良弼那一万大军拦住,竟然会在今日造成如此恶劣的结果吗?
    张白鱼同样想明白了前因后果,随后起身询问:“大郎君,消息可准确?”
    刘淮点头:“先是刘萼出首相告,说是冬日在燕山听到过闷雷之声,如同火炮之声一般无二。”
    “随后我让申龙子加急审讯战俘,拷打一日,从几人口中得知了准确消息。”
    张白鱼继续询问:“大郎君,金贼产了多少火药?难道全都带到中原去了?”
    术业有专攻,尤其是现在炸药的制作流程还属于机密。
    在张白鱼看来,东金依旧是地大物博,只要研制出了炸药,就不会被原材料卡脖子,加足马力生产还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山东生产的火药都能管够,更何况是掌握着晋地、辽东、河北三个巨大板块的东金?
    不过张白鱼不知道的是,东金火药制备进程是被硝石拖了后腿。
    土硝的制备十分艰难,古代有个俗语:“熬硝干日,不抵将军一炮”,平日里扫厕所得出来的土硝维持烟花商人的生意还可以,仓促间哪有那么简单就可以增产的?
    山东的情况则是不同,泰安与莱州地区有大量的溶洞,本来就是熬硝之地,算是正好被汉军捡了个便宜。
    此时刘谁也不想跟张白鱼科普制备火药的工艺,只是说道:“金贼火药良品率不高,没有形成体系,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按照经验制备,因此,得用的炸药并不是太多。”
    顿了顿,刘淮方才脸色难看的说道:“否则金贼又为何不来碰一碰博州防线,反而舍近求远去中原呢?”
    这倒也是。
    如果东金炸药管够,七万大军齐头并进,将博州防线炸平即可,只要攻入山东腹地,汉军反而会手忙脚乱一阵,聚集不起力量来与金军决战。
    刘淮看着各有所思的众将:“事态紧急,可还有人想要发言?现在就说!”
    辛弃疾立即起身:“敢问大郎君,是否要率军支援徐州,支援魏公?”
    这虽然是在之前两人私下议定之事,却还是要在军议上过一遭的。
    刘淮立即点头:“正是如此。”
    张白鱼等骑将心中也一紧,他们想到了刘淮在战前的言语。
    虽然当时言之凿凿,但如今真的要长途奔袭八百里参战,任谁心中都会有慌乱。
    辛弃疾环顾四周说道:“大郎君身负天下安危,不应亲身犯险,可着一猛将率军南下。难道我们这些人都不能为君上分忧吗?”
    骑将们纷纷会意,立即起身请战,就连一些擅用步卒的大将也纷纷来凑热闹。
    刘维挥手让众人坐下,朗声以对:“此事无从转圜,我意已决,无需多言。”
    在这时候,刘淮的言语已经有些一言九鼎的意味,所以他既然已经下令决心,其余人就不可能再有反对意见,只是唯唯诺诺罢了。
    辛弃疾叹了一声:“大郎君既然心中早有定论,那末将也不好有其余言语,不过大郎君可有全盘谋划?需要多少兵马南下?”
    刘淮点头:“飞虎军全员、东平军与武成军所部甲骑,一共七千甲骑足矣。”
    耶律兴哥、萧盆奴、典论等人再次起身,就要说些什么。
    “白马军与辽骑营所有轻骑都要继续在河北。”刘淮知道几人想要说什么,直接摆手下令:“东金主力虽然已被我军击溃,可残兵败将仍在,还得需要轻骑扫荡。”
    “中原战场焦灼许久,多方情报都已经是明牌,我只要赶到徐州,也不用轻骑探查,就可以直接获取周边情报。”
    一直沉默不语的节度府二号人物何伯求终于出言:“这些骑兵并不保险,还得有一支精锐步卒跟过去,就算晚一些也无妨,中原形势复杂,能多一点力量最好。”
    既然给了何伯求政治地位,自然要给他政治权力,也因此,刘淮径直询问:“派遣哪支步卒?”
    何伯求起身在军议中环顾:“天雄军与五鹿军遴选精锐,合兵一万,沿着黄河北岔道一路直达徐州,足以应对一些局面了。”
    其余人心思还没转过弯来,刘淮却是已经明了。
    山东义军与宋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日北伐军中有许多人现在都成为了中低层军官。而五鹿军与天雄军则是完完全全的河北人士,对宋国没有任何关联。
    换句话说,如果到了万一之时,需要对宋国动手,是完全不用考虑这两支兵马的军心士气的。
    然而也有自己的政治考量。
    王友直与闻人子期还没来得及再次起身请战,就见刘淮出言拒绝:“河北之事还没有了结,我正要将河北大局托付给何长史。而想要平定河北,如何能离了这两支大军的协助?”
    何伯求默然不语。
    身为政治人物,何三爷立即就想的透彻。
    五鹿军在初立之时,刘淮就着重遴选过其中军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小地主与平民子弟,而且统制官还选了个泼皮出身的闻人子期,就是为了让他们清扫河北的。
    所谓既得利益者都是保守派,那些在金国内部吃得脑满肠肥的大地主大豪强都是站在金国那一方的。
    金国一派的大豪强中,这些人中有的如那‘摸着天’赵云赵大官人一般,被大炮送上西天;
    有的犹如今日的马彦章一般俯首称臣,反正立功之后,愿意跟着刘淮卖命;
    还有些则是深居幕后,让旁系子弟与附庸势力参与金军,以抗汉军。
    敢上战场的敌人,都被刘淮亲手收拾了,剩下的就是那些看起来乖乖的,却又暗中捣乱之辈。
    刘淮刚刚已经明言,要那些降将跟着他去中原立功,为的就是拔掉河北豪强手中所有爪牙,让他们成为砧板上的一块肉。
    具体执行人就是五鹿军。
    别看都是河北人,可泼游侠如何能跟士族豪强尿到一个壶里?
    闻人子期与王友直都没尿到一个壶里!
    更何况清扫大地主之后,五鹿军上下士卒还可以直接卫所化,分田以自肥,他们又怎么可能忍住不当这把刀?
    而且闻人子期真的失控也没关系,还有王友直得以顶上去,将河北大地主外加闻人子期一起收拾了。
    这也就是五鹿军与天雄军皆不能脱离河北的原因了,若不趁着如今兵威卓著,快刀斩乱麻的整饬一番,待到人事军事上被渗透进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那才叫后患无穷。
    何伯求知道自己负有清扫河北的重任,前路又几乎被刘淮铺好,也就没有反驳。
    他心中略微思量,随后就提出了第二套方案:“那就让武成军去。都统郎君,中原形势复杂,七千甲骑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若大郎君不同意,那就恕臣等不从!”
    呼延南仙与梁远儿也立即起身表态。
    这二人对付宋国也不会手软的。
    刘淮没有矫情,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梁先生,可有妥当行军路线?”
    梁肃今日显得尤为疲惫,闻言不该怠慢,立即手捧一封文书起身:“已经有了。自大名府向东,先在阳谷休整一二,随后南下,经郓城渡过黄河岔道。
    再越过单州,经过丰县与县之间抵达彭城。这条道路上无论南北都有我方城池,府库还算充足,足以进行休整。
    而且,如今中原局势混乱,情报还是半月之前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如今战况到何种程度了。”
    “最好的情况,无非就是金贼依旧在淮北与宋军作战,大郎君此番南下可以从容与魏公合军一处,休整一番之后,以堂堂之师与金贼决死。
    “次一点的状况,则是金贼来攻宿州,而宋军已经不能再为,难以或者不愿支援。魏公与金贼于宿州相持。”
    “最差则是宿州已经全失,宋军与我军皆已经战败,而魏公在彭城坚持抗贼。”
    “以这条线路行军,无论是哪个结果,大郎君都能临时决断。”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可能,那就是不仅仅是宿州,徐州也被金军攻下来了,而且魏胜身死,其余将领也是或逃亡,整个山东南部一片糜烂。
    若是战况真的成了那般,也不用多说了,准备放弃大名府,全军回转,与中原金军决一死战吧。
    而除了最坏的情况,刘淮率军在黄河岔道与黄河之间行军可谓兼顾安全与速度,而且这几处渡口甚多,真的探查出军情变化,再改变行军方向也来得及。
    而且,骑兵长途奔袭是不可能带着辎重的,因此中间几处囤积军资的大城就十足重要了。
    刘淮点头以示同意,随后立即说道:“还有谁想有言语,且速速说来!”
    连续问了三次之后,见没有任何人发言,刘淮直接扶剑说道:“既如此,听我军令!”
    众人纷纷起身,拱手以示服从。
    “着,何伯求何长史为河北大都督,统揽河北一切军政事物。”刘淮从腰间解下佩剑,珍而重之的放在何伯求手中:“诸君当从其军令政令。”
    众人倒也不奇怪。
    如今汉军中虽然人才济济,但论地位、资历、能力、立场都够得上的一方方面之任的,无非就是何伯求与辛弃疾两人罢了。
    何伯求郑重接过佩剑,随后躬身一礼:“大郎君可还有什么交待吗?”
    刘淮点头:“有的,何长史当以恢复民生为重,军事上暂且保守一二,不过若是金贼杀来,倒也不用客气,直接杀回去便可。但要攻入晋地,也要越过河间府,其余任由何长史临机决断!”
    何伯求知道这是天大的重任,却只是双手微微一颤,就继续捧着剑问道:“大郎君,臣晓得了,还望大郎君一路小心。”
    刘淮点头,宣布军议结束后,立即双手空空,竟是一刻不停,带着管崇彦等骑将去飞虎军中歇息了。
    而众人看到辛弃疾扶着腰间重剑,犹如亲卫一般跟在刘淮身后之后,方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刘淮没有给辛弃疾这位事实上的军事二把手任何军令,原来辛弃疾是要作为骑将,与骑兵一起南下。
    有人稍觉安心,有人反而更加慌乱了。
    这要是万一出个岔子,魏胜、刘淮、辛弃疾全都陷进去,山东义军不就彻底完了吗?
    唯独此时军议已定,文武官员也只能将心情压回到心底,继续各司其职罢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