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87章 为什么华夏古代明明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87章 为什么华夏古代明明侵略性不强?却能拥有大片领土?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7章为什么华夏古代明明侵略性不强?却能拥有大片领土?(第1/2页)
    【咸菜滚豆腐。】
    【“七年陈,九袋!”
    “五年陈,十五袋!”
    “三年陈,七袋!”
    视频背景音中传来着一声声陈粮统计的汇报声,镜头画面逐渐运转。
    只见一个身穿大清知县官袍的人正坐在一张椅子上,他的前面挂着一个小灶,冒着滚滚热气。
    手中拿着一块豆腐,用刀去切着。
    “老宋头啊,你可得给我拨好喽,千万错不得,算盘子虽小,可比我王干炬这颗知县脑袋还大。”
    说着的王干炬特意指了指自己脑袋。】
    大清,雍正年间。
    大殿之中,包括雍正在内的一众文武百官在注意到王干炬身穿的那一身清朝官服时。
    便想到了接下来的这道美食是出自他们大清。
    一个个都在聚精会神的观看。
    雍正也对这个叫王干炬的官员起了兴趣,他不知道这个叫王干炬的人是出生于清朝的哪里?
    什么时间段?
    但光凭他这个片段里的行为,就让雍正对他大生好感。
    大晚上的还能带着人库盘粮仓,可谓尽职尽责。
    吃的伙食也不是什么大鱼大肉,只是一块豆腐放在锅里面煮而已。
    真是好官啊,倘若我大清官员人人皆如此,哪里还需要担心被后人辱骂?
    起了爱才之心的雍正,问起在场官员:
    “诸位爱卿,你们可知道我大清境内有哪位官员是叫王干炬的吗?”
    早在王干炬这个名字出现之前,在场大臣就已经开始回忆自己的官场履历中有没有出现过王干炬这个人了。
    他们冥思苦想许久,皆是摇头。
    见无人回答。
    雍正也只能失望的叹叹气。
    毕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能够在他的乾清宫上上朝听政的官员品级大多都在三品以上,像这样的大官平日里的人脉最低也是6品京官。
    像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小七品县令,哪里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不认识也很正常。
    只能继续往下看去,希望往后的视频内容能够提起他在哪任职。
    不至于让他的大清错失这么一位人才。
    “看着他吃,朕也有些饿了,来人,上点心。”
    ……
    洪武年间。
    对这王干炬抱有欣赏之意的还有朱元璋。
    他朱元璋惩治贪腐已有多年。
    见过的贪官污吏不知凡几,哪一个不是过的穷奢极欲声色犬马?
    像王干炬这种大半夜吃着咸菜豆腐,还能够亲自带着属下盘点库房的清官倒属实难见啊。
    “你们也都给咱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百姓父母官,俭以养德,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朕给你们的俸禄。”
    你?
    给我们的俸禄?
    百官抬头,刚刚怀疑刚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你给我们的俸禄才几个钱呀,还想让我们俭以养德?
    真是有够臭不要脸的。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怎么可能呢?
    不少官员都在此刻暗骂了朱元璋一百个草泥马。
    ……
    【随后王干炬将切好的豆腐放进了小灶里,再小小的抿了一口小酒。
    便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眼前的小灶里,看着里面冒着滚滚热气,不断翻腾的咸菜豆腐。
    忍不住哼起小曲。
    “吃了咸菜滚豆腐~”
    “皇帝老子不及~吾~”】
    “咳咳!”
    猝不及防的一句话差点没让雍正被刚吃进嘴里的糕点呛死。
    看到打脸来的这么快的官员们集体憋笑。
    雍正也知道他们在憋笑,很是尴尬。
    自己才刚刚夸完这王干炬是个好官,结果转头就把皇帝给骂了!
    他怎么敢胆大包天成这样!?
    九族不要了吗?
    可千万别让我发现这王干炬是生活在朕的时代的,要是让朕知道了,朕非得把他抄家灭族不可!
    ……
    「接下来将登场的是:玛德·裞莱勒·尤·孙达仁。」
    「明知故看!」
    「王大人请放心,我算了十遍,遍遍不一样,早算懵逼了。
    但请放心,我去掉最高,最低,求平均数,差两厘,我自己掏钱补上了。」
    古代官员:“?敢这么算账,这家伙是嫌自己九族多吗?”
    「老送头。」
    「学会计的给气笑了。」
    「我试着按这个做法做了一锅,撑死我了,没想到豆腐这么顶饱。」
    「豆子熟了5000次,做成豆腐第1次,我爱吃豆腐,豆门永存!」
    很快,下一个美食复刻也在这时放了出来。
    依旧是身穿马褂,留着金钱鼠尾的大清官员打扮。
    他在那里口述着一道名菜的吃法。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8小块,晾干。用猪油热灼,略洒盐花,翻身后,药酒一大杯。大虾米,一十八个。”
    “用秋油小杯,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
    “细葱半寸许,切一百二十段,后缓缓起锅呀。”
    “光这一味小菜,便这么多道手,缺一道不可呀。这,才叫会吃。”】
    画面中的官员依旧身穿着的是一身马褂留着长辫,十分明显的大清官员打扮。
    「这台词我都能背下来了。」
    「秋油是什么油?」
    「立秋以后的第一抽酱油,现在的顶级酱油400元一瓶,不到一斤。」
    「400元一瓶的酱油,好贵。」
    「即使是按现在的生活水平来看,噶礼一个二品大员吃这些东西,简直就是清正廉洁的代名词啊。」
    ……
    大清,康熙年间。
    康熙眉头一挑。
    噶礼这人,康熙认识,他是大清开国功臣何和礼的四世孙,正宗满洲正红旗人。
    自己对他格外看好,因此数次对他委以重任,连番升迁。
    如今已是坐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
    而现在看到他坐了如此之高的位置后,人生一大爱好,竟然还是美食,没有声色犬马,娇奢淫欲。
    心中很是欣慰。
    “哈哈哈,朕当年,果然是没有看错人啊。”
    “看来这噶礼还可以再委以更大的重任呢。”
    下方官员一听,皇上这意思貌似是还想给他升个官啊?
    可两江总督的职位已经是正二品了。
    再往上升,那就得是一品官了!
    一品官的位置就那么几个,他们这些京官都得争的个死去活来,让噶礼来当,岂不是在跟他们抢饭碗吗?
    “皇上,噶礼这人这么好吃,还对他委以重任,貌似不妥吧?”
    有官员站出来小心翼翼的提醒着。
    康熙知道他就是在提醒康熙,噶礼很可能会被人投其所好贿赂贪污,但不以为意。
    “那不算什么罪过,一个二品大员,什么吃不到?能吃过朕吗?朕都没有为了一口吃食而劳民伤财呢,这不足为虑。”
    正当康熙如此说着的时候,天幕上的评论区划出了一条新的评论。
    「说噶礼为官清廉的,那你是没看到他后面受贿时的“清水氽珍珠”“金板烩红虾”」
    「历史上他可是有名的大贪官,收了贿赂乡试舞弊,跟江苏巡抚张伯行互叁,被发现后两人都被解了职。」
    「噶礼这人也确实神,有自己母亲这个关系,康熙对他也足够纵容,非得作死到自己的妈都看不下去,想把自己的老妈给毒死,既不忠也不孝。
    最终落得了个自杀身亡的下场也属实活该。」
    “!!!”
    刚刚还笑意满满的康熙,忽然面色凝固。
    乡试舞弊!
    还想毒死自己的老妈!?
    那可是朕的乳母啊,这噶礼好大的胆子!
    “简直无法无天!!!”
    康熙怒拍龙椅,一声暴喝而出。
    脸色肉眼可见的红温了。
    下方的官员们看见了后也是明白,这噶礼是彻底把康熙给激怒了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7章为什么华夏古代明明侵略性不强?却能拥有大片领土?(第2/2页)
    于是纷纷站了出来,对他开始了指责。
    “皇上,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可这噶礼竟然胆敢做出弒母之举,可谓天理不容!枉为朝廷命官,皇上,此人应当革职查办!”
    “还有乡试舞弊,这是罪加一等!”
    “臣请命带兵前往江南地区,将其抓拿归案!”
    “皇上,臣也请命!”
    墙倒众人推。
    活脱脱的罪证摆在面前,无人可以为他辩护。
    即使是平日里和噶礼有过一些交情的官员,此时也立即对他展开了破口大骂,疯狂的想要和他撇清关系。
    最终康熙下令派了人作为钦差,前往江南把噶礼抓来,革职查办。
    而此时远在江南的噶礼直接懵了,好端端的坐在家里,怎么突然间就被皇帝知道自己科举舞弊的事情了吗?
    ……
    视频继续不断的往下刷着,之后又出现了【炸豆腐】【香菇素羊腿】【兵部面条】的美食复刻。
    看得古人一阵嘴馋的同时也在暗骂当官之人的奢侈。
    吴承恩就是其中之一。
    完全意想不到一根面条,一块豆腐,居然也需要如此之多的工艺来制作?
    跟自己往日里的吃食真的是截然不同。
    自己虽然也当过官,可却只是一个八品微末小官,俸禄不高,生活拮据。
    平日里吃的豆腐最多也就是像咸菜滚豆腐那个程度,面条也只是清汤挂面,哪里听说过用半岁大的小鸡雏配上几十种调料,研磨成粉后制作而成的面条?
    寻常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而现在他知道了。
    原来,“天宫”之上的神仙们吃的除了是龙肝凤胆以外,还有更多做法讲究且繁琐的玉盘珍羞!
    随便一道,就是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
    自己的想象力,终究是太有限了。
    根本无法想象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
    看完美食复刻视频的刘斌继续往下翻着,翻出了一条讨论帖:【为什么华夏古代侵略性明明不强,却能够拥有那么大片的领土?】
    是啊,为什么呢?
    看到这问题的历朝史官装傻充愣:“这个……我也不知道啊,长城是为了抵御异族入侵才在边境修建的,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全部都移到境内了。”
    “可能这就是大自然的伟力吧。”
    大汉史官在装傻充愣,而看到这个问题的匈奴人却直接破防落泪:“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评论区:
    「华夏历史上的入侵记录其实很少,几千年来关于国土是怎么来的?其实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够概括:不服王化。」
    「翻译一下就是:你甚至不愿意叫我一声爸爸。」
    「蛮夷不服王化,不敬天使,犯上作乱,才有战祸。
    而我们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行王道持正气,奉王命而问罪遐荒,以解民倒悬,放伐桀纣。」
    「很多民族种地不会,织布不会,炼铁不会,tmd养猪都不会,我辛辛苦苦教你收点税,你居然还有意见?」
    「华夏:“来者不善啊。”
    蛮族:“您才是来者。”」
    「tmd,大汉的界碑还在追我。」
    「主要是咱们的历史对于打了胜仗的事情几乎都是一笔带过,至于怎么打的胜仗,又为什么打,你别管。」
    「五千年辉煌一笔带过,一百年屈辱史上下两册。」
    「灭国十二,遂霸西戎。
    12个国家在史书中就值八个字,而他们的名字叫什么?过往是谁?有什么样的文化和历史?史书中一个字都没写。
    当年西域36国怎么消失的?在史书中也一个字没提。
    嗯,确实没啥侵略性。」
    「《阿房宫赋》的课文大家都学过吧?开篇第一句秦统一六国就只用了六个字:六王毕,四海一。
    但秦朝的覆灭却用了整整514个字来剖析、告诫、反思。
    虽然这只是一篇赋,而不是史书,但也可见一斑。
    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对于胜利是多么的轻描淡写,对于失败又是多么的痛心疾首。」
    「这一点已经在我们当今的社会方方面面都有体现。
    张三表现良好一语带过,李四犯错写3000字检讨。」
    「我78年的,第一次知晓近代史的屈辱,是小学三年级还是四年级,家里翻出来一本没封面的书,上面竖着的两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觉这话酷,于是津津有味看起来。
    书从鸦片战争开始说起,一路到太平天国、义和团、北洋水师、中华民国、各种赔款、各种不平等条约……看得我泪水涟涟直哭,想放又放不下。」
    「汉人的出厂默认设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大汉。
    汉武帝尴尬地挠了挠头。
    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文臣武将,最终将目光定格在了史官身上。
    张了张嘴,想要提醒一下史官,让他不要单单只记载那些已经被灭国家名字。
    好歹也记录一下他们的人文和历史。
    毕竟如果连大汉都不帮他们记史的话,以后也没人帮他们记了。
    然而,当汉武帝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之后。
    史官不乐意了:
    “陛下,我大汉竹简珍贵,拿来记录这些已灭小国的事迹是否有些太过暴殄天物了?”
    “还请陛下三思。”
    汉武帝:“……”
    “……”
    “……那算了。”
    不是我不想,实在是你们不值得啊。
    ……
    大秦
    嬴政眉头微皱。
    死死的盯着视频中的一条评论。
    上面说那篇名为《阿房宫赋》的课文详细的剖析、告诫和反思了大秦灭亡的原因。
    所以大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啊?
    又要怎么避免?
    你们光是提出来,但就是不把课文拿给人看。
    这不纯纯吊人胃口吗?
    嬴政的内心被搞得心急如焚。
    大清。
    秦始皇不知道阿房宫赋的内容。
    但雍正却是知道的。
    并且还时常阅读,其中一段他最为印象深刻,也时常拿来警醒自己。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消灭六国的人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消灭秦国的人是秦王朝自己,而不是天下的人。
    可叹!要是六国都能爱护自己的人民,就完全能够抵挡住秦国了。
    要是秦国能够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甚至传到万世。
    谁能够诛灭它呢?
    是啊,如果一个国家真的受人爱戴那他们的国民又怎么忍心让他们灭亡呢?
    而一个国家如果不受待见,那么他的国民又怎么会在他快要灭亡的时候不尽心尽力的去维护他呢?
    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大秦的灭亡是如此。
    大明的灭亡也是如此。
    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个朝代皆是如此。
    那他的大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阿房宫赋》后面可是还有着一句更为重点的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龙椅上,
    雍正紧紧握住扶手,思考着该如何吸取前代王朝灭亡的经验让大清延续得更久,不至于灭亡呢?
    冥思苦想许久,却怎么也想不出个办法来。
    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贪婪的,几乎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跟士绅勾结、土地兼并、财富垄断有关。
    自己在时还能够压制他们。
    而当自己死后呢?
    后世大清中有哪个皇帝能够把那些贪婪的人性给消灭掉吗?
    显然没有。
    而且自己的儿子弘历还是最贪的那个……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