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553章 阮凝玉一直在骗他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553章 阮凝玉一直在骗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眼见青雾竟捅出这么大的篓子,还将大公子藏在盒子里的纸条给弄不见了,苍山便气不打一处来。
    眼见谢凌面色骇然,现在就要马上见到青雾。
    苍山也不敢耽搁,便急急忙忙地去找青雾了。
    结果在府里问了一遍,都道青雾上回挨了谢凌的骂,面子挂不上去,便找自己当管家婆子的姨妈,请假回乡下的家小住几天去了。
    因青雾是自己的外甥女,管家婆子便偷偷给她行了方便,其他仆人都不能请假这么多天不干活的。
    谁能想到这会儿,谢大人竟然......
    皇帝驾崩的消息终究还是传了出去。
    尽管林修远竭力封锁,但宫中频繁进出的太医、深夜不熄的灯火、以及那道从御书房传出的密令,早已在暗流涌动的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最先按捺不住的是那些与赵怀仁有旧的旧臣,他们或明或暗地开始串联,试图借机翻盘;而另一边,景王的支持者则加紧筹备登基事宜,生怕夜长梦多。
    林修远站在紫宸殿外,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心中却沉如铅块。
    他深知,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大人。”身后的幕僚低声提醒,“宁王那边已经派人来问过三次了。”
    林修远没有回头,只是淡淡道:“告诉他,时机未到。”
    “可若再拖下去……”
    “我比谁都清楚。”林修远终于转身,目光冷峻,“但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陛下尸骨未寒,若我们自己先乱了阵脚,只会让敌人有机可乘。”
    幕僚沉默片刻,最终拱手退下。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身穿黑衣的探子疾步而来,跪地禀报:“大人,西郊大营异动频繁,兵部调动了三支禁军,且未上报内阁。”
    林修远眉头一皱,心中顿时警铃大作。
    赵怀仁虽已被拿下,但他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即便被贬为庶人,依旧有不少旧部潜伏于军中。如今突然调动禁军,显然是有人意图趁乱起事!
    “立刻通知羽林卫统领,加强皇宫守卫,不得放任何未经许可之人入宫!”林修远当机立断,语气不容置疑,“同时,命刑部彻查此次调动是否合法,若有违制,即刻拘捕主事之人!”
    “是!”
    探子领命而去,林修远却并未松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问题在于??到底是谁,在背后操控这一切?
    是宁王?还是另有其人?
    他没有时间深思,因为很快,一道诏书送到了他手中:新帝将于三日后正式登基,百官齐聚太极殿,行册封礼。
    这是个机会,也是个陷阱。
    林修远心知肚明,若有人想动手,必会选择这个群臣汇聚、戒备森严却又最易制造混乱的时刻。他必须提前布局,以防万一。
    于是,他连夜召见几位心腹老臣,秘密商议对策。最终决定:由他亲自坐镇太极殿,指挥全局;同时安排亲信将领分驻各处要道,确保安全无虞。
    然而,就在登基大典前夜,一封密信悄然送至宰相府。
    信中只有一句话:
    **“小心你身边的人。”**
    林修远盯着那几个字,瞳孔微缩。
    他缓缓放下信纸,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翌日清晨,太极殿前钟鼓齐鸣,百官肃立,等待新君登基。
    景王身着龙袍,缓步走上玉阶,神情庄重。
    林修远站在文官之首,目光扫过四周,一切看似井然有序,但他敏锐地察觉到,今日的羽林卫换了一批新人,而原本负责殿前值守的两名将领,竟不知所踪。
    他不动声色地向身旁一名侍卫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悄然离去。
    仪式进行到一半时,忽然,一声巨响自殿外传来,紧接着,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
    “敌袭!”有人惊呼。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众人纷纷后退,唯恐被卷入其中。
    林修远却神色不变,迅速下令:“关闭宫门,封锁所有通道,调集禁军平叛!”
    话音刚落,一群黑衣蒙面人便从殿外涌入,直扑龙椅上的景王!
    林修远眼神一冷,拔剑而出,迎面挡住一人,剑锋交错间,鲜血飞溅。
    与此同时,早已埋伏在侧的亲卫们也纷纷现身,与刺客展开激战。
    混乱之中,林修远一边护住景王,一边高声喝道:“谁敢行刺新君,诛九族!”
    此言一出,许多原本犹豫的官员终于反应过来,纷纷加入战斗。
    局势逐渐被控制,刺客也被尽数剿灭。
    然而,当林修远回身看向景王时,却发现对方正死死盯着一个人??
    宁王。
    此刻的宁王面色苍白,浑身发抖,显然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刺杀震惊不已。
    但林修远知道,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他走到宁王面前,冷冷道:“殿下,您可解释一下,为何这些刺客皆出自您府中的护卫?”
    宁王闻言,脸色骤变:“不可能!我府中护卫皆是我亲自挑选,怎会……”
    “事实摆在眼前,殿下不必狡辩。”林修远打断他的话,声音冷得像冰,“若您与此事无关,不妨随我去刑部走一趟,配合调查。”
    宁王咬牙,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林修远没有给他反抗的机会,直接命人将其押送入狱。
    待一切尘埃落定,林修远才回到府中,疲惫地靠在椅上。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封匿名信的内容。
    “小心你身边的人。”
    他一直以为,这指的是宁王,或是赵怀仁的余党。但如今看来,真正的危险,或许藏在他最信任的地方。
    他睁开眼,望向窗外的夜色,心中已有决断。
    第二天,他便下令彻查此案,并亲自审讯被捕的刺客。
    不出所料,这些人果然是宁王府的旧部,但他们供出的幕后主使,却令林修远大吃一惊??
    竟是他自己的一名贴身幕僚。
    那人曾陪伴他多年,协助处理政务,深受信任。没想到,此人竟是敌国细作,潜伏已久,只为今日一击。
    林修远沉默良久,最终亲手签下了斩立决的命令。
    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叶青墓前,耳边风声呜咽,似有低语。
    “叶大人,我又一次,守住了大夏。”
    但他也知道,这一场权谋之争,还远未结束。
    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他,已准备好迎接下一场风暴。
    林修远站在宰相府的书房内,望着案头那封密信,眉头紧锁。
    “小心你身边的人。”
    短短七个字,却如利刃般刺入他的心口。他不是没有防备,可真正当背叛来临之时,仍让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那名幕僚被押入天牢后,拒不认罪,但证据确凿,连他自己也无从狡辩。林修远亲自审讯,问及幕后主使时,那人却只冷笑一声:“林大人,你以为这朝堂之上,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林修远心头。
    他知道,赵怀仁虽已伏诛,但他背后的关系网并未彻底肃清。那些曾经依附于他、如今隐匿于朝堂之上的势力,仍在暗中窥伺,等待时机反扑。
    更可怕的是,宁王虽然被囚,但他在军中的影响力依旧存在。若有人借机煽动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林修远立刻召见几位心腹将领,下令加强京城防卫,并命人严密监视各大王府与旧臣府邸,以防有异动。
    然而,就在他以为局势已经可控之际,一封来自边关的急报又打破了平静。
    “辽东急报!北狄大军压境,意图南侵!”
    林修远看完奏报,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北狄,乃是大夏北方最强大的游牧部族,多年来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此前因大夏国力强盛,加之林修远推行新政,军备充足,他们才不敢轻举妄动。如今皇帝驾崩,新帝初立,朝局未稳,正是他们趁虚而入的最佳时机。
    “果然,是冲着我们来的。”林修远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他深知,若此时出兵迎战,势必牵动整个朝廷的稳定;若不出兵,则会助长敌人的气焰,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边疆失守。
    思索片刻后,他果断下令:“即刻调集京畿三镇兵力,命老将韩仲领军出征,同时命令各地驻军严阵以待,不得擅动。”
    韩仲是叶青的老部下,忠诚可靠,经验丰富,由他统军,足以震慑敌人。
    安排妥当后,林修远便亲自前往皇宫,向景王禀报军情。
    景王听完之后,神色凝重:“林相,北狄来势汹汹,若真开战,我军能否抵挡得住?”
    林修远拱手道:“陛下请放心,臣已派遣韩将军出征,此人用兵老练,必能稳住前线。此外,臣亦已下令各州郡做好备战准备,一旦战事升级,便可迅速驰援。”
    景王点了点头,却又迟疑道:“只是……眼下朝中局势尚未完全安定,若是再起战端,恐怕民心不稳。”
    林修远微微一笑,语气坚定:“正因如此,才更要果断出击。若让北狄误以为我朝虚弱,便会愈加猖狂。唯有以雷霆之势击溃其前锋,方能震慑四方,令宵小不敢妄动。”
    景王听罢,终于下定决心:“好,那就依林相所言行事。”
    林修远领命而出,心中却并未轻松。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韩仲率军抵达辽东,果然发现北狄已在边境集结重兵,随时准备南下。他当机立断,亲率精锐夜袭敌营,一举焚毁敌军粮草,逼迫对方退守长城之外。
    此战一胜,朝野震动,百姓士气大振,纷纷称赞林修远调度有方。
    然而,就在众人松了一口气时,京城内部却再度出现动荡。
    一名御史突然上书弹劾林修远,称其“专权擅政,架空君权”,并列举了诸多莫须有的罪名。更有几名旧臣联名附议,要求削其权柄,恢复祖制。
    林修远得知此事后,只是淡淡一笑。
    他太了解这些人了??他们不过是想趁着皇帝年幼、朝局未稳之际,削弱他的权力,从而重新掌控朝政。
    于是,他亲自前往太极殿,在众臣面前坦然陈词:“诸位大人,臣自辅佐先帝以来,未曾有一日懈怠。今陛下登基,臣亦忠心耿耿,唯愿大夏昌盛,百姓安居。若诸位认为臣有负圣恩,可随时上奏,请陛下裁决。”
    说罢,他缓缓取出一枚玉印,放在龙案之上。
    那是皇帝赐予他的“护国元勋”印信,象征着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信任。
    满朝文武一时哑然。
    景王望着那一枚印信,沉默良久,最终开口道:“林相为国操劳多年,功勋卓著,朕岂会轻信谗言?今后若有妄议朝政者,一律严惩不贷。”
    话音落下,那些弹劾之人顿时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多言。
    风波就此平息,林修远的地位反而更加稳固。
    然而,他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胜利。
    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他必须继续前行,守护这座帝国,直到最后一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