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百一十章:三管齐下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二百一十章:三管齐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百一十章:三管齐下(第1/2页)
    宋槐序微惊。
    “此话当真?”
    那人道:“千真万确,督军府已经放出消息,在民间收粮了。”
    另一人道:“咱们潼州有不少商人,他们的手里都赚着粮,奈何这些人奸诈的很,得知景王收粮,立刻哄抬物价,本来一石米要三十至四十文,现在已经哄抬到了一百文。”
    “可不是吗,他们也太缺德了,景王北征可是为国为民的大事,他们不帮忙也就算了,还敢把心思打到大军的身上,这些奸商,真是丧尽天良。”
    宋槐序秀眉微蹙。
    “不知景王收到粮没?”
    那人道:“这么贵的价格,景王自然是不能收。”
    宋槐序沉吟了片刻,对崔璃道:“咱们走吧。”
    崔璃点了点头。
    两人出了茶楼,果然听见有人议论景王收粮之事。
    宋槐序走进了一家米铺,一问价格,果然都上涨了一倍之多。
    看样子魏景焰收粮之是真的了。
    出城的时候,宋槐序亲眼见到粮草车蜿蜒成龙,魏景焰为何还要收粮,究竟是粮草不够,还是魏景焰另有谋略?
    宋槐序心思起伏,已没了喝茶的心情。
    “崔姑娘,我有些不舒服,就先回去了,明日若好些,定然亲自上门与崔姑娘告罪。”
    崔璃也同样惦记此事。
    “好,那咱们明日见。”
    宋槐序回到临时的府邸,林松正与一名兵士说话。
    看到宋槐序,立即施礼。
    “夫人。”
    宋槐序点了点头。
    “林侍卫忙吗,我想与你说几句话。”
    林松将那名侍卫打发走,恭敬的问道:“夫人有何事?”
    宋槐序压低了声音问:“军中收粮是怎么回事?”
    “这……”
    林松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说。
    宋槐序温和一笑。
    “直说就行,不必顾忌,若是景王怪罪,就说是我逼问你的。”
    林松唉了一声。
    “确有此事。”
    他把粮草腐坏之事告诉了宋槐序。
    “好的粮食不过十几车,大多数不是掺了坏谷,就是夹杂了沙石,根本无法吃,要想维持大军的生计,只有收粮意图,奈何潼州奸商太多,听说这件事,立即哄抬物价,百姓手中倒是有些粮食,确实杯水车薪。”
    说到这些奸诈的商人,林松紧攥着拳头,愤怒不已。
    宋槐序思量了片刻。
    “这件事也不是没有办法。”
    林松急问:“难道夫人能让他们降低物价?”
    宋槐序点了点头。
    “此事得需我外公和两个舅舅出马,另外,还需散播一波谣言,两面夹击,这些粮商必然会慌。”
    林松激动的问:“需要什么谣言?”
    宋槐序唇角微扬。
    “多派些人手前往茶楼酒肆,就说朝廷已派人押运十万石粮食,十日内便会抵达潼州。”
    林松惊讶的问:“这话……是真的?”
    “自然不是真的,否则便不能叫谣言了,如此做,不过是想让他们害怕粮食无法高价抛出罢了,他们若想卖粮,必然会在这几日降价,当然,另外还需再加一把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百一十章:三管齐下(第2/2页)
    宋槐序勾了一下唇角。
    “我去找我外公和舅舅,你先按我说的办。”
    林松这才明白宋槐序的意思,欣喜的应道:“夫人放心,属下保证把此事办好。”
    宋槐序已快步走向了后院。
    夏老爷子正在院子里逗三个孩子玩,看到宋槐序进门,立即站起身。
    “可是要去督军府?”
    宋槐序摇头道:“并非,军中出了些事,粮草车被人做了手脚,不但有掺沙石的,还有一部分坏谷,根本无法使用,景王在此停留,亦是为了解决粮草的问题,眼下潼州奸商四起,哄抬物价,粮食上涨一倍有余,若想帮殿下度过难关,还需外公与两个舅舅出面,如果此事办的顺利,说不定还能将米价压的比平时更低。”
    夏老爷子一辈子从商,各种手段都瞒不过他,听宋槐序这么一说,顿时就明白了。
    “可有合适的说辞?”
    宋槐序想了想道:“就说朝廷多发放五万石粮食,让两位舅舅等在此处,就是为了屯粮,外公可扮作鄱阳郡的粮商,谎称手中有粮,欲低价抛售,这些奸商必定会慌,我可侧面出击从旁辅助,三管齐下,必然可成。”
    夏老爷子哈哈一笑道:“不愧是我们夏家的血脉,好一招请君入瓮,景王帮咱们这么多,如今遇到难关,咱们定然也要鼎力相助,我这便去找你的两个舅舅。”
    一个时辰后,两个穿金戴玉的富商大摇大摆的进了城。
    两人来到一家茶楼,便打探京中的粮食何时能到潼州?
    小二笑问:“二位问此事做什么?”
    一人财大气粗的说道:“自然是要收粮,听闻这次朝廷多派了五万石,不知此处管事的是谁,若是能打好关系,可靠这批粮食大赚一笔。”
    旁边的酒客搭话道:“当真有此事?不是说此地的粮食正在涨价吗?”
    一人神神秘秘的说道:“我们有在朝廷当官的亲戚,这消息绝对属实。”
    听到两人说的如此笃定,众人不由议论纷纷。
    两人也不理他们,要了一桌子酒菜,阔气的吃喝,大声谈论粮食之事。
    粮商们也很快听到了此事,不由都有些心惊,若真的如此,他们的粮食岂不是要砸在了手中?
    不久之后,又有一个鄱阳郡的粮商来到了潼州城,说自己手中有大量余粮,愿意卖给京中军。
    与此同时,一首歌谣,在街头巷尾传开。
    “坎卦重渊起,巽木折川底。莫道桑田固,转眼化沧溟。”
    有人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一个算命先生答道:“这可不是好兆头,坎卦在易经中代表水,重渊喻为大水,巽木象征草木粮食,“折川底”指粮食被淹毁,后两句强调洪水淹没土地的速度之快,若按此谶语来解,要不了多久,潼州恐怕就会经历水患。”
    潼州本就以附近的江命名,听到这话,众人不由色变,那些粮商更是害怕不已。
    若真来了大水,这些粮食岂不全都要糟蹋了。
    不过是大半天的功夫,这几件事就传遍了潼州城,魏景焰正在总兵府与崔总兵商量如何对付这些奸商,忽见有人来报,说有粮商愿意以低于正常市价两层的银子,出售五万石余粮。
    魏景焰不由挑起长眸。
    “为何变化如此之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