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八百一十一章:武昌起义·帝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八百一十一章:武昌起义·帝制结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看着彻底进入收官死局的清朝,平静道:
    “历代皆行秦制。”
    “而秦制有两个根本不能动摇。”
    “第一,以官员为统治基础,追求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不是以封建贵族为统治。”
    “秦制下的贵族与官僚,只是贯彻皇权意志的工具,名下可以有土地,有爵位,也有俸禄可领,但他们不能拥有这些土地的所有权,不能治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不能去处理封地里的政务。”
    “生死荣辱完全取决于皇权的喜怒。”
    “他们是皇权依赖的工具,也是皇权打击的对象。”
    刘启仔细想了想,从秦朝到清朝,确实一如阿父所说。
    “那第二个呢?”
    刘恒看着天幕里的小皇帝,静静道:
    “第二,保持人力物力的稳定汲取,并竭尽所能回避应该承担责任。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秦制会致力于消灭那些有影响的人与组织,以制造一种散沙化的扁平结构。”
    “邻里监察与军户制度,就是如此。”
    “这种结构可以极大降低汲取成本。”
    “在不影响稳定的前提下,朝廷也会很愿意引进新技术,以提升汲取强度,增加汲取总量。”
    刘启莽莽了点,但也不傻。
    跟后面那些皇帝不同,此时距离秦朝也没多少年,大秦给人的创伤还历历在目。
    他将阿父剖析的问题与天幕里的说辞对应起来,立刻明白了。
    “所以,运行秦制的朝代灭亡同样有规律可循。”
    “或亡于外敌的压迫入侵。”
    “或亡于内部统治基础发生分裂。”
    “或亡于底层百姓脱离散沙状态,变成有组织的力量,一如流民。’
    “而清朝作为一个典型,其灭亡也是如此!”
    刘恒点了点头,倚着软榻道:
    “谘议局可以代表地方民意,但这民意无法转变为权力,是否被接受全看朝廷的喜好。”
    “科举已经废除了,这些从举人、贡生,秀才转型为议员的士绅们,无不希望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新位置,以维系自己的社会地位。”
    “而如果议员们在谘议局里的意见只属于牢骚,不能转化为政策,士绅们的社会地位便无从谈起。”
    “但中央议员的身份定死了是皇室宗亲,也就意味着民权不能染指君权,慈禧的种种政策也证实了这一点。”
    “地方士绅读书人没有了向上的渠道,这就导致了清朝失去了地方士绅的支持。”
    “而中央议员的皇室成员限制,也绝了地方督抚的上升之路。”
    “朝廷中枢失去了官员支持。
    “至于军事……………”
    都不用刘恒说,刘启就能猜到。
    “百姓组织起来了。”
    刘恒点点头,又插了一句。
    “而且百姓的组织未必没有地方官员与士绅做为推手。”
    “从庚申之变让咸丰帝丢了京城,圆明园也被烧成了灰烬,就已经是外敌的压迫入侵了。”
    “太平军以流民的形态起事,已割据江南多年,正是百姓脱离了散沙状态。”
    “湘军、淮军等团练武装出身的地方督抚开始拥有军权、财权和人事权,使内部开始出现新的利益集团,正是统治基础在发生变化。”
    “换句话说,清朝早就该亡了。”
    “现在,只是回到本该回到的路上而已。”
    【1911年5月,由清朝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同时任命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清廷出卖筑路权的行径激起各地百姓反对。】
    【湖南各界群众以铁路公司、咨议局为阵地,积极争路,迫使湘抚杨文鼎奏请清廷收回成命。】
    【上奏遭申斥后,百姓相继罢工、罢市、罢课,拒交捐税。湖北咨议局召开大会抗议,疾呼“存路救国”。】
    {没看明白,谁给解释解释?}
    {晚清修铁路最初主要是依靠外国资本,效率比较高,铁路修建速度较快,比如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但是铁路的控制权往往也落到外国人手里。}
    {甲午战争后,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地方士绅就纷纷提出由本国商人自己集资商办,将路权、矿权收回,即所谓“不借洋债、自行筑路”,各地成立了很多商办铁路公司,如川汉铁路有限公司等。}
    {但光有民族情绪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当时国内严重缺乏铁路建设技术和人才,资金短缺,更严重的是,贪污腐败无处不在,所以商办铁路往往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真正修起来的少之又少。}
    {而清廷内阁在操作上又过于激进,在宣布政策不到半个月,就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财团签订了巨额借款修路合同,完全不顾当时激烈的民族情绪。}
    {更要命的是,这些民间集资商办的铁路,前期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金,现在国家把路权收回去,如果不给予合适的补偿,那地方士绅不是亏大了吗?}
    {按照当时清廷内阁的办法,四川铁路只退还剩下的七百余万两白银,而前几年花掉的一千多万两国家就不管了,只能股东们认倒霉。}
    {四川铁路的股东们当然坚决不同意,于是发起成立了“保路同志会”,要求将前期的股本全部发还。}
    大清?康熙时期
    “一群蠢货!”
    康熙化身桌面清理大师,一边清理一边骂道:
    “一群鼠目寸光的虫豸!”
    朝廷成立各省谘议局却又不让谘议局成为真正的权力机关,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这种做法既安抚不了士绅,也不能用谘议局来制约地方督抚。
    恰恰相反,却将以前星散各地的士绅们聚集到一起,为他们提供了合法的组织机构与合法的活动场所。
    谘议局横向可以通过各省谘议局与各省谘议局互通声气,纵向可联络资政院,下可沟通各州县士绅。
    原本影响力局限于本省本县本乡的士绅,因为谘议局的出现,被统合成了一个有组织有力量的全国性政治实体。
    而朝廷不但无视这部分群体,还去刺激他们。
    “一群xxx!我去你xxxxx!”
    康熙指天破骂。
    也不知是骂那些清朝宗室不争气,还是骂士绅以下逆上,亦或是骂百姓不肯逆来顺受。
    【宜昌商股股东纷纷向铁路公司索回股本,铁路工人和附近农民起而支持,与官军发生流血冲突。】
    【广东铁路股东反对清廷强占粤路,坚持商办,华侨股东声明“誓死不从”。民众拒用纸币,挤兑银根,以示抵抗。在粤督张鸣岐高压下,股东赴香港成立保路会,继续抗争。】
    【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四川立宪派绅商首先发起保路,组织保路同志会,持有租股的农民争相入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
    【清廷派人强行接管了川汉铁路宜昌至万县段工程,四川百姓的怒火瞬间被点燃,成都出现大规模的罢课、罢市。】
    【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议通告全川,发起抗粮抗捐运动,各地经征局、金局和巡警局等征税机关被冲击。抗粮抗税风波遍及全川。】
    【于是,清廷紧急调派被称为“屠夫”的赵尔丰入川,要求赵尔丰将风潮迅速弹压下去。】
    【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和股东会首要人物蒲殿俊等人,关掉了铁路公司和保路同志会。成都数万群众聚集在总督衙门抗议,要求释放被捕人员。】
    【赵尔丰下令开枪,造成三十二名请愿群众当场死亡,酿成“成都血案”。】
    【随后,华阳、新津等成都周边城市的同盟会、哥老会发动“同志军起义”,围攻成都,并将赵尔丰困在城中十余天,迫使清廷紧急调派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清军入川。】
    天幕上。
    武昌正在全城戒严中。
    一处军营内,背着长枪的军官正在挨个查房。
    军官迈入房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几名士兵正在擦枪,旁边放着一堆子弹。
    军官立刻紧张质问道:
    “你们在干什么!”
    擦枪的人闷头回答道:
    “以防不测。”
    军官一把抓住他。
    “你是不是想造反?!”
    被抓住的人一臂膀甩开他,厉声道:
    “造反又怎样!”
    军官立刻对外面大喊道:
    “来人!抓起来!”
    然后脑后就挨了一枪托。
    情知不妙的军官转身就跑。
    给了他一枪托的士兵抬手就是一枪,正中军官腰部。
    画面一转。
    两杆大旗交叉相迎。
    旗为红色,上绣十八颗星辰。
    【“成都血案”,进而激起了全省范围的抗粮抗捐骚乱,同盟会,哥老会随之起义并围攻成都。清廷紧急调派端方率领湖北新军入川平乱。】
    【湖广地区的革命党人见当地新军调走,防卫空虚,便决定在10月6日在湖北、湖南两省同时发动起义,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但是消息走漏,湖广总督瑞?听到风声,就宣布中秋节这天全城戒严。同时,湖南方面又说6日来不及,所以就只能延期到10月16日。】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俄租界的指挥部里制备炸药,湖北起义军总理刘仲文的弟弟刘同在围观时抽着烟,结果烟头点燃了火药,引起了爆炸,俄国巡捕房立刻赶来,搜出了起义名单,通告、旗帜等,并交给了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瑞?随即按照名单开始抓人,并发出告示,要求所有新军官兵一律不得出营,按照名册捉拿,就地正法。】
    【10月10日晚上7时,陆军第八营哨长陶启胜巡夜,发现班长金兆龙和士兵程正瀛擦着枪,身边还带着一盒子弹,于是上前训斥他们俩是不是要造反,陶启胜被打翻在地,程正瀛背后补了一枪。】
    【武昌起义第一枪就这么打响了。】
    大唐。
    众人明白,这回清朝断无回天之力了。
    “一开始,君权甚重,朝廷权威尚在。”
    李世民一手搭在扶手上,一手捻着胡须,目光迷离。
    “庚子之变,则彻底摧毁了清朝的权威,让慈禧的声望一落千丈,也极大摧毁了朝野内外对清朝的认同。”
    “众人论政于议院的方式,就是想取代慈禧那一二人裁决于深宫的模式。”
    “也是让军机大臣与地方督抚们也能进入中枢决策层,也能拥有决策权。”
    房玄龄等人沉默不语。
    李承乾语气复杂道:
    “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
    李世民也承认这句话确实如此。
    虽然民如水,但君如山。
    然而问题是………………
    “事变至此,若国不存,君又可存乎?”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已很熟悉: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炮轰了总督府,一夜激战,占领武昌全城。】
    【一天后,汉阳起义成功。】
    【两天后,汉口起义成功。】
    【四十八天后,清朝内地十八个省,十四个省宣布独立。】
    【八十一天后,1912年1月1日,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改元,易服,使用阳历。】
    【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新军将领共四十七人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南方革命军已经答应对清朝皇室和王公贵族们的优待条件,而且革命军发展迅速,北洋军打不
    过,请清廷迅速降旨,宣布实行共和政体。】
    【2月4日,段祺瑞等将领再次发出通电,要求立刻实行共和。否则的话,就“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1光绪帝的遗孀??隆裕太后,以时年六岁的清朝末代君主溥仪的名义,向全国发布《清宣统皇帝退位诏书》,宣布退位。】
    【而这份诏书不但宣告了清朝的灭亡。】
    【也宣告了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以来,长达两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封建帝制时代正式结束。】
    {就这么结束了......怎么突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呢?}
    {因为这就是历史的厚重啊。}
    {你们说,武昌起义是一场偶然事件吗?}
    {偶然,历史哪有那么多偶然。}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就像俄租界里那个堆满火药的房间,只需要一点火星,就可以点燃。}
    {更何况,武昌起义毕竟是事先做过很多准备工作的。虽然起义的前夜还有当天,各种场面都显得有些乱,但历史的大方向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不是1911年10月10日,也会是在未来不远的某个日子,不是这批人,也会是
    另外一批人。}
    {那场革命,是真实且惨烈的。}
    {那一夜一起被捕而没有逃出的?翊武同伴复基、彭楚藩、杨宏胜三人,被拷打后坚决不吐露一点情报,在凌晨都被斩首示众。}
    {那一夜被人熟知的那些名字:?翊武、孙武、程正瀛、金兆龙、熊秉坤、邓玉麟,他们人生的结局都不美妙。}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历史永远是那么冷酷无情,所以,所有理想坚定,并勇于为之奋斗甚至献身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
    天幕上。
    『清』字缓缓褪色。
    『民』字在一轮白日中浮现。
    ......
    【封建帝制时代正式结束。】
    【而辛亥革命所完成的两大任务:驱除鞑虏,建立民国,前者是没什么可说的,重点是在后者。】
    【什么是“建立民国”呢?简单地说,就是“把君权换成民权”。】
    【君权是“中古”的制度,民权是“现代”的制度。】
    【在政治上把“中古的制度”换成“现代的制度”,用个抽象的名词,便叫作“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不是任何国家所独有的,它是世界历史上的共同现象。】
    【而各国又因为历史和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其政治现代化的程序,亦有长短、缓急、迟早、逆流、顺流......之不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