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百六十五章钓鱼论对(第1/2页)
海面战船的甲板上,逍遥侯黄易正带着大明太子朱高炽一起钓鱼。
自从使团队伍去了奉天京城,逍遥侯黄易就命令开船了,美其名曰出海钓鱼,实则是变相扣下了大明太子。
对此,朱高炽无可奈何,只能抱以苦笑。
“当年在关中就学的时候,高炽一直羡慕关中百姓的自信和安乐,仿佛圣人说的大同世界也不过如此。”
“这二十年在东北理政,虽然我已经竭尽全力,可却始终未能改变父皇的想法,大明治下的百姓虽然也有安定和平,但总比关中百姓少了几分自信。”
“我想,这就是姨夫所说制度的原因。除非大明跟中原一样,废除皇帝,施行共有制。”
黄易却摇头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让你在关中求学一年,是想让你学到其中治政的核心精髓,而不是让你回来照搬模仿。”
“推翻大明、废除皇帝和阶级制度,是我的无奈之举。但这样强行施压得到的共有制,真的就毫无缺点了吗?”
“也许你在中原生活时间太短,所以只看到了优点。其实每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总会产生一个新的的问题,治理朝政就是一天天的解决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
“倘若我们的共有制是完全契合我们当前朝局的、是完全适应我们百姓的,那就不该有什么大的问题出现,顶多是些家长里短、难防的天灾罢了。”
“可事实上呢?这么多年,中原各州道还是时不时发生许多不公平的事件,许多被谎报成天灾,实则都是人祸。”
“看到了吧?在官场弊政方面,其实不分什么共有私有,与制度无关,只是源于人性!”
“因为我们无法彻底剔除人心中的那些恶念,所以我们就需要一次次重复面对各种棘手问题,也可以称之为官府和百姓之间的阶级矛盾。”
“你不会简单的认为,中原大地上人人都称赞朝廷和官府,所以中原就没有贪官污吏了吧?”
这……
咳咳……当然不是!
朱高炽笑着点了点头。
“姨夫,您说这些我完全理解,但中原在您的带领下发展更快,这是事实。别人都说是您有鬼神莫测之能,可我心里清楚,您隐居书院二十年,基本不会过问具体政务,实则是那些师兄弟们在治理。”
“也就是说,除了那些先进的武器、机械之外,中原的共有制更能调动百姓,所以中原才能发展更快。这岂不正说明了共有制比其他制度好吗?”
哈哈哈哈……
黄易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但随即话锋一转,“也对也不对!”
“高炽,我从来不在乎百姓过的日子好与坏,甚至如果不是为了自保,我都不会拿出迫击炮这种大杀器的。”
不会吧?这话说出去谁信呢?朱高炽表示质疑。
黄易笑着解释道:“如果中原朝廷的发展繁荣,不能使百姓过上富裕自信的好日子,那这种强大和繁荣有何意义?我会毫不犹豫的亲手将之毁灭!”
“评价一种制度的好坏,要看站在谁的角度来看。从百姓的角度来看,当然是共有的好,因为头上没有皇帝了,官员也不是世袭的,见了官员不用下跪,有了冤屈的话,一个寻常百姓,只要有理有据、走对了衙门,就能把一方大员拉下马、甚至送入大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百六十五章钓鱼论对(第2/2页)
“从人人平等方面,的确是这样。”朱高炽点了点头,随即恍然大悟,“姨夫,我好像明白了,正是因为百姓不用小心翼翼度日,从内心有了自信,所以就会多考虑如何种粮食、过日子?这不就是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吗?”
“而且百姓富足了,藏富于民,朝廷自然会更富足。朝廷富足就会强大,就不会有外敌威胁,从而更好的保护了百姓,百姓就能获得更多安逸太平……长此以往,这就是个良性循环,简直就是完美的制度!”
看着朱高炽迷弟一样羡慕的眼神,黄易苦笑摇头,“不,那只是空想!”
“再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一个国家、一个群体没了外敌威胁的时候,往往内部就会出现分裂。”
“也许你不懂这句话,但你理政多年,想想看,你手下的人是不是全都听你一个人的?他们是铁板一块吗?”
朱高炽自信的点头,“当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黄易追问道:“那你父皇手下呢?是不是分成了两派?”
额……
朱高炽愣住了,好像、好像是这样,至少军政是分开的。
黄易笑着说道:“倘若不是将手下分成两派,让他们互相争斗制约,形成一种互相监督的局面,你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吗?”
朱高炽陷入了沉思,假如大明铁板一块,似乎是人人向往的局面,这样的话,皇帝一句话,朝廷文武一体,指哪儿打哪儿,天下无事不办。可这样难道不对吗?有什么问题?
他没想明白。
黄易笑着提醒道:“假如大明文武一体,全都听你调派,你爹会不会害怕你王袍加身?即便是你不想,万一有一天手下文武全都逼着皇帝进位太上皇呢?”
这……
“姨夫,您的意思是,不是皇帝故意施展帝王心术平衡朝局,而是被迫这么选择,否则皇位就不稳?”
黄易点了点头:“不错。你们家还好,你这个太子兼宰相,开府领政,哪怕你顶了你老爹也无妨,天下终究姓朱。可试想一下,如果某位皇帝手下出一外姓权臣呢?皇帝敢如此放权?江山随时有易主的危机。”
“大唐一朝多次验证,否则女皇武曌是怎么来的?后来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又是怎么来的?”
朱高炽点了点头,随即想到了什么,“这么说,姨夫故意让中原保持天下三分,就是为了相互制衡?”
黄易赞赏道:“不错!能举一反三,孺子可教。”
“我的初衷就是废除皇帝和阶级,倘若中原没了皇帝,改成宰相的一言堂,岂不再次走了老路?跟皇帝什么区别?”
“对于百姓来讲,无非是由一家一姓的皇帝,变成了轮流十年二十年一换的不同姓皇帝而已,这样不好!”
“所以要让他们互相制衡、甚至争斗,如此他们才会互相监督约束。”
“否则的话,朝廷官员铁板一块,那他们聚在一起会商量些什么?”
额……
朱高炽愣住了,脱口而出:“当然是商量如何办大事,如何凝聚力量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