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63章:孔捷赵刚相继离世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263章:孔捷赵刚相继离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63章:孔捷赵刚相继离世(第1/2页)
    时光的车轮无情碾过,从不为任何人停留。
    李云龙走后的第三个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冷。
    孔捷的身体,自老战友离去后,便如同失去了最后一道堤坝,情况急转直下。
    当年的战伤、长期的劳碌、以及失去挚友的巨大悲痛,彻底击垮了这位同样刚强了一辈子的老将军。
    他的肺功能严重衰竭,大部分时间只能依靠氧气面罩维持呼吸,医院成了他最后的战场。
    赵刚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医院看他。
    两人常常相对无言,只是默默地坐着。
    有时孔捷精神稍好,会断断续续地回忆起晋西北的往事,回忆和李云龙吵架斗嘴、却又并肩杀敌的岁月。
    每每此时,他那被病痛折磨得黯淡无光的眼睛里,才会重新闪烁起一丝微弱的光亮。
    “老赵…你说…老李在那边…是不是…又他娘的…在挨旅长的骂了…”
    他喘着粗气,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嘴角却努力想扯出一丝笑意。
    赵刚握着他枯瘦的手点头:
    “有可能…说不定正撺掇着丁伟,又想搞点副业,被旅长抓个正着…”
    然而,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少。
    多数时候,孔捷只是昏睡着,每一次艰难的呼吸都像是在拉动一个破旧的风箱,听着让人心碎。
    在一个飘着细雪的清晨,孔捷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
    他走得相对平静,仿佛只是疲惫至极后的沉沉睡去。
    守护在床边的,只有他的家人和闻讯第一时间赶来的赵刚。
    没有李云龙离去时那般举国瞩目的哀荣,但告别仪式依旧庄严肃穆。
    许多从野战军、以及他后期工作单位赶来的老部下、老同事,挤满了告别厅。
    他的灵柩上,同样覆盖着鲜红的党旗和军旗。
    赵刚作为老战友代表,强忍悲痛致了悼词。
    他没有讲太多大道理,只是深情回顾了孔捷简单、直率、忠诚、勇猛的一生,回顾了那个在晋西北战场上嗷嗷叫的“孔二愣子”,
    回顾了他们在漫长革命岁月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孔捷同志的一生,就像一门老式的山炮,”
    赵刚的声音沙哑而沉重,“构造或许不那么精巧,但威力十足,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从不含糊,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他的离去,让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好同志。
    如今…只剩下我一人了…”
    说到此处,赵刚哽咽难言,台下更是泣声一片。
    根据孔捷生前遗愿,他的骨灰一部分安葬在革命公墓。
    另一部分,则由家人护送,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东北黑土地,与他当年牺牲在那里的战友们长眠在了一处。
    送走孔捷后,赵刚明显地更加衰老和沉默了。
    他就像一支即将燃尽的蜡烛,火光愈发微弱。
    他常常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对着墙上那张仅存的、李云龙、丁伟、孔捷和他四人的泛黄合影,一看就是大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3章:孔捷赵刚相继离世(第2/2页)
    照片上,四个人都还年轻,笑得意气风发,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们脚下。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参加活动,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看书、整理过去的笔记和回忆录。
    他似乎在用一种安静的方式,梳理自己的一生,等待最终的归宿。
    李云龙和孔捷的相继离去,抽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根情感支柱。
    他虽然还有家人、学生、部下的关心,但那种深入骨髓的、源自战火淬炼的兄弟情谊,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他的身体并没有特别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只是生命的活力,正在以一种平和却不可逆转的方式悄然流逝。
    一年后的一个秋日下午,阳光很好,暖暖地照进书房。
    赵刚像往常一样,坐在躺椅里看书。
    那是一本精装的《孙子兵法》,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他和李云龙当年讨论时写下的批注。
    看着那些熟悉的、略显潦草的字迹(李云龙的)和自己工整的楷书并列在一起,他的嘴角泛起一丝温和而怀念的微笑。
    保姆轻轻推门进来,想给他续上热茶,却发现老人已经安静地睡着了。
    书本滑落在他的膝上,眼镜也微微滑到了鼻尖。
    他睡得十分安详,面容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解脱和满足。
    只是,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醒来。
    没有痛苦的挣扎,没有弥留的嘱托,这位一生理智、冷静、克己奉公的儒将,以他最典型的方式,宁静地、有尊严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他的离去,如同秋叶静美。
    消息传出,引起了另一种形式的广泛哀悼。
    不同于李云龙的轰轰烈烈,也不同于孔捷的令人扼腕,人们对赵刚的追思,更充满了一种深沉的敬意和惋惜。
    军界、政界、知识文化界的人士,无不为之叹息。
    他的一生是忠诚、智慧与担当的写照。
    他的葬礼上,没有震天的哭声,更多的是深沉的默哀和无尽的追思。
    灵堂里摆满了他生前最喜欢的白色菊花,清新淡雅,一如他的人格。
    在他的悼词中,人们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称赞他“才华出众,谦虚谨慎,是我军优秀的领导者和军事理论家”。
    根据他的遗嘱,他的骨灰没有进公墓,而是由家人护送,回到了他的湖南老家,安葬在一处面朝青山、宁静致远的墓园里。
    他最终选择了回归故土,而非与战友们聚在一处。
    或许,在他内心深处,他始终保留着一份知识分子的独立与宁静。
    至此,曾经威震晋西北、在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命运紧密相连的“铁三角”——李云龙、丁伟、孔捷、赵刚(虽常称铁三角,但赵刚始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全部走完了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一个时代,彻底落下了帷幕。
    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谊,他们的功绩,他们的精神,从此完全交给了历史,交给了后人去评说、去书写、去传颂。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