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联美抗东”这个外交策略,最核心的点在于苏联已经可以确定是三个国家里实力最弱小的一个,而且还有很大下降的空间。
德国和苏联必有一战,因此苏联之后的工业和城镇,大概率会受到冲击。
苏联政府现在很悲观,他们不认为苏联可以将德国人抵挡在国门之外。
苏联和德国阵营接壤的地方太过漫长,想学习法国人修建一条“马奇诺防线”也不现实。
同时,苏联的国土纵深相较于前世,情况也更加糟糕,西乌克兰,白俄罗斯部分国土没有拿收回,波兰也全面倒向德国。
这也意味着一旦和德国开战,苏联的列宁格勒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还有乌东工业区,因为缺乏缓冲,稍微失利就有可能变成前线。
而这三大工业区在苏联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不管人口还是工业都是最密集的地带,别说沦陷,哪怕是受到战火的波及,都是苏联不可承受之痛。
因此李维诺夫很是压抑的说道:“面对德国的进攻,苏联的处境只会雪上加霜,我们本来现在就和东非、美国有不小的差距,在经受过战火后,这种差距只有可能加大。”
“不过,有得就有失,我想这也是我们可以拉拢美国的一个重要前提。”
约瑟夫的眼神也变得黯淡了一些,他拿起烟斗狠狠抽了一口,会议室里充斥着浓郁的烟气,就像现在苏联高层们的烦躁沉闷的心情一样。
苏联计划委员会的主席梅日劳克,沉重的说道:“难道我们不能在军事上,尽可能的把德国人限制在三大工业区的西部么?”
他在质问的时候,也把目光看向苏联军方的高层们,约瑟夫也想听一听军方的高见,虽然他很清楚现在苏联的困境,可万一……
很遗憾,苏联军方的官员也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直言不讳的说道:“这样很难做到,除非我们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但在战争初期也可能收效甚微。”
“三大工业区的位置太过靠近西部,尤其是列宁格勒工业区,除非我们能够控制住整个芬兰湾的两岸,否则的话,列宁格勒必然会直接受到战争的波及。”
“相较于德国,我们的海军终究实力太弱,而且力量也更加分散。”
苏联和德国不同,德国海军是一支完全现代化的世界海军,并且集中分布于波罗的海和德国大西洋沿岸,同时因为吞并了奥匈帝国,现在德国也有了一支地中海舰队。
波罗的海和大西洋沿岸的德国海军,二者完全可以通过基尔运河沟通,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事实上德国也是这么做的,这两地的海军都归属于德国的北方舰队管辖,所谓的北方舰队就是原德国的公海舰队。
因为吞并了奥匈帝国海军的原因,阿道夫政府将其改编为“北方舰队”,用于区别于地中海舰队。
至于为什么不叫“大西洋舰队”,则是因为地中海也属于大西洋,至少欧洲人是这样划分的。
也就是说在波罗的海,德国海军的北方舰队就是无可争议的区域霸主,它完整的继承了德国公海舰队的衣钵。
因为一战后,德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原公海舰队的编制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在二十年代以后,德国原公海舰队就转向更加“精锐化”,不断更新迭代,维持其作为世界海军强国水准的主要发展方向。
阿道夫上台后,原公海舰队也在不断挣脱伦敦条约的限制,所以近些年来,公海舰队也是北方舰队不仅质量上维持世界一流水准,规模也开始不断壮大。
但是不管阿道夫上台前还是上台后,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的霸权都不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可以碰瓷的。
而波罗的海舰队已经是苏联最强大的海军主力舰队。
目前苏联有三大主力海军舰队,按照实力排行,分别是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
除了三大主力舰队以外,苏联海军还有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舰队,也就是北方区舰队,红旗阿穆尔河区舰队,第聂伯河区舰队,里海区舰队……
北方区舰队也就是前世苏联北方舰队的前身,不过现在苏联还没有将其地位抬升上来。
但是毫无疑问,北方区舰队可以看做苏联的第四海军舰队,管辖范围覆盖整个苏联北极地区的海岸线,包括白海入口。
目前苏联政府已经在讨论是否将其升格为第四舰队,毕竟北方区舰队的任务比较繁重,包括保卫苏联在北极地区最重要的不冻港和海军基地。
保护至关重要的北方海上航道的西段,防御来自挪威方向的海上威胁还有潜在的德国海军威胁……
第聂伯河区舰队的情况相对特殊,在前世这支区舰队并没有现在的地位,因为前世苏联还有一支多瑙河区舰队。
这是苏联疆域变化的结果,前世苏联的势力一直蔓延到整个乌克兰全境还有罗马尼亚部分区域,因此多瑙河区舰队就担负着苏联西部的防御重任。
而现在这些区域则变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多瑙河区舰队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它的国土防御职能也被第聂伯河区舰队所继承,让第聂伯河区舰队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升,成为苏联最重要四支区舰队中的一个。
以上就是,苏联海军的大致情况,不过从苏联海军的力量分布也可以看出来,苏联在海军发展上的困境。
因为广阔的国土,所以苏联海军力量不得不分散开来,这让本就薄弱的苏联海军,更难发挥出主动作用。
而苏联的众多区舰队,很多也无法裁撤或者整合,他们在区域上都是必不可缺的,谁让苏联的邻居众多呢!
就比如红旗阿穆尔河区舰队,它就要配合太平洋舰队,维护苏联在远东领土的安全,也可以称是苏联海军在远东地区的“保底”力量。
苏联在远东的主要威胁就是日本,而作为苏联三大舰队的太平洋舰队,毫无疑问在面对日本海军威胁时,根本就力不从心。
所以苏联必须考虑到,如果太平洋舰队被日本歼灭,这个时候红旗阿穆尔河区舰队,就必须挺身而出,配合苏联陆军在国土内,抵抗日本可能对远东领土的进攻。
而苏联的其他区舰队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苏联海军的经费本就有限,还要养这么多舰队,僧多粥少,处境自然很难好起来。
这还不是苏联海军要面对的全部问题,苏联海军的另一个痛点和德国海军恰好相反,那就是这么多舰队,却无法做到互通有无。
尤其是苏联的三大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无法指望他们相互支援。
所以在面对德国的北方舰队时,波罗的海舰队基本上是孤立无援的状态,加上本来就“困在牢笼”里,苏联军方怎么可能指望其保护列宁格勒工业区的安全。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说道:“列宁格勒直面德国海军的威胁,同时在空军方面,也容易受到德国的打击。”
“战争一旦爆发,这里必然会受到炮弹的波及,从而对列宁格勒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影响。”
“莫斯科工业区还有乌东工业区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也很有限,也面临着无险可守的困境。”
“因此我只能建议在国土西部,布置一些军事要塞,围绕高地和河流,置换和拖延德国军队的前期攻势,为我们争取时间。”
“同时,现在二五计划已经完成,我们也应该加速工业和军事力量向东部的转移,尤其是乌拉尔等东部工业区,国防工业建设要争分夺秒,加速进行。”
“只要能够抵御住德国人对我们最初的攻击,我们就可以凭借战略后方,重新组织有序的反击。”
“德国虽然在工业上比我们强大,但是德国的短板也十分突出,尤其是能源领域,一旦德国和我们的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德国的能源必然紧张短缺。”
“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好里海石油生产基地的安全,同时应该把能源作为我们和东非,美国等石油生产大国外交的一个必要谈判条件。”
“限制德国的石油进口,就是限制德国的战争潜力,届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德国的装甲和车辆,完全丧失主动进攻能力。”
作为苏联大纵深作战理论的提出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没有拿出自己的这一套主动进攻理论,而是提出用“拖延和纵深防御”战略,限制未来德国的进攻,也是实属无奈。
他作为大纵深作战的顶级军事理论家,当然想和德国正面掰掰手腕。
但是现在苏联的国力和军事实力,根本无法支撑他这套理论在未来苏德战争的初期发挥作用。
因为德国军队的实力还有武器装备等等都领先于苏联,如果采取主动进攻,吃亏的必然是苏联。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态度也代表了现在苏联绝大部分军官的想法,当然,如果有头铁的将领,认为凭借苏联人的“意志”就可以抵消德军的“钢铁洪流”,那这个人肯定是个满目自大的蠢货。
德国空军和海军的实力暂且不说,德国可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陆军强国”,而苏联和德国未来的战争中,陆军也必然是绝对的主力。
如果是德奥合并以前的德国,那苏联的军方肯定还想挣扎一下,发挥一下苏联的体量优势,但是德奥合并后,这种体量上的优势,苏联也没有了,唯一可以利用的就只剩下如苏联全世界最顶级的陆地国土纵深优势了。
其实,真要讨论国土纵深,那肯定还是东非和美国这种国家最舒服,虽然两国在陆地上的国土纵深比不过苏联,可是两国有海洋作为屏障。
也就是说只要两国海军足够给力,完全不用担心敌人从陆地上突击到国土内。
东非在海洋方面比美国还稍微差一点,这主要指的就是东非在地中海的军事存在感很薄弱,不过一旦这个短板补齐,东非的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不过就算没有地中海,敌人想通过北非进攻东非,难度也极大,毕竟中间还隔着一个难以逾越的撒哈拉沙漠。
约瑟夫眼看苏联军方在对待德国方面提不出什么突出的建议,他拿着手里的烟斗,敲了敲桌面,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同志们,在面对德国这个大敌时,我们必须承认,苏联是存在巨大劣势和安全隐患的。”
“德国和苏联必有一战,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因为德国的强大,就选择坐以待毙。”
“因此为了对抗德国,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是和我们昔日的敌人联起手来,只有先解决了德国,让我们伟大祖国屹立不倒,我们才能考虑劳动者祖国的未来。”
“所以今后几年,我们的外交要全面转向,暂时放下意识形态的对外输出工作,把国防安全始终放在首位。”
“积极开展和东非,美国等西方非极端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活动,团结一切可以对付极端民族主义国家集团的国家,把这个全世界共同的敌人溺死在世界人民的汪洋之中。”
现在苏联政府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他们确信阿道夫领导的德国,一旦完成整军备战工作,就一定会先对苏联宣战。
这个判断得益于西方国家的拱火,还有德国自身营造出来的舆论,所以几乎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相信德国会先击败苏联,再对付欧洲其他国家。
正是因为这个认知,所以苏联才会下定对付德国的决心,现在约瑟夫一锤定音后,也意味着苏联在外交工作领域接下来会完全转向。
尤其是对东非和美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发生极大的逆转。
而事实上近几年来,已经是苏联和东非,美国关系最好的时候,虽然双方充满了猜疑,但是也开展了初步的接触和合作。
现在,约瑟夫下定决心进一步推动三国关系的上的“解冻”。
他对苏联的官员们说道:“这次庆祝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我们本来就邀请了东非和美国两国的代表,借助这个契机,我们的人员要积极和两国沟通,并且表现出友善的态度。”
“国家的舆论机构,宣传部门也要做好转变的心理准备,对外工作部门收紧。”
“外交委员会也要拿出一份预案,必要的时候,我甚至可能会选择出访东非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