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28、转运使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228、转运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定国的信朕看了,他是宿将,自有分寸。
    诸公还有什么意见都说出来。”上方陛下还在说,同僚们大体上已商议出流程。
    关中的军队和很内的侍卫司禁军在梁州汇合,沿途征发的民夫也紧随大军北上。
    在梁州集结完毕后,再北上救援,粮草辎重则以梁州为总转仓库,分段转远。
    “沿途的转远仓设在临县、兴县、神山堡一路往北,以各州县长官分管,沿途都有大路,距离河边基本在三十里到五十里之间,适合作为粮仓。
    孔?走到陛下下方,对着地图讲解起兵部的安排。
    “每两县之间设一个中转仓,民夫往返两仓之间,距离不超过五十里,一天内可以往返一趟。
    接力转远,民夫不必长途奔波,各段也方便管理。
    各段让各地知县就近管理,再派转运使总辖。”
    孔?说得头头是道,安排的也十分合理,诸公连连点头。
    殿外都是积雪,殿内却有些焦躁,吴光启甚至感觉有些燥热。
    或许是殿里的碳火太多。
    吴光启总觉得不安。
    朝廷的安排确实周到,整个北方的后勤体系构建,行军安排。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起详细的安排。
    他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当下所有讨论十分妥帖恰当,但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便是理所应当的认为柳林城、梁州这两处大梁山以南的要地,是朝廷在西南的腹地。
    这里肯定是安全无忧的后方,就像去年西南战场上泸州江阳北城。
    即便朝廷战事最不利时,也不会有人觉得叛军能打过长江。
    要是之前,他也不会觉得怎样,但听了赵立宽的分析和推断,代军很可能在声东击西。
    他们的目的在柳林城和梁州,从南面切断整个西北的援军和补给。
    如果真是那样,现在陛下和诸公,兵部的规划都将全化为泡影。
    “吴公今日为何一言不发?”叶相公笑着问。
    吴光启回神,笑了笑接了句:“诸公及兵部所议已经完备,我没什么补充的。”
    商议一个半时辰,直到天色暗下,所有出兵细节已经完全定下。
    只有最后一个问题。
    谁担任转运使。
    转运使总揽全军后勤补给,调度所有征发民夫,供养军队。
    若一支军队比作一个巨人,大军统帅说如同大脑,那转运使就是父母,保证在与别人角力时将之喂饱。
    如果转运做不好,军队就别提跟别人在战场上一较高下,连交战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这不是个谁都能胜任的职位。
    首要自然要有能力。
    西北不用与西南,没法利用水路运输,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在南方打仗,凭借密集的水网和发达的水运,运输成本只有北方的一半左右,很多地方甚至会更低。
    一万主力军,在南方打仗只用两万辅兵民夫就能保障粮草辎重补给。
    而在西北,全靠人畜驮运,人吃马嚼,一万主力军需要四万辅兵民夫负责漫长的补给线。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总是北方打南方更好打,南方往北打几乎不可能的原因之一。
    北打南,越大后勤压力越小。
    南打北,越打后勤压力越大。
    除非后世能有运河连通南北,南打北才有希望,但就当下来说,极其困难。
    这次西北各路兵马加起来已超过三万,后续如果继续增兵,大概需要征发北方各州县十五万以上辅兵、民夫。
    这是极其考验转运使能力的。
    虽然不排兵布阵,但协调指挥这比军队还多出数倍的后勤人员,一般人是干不来的。
    另一点则是要有威望地位。
    毕竟辅兵民夫是从地方各州县上征集上来,与统一编制训练的禁军完全不同。
    各地方派系内部存在斗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也会拉帮结派。
    如果没有足够威望和地位的人根本镇不住地方上的官员们,让他们不再你出多我出少的争斗。
    就像派去西南的司马相公,他门生故吏遍布西南,他去那即便不做事,也能让各方团结起来,不至于推诿扯皮不做事。
    如今大军已撤退,但后续的重建、抚恤都需要他坐镇,预计今年夏天才能从西南回来。
    而这次既已决定调集重兵,西北也需要一位既有能力,又有威望地位的人坐镇后方。
    这件事上众人都不敢发言了,大殿里陷入沉默。
    这与大军统帅一样,都是事关成败的人事任命,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越到高处越要谨慎,这种时候开口随便了,万一出事是要担责的。
    最后是陛下思索许久后决定道:“孔尚书,你亲自去一趟如何。
    孔?拱手:“陛下不责臣以西南之败,臣羞愧难当,恐不能功全,但陛下所令,绝不推辞,赴汤蹈火为陛下解忧。”
    “西南的事不怪你,赵立宽跟我说过。”陛下摆手道:“朕思来想去,既熟悉战场,又懂兵事转运,也只有孔爱卿了。”
    随后当场叫来翰林院承旨,令其记下,回去拟旨。
    并令孔?回去准备准备,明天圣旨就到他家,随后即刻出发,不可耽搁。
    之后还有一些其它详细安排,一直谈论到天全黑下来才将所有事议论得差不多。
    最后陛下道:“时间也差不多了,诸位回去吧,今天所议之事诸位要心里有个计较。”
    随后众人散去。
    离开前所有人都逐一与孔?打招呼。
    倒不因为别的,只因众人心里都有数,如果这次战事顺利,孔?回来只怕要更上一层楼了。
    吴光启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他一直在琢磨赵立宽跟他说的话。
    心里左右为难。
    他知道此时说这些不合时宜,陛下,兵部,诸位相公已经商议决定。
    这时候说这些话,显得赵立宽比陛下,比兵部诸多,比诸位相公更有远见,更聪明吗?
    这一天白商议了?
    可不说,他心里不安,万一……………………万一赵立宽是对的呢。
    岂不是千般谋划,万般计较一场空,还很可能损兵折将,让西北陷入危局。
    吴光启纠结叫苦,偏偏他不是坐视天下苍生受苦能置之不理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