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026章扇开合静听雨润镌古今闹市身存(第1/2页)
“今天的天气不错。”陈伯伯端着水杯走到门卫,抬起头望着天,“难得的天,不冷不热,还晴空万里……”
天蓝蓝的,阳光毫无保留的落在地上,浇灌出了陈伯伯和保安亭的影子。
“是呢,前几天下雨,温度降下来了。”
“眼看着入夏更热。”门卫伯伯放下手机,又补了一句,“那些拍摄的都走的差不多,终于恢复平常了。”
陈伯伯知道老友这是烦了这段时间的“腥风血雨”,两只手捧着保温杯笑道:“偶尔有点活动,也挺有意思的。”
“偶尔。”
门卫伯伯耸了耸肩,继续看向自己手机,陈伯伯也识趣的抱着自己的保温杯离开……
比起厂子里面要的安静,和对这种堪称喧嚣般热闹的不欢迎,门市部倒是求一份热闹。
可人间的事无非就是那样,求而不得。
“黑檀螺钿的那几十把扇子我记得应该是哪家公司专门定制的吧?”宁梅抬眼看见扇子架上镶嵌四叶草螺钿的黑檀扇子,想起自家丈夫上个月画的一张图。
定制的,放上自己公司的商标实属正常。只是宁梅看着丈夫画的那张图上,三分之一都是品牌商标——说实话,宁梅感受不到美感。
“老安也不是傻子,但这种定制的还不是甲方说什么算什么。”
这些年门市部装修过一次,传统的柜台被换掉,改成了更开放式的设计,总之能让路过游客看见的橱窗更明亮了些,屋里的陈设也更有现代感。
“说起来,那批扇子应该做好了。”
“要我说我也就干干这销售,他们拉花那功夫我真干不了,毫米的小薄片,几片叠在一起,很少有拉出来的废品……真需要功夫。”
“七片。”
几乎是下意识反应一样接了同事一句话,宁梅的目光停留在修葺一新的门市部,想起之前被称为“老国企”风的装修风格——时间过得太快了。
一下就从上个世纪到了这个世纪,从自己要找工作到了孩子这一代操心工作的时候,将近三十年,眨眼之间。
宁梅记得丈夫说过,当年刚到厂子里都不叫什么“老带新”,就是正正经经拜个师父,师父带着做三年,三年之后能出师才单干。
现在倒是有学院培养,可宁梅……
“现在孩子们都是不得以才来学这些。”
往前数几十年,有门技术傍身和“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都是值得骄傲的事。
“我听说我家邻居孩子去年考大学,上了个民办还是什么,一年学费七八万!”
这是家里面有些积蓄的。
好像不上大学就成了异类。宁梅和同事心里都默默蹦出这么一句来。
话题其实算不上沉重,但是宁梅和同事都没面对过这种困难的选择,理解不了,共情不了,也实属正常。
“说起那扇子,他们应该是直接去厂子那边去取了。”坐在里面的同事想要岔开刚才的话题,又重新说回了扇子身上,“你刚才那么说,我倒是也想看看做出来什么样子。”
“晚些问问他们拍一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026章扇开合静听雨润镌古今闹市身存(第2/2页)
当然,这张照片宁梅两个人是看不到了,刚想起来要发个微信过去的时候,扇子已经被打包好装箱,送到了快递车上。
开料间空荡荡荡没有人,负责开料的师傅今天请假带着孩子去看病了。
整间屋子都因此安静了下来,八十多岁的老周奶奶依旧坐在自己那个都已经磨光了的凳子上穿着鱼线。
细到几乎看不见的鱼线,因为年纪不得不戴上的老花镜。远远看去,不知道的一定以为这是谁家的奶奶在给孙儿做一件小衣服。
有或者是用十字绣培养自己的晚年兴趣爱好……
刚处理完这一单定制的扇子,陈伯伯也琢磨不明白这“小爱心”螺钿,加上大大的品牌logo有什么好看的。
反正人家说是“520”活动多物料,陈伯伯感叹半天跟不上年轻人的思路,终于还是作罢,踱步回了厂房,开始观察那些老物件。
回到工位,抓了一把塞在柜子深处,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陈年枸杞”扔到保温杯里。
木屑、灰尘、磨痕,似乎只有这些岁月的痕迹才能提醒陈伯伯自己年纪不小了,该多注意注意身体。
“那天那小姑娘带来的扇子,我们几个想了,不行我们给她修一修。”正在忙着手上工作的周奶奶没抬头,却感受到了从门外掠过的陈伯伯。
八十岁的周奶奶也是陈伯伯的老前辈了,一开口就把陈伯伯定在了原地,刚凑到嘴边的水杯也被慢悠悠的放下:“嗯?”
“我们几个没事的时候,给她修修那个扇子……”
“那个扇子还能修。”
周奶奶抬起眼皮来看着陈伯伯,“你年纪也不小了,不要那么拼,刚才年轻人说帮你抬箱子,你一定要自己来。”
陈伯伯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左手拿着保温杯,右手实际上已经锤了两三次腰。
正是这点陈伯伯自己都没注意的小细节,被八十多岁的周奶奶一眼看到。
“好,听您的。”
“您也是……”
周奶奶带着老花镜,距离近了看不清,距离远了也看不清,每次拿起鱼线和半成品的扇子,都要先对焦一番。
“我也是什么啊,我习惯了……习惯了,你不能习惯。”
周奶奶的习惯是习惯坐在这里,拿着扇子和鱼线,度过一天。
“嗯,听您的。”
感受到陈伯伯的敷衍,周奶奶放下扇子,抬起头白了前者一眼。
“哎……罢了,我自己都这样,和你说什么。”
陈伯伯理解周奶奶的话,也知道对方口中的习惯指的是什么——自己曾经说,退休之后就带着老婆孩子出去玩。
可是现在离着退休越来越近了,陈伯伯却发现自己更懂上一代工作者们的“习惯”是什么了……
“老陈,这边有个客户打电话过来,你来接一下。”王姨的喊声盖过了陈伯伯的思绪。
阳光翻起木屑,新的一天已经过半。
窗外是形形色色的人,屋里是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事,慢慢地,慢慢地,成了一种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