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江城穿越之药柜里的暖意(第1/2页)
一、药店的药柜与带药粉的指尖
某小区“康民大药房”的清晨总飘着胖大海茶香与消毒水的混合味道,我守在隔壁文具店柜台后,看陈欣穿着白色药店工作服匆匆走进药店。她的袖口沾着浅褐色碘伏痕迹,是昨天帮张奶奶处理擦伤时蹭的;胸前别着“执业药师”银质徽章,边缘被药盒磨得泛白,那是考了3年才拿到的证书;腰间系着黑色工作围裙,口袋里露出体温计的一角;左手托着处方笺,上面写着“头孢克洛胶囊,0.25g,每日3次”,旁边用红笔标注“顾客无过敏史”;右手正从药柜取药——指尖因长期拿取药盒、填写用药标签泛着厚茧,指缝里藏着点白色药粉,是拆感冒冲剂袋时蹭的,连指甲盖缝里都嵌着淡褐色药渍,洗了好几次都没洗干净。
她的药店柜台永远摆着三样被精心打理的东西:泡着胖大海的玻璃杯,杯身印着“健康相伴”的绿色字样,是她刚入职时老药师送的,杯底沉着两片舒展的胖大海,她说“一天要讲上百句话,口干得厉害,喝口胖大海能缓一缓”;记满“工作清单”的蓝色笔记本,封面贴满女儿画的小太阳贴纸,某页用钢笔写着“周一:9点整理儿童感冒药柜;14点核对降压药效期;周三:夜班;周五:指导实习生贴用药标签”“提醒自己:今晚陪女儿玩‘小医生’过家家(上周答应的,别忘);给丈夫买护膝(药店就有,25元)”;还有张女儿画的“妈妈的药柜”简笔画,用透明塑封包着压在处方笺下,画里的药柜摆满彩色药盒,她穿着白大褂,女儿举着玩具针管站在旁边,背面写着“妈妈加油,我以后也要当医生”。午休时,她会靠在柜台后揉腿,左手攥着没整理完的效期表,右手轻轻按压小腿,眉头微蹙却没停下看店门——怕错过急需用药的顾客,也怕实习生拿错药品,手机常年调最大声,存着小区独居老人的紧急联系电话。我递过去一瓶矿泉水时,发现她的柜台下放着弹力袜与消肿贴,弹力袜的袜口已经磨得发亮,她笑着说“天天站着,腿都肿了,这些是我的‘救命宝贝’”,指尖碰到矿泉水瓶时,我才注意到她的指腹比常人更粗糙,是常年拆药袋、贴标签磨出来的。
上周暴雨夜,我关文具店门时,撞见她在药店门口对着简笔画红着眼。白色工作服肩头被雨水打湿,洇出深色痕迹;手里攥着刚打包好的儿童退烧药,上面贴着“每4小时1次,体温超38.5℃服用”的标签;手机屏幕亮着丈夫发来的视频,画面里女儿抱着玩具药箱哭:“妈妈说好了今天陪我玩过家家的,她又骗人!”而她刚冒雨给小区3号楼的独居老人送降压药,回来又接到李阿姨的紧急电话,说孙子发烧到39℃,急需退烧药,只能留在药店等顾客来取。丈夫还在外面送外卖,女儿没人陪,她怕女儿觉得自己不重视她,却又不敢离开——药店只有她和实习生,实习生还分不清胃药与感冒药的摆放位置。
这时实习生发来消息:“陈姐,我把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放混了,你快回来看看!”她赶紧用手背擦去眼角的湿痕,把退烧药小心放进保温箱,从围裙口袋里拿出女儿的简笔画——盯着画里的笑脸看了几秒,深吸一口气回复“别急,你先看药品说明书上的成分,我20分钟内回去”。后来才知道,她那晚等李阿姨取完药,又赶回药店整理混放的药品,凌晨1点才回家,女儿已经抱着玩具药箱睡着,她在女儿床头放了个毛绒小熊(女儿最爱的玩具),上面贴着手写便签:“宝贝,妈妈明天一定陪你玩”,第二天早上7点,她又准时到店,小腿肿得穿不上弹力袜,只能偷偷在裤腿里贴了片消肿贴。
帮她整理药柜时,我见过她在药店仓库偷偷穿弹力袜。她背对着顾客,掀起工作服裤脚,小腿缠着淡蓝色弹力袜,袜口勒出淡淡的红痕——是昨天接待了60多位顾客,从早上8点站到晚上7点,腿肿得疼,只能用热水泡腿到深夜。刚穿好,小区张奶奶拄着拐杖走进来:“小陈,我这降压药快吃完了,你帮我拿两盒”,她赶紧放下弹力袜,笑着扶张奶奶坐下:“您先歇会儿,我给您拿药,顺便帮您测测血压”,等张奶奶走后,她却对着效期表叹气——降压药只剩2盒,厂家说要两天后才能补货,怕其他老人没药吃,只能在药店门口贴“缺货通知”,心里满是焦虑。她的药店衣柜里,藏着件没拆封的粉色亲子连衣裙,是丈夫去年春天买的,标签上还贴着女儿写的便签:“妈妈,等你有空,我们去公园玩”;白色工作服内袋里,永远装着女儿的幼儿园接送卡,她怕自己忙得忘了接孩子,每次换班前都会拿出来看一眼。
扫文具店门口时,我捡过她扔掉的胖大海包装,上面用马克笔写着“今日收入:药品销售额900元(提成45元);支出:早餐6元+午餐12元=18元;给女儿买玩具听诊器(她上周说想要);补消肿贴(10元);陪女儿玩过家家(今晚,一定)”。那天早上,她在文具店买了本儿童涂鸦本,说“今晚要陪女儿画‘我们的药店’”,可最后还是因为深夜有人买应急止泻药,加班到晚上9点,涂鸦本最终没用到——第二天她来买早餐时,眼底的红血丝藏都藏不住,却还笑着说“明天,明天一定陪她”。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文具店玻璃门上打盹,梦里全是她扫码的“滴”声与讲解用药的声音。晨光透过药店的窗户照进来,在她的工作清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她写在上面的药品编号。
二、药柜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小腿传来一阵胀痛。我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坐在陈欣的药店柜台后,手里还攥着那本工作清单,手机在围裙口袋里震动不停——早上7点,丈夫发来的紧急消息:“欣欣,女儿今天幼儿园有亲子活动,主题是‘职业体验’,她非要你去当‘医生’,说要跟你一起给小朋友‘看病’,我今天要跑早高峰订单,实在走不开”;小区李阿姨发来的消息:“小陈,我家孙子凌晨发烧到39.5℃,你药店开门了吗?我现在就过去买退烧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江城穿越之药柜里的暖意(第2/2页)
窗外天刚亮,小区里只有清洁工在扫地,冷风吹进药店,带着消毒水的味道。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陈欣。
摸向小腿,昨天站了一天的胀痛还在,一按就像灌了铅;左手的玻璃杯倒在柜台上,胖大海茶洒了点在工作清单上;工作服内袋里,女儿的接送卡硌着胸口,卡面印着女儿的笑脸。柜台抽屉里,压着三份“职业难题”:工作的“服务要求”(红色标注“8点整理儿童退烧药柜;8点半接待李阿姨(测体温+讲用药方法);14点核对糖尿病药品效期;18点盘点库存”);家庭的“牵挂线索”(“女儿亲子活动:让丈夫录视频,晚上陪她补玩;给丈夫买护膝(25元);陪女儿画涂鸦本(今晚,无论多晚)”);身体的“警报信号”(“静脉曲张:穿弹力袜;腿肿:每小时坐5分钟;口干:喝胖大海水”)。
我摸向工作服口袋里的零钱,昨天卖药剩的100元,给母亲买了盒止咳药花了30元,还剩70元——给丈夫买护膝要25元,给女儿买玩具听诊器要30元,剩下的15元留着应急,心里像压着块湿棉花,既担心李阿姨孙子的病情,又怕女儿因自己失约难过。
早上7点40分,我赶紧穿上弹力袜,整理儿童退烧药柜,把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按年龄段分类摆好,怕实习生拿错。刚整理完,李阿姨就抱着孙子冲进药店,孩子脸蛋通红,哭着喊“奶奶,我难受”,我赶紧拿出体温计:“39.5℃,先吃这个退烧药,我教您怎么喂”,然后取药、贴标签,详细讲解“间隔4小时才能吃第二次,别跟其他感冒药混着吃”,李阿姨感激地说“幸好有你,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我松了口气,赶紧给丈夫发消息:“你帮我录点亲子活动的视频,晚上我陪女儿补玩”。
上午10点,亲子活动开始,丈夫发来视频,画面里女儿拿着玩具针管,却没精打采的,嘴里念叨“妈妈怎么没来”,我看着视频,眼泪差点掉下来,只能强忍着继续接待顾客——小区王爷爷来买降压药,我帮他测血压“135/85,有点高,记得少吃盐”;年轻妈妈来买益生菌,我叮嘱“饭后半小时吃,温水送服”,小腿的胀痛越来越明显,只能趁没人时偷偷揉腿。
下午2点,我核对糖尿病药品效期,发现有3盒胰岛素快过期,赶紧贴“临期折扣”标签,怕顾客买到过期药;下午4点,厂家发来消息,说降压药明天就能补货,我赶紧把“缺货通知”撕掉,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傍晚6点,盘点库存,发现儿童感冒药只剩5盒,赶紧下单补货;晚上7点,我终于下班,在药店买了护膝,又在文具店买了玩具听诊器,花了55元,口袋里只剩15元。
晚上7点半,到家时女儿还没睡,抱着玩具药箱坐在门口,看见我回来,眼睛一亮:“妈妈,你终于回来了!我们玩‘小医生’吧”,我放下包,陪她玩过家家,女儿让我当“病人”,她拿着听诊器在我胸口听:“妈妈,你没生病,要多喝热水”,我抱着女儿,心里满是温暖,忘了一天的疲惫。
三、药柜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胖大海香味。我摸向小腿,没有静脉曲张的胀痛,只有文具店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小区业主群的消息:“陈欣被评为‘社区健康守护者’!药店给她涨了工资,还减少了夜班次数(每周1次);她女儿的‘小医生’画作在幼儿园获奖,学校邀请她去做职业分享;丈夫的外卖平台还给她发了‘家属慰问券’,能免费换购日用品!”
我跑到药店,看见陈欣穿着那件粉色亲子连衣裙,女儿在她身边举着获奖画作:“妈妈,你看我的画得奖了!”;丈夫戴着她买的护膝,笑着说“这个护膝真舒服,骑车膝盖不疼了”;小区张奶奶带着几位老人,手里拿着“健康卫士,邻里贴心”的锦旗走进来:“小陈,谢谢你总帮我们送药,还提醒我们吃药,你真是个好姑娘”;药店店长手里拿着获奖证书与奖金:“陈欣,这是你的证书和奖金,以后夜班少了,你能多陪陪家人”;实习生跑过来,手里拿着整理好的效期表:“陈姐,效期我都核对完了,你放心陪女儿吧”。
陈欣接过锦旗,笑着说“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能帮大家守护健康,我已经很满足了”。她的指尖不再沾着药粉,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涂着淡粉色指甲油;小腿的静脉曲张也好了很多,她说“现在不用总站着,药店还配了高脚凳,能偶尔歇会儿”;女儿的玩具药箱放在药店柜台最显眼的地方,旁边摆着那本涂鸦本,她说“周末要带丈夫和女儿去公园玩,兑现去年的承诺”。
“陈姐,来买本新涂鸦本吗?”她看见我,笑着挥挥手。风卷着文具店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药店的笑声。我递过去一本儿童涂鸦本,突然明白陈欣药柜里的秘密——那些熬到深夜的值守、贴满消肿贴的腿、没拆封的亲子连衣裙,不是“狼狈的证明”,是她把对邻里的责任,融进了每一次取药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泡着胖大海的玻璃杯,看似普通,却藏着她对健康的敬畏;就像女儿的简笔画,看似微小,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文具店上班,陈欣昨天说“周末从公园回来,要带女儿来文具店,让她选本新涂鸦本,再看看妈妈平时工作的地方”。顺便问问她,公园玩的时候女儿有没有骑小自行车,丈夫的护膝用得还习惯吗,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平衡工作与家庭的药店店员,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