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94章发往伦敦的密电(第1/2页)
港督回到他那间挂满了航海图和历任总督肖像的巨大书房里。
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维多利亚港的夜景。海面上船只的灯火,如同繁星坠落,映照着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他独自一人站了很久。
陈山下午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在他的脑海里反复回响。
那道选择题,每一个选项的后果都清晰地摆在他面前。
继续追查“马克一型”?
他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到后续的发展。
MI6的特工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猎犬,最终或许真的能挖出真相。
然后呢?
将真相公之于众?
那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灾难。
报告会这样写:大英帝国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在严密安保下的香港,被一名本地华商,用一场精心设计的“剧本”,在MI6、CIA和港府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走了。
而他作为最高统治者,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甚至还被对方当成了棋子,去对付自己的盟友。
这份报告一旦呈上内阁的办公桌,伦敦的政敌们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扑上来。
媒体的头条会用最尖刻的语言嘲笑“帝国的黄昏”。
他的政治生涯,将以一个笑柄的方式耻辱地终结。
更可怕的是,这会彻底动摇英国在这里的统治根基。
让所有本地的华人势力看到,原来高高在上的英国人,也并非不可战胜,甚至可以被愚弄。
这会埋下什么样的祸根?他不敢想象。
而与陈山合作呢?
港督睁开眼睛,看着那片璀璨的港湾。
陈山的承诺,诱人得让他无法拒绝。
一个绝对繁荣稳定的任期。
没有罢工,没有动乱,只有不断攀升的经济数据。
他将成为香港历史上最成功的港督之一,带着这份金光闪闪的履历回到伦敦,无论是进入上议院,还是在内阁谋求一个更高的职位,都将是水到渠成。
还有那笔“顾问费”。
那不是一笔小钱,而且是以完全合法的商业形式支付。
这不仅能让他和他在伦敦的政治盟友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华商联合银行”这个平台,他们将与香港最顶层的华人资本,建立起一种牢不可破的利益捆绑关系。
这是一场政治豪赌。
一边是虚无缥缈的原则和必然的毁灭,另一边是触手可及的巨大利益和辉煌的未来。
最终,功利压倒了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94章发往伦敦的密电(第2/2页)
港督走回书桌前,打开了一盏小小的台灯。
暖黄色的光,照亮了他那张轮廓分明的脸。
他从一个上锁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红色的密码本和一台专用的电报机。
他思索了片刻,用一种极其微妙且考究的外交辞令,亲自撰写了一封发往伦敦内“阁办公室的密电。
在电文中,他没有直接要求停止调查,而是将MI6香港站的行动,描述为一种“不合时宜的纠缠”。
他声称,MI6的固执己见,正在严重“破坏”港府好不容易才与本地华人领袖建立起来的“脆弱互信”。
他刻意没有提陈山的名字,只用了本地华人领袖这个模糊的称谓。
他危言耸听地指出,这种不信任一旦扩大,极有可能引发香港社会新一轮不可控的经济与社会动荡,甚至会影响到美国方面的态度,为英美关系带来不必要的外交摩擦。
他暗示,追查一台已经“可能被炸毁”的机器所带来的价值,远不能与维护香港作为帝国远东金融支柱的稳定相提并论。
最后,他以总督的身份,郑重请求伦敦高层能够“从大局出发”,审时度势,及时结束这场“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毫无意义的闹剧”。
发完密电,港督并没有停下来。
他知道,光靠一封电报,还不足以让固执的军情六处低头。
他拿起了书桌上另一部红色的、没有拨号盘的保密电话。
这条线路,直接连接到伦敦白厅,通往他当年的政治导师,如今内阁中的一位实权人物的办公室。
电话接通后,他没有再使用电报中那些模糊的外交辞令。
“老师,是我。”
“我需要您的帮助。MI6那帮人,快要把香港给拆了。”
他巧妙地将MI6的调查,与“维护香港金融稳定”和“避免与美国产生进一步外交摩擦”这两个伦敦最关心的问题捆绑在一起。
他向他的政治盟友暗示,如果任由MI6胡来,导致香港金融市场出现任何波动,最终买单的,将是整个大英帝国的经济利益。
“是的,老师……我明白他们的职责。但是,为了一棵树,烧掉整片森林,值得吗?更何况,那棵树很可能已经是一截焦木了。”
“我需要内阁的直接命令,让他们停下来。是的,最明确的命令。”
挂掉电话,港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靠在椅背上,感觉有些虚脱。
现在,只等伦敦的反应了。
他看了一眼窗外的夜空,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与陈山,已经从潜在的敌人,变成了同一条船上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