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513反应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1513反应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忠顺夫人欲封锁板升城,遭到恰台吉带兵冲撞,双方爆发激战......”
    牧天羽马上就答道,只是说到这里,就被郑洛打断。
    “你说什么?都打起来了?”
    把汉那吉才死多久,草原上的势力就已经因为他留下的遗产剑拔弩张,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郑洛此时才深刻体会到草原上部族之间相互倾轧的残酷性,要知道,现在黄台吉还是大汗。
    这有大汗都这样,那当初草原陷入混乱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光景?
    “是,总督大人,我们派到板升城的探子发现城外动静,秘密探查过,有两方人马曾发生过激战。
    结合从归化城传回来的情报,基本上可以肯定,板升城外交战的两方,一方是忠顺夫人的兵马,一方则是黄台吉帐下恰台吉的人马。”
    牧天羽躬身答道。
    此时,郑洛已经坐不住了,起身,背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
    这真不是个好兆头,按照牧天羽所报,为了板升城,三娘子和黄台吉不惜爆发冲突,可见如果按照魏阁老的要求,明军介入板升城的话,后果怕就是要面临最糟糕的局面。
    恰台吉的出兵,并没有得到黄台吉的命令。
    只是时间仓促,锦衣卫在归化城的探子,并没有探查到这个消息。
    只是发现了忠顺夫人的护卫和恰台吉带着人马,直接去了板升城方向。
    “郑大人,板升城很快就会被战火涂炭,我们是否要有所动作。”
    因为把汉那吉时期,和大明关系亲密,所以对其也是照顾有加。
    现如今把汉那吉身死,如果其妻儿遭遇草原势力欺凌,传出去怕也不好听。
    郑洛停下脚步,终于还是下定决心。
    魏阁老的只是,肯定要做。
    至于后果,就算是面对最糟糕的局面,貌似也无法可想,只能坦然面对。
    郑洛对着门外喊道:“来人。”
    有随从进来,在他面前躬身听令。
    “马上去请马总兵和麻总兵过来,我有命令吩咐。”
    郑洛说完话,就挥挥手让随从退下去叫人,而他转回书案后,拿出纸张铺好,开始快速书写命令。
    很快,笔走龙蛇写好两道军令。
    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叫人发出去,而是耐心等待,等待宣府总兵过来简单商议后,再发出命令。
    很快,宣府总兵麻贵先一步赶到,又是过了一会儿,马芳才姗姗来迟。
    现在宣府兵马大事儿都是麻贵在处理,马芳虽然还未卸任,但实际上已经交出权利。
    “这是兵部文书,两位大人看看吧。”
    郑洛没有表现出文官武将素来的轻视慢待,而是像对待同僚般边说边把兵部文书递给了马芳。
    马芳视力已经不大好,看起来有些吃力。
    麻贵就在一边等着,直到马芳看完文书递过来,这才伸手接过,一点不敢催促。
    “总督大人叫我等来此,是为了出兵板升城之事?”
    马芳这时候开口,对着郑洛问道。
    麻贵已经把兵部文书看到一半,听到马芳的话,诧异抬头看了眼郑洛,随即继续低头看起文书。
    “板升事发突然,这位是锦衣卫牧天羽牧千户,他刚刚送来消息,昨日忠顺夫人派出护卫前往板升城,稍后恰台吉也带着人马离开了归化城。
    而就在今日上午,板升城外爆发激战,初步判断交战双方就是忠顺夫人的护卫和恰台吉的人马。”
    郑洛缓缓开口道出原由,这些可不在兵部文书里,而是锦衣卫刚刚密报的。
    听到这话,马芳侧头看着牧天羽,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这才问道:“锦衣卫消息确实吗?是否确认恰台吉是奉黄台吉的命令去的。”
    马芳倒是先发现了关键,不过也不是很确定。
    “现在不能确认此事,但恰台吉带兵去板升可以肯定。”
    牧天羽也不敢轻慢马芳,这位可是宣府最早投到魏广德门下的人。
    锦衣卫消息灵通,魏广德马上回晋升首辅,他们下的人,能不得罪还是不要得罪为好。
    “兵部要我们介入板升之事,是担心黄台吉借机吞并把汉那吉的势力,防止其影响力压过忠顺夫人。
    内阁有消息吗?”
    只是瞬间,马芳话头一转,看向郑洛问道。
    “阁老有书信,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朝廷可以允许三娘子吞并板升,但绝对不允许黄台吉成功。
    说到这里,郑洛略微停顿,随即昂然说道:“为此,不惜一战。”
    这话出口,马芳表情倒是没有变化,麻贵和牧天羽都有些骇然的看过来,盯着郑洛。
    “那就出兵吧,既然朝廷已经定下韬略,我等尽力执行就好。”
    马芳依旧淡然说道。
    “马总兵,本督欲命麻总兵率宣府两营骑兵、车营和步营尽快北上,赶到板升城去。
    同时,会命令大同驻军,派出马营北出,和麻总兵在板升会和。
    大同军车营和步营开始集结,随时准备支援各地关隘。
    宣大各堡全面戒备,封锁边墙。”
    宣府以马芳的骑兵为主,分别建立了两支骑营,后又组建了一支车营和步营,完全效仿戚继光营兵设置。
    只能说戚继光的营兵不管是对辽东女真还是蒙古,都发挥出不俗战力,已经逐渐被边将接受。
    这两年,不止蓟镇、宣大,连宁夏等镇也都效仿,各自组建了车营和马营。
    只是在步营上,还略有分歧。
    郑洛指挥的宣大两镇,自然都组建了营兵,只是略有差异的是车营其实是戚继光车营和辎营的混合体。
    车营不仅装备偏厢车,还带着大量辎车运输粮草和弹药。
    只不过大同骑兵不如宣府,毕竟宣府距离京城更近,以往还承担着驰援京城的任务,所以有能力组建出两支骑营。
    这次,宣府倾巢出动,大同也把仅有的骑营派出去,可谓精锐尽出。
    “两万大军,再有三娘子的万户,当可与黄台吉王庭抗衡。
    马芳微微点头,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麻贵听令。”
    得到马芳认可,郑洛当即也不再犹豫,对着麻贵喊声。
    “末将在。”
    麻贵起身,走到书案前躬身接令。
    郑洛拿出关防,在一份手令上盖上印记,随即递给麻贵道:“立即整顿新营......”
    只是略微迟疑后,便继续说道:“先派一营前出,尽快赶到板升城附近监视周边,大队最迟后日一早出发。
    我会吩咐兵备道和巡抚衙门,为你调配充足的粮草物资。”
    “末将遵令。”
    麻贵从郑洛手里接过手令,高声答道。
    “来人。
    随着郑洛一声大喊,门外随从进来,很快从他手里接过另一份盖好关防的手令。
    “八百里加急送往大同,命王总兵立即执行军令。”
    把手令交给随从,自然会安排行辕里的信使赶往大同传令。
    “牧千户。”
    等人离开后,郑洛看向牧天羽说道。
    “卑职在。”
    牧天羽急忙起身,肃立在案前。
    虽然锦衣卫属于卫所,但其实不归军将节制。
    不过牧天羽这次是收到命令,要全力配合宣大总督,所以这才站起来如属下般准备接令。
    “所有归化、板升,以及草原各方势力的情报,除送到本督这里,第一时间还要送到麻总兵账下,可曾听明白了?”
    “卑职明白,所有草原情报,及时送到总督行辕和麻总兵账下。
    牧天羽在郑洛下令后,马上接令。
    “板升之事,你可曾报于京中?”
    郑洛又问道。
    “信使早已出发,最快明日午时会抵京。”
    牧天羽马上回道。
    “这就好,此事耽误不得。”
    郑洛也长舒一口气,最起码真要面对最严重局面时,有锦衣卫背书,官军在接到消息前,草原上已经斗起来了,不是宣大出兵迟缓的缘故。
    之后,郑洛又命人送来舆图,几个人围着舆图细细查看,最后确定了进兵路线。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要保证最快速度抵达板升城,又要安全,避开周围放牧的部落。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牧天羽知道,随后几天的情报该往哪里送。
    一旦明军出关,之后的行程肯定不会及时向宣府汇报,而进兵路线就是牧天羽信使唯一找到大军的地方。
    很快,宣府巡抚和兵备道副使也来了。
    收好舆图,其他人都告辞离开,郑洛就开始布置各衙门筹备物资的事儿。
    粮草、火药等物,连夜清点,供大营调配。
    就算有哪些东西不足的,也要从各镇堡调集,临时调配到大营内。
    其他的,可以后边再筹集。
    好在这些年虽然边境和平,但张居正、魏广德也没少了给各地边镇的物资补给,仓库里各类战略物资充足。
    特别是火药,这东西其实有些超配了。
    至于原因,自然是魏广德担心城里那个大火药库的安全。
    要是发生意外,简直不敢相信。
    为此,魏广德专门找冯保,把大量火药运到各镇。
    可即便如此,京城火药局储备的火药数量依旧是个巨大的数字。
    当初冯保查问以后,也是吓了一跳。
    不管是谁,知道京城里居然有这么一个火药桶子,不后怕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京城外专门修建储备火药的瓮城,已经纳入内廷这两年最重要的事务中。
    只是因为此事内廷主导,魏广德也不好催办。
    只是听说,现在据说御马监那边还在为选择争执。
    这处瓮城的选址,不能离京城太远,平时会作为四卫轮换驻地,可以说这里建成后会成为内廷完全掌握之地。
    大明皇帝的亲军原本是上直二十六卫,不过现在已经改组为龙骧四卫,负责皇宫和皇帝出行随驾护卫任务,此外后宫还有一支禁军,由身材强壮的太监组成,负责宫禁护卫。
    而上直二十六卫,则多半并入兵马司,承担京城门守卫任务,成为京师守卫的主要力量。
    至于京营,其实是京师外围守护力量,这两年魏广德虽然有意重组,可里面都是勋贵的自留地,重组必然减少大量官职,从而影响到勋贵子弟的安置。
    最终,京营除了三千营和神机营被加强外,五军营就抽调精壮成立了一个步营和一个车营作为主要战力。
    其实三千营也就是一个骑营的规模,主要还是御马监比较霸道,抢夺了大部分战马给腾骧左右卫使用,让魏广德想扩充三千营的计划落空。
    别觉得这样的内阁阁臣还有什么威严,居然被太监压制。
    其实,就算张居正身体健康的时候,面对内廷的予取予求也是只能尽力满足,最多在细枝末节上争论两句。
    太监们争的东西,都是宫里默许的,也是他们分辨朝中大臣是否恭顺的依据。
    说白了,就是试探张居正,魏广德是否忠心做事。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略有不合理,也得捏鼻子认了。
    除非不想当这个官儿,不想继续荣华富贵。
    人走茶凉的道理,其实古代早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张居正不愿放弃首辅之位,魏广德自然也不想。
    至于认为这个时候造反,呵呵,万历年间的大明朝,其实正是国力巅峰时期,根本就不是许多后世人以为的江河日下。
    官员腐败很严重,但是国内经济却是蓬勃发展,数据很好看。
    大明的衰败起点,其实是从万历后期开始的。
    只不过他的驾崩,让后来的皇帝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统皇家教育,特别是天启帝弱冠登基,开始那两年,大明辽东时局彻底崩坏,为崇祯朝的覆灭埋下伏笔。
    等把人都送走了,郑洛还不能休息,连夜又写奏疏递送京城,把他今晚的布置全部上奏。
    这也是他心里的小算盘,要是草原事真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最起码他这里并没有延误战机,完全按照朝廷兵部的指示做了。
    有错,也是朝廷、兵部指挥失当。
    郑洛可不会给魏广德背锅,特别是出大事儿以后。
    大家聚在魏广德门下,为他摇旗呐喊,那都是为了升官发财,可不是为他挡雷。
    其实,不管是张居正还是魏广德,都知道这些,但也都不在意。
    就算是后来的东林觉,其实也是如此。
    大家都是松散的聚在一起,有好事儿就争抢,没好事儿都甩锅。
    所谓东林君子,其实不过是被他们推出来挡灾用的。
    魏忠贤把视线落在这几个君子身上,其他党羽就可以继续跳舞继续嗨。
    当然,在张居正,魏广德没有离开朝堂前,他们还是愿意听从吩咐做事。
    而这,也是朝廷里他们所需要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