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十七章 水德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二十七章 水德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圣人之道,无非“见”,“学”,“行”三个字。
    现代人懂得道理何其之多?但又有几个将这些道理应用到“行”,去执行这些道理的?
    只有“德”而没有“行”,道理不执行,那就是空谈。
    ……
    “药仙会?”
    傅源想了想,隐约记得这好像是培养蛊身圣童的那个组织……
    整了整身后的背包,傅源抬脚,越过石碑,踏入了石屋群。
    这里荒草野蛮生长,石屋缝隙中都长着杂草,好几间石屋内,都残留着褐色的痕迹,似乎是血,显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
    等检查过所有的石屋,傅源站在最中心,也就是最大的石屋前,有些感慨。
    所有的石屋都空空如也,别说什么贵重资料,奇珍异宝了,就连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锅碗瓢盆都没有!
    原剧情里,这里好像是被公司剿灭的吧?
    收刮的真干净,不愧是公司!
    看天色也不早了,傅源干脆来到河边打开背包,取出一样样物品,准备埋锅造饭。
    寻了些树枝,捡了石头,砌了一个简单的火灶,用不锈钢饭盒装点水,架上去烧,等烧开了,丢一把挂面进去。
    最后再撒上方便面调料,一顿饭就齐活了。
    ……
    等吃完饭,天还没有全黑,傅源直接坐在河边,盯着河水,开始沉思。
    白天在面对险情时,傅源无意间凝练意志,调动浩然正气,以一个“滚”字,直接灭杀了成片的蚊子。
    现在他需要反思,当时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做到这些时,他处于什么状态……以及还能衍生出什么样的能力!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其必然,顺其自然。
    知道怎么做,知道为什么能这么做,把这种偶然的灵光一现化作必然的本事,自然而然的使用出来。
    面对着河水,傅源开始回忆那时候的状态……
    让心定下来,静心安神……
    将自己的意志凝练……化作语言……
    最后浩然正气喷薄而出……
    傅源猛地睁眼,对着河水,口中大喝:“艹!”
    “……”
    果然毫无反应吗?
    其实刚才出口的瞬间,傅源就意识到了,这个能力的重点,不在如何调用浩然正气,而是在于“统一”!
    很多人说话是不经过大脑的,脱口而出,而恰恰,这种脱口而出的话语,才是自己内心的想法。
    人们常说“心口不一”,有时候想得太多,说出去的话,其实跟自己本心的想法,早就南辕北辙了。
    “脱口而出”缺了意志的凝练,“三思而后言”缺了本心的认知。
    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语言,这三者高度统一协调,才能让浩然正气爆发而出。
    本心的认知,意志凝练的想法,以及自己的语言,心,意,口,三合一,化作“势”,以“势”来驱动浩然正气!
    想明白这一点,傅源重新深吸一口气,定住自己的身心。
    让心智集中,自我凝视,心静神安,自然而然的得了“诚”,本心开始认知。
    认知生出意识,凝练意识,开始升华念头……
    念头原原本本的化作语言……
    知,行,言,三者合一!
    “天理自然,唯礼框之!”
    没有大喝,傅源只是平静的说出这句话,说的很慢,吐字清晰有力,语调抑扬顿挫??傅源最开始学礼时,便是这样“安定辞”!
    平静的水面开始泛起涟漪。
    随着话语出口,傅源每说一个字,河面就荡漾起一道涟漪,向四周扩散。
    等这八个字说完,正好是八圈涟漪,最外圈的还没有消散,最内圈的刚刚泛起。
    河面涟漪的正中心,慢慢地从水底浮出一个字:“礼”!
    这个字不仅是浮上来,还凸出了水面,好似印刷雕版的“阳刻”一般,被刻在水面上。
    看着这一幕,傅源没有什么吃惊的,因为这就是他本心的认知,意志的念头,想法的语言……但傅源却突然有了更深的领悟。
    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
    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
    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傅源心中感悟颇深,看着水面上那个“礼”字,轻笑一声,道:“智者乐水!”
    语落,水面上的“礼”字,突然上浮,晃晃悠悠的彻底脱离了水面,悬浮在半空中。
    紧跟着如滴漏般,一滴一滴的落回水中,发出“滴滴答答”的清脆声响,在静谧的山谷中回响着,宛若自然之水的精灵,在欢快的嬉戏着。
    又好像是水本身在雀跃,欢喜它有了自己的形状,有了自己的心。
    为水立心,古往今来,从不或缺!
    水就是水,只是由人赋予了它含义跟精神。
    道家说“上善若水”,儒家说“智者乐水”,佛家说“善心如水”,都用最简洁的语言,赋予了水的精神,同时又表达了自身的理念。
    于是,水边有了自己的心。
    当“礼”字彻底融入水中,最后一道涟漪散尽,傅源才起身,舒展了一下身体。
    思索了一番,傅源自语道:“一语成谶?唇枪舌剑?还是叫“出口成宪”吧!”
    天色也黑了,今晚就在这休息一晚。
    ……
    道家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
    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
    “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
    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就凝固为固体,升温至某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
    佛家的水,水利万象万物,“善心”备焉。
    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凭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水可降温,水可去污,水可驱动机器,水可以发电生能……水的作用无数,水之善心无边。
    “善心”的智慧,亦当“如水”。
    流水不腐,饮水思源,顺水推舟……“高山流水”是知音,“行云流水”为妙境。
    水止则能照蓝天、草木、万物。
    “水静柔而动刚”,水绝不怨天尤人,只怀一颗善心平常心。
    人生处世当如水,善待一切,灵活、善变,不妄求环境适应自己,而善使自己适应环境。
    人在世上不顺多,当学水之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适境而生,适境而居,让心永远呈现如“宁静的森林池水”。
    ……
    最中心的石屋内,傅源在石屋内屋,将一块平台清扫出来,铺上被褥。
    又在附近点燃一堆篝火,用一根木炭,在入口处的石墙上,写下了一个“礼”字。
    都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书法之道,能将内心的意志想法灌注笔尖,落于纸上。
    这个道理傅源很早就懂得了,所以才能凭一副书法,驱散不正之气。
    书法的重点不在于“气”,而在“正”的浩然之意!
    将内心的意志展现在书法上。
    道家跟儒家的区别就在这,道家顺其自然,重点放在“?”上,以自然变化为参照,引申出“?”的各种变化。
    而儒家的重点在“意”,“?”只是“意”的载体,一个工具。
    所以道家提倡自然,讲究返璞归真,而儒家则相反提倡以人为本,讲究人的意志超越一切!
    有了这个“礼”字,至少白天那些蚊子是不敢进入的。
    做好这一切准备,傅源躺在铺盖上,闭上眼睛,定心,静心安神……
    很快便睡了过去。
    ……
    当傅源进入深层次睡眠时,他突然“醒”了!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感觉,他能感觉到自己确实是睡着了,但他的意识却清醒着。
    非要形容的话,傅源的意识,取代了这个石屋内的天地意识……这种感觉很难描述。
    就好像他梦到了什么,却又很难去回忆。
    在傅源的意识里,原本荒芜的石屋内,突然变得焕然一新,杂草尽去,各种家具器材填满了石屋。
    而且石屋内人来人往,变得嘈杂起来,就好像电影的快镜头一样,影像如流光幻影般在意识中掠过……
    有一个老者,常驻石屋内,其他来来往往的人,对这个老者异常的尊敬,一切行动都遵循老者的命令。
    直到某一天,一群婴儿被抱进来,抱到老者的面前……
    傅源突然明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他意识中的这一切,都是这间石屋曾经发生过的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