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私塾书房内,小婉独自坐在案前,手中执笔,却迟迟未落。窗外的风穿堂而过,吹得烛火微微摇曳,映得她脸上的神情忽明忽暗。她望着案头那封尚未封口的信,眉头微蹙,心中思绪翻涌。
自她从京城御史台归来,已过去数日。御史大人虽未当场表态,但小婉心中清楚,那封信中所言,已足以掀起一场波澜。她将王侍郎背后的势力、流言的源头、以及背后可能牵涉到的朝中人物,都一一写明,只待御史大人决断。
可她也明白,朝堂之上,权势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她一个小小的私塾女先生,能将此事揭露至此,已是极限。接下来,便是她无法掌控的棋局。
“老师,”阿兰轻声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碗热汤,“您又一夜未眠了。”她将汤放在案上,目光落在那封信上,神色复杂,“您真的要再写一封?”
小婉点头,轻轻合上信纸,封口后递给阿兰:“若我三日未归,便将这封信送去京城。”
阿兰接过信,咬唇道:“老师,您已经做得够多了。王侍郎被押,流言已止,私塾也保住了,为何还要继续?”
小婉望着她,目光温和却坚定:“若我此刻退缩,便是默认了那些人的所作所为。我虽是市井之妇,但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便不能再回头。”
阿兰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我明白了。”
小婉轻叹一声,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棵老槐树。枝叶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她低声呢喃:“这一局,还未结束。”
***
翌日清晨,私塾门前,学生们照常前来,但气氛依旧凝重。昨夜之事虽未传开,可私塾中人皆知,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讲堂中,小婉站在案前,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昨日之事,你们或许已有所耳闻。但我要告诉你们,私塾不会倒,也不会变。”
她顿了顿,声音温和却坚定:“我白婉,不过是一介女子,却能在市井之中立足,靠的不是权势,而是信念。你们若愿随我走下去,便一同前行。若不愿卷入风波,也可离去。”
堂中一片沉默。
片刻后,一名少年站起,声音坚定:“老师,我们愿随您同行。”
紧接着,几名学生纷纷起身,齐声道:“我们愿意!”
小婉目光柔和,缓缓点头:“很好。”
她转身,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封好后递给身旁的学生:“若我三日未归,便将此信送往府城,交予李大人。”
学生接过信,神情凝重。
***
午后,县衙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几名差役骑马疾驰而至,停在私塾门前。
领头的差役翻身下马,高声道:“白婉,府城来令,请你即刻前往府衙问话!”
堂中学生哗然。
阿兰立刻站起,怒道:“又来?老师才刚回来,你们到底想做什么!”
小婉却神色不变,缓缓起身,整了整衣襟,对学生们道:“今日课讲到此处,你们自行温书,我稍后便回。”
她走出讲堂,面对差役,淡淡一笑:“请带路。”
阿兰急道:“老师,我去陪您!”
小婉却摇头:“不必,我自有分寸。”
她转身随差役离去,背影挺直,步伐稳健。
***
府城,府衙大堂。
小婉步入堂中,拱手行礼:“民女白婉,拜见李大人。”
李大人坐在上首,神色凝重,身旁几位府衙官员亦是神情肃然。
李大人沉声道:“白婉,你昨日所言,可有证据?”
小婉点头:“民女虽无直接证据,但可请县中百姓作证,那些流言最早从何处传出,是否与某些人有关。”
李大人皱眉:“你已查明,流言出自‘福源酒楼’,而酒楼东家与周典史私交甚密。此事,是否属实?”
小婉淡声道:“属实。”
李大人沉吟片刻,终是道:“你可愿在府衙作证?”
小婉拱手:“民女愿为真相作证。”
李大人点头:“好。来人,传‘福源酒楼’东家与伙计前来对质。”
差役应声而出。
不多时,酒楼东家与几名伙计被带入堂中,面如土色。
小婉缓步上前,目光落在东家身上,缓缓道:“东家,你可愿作证,流言是否出自你酒楼?”
东家低头不语。
小婉又道:“你若愿作证,李大人自会酌情处理。若你执意隐瞒,恐将牵连更深。”
东家终于开口,声音颤抖:“是……是有人让我在酒楼中散播流言,说是私塾勾结府城,意图扰乱县治。”
李大人脸色一沉:“是谁让你做的?”
东家咬牙,终是道:“是……是王侍郎的手下。”
堂中顿时一片哗然。
李大人沉声道:“来人,将王侍郎暂行拘押,待查明真相再作定夺。”
差役上前,将王侍郎押下。
***
私塾门前,学生们纷纷围上前来,激动不已。
阿兰眼中含泪:“老师,我们赢了!”
小婉却只是淡淡一笑:“这一局,终于结束了。”
她望向远处的天际,暮色沉沉,风依旧吹着,檐角铜铃依旧叮当作响。
但这一次,她知道,她守住了私塾,也守住了自己的信念。
市井之妇,亦可立于风雨之中,不动如山。
暮色四合,私塾门前的石阶上,几片枯叶被风卷起,又轻轻落下。小婉立于门前,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残阳,神色平静。阿兰站在她身后,轻声道:“老师,王侍郎被拘,流言已止,为何您看上去并不高兴?”
小婉缓缓道:“此事背后,不止王侍郎一人。”
阿兰一怔:“您的意思是……”
小婉回身,目光清冷:“他不过是棋子,真正的棋手,还在京城。”
阿兰心头一震,低声问:“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小婉轻声道:“等。”
***
夜色沉沉,私塾书房内,烛火摇曳。
小婉提笔写下一封书信,封好后递给阿兰:“明日一早,你亲自送去京城,务必亲手交到御史大人手中。”
阿兰接过信,眉头紧蹙:“老师,您怀疑京城有人插手此事?”
小婉点头:“王侍郎背后,必然有人。否则,他不敢如此行事。”
阿兰咬唇:“可御史大人……会相信您吗?”
小婉目光深远:“他若不信,便不会派人暗中查访。”
阿兰怔住:“您早就知道?”
小婉淡淡一笑:“我不过是市井一介妇人,能有今日之名,皆因有人扶持。可如今,有人想借我之手,动摇京城根基,我便不能再坐视。”
阿兰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我明白了。”
***
翌日清晨,阿兰带着书信悄然离城,前往京城。
私塾内,学生们照常上课,但气氛仍有些凝重。昨夜府衙之事,虽已尘埃落定,可众人皆知,这不过是风暴前的短暂平静。
午后,私塾门前,一名差役匆匆而来,手中拿着一封公文。
学生见状,纷纷围上前,有人低声问:“又是什么事?”
差役高声道:“白婉,京城来令,请你即刻前往御史台问话!”
堂中学生哗然。
小婉缓步走出讲堂,神色如常:“请稍等片刻,我换身衣裳便随你去。”
差役点头,退后一步。
小婉转身回屋,不多时,已换上素色长裙,步履稳健,走出私塾大门。
学生们站在门前,目送她离去,有人低声问:“老师会回来吗?”
小婉回头,淡淡一笑:“放心,我自有分寸。”
她转身随差役离去,背影挺直,一如往昔。
***
京城,御史台。
阿兰将书信递上,府中管家接过,沉声道:“你且在此等候。”
阿兰点头,站在府门前,望着高高的门楣,心中忐忑。
不多时,管家出来,沉声道:“御史大人请你进去。”
阿兰踏入府中,心中紧张不已。
御史大人坐在堂中,手中拿着小婉的书信,神色凝重。
他抬眼看向阿兰:“白婉的信,是你送来的?”
阿兰连忙行礼:“是,民女阿兰,奉老师之命前来送信。”
御史大人点头,沉吟片刻,道:“白婉说,王侍郎背后,有人意图借私塾之手,动摇京城根基。她可有证据?”
阿兰迟疑片刻,低声道:“老师没有直接证据,但她已查出流言最早出自县中‘福源酒楼’,而酒楼东家与王侍郎私交甚密。”
御史大人眉头微皱:“你是说,有人故意散播流言,意图污蔑私塾?”
阿兰点头:“是。”
御史大人沉思片刻,终是起身,对身旁随从道:“去,请几位大人过来议事。”
随从应声而去。
阿兰站在堂中,心跳加快。
她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
私塾内,学生们仍在温书,可气氛却愈发紧张。
傍晚,一名学生匆匆跑入讲堂:“老师回来了!”
众人纷纷起身,迎向门口。
小婉步入堂中,神色平静,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京城已知晓此事,接下来,便看他们的态度了。”
阿兰尚未归来,她便已知晓,这一局,还未真正落幕。
她缓缓坐下,提笔写下一封信,封好后递给身旁学生:“若我三日未归,便将此信送往京城,交予御史大人。”
学生接过信,神情凝重。
小婉望向窗外,暮色沉沉,檐角铜铃随风轻响。
她轻声道:“市井之妇,亦可搅动风云。”
风起云涌,命运的棋局,已然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