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两千二百五十四章 睡了龙榻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两千二百五十四章 睡了龙榻,抱了宫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番话当着朱标、朱?、沐春等人的面说出来,更有几分意味深长。
    顾正臣心领神会,举杯时,目光坚定地回道:“身为外臣,承蒙陛下、皇后、太子与诸位厚爱,如子侄看待。臣无以回报,唯愿倾注一腔热血,辅佐陛下左右,力图百姓小康,大明强盛,让华夏子孙傲然屹立于这世界之巅!”
    马皇后深深看着顾正臣,满是欣慰。
    朱标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认真地回道:“先生这些年来,去过辽东,下过南洋,东征倭贼,更是在美洲拿到了番薯、......
    朱景炎回到京城,已是数日后。风雪未歇,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积了厚厚一层白雪,映得整个皇城银装素裹,却掩不住宫墙深处的暗流汹涌。
    他刚踏入御药房后院,便被陈修远迎入偏殿。
    “你总算回来了。”陈修远神色凝重,“这几日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林清风虽被收押,但其党羽仍在暗中活动,甚至有人在民间散播谣言,说你是矫诏乱政,意图谋反。”
    朱景炎闻言只是淡然一笑:“他们若不动手,反倒不正常了。”
    陈修远叹了口气:“陛下对你依旧信任,但也愈发谨慎。如今朝中局势微妙,兵部、刑部、大理寺皆在彻查林清风一案,牵连甚广。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朱景炎沉吟片刻,缓缓道:“林清风之罪,早已罄竹难书。只要乌兰汗使者作证属实,便可定其叛国之罪。至于那些党羽,若能自首归降,尚可留一线生机;若执意顽抗,就只能一并清除。”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太监匆匆而入,低声禀报:“大人,陛下召您即刻入宫议事。”
    朱景炎与陈修远对视一眼,随即起身更衣,随太监前往御书房。
    ***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
    朱允?端坐龙椅之上,神情疲惫,目光却比往日多了几分锐利。
    见朱景炎入殿,他并未多言,而是直接开口:“乌兰汗使者已抵达京城,并供述林清风多年勾结敌国,密通边关军情。朕……已命刑部拟定奏折,准备三日后正式下旨,以叛国罪论处林清风。”
    朱景炎跪地叩首:“陛下圣明。”
    朱允?沉默片刻,忽然问道:“你说,此事之后,朝局该如何整顿?”
    朱景炎抬头,正色道:“林清风盘踞朝堂多年,党羽遍布六部九卿。若要彻底肃清,恐怕需一场大清洗。但若操之过急,恐生变故。臣以为,当先稳住大局,再逐步清理奸佞,同时扶持忠良,重建朝廷威信。”
    朱允?缓缓点头:“你所言极是。朕也知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但朕身边可用之人太少,实在难以支撑大局。”
    朱景炎沉声道:“陛下不必忧虑。朝中有老成持重者,亦有年轻俊才。臣愿为陛下举荐几位忠直之士,协助陛下稳固朝纲。”
    朱允?目光微动:“哦?你心中可有人选?”
    朱景炎拱手道:“兵部尚书周世昌,为人公正,治军有方;户部侍郎李文渊,理财有术,曾主持江南赋税改革;还有翰林院学士赵廷玉,忠诚耿直,曾在边关任职多年,熟悉军务。”
    朱允?听罢,眉头微微舒展:“这些人朕也有耳闻,确实都是可用之才。不过……”他顿了顿,语气略显迟疑,“你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不是想借此机会,将你的势力安插进各部?”
    朱景炎神色不变,坦然答道:“陛下所言不错。臣并非没有私心,但臣的私心,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如今朝堂之中,真正忠于陛下、愿意为国为民效力的人太少。若陛下不愿主动扶持这样的人,将来恐怕还会出现第二个林清风。”
    朱允?沉默良久,终是叹息一声:“罢了,朕信你一次。你要怎么做,朕不干涉。但有一点,你必须记住??你手中的权力,终究是朕给的。若有一日你背弃初心,朕也不会手下留情。”
    朱景炎郑重叩首:“臣谨记陛下教诲,绝不敢忘。”
    ***
    三日后,圣旨下达。
    林清风被正式判处叛国罪,削职抄家,贬为庶人,流放云南。其子林承业、亲信幕僚数十人皆受牵连,或斩或流,震动朝野。
    与此同时,朱景炎所举荐的几人也被陆续任命,分别进入六部要职,成为新一批朝廷重臣。
    朝局渐稳,但朱景炎深知,真正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林清风虽然倒台,但他经营多年的势力并未彻底瓦解。许多旧部仍潜伏在朝堂与地方之间,伺机而动。更有甚者,已在暗中串联,图谋东山再起。
    朱景炎每日奔波于兵部与御书房之间,处理军务、调兵遣将、整肃军纪,几乎无暇休息。
    某夜,他在御药房偏殿批阅奏章时,收到一封密信。
    信中写道:
    >“朱大人,林清风虽已倒,但其残余势力仍在西南边境蠢蠢欲动。据可靠消息,林氏旧部已秘密联络乌兰汗,欲借外力复起。请大人早做防备。”
    朱景炎看完信后,脸色沉重。
    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一旦让林清风的残党与乌兰汗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翌日清晨,他便向皇帝请旨,请求亲自前往西南巡视军务,实则暗中调查林氏旧部的动向。
    朱允?沉思片刻,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赐予一枚新的兵符,以示信任。
    临行前夜,陈修远设宴为他送行。
    席间,陈修远望着他,缓缓说道:“朱大人,这一去,恐怕又是凶险万分。你可知,此番西南之行,不仅关乎林氏残党,还可能牵扯到更深层次的阴谋。”
    朱景炎端起酒杯,轻轻一饮:“我明白。但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就不能退缩。”
    陈修远叹道:“你是个值得敬佩的人。只希望,你能一直坚持下去。”
    朱景炎微笑:“我会的。”
    ***
    数日后,朱景炎离开京城,踏上南下之路。
    一路风雪未止,寒意逼人。
    他骑马行于官道之上,身后仅带几名亲随,低调前行。
    途中,他不断接到来自各地的情报,逐渐拼凑出一幅令人不安的画面:林清风的旧部确实在西南集结,且已与乌兰汗的使节频繁接触。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传言称,乌兰汗正在筹备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目标正是大明边疆。
    朱景炎意识到,自己必须加快脚步,赶在敌人动手之前,将这场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风雪之中,他的身影渐行渐远,仿佛融入了天地之间,却又如一把利剑,直指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心。
    大明的未来,依旧风雨飘摇。
    而朱景炎,已准备好迎接更大的挑战。
    朱景炎一路南下,风雪未止,寒意刺骨。沿途他不断接收到密探传来的消息,林清风旧部的动向愈发频繁,西南边境局势已隐隐透出几分不安。
    抵达边关重镇永昌后,朱景炎并未立即入城,而是先在城外一处驿站安顿下来,暗中调查林氏残党与乌兰汗之间的联系。
    据当地一名曾受过朱景炎恩惠的驿丞所言,近来确实有数名身份不明之人频繁出入永昌,且多与原属林清风麾下的将领接触密切。其中一人更是曾在林府担任幕僚,精通谋略。
    朱景炎心中警觉,立刻派人秘密监视这些人的行踪,并设法混入他们之中,以图获取更多情报。
    翌日清晨,他换上一身粗布衣裳,扮作一名商贾,悄然潜入城内。
    永昌虽为边陲小城,但因地处要冲,商旅往来频繁,市集热闹非凡。朱景炎穿梭于人群之中,耳听八方,很快便捕捉到一些异常之处。
    几名身着异族服饰的商人正在街头低声交谈,言语间夹杂着些许北地口音,显然是乌兰汗一方的人。
    朱景炎不动声色地靠近,只听得其中一人低声说道:“三日后,使者便会抵达,届时便可正式与李将军会面。”
    另一人压低声音回应:“可别忘了,上次在大同的事……那位朱大人可不是省油的灯。”
    朱景炎心头一震,果然不出所料,林清风的旧部仍在与乌兰汗勾结,并且已经安排好了下一步行动。
    他不动神色地转身离去,回到驿站后,立刻召集心腹亲随,开始制定应对之策。
    “李将军是谁?”他问身旁的一名密探。
    那密探低声答道:“是原林清风帐下大将李承烈,现驻守永昌,手中掌握三千精兵。”
    朱景炎眉头紧锁:“此人若真与乌兰汗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他思索片刻,随即下令:“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返回京城,将此事禀报陛下,并请求调派一支精锐部队前来支援。”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最坏打算。”他目光冷峻,“若李承烈不肯回头,那就只能让他‘病’一场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
    朱景炎缓缓起身,语气坚定:“林清风倒台之后,他的党羽必然不甘心失败。若不趁早铲除隐患,恐怕将来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林清风出现。”
    ***
    三日后,乌兰汗使者果然如期而至。
    朱景炎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只等时机成熟,便可一举擒获这批叛逆之人。
    当夜,永昌总兵府内灯火通明,李承烈设宴款待乌兰汗使者,席间觥筹交错,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藏杀机。
    朱景炎亲自带领一支精锐,悄然包围总兵府,并安排人在酒中下药,确保所有人陷入昏迷后再行动。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在朱景炎准备动手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士兵匆匆闯入大厅,脸色苍白:“不好了!城外发现大批敌军,正朝永昌逼近!”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
    乌兰汗使者脸色骤变,猛地站起:“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李承烈亦是神色紧张,厉声喝道:“谁敢擅闯我永昌城?!”
    朱景炎冷笑一声:“看来,你们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不再犹豫,挥手示意手下行动。
    刹那间,数十名黑衣武士从四面八方涌入,迅速控制全场。
    乌兰汗使者见势不妙,拔刀欲逃,却被朱景炎亲自拦下。
    “你竟敢如此大胆!”使者怒吼。
    朱景炎冷冷看着他:“你们勾结叛臣,意图犯境,罪证确凿。今日,便是你们的末日。”
    话音刚落,外面忽然传来一阵轰鸣般的马蹄声。
    原来,朱景炎先前派出的信使已将消息带回京城,皇帝朱允?闻讯后,立刻下令调派京师禁军南下,配合朱景炎围剿叛乱。
    此刻,援军已然赶到。
    李承烈见大势已去,颓然跪倒在地,喃喃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朱景炎命人将其押下,随即下令封锁全城,彻查所有涉案人员。
    次日清晨,永昌城内已恢复平静,乌兰汗使者与李承烈等人皆被押解回京,等待他们的,将是严惩。
    朱景炎站在城头之上,望着远方的群山,心中却并无半分轻松。
    他知道,自己这一路走来,已彻底站在了那些旧势力的对立面。林清风虽已倒,但他的阴影仍未散去。朝堂之上,仍有许多人对他的手段心存忌惮,甚至有人已经开始谋划如何扳倒他。
    这场斗争,远未结束。
    风雪渐歇,阳光洒落在永昌城的屋瓦之上,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而朱景炎,依旧站在风暴中心,迎接更大的挑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