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6章死人不会眨眼,但镜头会(第1/2页)
凌晨五点十八分,天光未亮,城市仍在沉睡。
D7仓外围三百米,高压电塔的钢铁骨架在熹微的晨光中像一头沉默的巨兽。
塔基的检修口,两个身穿电力巡检服的身影正以一种与身份不符的精准和迅捷,安装着一个巴掌大小的黑色仪器。
冷风割过脸颊,宋昭的目光锐利如鹰,死死盯着D7仓的方向,而一旁的陈砚则十指翻飞,将宽频信号捕捉仪的接口与微型电脑无缝对接。
“数据流已捕获。”陈砚压低声音,耳机里传来他沉稳的呼吸,“正在回传,林晚,看你的了。”
耳机那头,只有轻微的电流声和键盘敲击音,林晚从不需要多余的言语。
宋昭的视线扫过腕表,距离对方安防系统数据备份窗口关闭还有七分钟。
每一秒都像被拉长的琴弦,绷紧到极致。
突然,林晚的声音切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找到了。一个非常狡猾的循环漏洞。”
宋昭的心提了起来:“说。”
“D7仓夜间监控视频流,每隔二十三分钟,就会出现一次精确到零点六秒的帧丢失。时间点完美覆盖了B区地下冷藏库电梯的每一次开启时段。”
零点六秒,对于人眼而言几乎无法察觉,但在数据层面,这是一个精心凿开的后门。
“能还原吗?”程野问。
“正在逆向算法补偿,将碎片化的数据帧重组……好了!”林晚的声音猛地拔高,一张经过拼接、略显模糊但关键细节清晰的图像被同步发送到陈砚的终端上。
画面中,一道厚重的铅门缓缓开启,一个穿着白大褂、身形瘦高的男人正推着一具盖着白布的担架,消失在电梯的幽暗深处。
男人的脸被阴影遮蔽,但当他伸手按下楼层按钮时,摄像头捕捉到了他左手食指指节上一处狰狞的旧伤疤痕,像一条盘踞的蜈蚣。
“放大左手。”宋昭命令道。
图像被拉近,疤痕的形态被清晰勾勒。
宋昭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份十年前的档案。
那是一起医疗事故,主刀医生周正声因为器械滑脱,左手食指被手术刀深度划伤,留下了永久性创伤记录。
而官方记录里,这位医学天才早已在三年前死于一场意外车祸。
上午九点四十四分,法医中心影像分析室。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无数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
唐雨柔的指尖在触控板上轻点,神情专注得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她调取了D7仓近三年所有以“设备维护”为名义的出入登记,在海量信息中,一个名叫“徐建”的技术人员引起了她的注意。
此人每月都会在固定时间出现在制冷系统的保养名单上,履历完美无瑕,但奇怪的是,人脸识别系统从未捕捉到过他的任何一张正面影像,每一次都像是巧合般被设备、角度或光线完美避开。
“太刻意了。”唐雨柔喃喃自语。
她将所有能采集到的侧脸、背影和模糊的远景片段导入三维建模系统。
随着服务器的低鸣,一个虚拟的人体骨架在屏幕中央缓缓成型。
系统开始进行步态分析,将登记信息中的身高体重与模型的动态数据进行比对。
几分钟后,一行红色的警告弹出:步态模型与登记身高存在4.2厘米误差。
结论:目标极有可能长期穿戴矫形鞋垫,以掩饰真实体型。
唐雨柔的眼神一凛,她打开了另一个加密数据库,输入了关键词:十五年前,城西化工厂火灾,救援人员名单。
名单上,一个名字赫然在列——赵立群,消防员,官方记录中,他为救人被困火场,英勇殉职,尸骨无存。
而他的体检档案里,清晰地记录着他因为天生双足长度差异,需要佩戴特制鞋垫。
他的身高,恰好比那个叫“徐建”的伪造身份,低了4.2厘米。
中午十二点零三分,支援中心战术会议室。
凝重的气氛在空气中发酵。
宋昭将周正声和赵立群的照片并排投射在主屏幕上,两个本该死去的人,却像幽灵一样在D7仓的记录里交汇。
“医生负责‘内容’,前消防员负责‘维护’,一个完美的闭环。”宋昭的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他们隐藏得太深,常规手段无法触及核心。我们必须逼他们自己露出马脚。”
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影像拟态’。利用林晚发现的零点六秒丢帧规律,在下一次‘徐建’进行设备保养的时候,我们插入一段伪造的视频。”
“伪造什么?”陈砚问。
“伪造一具尸体被转运的画面。”宋昭的目光扫过众人,“不是运进冷藏库,而是运出来,直接送往焚化通道。我们要让他们相信,他们的秘密暴露了,我们正在清理‘证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6章死人不会眨眼,但镜头会(第2/2页)
林晚立刻明白了:“我可以制作出天衣无缝的高仿真合成影像,但细节需要支持。”
唐雨柔点头:“我这里有最真实的尸检数据,皮肤纹理、尸僵状态、甚至不同环境下尸斑的演变,都可以进行建模。”
“这太冒险了!”陈砚皱紧眉头,“一旦被他们识破,我们打草惊蛇,他们会立刻销毁内部所有的活体证据,那我们就前功尽弃了!”
“他们不会查。”宋昭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一种洞悉人性的冰冷,“因为比起求证一个可怕的真相,人类更愿意相信一个可以让自己安心的谎言。当他们看到‘死人真的被运走了’,恐惧会瞬间占据他们的大脑,让他们做出最直接的应急反应——启动那个所谓的‘回声舱’。”
下午四点十七分,D7仓东侧通风井的检修通道内,空气中弥漫着铁锈与霉菌混合的潮湿气味。
陈砚像一只壁虎,悄无声息地在狭窄的管道内匍匐前进。
他以“设备巡检”的伪装身份潜入地下层,此刻,他的任务是将纳米级的荧光示踪剂涂抹在通往B区的通风管道内壁。
他一点点靠近B区制冷机组的位置,巨大的压缩机发出单调而压抑的轰鸣。
就在这轰鸣的间隙,他敏锐的听力捕捉到了一丝异样的声响。
他停下动作,将耳朵贴在冰冷的金属墙壁上。
有呼吸声。
微弱,却极有规律,像沉睡中的孩童。
不止如此,还有一种更细微的声音,滴答,滴答……像是老式钟表的秒针在走动。
这个节拍,与那盘神秘磁带录音的背景噪音,完全一致。
墙后有活人!
陈砚心头巨震,就在他准备悄然撤离时,脚下的一块金属网格轻微下陷,发出一声细不可闻的“咯噔”声。
下一秒,刺耳的红外警报骤然响起!
他暗骂一声,毫不犹豫地转身,朝备用路线——一条废弃的排水沟冲去。
黑暗中,一根突出的铁刺划过他的右臂,剧痛传来,但他没有丝毫停顿,忍痛钻出地面,消失在黄昏的阴影里。
他将那块被鲜血浸透的袖口布条用密封袋装好,交到宋昭手中,声音因失血和急促的呼吸而有些沙哑:“墙后有活人。守卫的换班时间,在凌晨两点。”
晚上八点三十九分,支援中心监控终端前,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林晚的屏幕上。
“注入开始。”林晚的声音冷静得像机器。
三十秒后,D7仓的安防系统日志里,一段“平平无奇”的监控录像悄然覆盖了原始数据。
画面中,两名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推着一具担架,熟练地绕过常规路线,将其送入了地下焚化通道。
一切都发生在零点六秒的监控盲区内,完美无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漫长的等待像一种酷刑。
三十七分钟后,远程传感器突然发出了尖锐的警报。
“B区地下层电力负荷出现异常突增!”技术人员报告道,“功率曲线符合……符合大型低温舱的预热复苏程序!”
宋昭猛地站起身,死死盯着屏幕上的热力图。
在代表B区地下深处的那片蓝色的区域,一个红斑正缓缓浮现,并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升温。
诱饵,被吞下了。
他低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战栗:“他们要唤醒‘陈砚亭’了。”
几乎在同一时刻,国内最大的非盈利组织“沈巍基金会”的官方网站,悄无声息地发布了一篇新闻稿,标题措辞严厉——
《关于近期网络上针对壬戌事件相关不实谣言的严正声明》。
声明发布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迅速在网络上激起涟漪。
而宋昭看着屏幕上跳出的新闻弹窗,嘴角却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公开的声明,是给世人看的烟雾。
而地下的唤醒,才是他们真正的回应。
牌,已经打到了桌面上。对方的反应比预想的更快,也更决绝。
宋昭拿起桌上的通讯器,目光穿透屏幕,仿佛看到了那座戒备森严的仓库深处正在发生的一切。
他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那个被唤醒的“陈砚亭”,以及那份突如其来的公开声明,都意味着对方的底牌即将揭晓。
他对着通讯器,只说了一句话,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指挥室的空气都为之凝固。
“所有人,准备执行第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