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章 突如其来的早朝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十章 突如其来的早朝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启五年六月初一凌晨,寅正两刻(四点三十分左右)。
    天色微青,雄伟的午门城楼在晃动的灯光中,高影幢幢。
    左右掖门前,朝臣们打着哈欠散在各处。
    这些没有资格进朝房待漏的低级京官们,三五成群,聚在各处空地,低声说着话。
    「好好的怎麽又要上朝了?」
    「昨天司礼监叫传的旨意,大家慌慌张张的,也没个准备。」
    「出了什麽事?我们皇上怎麽突然就要奋起了?」
    「是啊,从万历年起,多少年没有朔望早朝了,天启朝都过去五年了,皇上怎麽突然就想起来了?」
    「难道朝争要决出胜负来了?」
    「东林党早就落花流水,难不成要在早朝上痛打落水狗,办成铁案?」
    「不一定哦。听说五月二十八日凌晨,奉圣夫人暴毙。礼部正在拟定追赠和厚葬仪礼。」
    「真的假的,奉圣夫人死了?那...那位岂不是独木难支?」
    「是啊,好多御史言官昨天收到消息,连夜挑灯写弹劾奏章,准备在早朝上众炮齐发,一举放倒他。」
    「那今天早朝,有热闹看了。」
    「嘻嘻,我们拭目以待,等着看热闹吧。」
    还有一群朝官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品质」。
    「三四月的俸禄这月能发吗?这都六月了,该发五月的俸禄,可三月的俸禄还没见到影子。」
    「等着吧。户部说漕运上来的钱粮先紧着山海关。我们的,再等等!」
    「等他个姥姥的!我们都是科举中试的正途官,东华门唱过名的清华官,凭什麽让着山海关的那些丘八?」
    「国事艰难,辽东失陷,山海关戎务事关京畿安危。这些丘八行情看涨,没办法!」
    「什麽叫没办法?一群山野鞑子就把他们打得一溃千里,从辽阳逃到山海关,还有脸要粮饷?」
    「是啊。一群不服王化的女真野人,芥藓之疾而已,硬是被他们养虎为患,成了心腹大患。
    辽东文武军民,皆可杀!」
    一位头戴二梁,身穿赤罗青缘衣裳朝服的官员踱了过来。
    探着头对着人群说:「我们穷得跟丐帮一般,有人却满嘴是油。」
    众人眼睛一亮:「谁?」
    「当然是户部那帮孙子!
    我听说山东清吏司的杨主事,在南海子附近修了座庄园,夜夜歌舞升平。
    通州太仓的一位司库大使,跟我有亲。六月初六他要纳第十二房小妾,帖子都发到我家了。」
    众人忿忿不平,七嘴八舌地骂:「这帮孙子!吃香喝辣的,却扣着我们的俸禄不发!
    当我等的刀笔不利吗?」
    「对,写奏章弹劾这帮孙子!叫他们嘚瑟的!」
    马上有人出声阻止,「慎重!这些人只是小喽罗,上面有大老虎!」
    「打了小的,引来老的。到时候人家照样吃香喝辣,弹劾的人就得去吃沙子了。」
    「留得青山,不怕没柴烧!」
    「沉住气,而今朝争到了最要紧时刻,两边憋着劲要给对方致命一击。
    到时候我们的奏章就值钱了。」
    「没错,今年能不能添屋纳妾,就看这一回!」
    「唉,十年寒窗,学得锦绣文章要卖于天家。可惜天家不要,生活所迫,只能卖于有钱人家。」
    「哈哈,生活所迫,这句话点睛。我等寒窗苦读,为的什麽?不就是为了不再被生活所迫吗?」
    「高见,高见!」
    右阙门下三间翰林朝房,北楹是内阁阁老们的朝房。
    顾秉谦和魏广微坐在一起,眼睛时不时往坐在另一边的孙承宗瞥去。
    孙承宗要在今日辞陛后,才会出京,继续坐镇山海关。
    太子太师丶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另一位阁老朱延禧坐在角落里,脸色有些发青。
    他是位老夫子,天启元年担任日讲官时讲《尚书》「可爱非君」一章,阐明义理,颇有独到见解,被天启帝称赞为「讲官第一」,于是从礼部右侍郎擢升东阁大学士丶礼部尚书,正式入阁。
    主要工作是负责编修神宗和光宗两代皇帝的政令集《两朝实录》,以及督修两位先帝的陵墓。
    天启五年,《两朝实录》修成,定陵和庆陵先后竣工。
    神宗先帝的定陵从万历十二年开建,万历十八年完工,早就万事俱备。只需梓宫入玄宫,合龙门封陵收尾就是。
    光宗先帝即位不过一个多月就驾崩,陵墓开建连意向都没有。但是新开建又来不及,现在的大明也没有这个实力。
    朱延禧灵机一动,把景泰帝朱祁钰为自己精心修造丶后在夺门之变后废弃的陵墓挪来用。
    景泰废陵修了八年,地下主体都差不多完成,只需要稍微「翻新」,再在各处细节缝缝补补一番就可以了。
    天启元年七月,光宗先帝丶孝元皇后郭氏(朱由校嫡母)丶孝和皇后王氏(朱由校生母)梓宫入玄宫,合龙门,顺利下葬。
    然后开始补修地上建筑,直到天启五年宣告完工。
    朱延禧灵机一动,不仅为朝廷省了一大笔银子,还全了朱由校的孝道,各方对他都是赞不绝口。
    于是迁为太子太师丶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四月间,司礼监递出话来,说内阁票拟时,要称魏忠贤为「元臣」,朱延禧认为不可,坚决反对。
    御史田景新为讨好魏忠贤,上书弹劾他,阉党言官跟着一涌而上。
    现在朱延禧心灰意冷,正扳着手指头算,什麽时候被革职,收拾行李回乡。
    魏广微凑到顾秉谦耳边轻声道:「昨日司礼监传下旨意,田尔耕丶许显纯丶杨寰丶孙云鹤收监,派了博平伯郭明振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张艮为锦衣卫北司镇抚使。
    郭明振是孝元皇后之兄,可这张艮是谁?哪里冒出来的?」
    顾秉谦轻轻答:「张艮字行庭,现年二十九岁,皇后的族兄。
    国丈少年失怙,全靠一位堂兄仗义抚养,长大后考为诸生,成家立业。
    张艮之父,就是国丈的这位堂兄。
    素闻张艮少年聪慧,多有侠气,十四岁考取诸生后便游历各地。」
    魏广微轻笑一声:「呵呵,还真是位妙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天启元年回开封,正好遇到回乡祭祖的国丈,一同来了京师,然后荫得锦衣卫千户一职。
    只是田尔耕丶许显纯不喜他,处处排挤。没想到这一回,他倒是一跃而起。
    天上的云彩,你不知道哪朵就会下雨。」
    魏广微不以为然道:「皇后的族兄,是外戚,他那朵云彩,早晚会下雨。
    元辅,我还听说京营也有了旨意。」
    「没错,旨意以英国公张维贤丶惠安伯张庆臻丶萧如薰为京营总督,以达奇勋为五军营提督,戚昌国为神机营提督,麻承训为神枢营提督。」
    魏广微愣了一下,「萧如薰不仅复职,还迁为总督?不会是明升暗降吧?」
    顾秉谦答:「国朝祖制,勋贵总督京营是怎麽回事,你又不是不知道。」
    魏广微目光闪烁,「萧如薰久在行伍,治军有方。如此说来,京营总督实务操于他之手。
    元辅,他刚刚被言官奉魏公之意参倒,现在又复位,皇上的心思,难以琢磨。」
    顾秉谦看了他一眼,继续说:「达奇勋丶戚昌国丶麻承训皆是万历名将之后。皇上以他们三人提督三大营,再加上萧如薰之事,圣意非常清楚。」
    魏广微脸色变幻:「朝中相争,可。染指京营,不可!」
    顾秉谦笑了笑,不再答话。
    魏广微目光在孙承宗丶朱延禧身上转了一圈,又开口道:「元辅,今早的朝会,想来会很热闹。」
    「不要着急,我们静观其变。」
    魏广微点点头:「也是,看看风向再说。」
    他还想再说什麽,有鼓声从外面传来。
    「咚咚咚!」
    卯时到!
    顾秉谦起身,整理朝服,端正七梁冠帽,拱手道:「孙阁老,朱阁老,请。」
    孙承宗丶朱延禧起身拱手对礼:「元辅,请!」
    四位阁老起身,出了朝房,来到左掖门,站在队伍最前面,等着开门验牌入朝。
    ***
    新人新书,请多多支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