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怎么会在这里?”
汪格非的下属脱口而出。
谢凌在这里,那么,画舫上的人又是谁?
他们不是说事情都办好了吗?!
向鼎臣似笑非笑地看向了已经有些呆不下去的汪格非。
“汪大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是说画舫上闹出了人命么?兹事体大,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汪格非却看见了向鼎臣眸中一闪而过的深意。
他再傻,都知道向鼎臣适才的表现全是装的。
他以为谢凌中技,没想到谢凌和向鼎臣必定暗中联手了,竟设下圈套让他往里钻。
叶青的离去,让整个大夏朝野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然而,她留下的制度与精神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反而在后人的继承中愈发彰显出深远的影响。
新继任的宰相是叶青一手提拔的年轻才俊林修远,他深得叶青真传,不仅才华横溢,更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林修远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整理并推行叶青生前未竟的改革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关于边疆治理的进一步优化。
大夏虽然已平息了蛮族之乱,但边境地区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一些偏远部落因长期受地方官员压迫,对中央政府心存芥蒂。为了消除这种隔阂,林修远提议设立“边疆安抚司”,专门负责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同时派遣一批熟悉当地风俗的官员前往驻守,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这一举措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也遭到了部分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过度依赖安抚政策可能会削弱朝廷威严,甚至助长边疆势力的独立倾向。面对质疑,林修远冷静地回应道:“我们并非一味妥协,而是希望通过真诚的态度赢得他们的信任。只有当边疆百姓感受到中央的关怀,他们才会真正将自己视为大夏的一部分。”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林修远亲自带领一支使团前往北疆,与当地的部落首领展开谈判。一路上,他深入了解各部落的需求,并承诺提供技术支持和贸易便利。他还特别强调,中央政府愿意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不会强行干预其内部事务。
经过数月的努力,林修远终于与多个部落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些部落不仅同意定期向朝廷缴纳象征性的贡品,还主动参与建设连接内陆的道路网络。这不仅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大大增强了其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与此同时,国内的教育体系也在继续深化发展。随着《大夏通史》的完成出版,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开始了解国家的历史渊源。这部通史不仅记录了历代帝王的功绩,更详细描绘了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平民英雄。这样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也让许多人意识到,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都能为国家添砖加瓦。
此外,女性教育的普及效果逐渐显现出来。许多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女子开始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有的成为医馆的医师,为乡里治病救人;有的则投身于文学创作,用笔墨记录时代变迁。还有一些勇敢的女性甚至考取了功名,进入官场任职,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风顺水的时候,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降临。某日,一封来自南疆的急报送至京城:当地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导致数千人染病身亡。由于地处偏远,医疗资源匮乏,疫情迅速蔓延,威胁着周边省份的安全。
得知消息后,林修远立刻召集众臣商讨对策。有人建议封锁南疆,防止疫情扩散;也有人主张派遣军队进驻,强制隔离患者。然而,林修远却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方案??组建一支由医生、学者和志愿者组成的救援队伍,携带充足的药物和物资赶往灾区进行救治。
“瘟疫无情,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如果仅仅依靠封锁和隔离,只会让灾民更加绝望,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混乱。”林修远说道,“我们要用行动告诉他们,大夏从未抛弃任何一位子民。”
在他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无数有志之士踊跃报名加入救援队。这其中,包括许多曾经受益于叶青教育政策的年轻人。他们带着满腔热血奔赴前线,在恶劣的环境下日夜奋战,只为挽救更多生命。
随着时间推移,疫情终于得到了控制。救援队不仅成功遏制了病毒传播,还帮助当地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为未来的防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这场灾难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才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几年后,当林修远站在皇宫高处眺望远方时,他仿佛看到了叶青的身影。这位伟大的先驱者虽已离世,但她所开创的事业仍在蓬勃发展中。如今的大夏,早已不再是那个内忧外患频发的弱国,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强大帝国。
林修远轻轻叹息了一声,心中默默说道:“叶大人,您放心吧,我们会继续守护这片土地,让它永远繁荣昌盛。”
疫情平息后,大夏朝野上下都松了一口气。然而,林修远并未因此懈怠。他深知,此次瘟疫虽已被控制,但暴露出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尤其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地方官员应对能力不足。为此,他向皇帝提出了两项重要改革:一是建立全国性的公共卫生网络,二是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
首先,在公共卫生方面,林修远建议以京城为中心,逐步向各省份推广标准化的医疗体系。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医馆联盟”,将各地的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管理;培养更多的专业医师,并定期派遣他们到偏远地区巡诊;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医药研发,以降低药品成本,让更多普通百姓能够负担得起治疗费用。
这项提议得到了大多数大臣的支持,但也有一些人担心,如此庞大的工程可能会加重财政负担。对此,林修远解释道:“短期来看,确实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从长远角度考虑,一个健康的社会才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如果因为吝啬一时的开支而忽视了民众的生命安全,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他还提出了一项创新方案??通过发行公益债券筹集部分资金。这些债券不仅面向富商巨贾,也开放给普通民众认购。购买者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回报,还能享受优先就医等特权。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热烈反响,短短数月内便募集到了足够的启动资金。
与此同时,针对地方官员的表现问题,林修远推动实施了一套全新的考核机制。以往的评价标准往往偏重于经济指标,而忽略了社会治理的实际效果。现在,他引入了更多维度的考量,例如灾害应急处理能力、民生改善程度以及群众满意度等。此外,他还设立了匿名举报系统,允许普通百姓直接向中央反映地方官的不当行为。
这些改革措施很快显现出了成效。在新的公共卫生体系下,各地的医疗水平显著提升,许多曾经因病致贫的家庭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希望。而更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则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使得基层治理变得更加透明高效。
然而,就在大夏内部逐渐步入正轨之时,外部环境却再次变得复杂起来。某日,一封来自西疆的密报送至京城:邻国突厥正在秘密集结军队,似乎有侵犯边境的意图。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朝堂上的轩然大波。
有人主张立刻加强边防部署,以防万一;也有人认为应该先派使者前往探查虚实,避免贸然行动引发不必要的冲突。林修远仔细分析了当前局势后,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命令驻守西疆的将领提高警惕,做好迎战准备;另一方面,派遣一位精通外交的使臣前往突厥,试图通过谈判化解矛盾。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期那般顺利。经过多次交涉,突厥方面始终态度强硬,拒绝撤军。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出了诸多无理要求,比如要求大夏割让部分领土作为缓冲区。面对这种情况,林修远意识到,单纯的谈判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必须展示出足够的实力才能迫使对方妥协。
于是,他开始着手制定一项全面的军事计划。首先,从全国各地抽调精锐部队,增援西疆防线;其次,利用近年来修建的道路网络,确保粮草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前线;最后,联合周边友好的小国,共同对突厥施加压力。
与此同时,林修远也没有放弃尝试和平解决的可能性。他派人暗中接触突厥内部的一些反对派势力,试图分化瓦解其统治集团。经过一番精心布局,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原来,突厥国内部对于是否发动战争存在严重分歧,部分贵族甚至愿意与大夏合作,以削弱现任可汗的权威。
借助这一有利条件,林修远迅速调整策略,通过外交手段成功离间了突厥高层的关系。最终,在内外夹击之下,突厥不得不宣布退兵,并承诺今后不再挑起事端。
这场危机虽然得以化解,但却让林修远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防御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彻底消除潜在威胁,必须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科技领域。
在叶青时代,大夏就已经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关研究进展缓慢。如今,随着国力日益强盛,林修远认为有必要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他倡导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吸纳国内外顶尖人才,专注于农业、工业和军事技术的创新。
在他的推动下,“天工院”应运而生。这个机构汇聚了众多学者和工匠,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例如,改良后的农具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新型冶炼技术使得兵器更加坚固耐用;而火药配方的改进,则为军队提供了更为强大的火力支持。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科技成果逐渐转化为了实际生产力,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也为国家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林修远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
多年以后,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无不感叹大夏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如此巨大的飞跃。而这背后,正是无数像叶青、林修远这样的杰出人物,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