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00章烧钱的无底洞(第1/2页)
陈山的书房里,烟雾弥漫。
梁文辉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将一本厚厚的账本推到陈山面前。
他的手指点在最后一页那一串长长的红色数字上。
“山哥,这是截止到上个月的账目。”
梁文辉的声音有些干涩。
“全球三十二家空壳公司,二十七个期货账户,同步进行采购。澳洲的小麦,泰国的大米,阿根廷的牛肉罐头,加拿大的面粉……没有停过。”
“霍东升那边,船队已经扩张到四十七艘旧货轮,每艘船的维护、船员的薪水和安家费,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非洲那边,巴颂将军的胃口越来越大。除了粮食,他还想要坦克和战斗机。为了稳住他,我们只能通过南斯拉夫的军火商,帮他高价弄了一批苏制旧货。”
梁文辉合上账本,发出“啪”的一声闷响。
“山哥,我们从健司那里吞下的资产,已经变现了七成。和记总会旗下所有娱乐场所、运输公司、建筑公司的利润,也全部填了进去。”
“但是,这个窟窿太大了。”
他抬起头,看着陈山。
“照这个烧钱的速度,我们最多还能撑半年。半年之后,我们就会资金链断裂,全盘崩溃。”
陈山没有看账本,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那条海上生命线,是用黄金铺出来的。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狮子山模糊的轮廓。
“我们现有的生意,是给普通人做的。赚的是辛苦钱,一分一毛地攒。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是逆天改命,靠攒钱是行不通的。”
他转过身,看着梁文辉。
“我们需要一个发动机,一个能印钱的发动机。”
梁文辉扶了扶眼镜:“山哥的意思是……?”
“房地产?”梁文辉试探着问,“我最近研究过,港府有计划在新界那边开发卫星城市,我们如果提前囤地……”
“房地产是金牛,但养牛需要时间。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头现金奶牛,要能立刻挤出奶来,而且是大量的奶。”
陈山走到书桌旁,从一个抽屉里拿出一张报纸,扔在桌上。
报纸的娱乐版头条,是关于邵氏兄弟的新片《江山美人》票房大卖,女主角林黛再次成为全港焦点的报道。
梁文辉不解地看着陈山。
“山哥,这是……”
“文辉,你看香港现在什么最火?”
陈山的手指,敲了敲报纸上林黛那张巧笑嫣然的脸。
“电影。”
梁文辉愣住了。
“电影?山哥,你想进军电影业?”
他有些不敢相信。
在他看来,电影是风花雪月的东西,是那些文人骚客和名伶明星的游戏。
“没错。”陈山坐回椅子上,给自己倒了杯茶,“一张电影票五块钱,一部卖座的电影,票房能上百万。这是多大的现金流?”
“而且,电影公司可以合理地向银行申请高额贷款,可以发行股票上市融资,账目操作空间极大。那些见不得光的钱,可以通过票房,洗得干干净净。”
梁文辉的脑子飞快转动起来。
他从财务的角度,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这确实是一门绝佳的生意。
“可是山哥,电影业现在是邵氏的天下。邵氏兄弟在香港根深蒂固,他们有自己的影城,自己的院线,手下签约的导演和明星不计其数。我们一个外行想进去分一杯羹,恐怕不容易。”
“不容易,才说明油水多。”
陈山喝了一口茶。
“邵氏是老虎,但香港这么大的山林,容得下第二只老虎。”
“别人怕他,我陈山不怕。”
他看着梁文辉,下达了新的指令。
“文辉,你去做个调查。我要知道香港所有电影公司的资料,特别是那些半死不活,快要倒闭的。我要他们的财务状况,债务情况,还有老板的底细。”
“另外,帮我约一个人。”
“谁?”
“曹达华。”
曹达华,人称“银坛铁汉”,是粤语片时代的超级巨星。
他不仅是演员,也自己开了电影公司和制片厂,只是这几年被邵氏的国语片冲击得厉害,日子很不好过。
陈山站起身,走到那副世界地图前,目光重新落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
“文辉。我们拍电影,不是为了赚钱。”
“是为了有足够的钱,去做更重要的事。”
......
三天后,钻石山。
一辆黑色的奔驰车,停在了一家电影制片厂的门口。
制片厂的铁门锈迹斑斑,上面“南粤影业”四个红色大字也已褪色剥落。
陈山从车上下来,王虎跟在他身后,警惕地打量着四周。
这里和他想象中的电影厂完全不同。
没有衣着光鲜的明星,也没有忙碌的摄制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00章烧钱的无底洞(第2/2页)
院子里杂草丛生,几个穿着汗衫的工人,正有气无力地修补着一堵摇摇欲坠的布景墙。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木屑、油漆和灰尘混合在一起的萧条气味。
一个穿着唐装,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快步迎了出来。
正是曹达华。
“陈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曹达华在银幕上是硬汉,在现实中却是个八面玲珑的老江湖。
他知道陈山的背景,也收到了梁文辉送上的厚礼,态度恭敬。
“华叔,客气了。”陈山和他握了握手,“我就是随便看看。”
“陈先生里面请,里面请。地方小,乱了点,您别见怪。”
曹达华引着陈山,走进了摄影棚。
摄影棚里又闷又热,巨大的顶棚吊着几排大功率的照明灯,烤得人直流汗。
一个剧组正在拍摄一场古装戏。
导演坐在监视器前,声嘶力竭地喊着“卡”。
演员们穿着厚厚的戏服,脸上的妆都快被汗水冲花了。
“华叔,你这南粤影业,规模不小啊。”陈山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随口说道。
曹达华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陈先生见笑了。都是些小打小闹,混口饭吃罢了。”
他指着正在拍摄的剧组。
“现在粤语片的市场,一天不如一天。观众都喜欢看邵氏的国语片,场面大,明星靓。”
“我们这些拍粤语片的,只能拍点神怪武侠,或者伦理悲剧,成本低,赚个辛苦钱。”
曹达华带着陈山,在片场里转了一圈。
陈山一路看,一路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他看到了破旧的摄影机,看到了重复使用的道具和服装,也看到了那些拿着微薄薪水,却依然在为电影梦奔波的幕后人员。
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股“穷”气。
但奇怪的是,陈山也在这里,看到了一种在和记总会那些生意里看不到的东西。
那是一种纯粹的热情。
导演为了一个镜头反复推敲,演员为了一个表情对着镜子练习半天,道具师为了一个逼真的伤口,用面粉和糖浆捣鼓一下午。
他们不像是在工作,更像是一群手艺人,在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
“华叔,你的演员和师傅,都很敬业。”陈山由衷地说道。
曹达华叹了口气。
“敬业有什么用?陈先生,不瞒您说,拍完这部戏,下个月的薪水,我都不知道去哪里凑。”
“银行那边,催债的电话一天打八个。再没有资金进来,我这南粤影业,就只能关门大吉了。”
他说着,领陈山走进自己的办公室。
办公室很简陋,墙上挂满了各种剧照和奖状,见证着昔日的辉煌。
“陈先生,您是做大生意的人。我也不跟您绕圈子了。您今天来,是不是……对电影有兴趣?”
曹达华给陈山倒了一杯茶,眼神里带着一丝期盼。
陈山端起茶杯,没有喝。
“华叔,我不是对电影有兴趣。”
他看着曹达华的眼睛。
“我是对你的片场,你的设备,还有你手下这班人,有兴趣。”
曹达华的心猛地一跳。
“陈先生的意思是……”
“我想买下南粤影业。”
陈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你开个价吧。”
曹达华愣住了。
他想过陈山可能是想投资,或者合作。
但他没想到,对方一开口,就是要全盘收购。
他看着墙上那些发黄的剧照,那是他大半辈子的心血。
“陈先生……这……”
“华叔,你是个聪明人。”陈山放下茶杯,“南粤影业在你手里,已经是个填不满的窟窿。卖给我,你不仅能还清所有债务,还能拿到一笔足够你安享晚年的钱。”
“而且,我保证,南粤影业的牌子不会倒,这些跟你揾食的兄弟,也都有饭吃。”
陈山的条件,充满了诱惑。
曹达华沉默了。
他不是不想卖,只是不甘心。
“陈先生,您为什么要买我这个烂摊子?以您的实力,完全可以自己建一个全新的影城。”
陈山笑了。
“建影城容易,但要找齐你手下这班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不容易。”
“我要的,是你的班底。我要他们,为我拍一种全新的电影。”
“全新的电影?”
曹达华更加困惑了。
陈山没有解释,只是站起身。
“华叔,你考虑一下。三天后,我的律师会来找你谈具体细节。”
曹达华看着陈山,又看了看墙上那些褪色的辉煌,沉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